裡斯本大航海時代貝倫區,帶父母遊走歐洲最西端品嘗絕頂葡式蛋撻

2020-08-20 Allo爬巴李

上回說到來裡斯本第一天看到無數美景,乘坐了特色公交升降機卻無意中兜裡現金被摸走倒黴之事。鬱悶中睡著,第二天自然醒得比較早,起床後我們在賓館旁邊吃了早飯就漫步走到附近的火車站,買了三張天票開始今天的遊玩。看來我們賓館附近的車站不是啥大站,站臺上零零星星幾個等待乘車的人我們仨也算其中,我趁火車還沒到之機向站務員仔細詢問了我想問的問題,大致知道了要坐哪趟列車以及到哪裡下車。不一會兒列車來了,我們上車選位坐定,一路飽覽沿途如畫風光,一會兒高樓林立一會兒廠房錯落,一會田園風光一會兒青山綠水,不時還能遠眺碧海藍天,大約一個小時之後我們來到了今天的第一站葡萄牙小城辛特拉

就是在這樣公交上被扒手偷了錢

初到辛特拉這座小城首先被它的火車站所吸引,不大的火車站其內部幾乎全部用瓷磚和馬賽克裝飾,十分精緻典雅。瓷磚上繪製了許多很有中世紀古典畫派風格的畫作,使人宛如置身於一個陶瓷家園之中,房頂、門框和整個售票處都用瓷磚做裝潢,即使是辛特拉城市地圖也被繪製於瓷磚上鑲嵌在門口前面的牆壁供遊人閱覽。我媽不禁又發出感言「哎呀,我覺得在這工作的清潔工挺不容易,每天要擦的地方太多」。走出小站門口是條不寬的小街,道路兩邊風格各異的紀念品商店、咖啡店、麵包店等一家接著一家,凸顯小鎮人文情懷與歐洲風格。因為我們要在這裡等候公交轉車所以就沒有敢往裡深逛小鎮,但是從等車人員分布來看,多半都是遊客估計本地居民應該不多初到辛特拉這座小城首先被它的火車站所吸引,不大的火車站其內部幾乎全部用瓷磚和馬賽克裝飾,十分精緻典雅。瓷磚上繪製了許多很有中世紀古典畫派風格的畫作,使人宛如置身於一個陶瓷家園之中,房頂、門框和整個售票處都用瓷磚做裝潢,即使是辛特拉城市地圖也被繪製於瓷磚上鑲嵌在門口前面的牆壁供遊人閱覽。我媽不禁又發出感言「哎呀,我覺得在這工作的清潔工挺不容易,每天要擦的地方太多」。走出小站門口是條不寬的小街,道路兩邊風格各異的紀念品商店、咖啡店、麵包店等一家接著一家,凸顯小鎮人文情懷與歐洲風格。因為我們要在這裡等候公交轉車所以就沒有敢往裡深逛小鎮,但是從等車人員分布來看,多半都是遊客估計本地居民應該不多

火車站內到處都是用古典風格瓷磚修飾的

居然門外的地圖也是瓷磚拼成

火車站外沿街小店鋪裝飾都很有葡式味道

沒多大一會兒公交車從山坡上開下來了,放下乘客我們就上車。公交車很普通但是這一路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很不普通,山路細窄逶迤宛轉簡直堪比「十八盤」,公交車時不時還要錯車還要進站停車,很多時候都是這邊大海那邊懸崖峭壁,司機遊刃有餘任由小公共在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公路上飛馳,我們仨再次感受到昨晚在升降機上的趕腳,東晃西搖坐立不安膽戰心驚,好在司機老道專業,使我們平安地到達目的地。車門剛開就聽到風聲呼叫海味撲面而來,還沒下車就被陣陣強風吹得衣袖飄舞,下車後瞬間衣服裹身似乎走路都走不穩,我爸媽問我這是什麼地方我故作姿態,回答「一會兒你們就知道」。隨著人流我們努力向一座類似紀念碑的標誌建築靠攏,走近後我爸看了看上面所寫說明頓開茅塞,「噢,原來這裡是個重要地理標誌點,標誌著歐洲大陸的最西端」

歐洲大陸的盡頭便是一片蒼茫大海

我告訴他上面還刻了一句話「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 caba e o mar começa)意思就是陸地到此就結束了,而大海開始於此。這個叫做羅卡角的地方正因為它是歐洲最西端而出名,上次我來當時還是冬季寒風凜冽烏雲密布蕭殺冷清,這次陪二老來卻是烈日照耀海風拂面綠草遍地。站在羅卡角的懸崖峭壁上眺望遠方,大海與藍天連成一條線分不出彼此,直到如今我也無法忘懷那天所看到的海天一色。聽著耳畔懸崖腳下海浪一次次敲擊礁石發出的巨響,看著湛藍湛藍的海水波浪起伏層層疊疊,真讓我有一股想跳下懸崖暢遊大海的衝動,可惜我水性不好而且目測懸崖怎麼也得三四十層樓那麼高,安全第一,就別冒失了。應該是由於海拔較高常年海風強烈的原因致使羅卡角上並沒有生長啥樹木,都是一片片一簇簇矮小的如草如棘一般的植物,走在裡面特別拉腿。濃綠油亮的矮小植物與遠處的燈塔交相呼應宛如宮崎駿《起風了》中描繪的畫面,再配以海風徐徐吹來、頭髮衣裙飛揚、巨石大海藍天,難得的天公作美,人們都趕忙拍照留影,我們仨也是相機手機錄像機「三機」齊上恨不得將這些美景都收入囊中。可惜這地方過於涼爽不宜久待,再說時間有限不能耽誤計劃行程,臨近中午我們決定坐車離開羅卡角

懸崖下面是清澈見底的大海

羅卡角生長著不知啥名字的堅硬植物與唯一的燈塔為伴

正在欣賞碧海藍天吹吹凜冽海風的佳人

還是在原地兒坐同樣的公交車下山但不知為什麼卻沒有把我們送回辛特拉車站,而是把我們拉到了一個更小的海濱小城卡斯凱什。下車後我們仨都一臉懵懂,因為這不在我們計劃中,也不知道這兒究竟是哪裡。好在葡萄牙人熱情好客耐心幫助我們解答問題,使我總算是大致明白該如何調整遊覽行程。既來之則安之吧,我們仨開始逛逛這座度假勝地卡斯凱什。為啥說是度假勝地呢?因為我們發現小鎮賓館林立遊人如織,幾條棕櫚樹大街兩旁都是吃飯的或者是喝酒的地方,老城區保留著容貌漂亮的格子小路,典型的歐洲海濱小鎮模樣

看照片就知當時葡萄牙有多熱到處可見膀兒爺們

我們在老城中一個休閒廣場找了一家露天餐廳坐下,因為我們覺得這裡吃飯的人比較多而且露天,風景不錯很有情調,更關鍵的是正當晌午時分太陽相當毒辣我們生怕冒熱走路容易中暑,在這裡坐坐既是乘涼又是休息還正好吃午餐。啥也不說先來瓶可樂降降溫,我爸這在歐洲多日也已開始喝啤酒了,我媽繼續保持好習慣喝她的涼白開。我們三下五除二把主菜點好,就等著上餐了。別說人家上餐速度挺快,沒等一會兒就端上一個熱騰騰鍋來,我們立刻驚呼,這葡萄牙還真夠粗暴的了直接就把鍋端上來而且還挺燙。服務員將鍋放穩桌上掀起鍋蓋,聞著撲鼻的香味我們趕快伸頭去看,只見一鍋紅彤彤意面上面撒了些羅勒,秀色誘人。捨不得吃也得吃呀,我們仨面面相覷開始研究怎麼吃,我爸媽都推薦讓我先吃,我說我點的是海鮮我不吃,最後我媽覺得裡面有意面應該管飽所以就端到她那邊由她先吃。我媽拿大勺子攪拌了一下發現裡面包含菜品種類不少,不僅有意面而且還有大魷魚圈、多種貝殼以及土豆啥的,我媽吃了一勺後說道「嗯,還真不錯,西紅柿拌麵加點海鮮,好吃!你倆也嘗嘗」於是我媽把我倆盤子拿過去各擓了一大勺。我品嘗了一口,感覺濃鬱的西紅柿味道確實很有點義大利麵典型口味,但是加點海鮮再擠點檸檬汁可能會使味道立馬鮮氣許多。吃著吃著服務員又給我們呈上第二道硬菜,一大盆猶如土豆泥一般黃燦燦的美食,裡面配有烤好的大蝦等海鮮品,我媽二話不說留給自己一勺其餘給我爸俺倆各分一半。這道菜似乎從品相上看不很美觀但是吃起來口感也相當不錯,用我媽的話來說「哎呀,這不就是咱家的菜泡飯嘛,就比咱們泡得更濃稠點」,我媽比喻的十分恰切,其口感味道就是把米飯泡在湯裡的味道,只是葡萄牙人的湯味道特別濃厚特別是海鮮味道尤其尤其濃厚好像是用魚湯做的。我們仨就這樣一口意面一口泡飯津津有味吃完主菜,人家收拾了鍋盆盤子又端上甜點和湯品。我要的是冰淇淋一口就吃完了,我爸媽都要的是湯。我爸喝的是近乎於玉米面粥似的湯,老爺子覺得味道不錯只是嫌量少了點。我媽要的是一碗以西紅柿湯為主的蔬菜濃湯,老太太喝了幾口實在喝不下去,因為「今兒中午西紅柿吃得太多了,不喝了。兒子,你喝了吧」,最後這碗略帶酸味的濃湯還是讓我喝掉了

看看前道這兩盤湯似乎感覺在家也能做

不知你對這鍋紅彤彤海鮮湯飯感覺如何

如果忽略品相的話這道菜還是蠻可口的

午餐雖菜餚色形稍顯欠佳但份量確實不小總體上也算是酒足飯飽,炎熱酷暑飯後難免有些犯困,露天餐廳為吸引更多客人不時的為食客們從遮陽傘下噴灑涼霧降溫,這一切讓我們有點「樂不思蜀」不想走了。但是一看表覺得還是抓緊時間吧,別耽誤下面行程。起身走在卡斯凱什海岸線上,金色沙灘很多人在曬太陽,藍色海灣有不少男男女女戲水,遠處不時帆船划過,港口停著各種各樣遊艇,水手們坐在碼頭抽菸聊天,還有海鷗飛來飛去到處尋覓食,一片祥和愜意美景,不愧是度假勝地。我們繞著卡斯凱什城區一圈走回火車站準備返裡斯本,我媽突然說有些口渴,我說這時候哪裡找熱水啊,正當此時我發現了麥當勞,我說咱們進去坐坐看有沒有熱水,不出所料人家還真有熱茶售賣,於是我媽又積攢了一袋茶包。燙嘴的熱水干著急喝不到口中,我媽只好把我的礦泉水搶過去倒了些兌上,這樣才順利地解渴。等再到火車站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剛剛走了一趟,不得已又白白地消耗半個小時終於坐上去裡斯本的火車,離開卡斯凱什

老外真不怕變黑啊烈日當頭非要來海灘曬曬

火車上一路觀光不知不覺就到了我們計劃中的裡斯本打卡地貝倫區。貝倫區的火車站還是蠻有感覺的,不大、復古、簡約,富於滄桑。貝倫區依特茹河而建,是裡斯本現如今文化行政中心地區,在這裡我們看到很多設計新穎大氣的建築,這些建築屬於貝倫區文化藝術區其中一部分,基本上都是收藏陳列展出考古文物和美術作品的博物館藝術館等。河畔有一座孤塔,名叫貝倫塔。白天的時候你會看見有一條路通到塔處,但到了晚上這條路被水淹沒而消失,這座塔就變成了一個孤島。據說起初這座塔是用來防禦入侵的,後來大航海時期變成了航海家們出發的地點,再往後被西班牙人改造成監獄來囚禁犯人,如今它已成貝倫區標誌性名勝早被改建成大航海時期陳列館。當下正值酷暑夏日之午後,許多孩子在塔周圍戲水遊泳大人們坐在岸上曬太陽聊天,似乎沒有人去關心這座塔給我們帶來的歷史,只顧充分享受生活

標誌性建築貝倫塔佇立在特茹河中

再往前走看見了還在修葺的紀念碑,紀念碑旁邊地面上刻著一幅好大的世界地圖。地圖記錄著葡萄牙人引以為傲的大航海時代去往世界各地的航線,看到這錯綜複雜的航海線路圖,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葡萄牙人也是開創世界一體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啊!也許如今航海不再那麼重要,但葡萄牙人為世界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眺望遠方特茹河上橫跨著一座大橋連接兩岸,我頓生閃念這不是金門大橋嗎?但是又立馬想到金門大橋應該是在美國舊金山而不是在裡斯本,難道這是錯覺?當我們走到大橋底下看了大橋介紹才知道,這座橋叫4月25日大橋,是為紀念葡萄牙重要日子而取此名;為啥這座橋那麼像金門大橋呢,是因為這座橋和舊金山金門大橋是同一家建橋公司所承建承保承修,也許保不齊還是同一張設計圖紙呢,所以它們非常相似也是合乎情理的,更巧合的是這兩座大橋都坐落在兩個不同大洲的西海岸,看來命中注定使它倆成為異地雙胞胎。站在大橋這邊往對岸方向看,會看到對岸山上有一座酷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大耶穌雕像,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不是自己看錯了呢,再定睛張望發現一點沒錯還真是一位大哥振臂擁抱的樣子,經過向當地人打聽才得知這座耶穌雕像與裡約的那座從樣子到個頭都確實十分相像,並且二位在不同大洲隔海相望還有眼神交流。我心裡不禁嘀咕起來,兩位耶哥您們眼神不錯啊,從歐洲到南美洲這麼遠距離還能瞅見對方,佩服佩服

遠處4月25日大橋是不是很像美國的金門大橋

特茹河畔到處都停著私人帆船甚是氣派啊

河邊看得差不多了,我們決定去逛逛貝倫區歷史博物館和著名的熱羅尼姆修道院。走近修道院,一下子被其特有的建築風格和濃厚的教化氛圍所打動,感覺確實莊重、氣派、清靜、悠遠,區別併兼容哥德式建築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不愧是連大地震都沒能摧毀的曼努埃爾式建築瑰寶。只可惜我們到達的時候人家已經下班,沒能進去好好拜訪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宏偉莊嚴的歷史博物館與葡萄牙總統府交相呼應,粉粉的圍牆和綠綠的松柏互映簇擁,雕塑栩栩如生,樹梢鳥兒鳴唱,景秀境清,美不勝收!我爸忙著拍照攝像,我媽得空兒坐在長條椅上邊賞景邊休息,我在想還有一個來貝倫區必須要去的地點怎麼去。對於我這個半專業吃貨來說這裡有家名叫Pastéis de Berlim(貝倫蛋撻店)歷史老店是一定要打卡品嘗的,據說這家店從前原本是曾經修道院被迫關閉嬤嬤們為了生存所開辦的甜品店,因嬤嬤們手藝精湛甜品好吃客人越來越多,一傳十傳百逐步聞名遠近名揚全國,於是便代代相傳下來直到今天還在營業

基本上每天都排隊的貝倫蛋撻店

這店生意真火,我們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才點上單。嬤嬤們的招牌甜點當然最著名是葡式蛋撻(Pastéis de Nata),還有其它的佳作但我不知道叫啥,大家絕大多數都是買蛋撻我也毫不猶豫買了三份,因為店面太小根本沒有地兒坐,所以我們仨只能當外賣邊走邊吃。我迫不及待上來就是一口,一口進嘴感覺相當美好,渾身上下為之一振,本以為昨天在裡斯本市裡吃的已是最好但沒想到人家這裡的絕對更勝一籌甚至要強得多,到底強在哪裡呢?強在蛋撻皮和裡面雞蛋做的餡兒互不粘連而且特別滑溜,外皮酥脆甜份不大,餡兒鬆軟可口甜味適中,兩隻放在一起完美合璧簡直好吃到爆。可惜老倆都不愛吃甜食沒有這福氣,我順理成章地把他倆的蛋撻也都給吃了。吃著吃著就走到地鐵站,夕陽已去天色將晚,我們乘地鐵回市裡

不知現在價格是否有變化但當時感覺物超所值

大家來裡斯本一定來嘗嘗貝倫蛋撻店的蛋撻

按照慣例每到一個城市必須嘗嘗當地的中餐,來到裡斯本自然也得去嘗嘗,於是我們在裡斯本最大的華人區下了地鐵。不愧是華人區啊,感覺出了地鐵就仿佛回到我們深愛的祖國了!滿大街的中文字,路上走的基本上也都是咱們同胞,一家連著一家的中國餐廳使我們像進了超市一般眼花繚亂一時不知要吃點啥了,走了一大圈終於找到一家看起來感覺比較合適的餐廳。坐下來點單,我爸媽都強調要連湯帶水的既解渴又解餓,他們親自查看菜譜發現有湯麵,就點了每人1碗湯麵。湯麵一吃感覺不錯,我們商定再加2碗,我老爸一人一碗,我和我媽兩人分一碗。老倆邊吃邊感嘆,品嘗了那麼多美食還屬家鄉味道最好啊,今晚這頓麵條是幾天來吃到最香的飯了

夕陽下的貝倫區沒有那麼炎熱很適合閒逛

飽餐後在裡斯本街道上隨意溜達,路燈依道路上坡下坡時明時暗,回想這兩天的旅行收穫頗豐有驚無險,明天就要離開葡萄牙了,心裡突然還真有點不捨得!如今歐洲正在遭受疫情肆虐,葡萄牙人民也正在抗爭之中,希望葡萄牙早日走出陰霾,恢復往日正常生活

夜晚的裡斯本街道行人並不多

第二天乘早上航班,清晨起床連早飯都沒吃就趕往飛機場,去往下一個目的地,另一座地中海城市.......

(未完待續)

貝倫站臺悠閒地聊著天的人們

紀念在大航海時代傳奇航海家麥哲倫所建的廣場

相關焦點

  • 大航海時代的往日榮光-裡斯本-貝倫區
    在復古星巴克門口拍張照,然後去旁邊的葡式蛋撻創始店大飽口福,盯著帝國廣場超大噴水池跟鴨子發呆,或是端一杯紅酒坐在塔霍河邊沉思,貝倫區有著裡斯本核心區沒有的寬闊與悠閒。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跟貝倫塔,彰顯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聳立的發現者紀念碑則標記了葡萄牙在航海史上的驕傲。返回龐巴爾下城區途中,不妨造訪文創園區LX Factory跟知名的飛行者書店。
  • 大航海時代的往日榮光-裡斯本-貝倫區
    在復古星巴克門口拍張照,然後去旁邊的葡式蛋撻創始店大飽口福,盯著帝國廣場超大噴水池給鴨子發呆,或是端一杯紅酒坐在塔霍河邊沉思,貝倫區有著裡斯本核心區沒有的寬闊與悠閒。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跟貝倫塔,彰顯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聳立的發現者紀念碑則標記了葡萄牙在航海史上的驕傲。返回龐巴爾下城區途中,不妨造訪文創園區LX Factory跟知名的飛行者書店。
  • 大航海時代的縮影:裡斯本貝倫區
    從辛特拉回到裡斯本,必然要去貝倫區,這裡是葡萄牙作為曾經的海上強國的時代縮影所在。作為燈塔為航海家們引路指航的貝倫塔(Belém Tower),為紀念航海家王子恩裡克而建造的大發現紀念碑(Padro dos Descobrimentos ),用大海航時代去世界掠奪來的財富修建的熱倫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以及百年蛋撻老店Pastéis de Belém,從東方獲取的糖和食物調製方法催生了蛋撻這種耐人尋味的甜點。
  • 探訪葡萄牙裡斯本貝倫區,重回大航海時代的榮光
    葡式建築和風格是如此熟悉,裡斯本,應該是更大、更復古、更精緻的澳門本島吧,很像一幀又一幀的老電影畫面,色彩豐富,韻味十足。標誌著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主要建築——大航海紀念碑、貝倫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以及世界上最好吃的葡撻都在裡斯本的貝倫區,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貝倫區好好遊覽一番。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裡斯本北侖區必遊景點之一。
  • 貝倫區的航海與修道院
    貝倫區(Belém),位於裡斯本市中心以西6公裡,這裡保存著葡萄牙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傑羅尼莫許修道院Jeronimos和貝倫塔Belém Tower,所以也是裡斯本的必到景點。從市中心乘坐15路電車,Belém-Jerónimos站下車便來到了貝倫區。
  • 躲過了9級大地震的貝倫區,見證了葡萄牙500年的航海史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格局的變化,永遠不會有一個國家是真正強權者,曾經開創了「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就是其中之一。葡萄牙,偏安歐洲大陸最西最南一隅,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化身為地圖上那麼細細窄窄的一條。然而,1755年的那場據說高達9級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繁華的大國舊夢,從此她一蹶不振,慢慢從世界強國的版圖中消失,直至今日,徹底淪為歐洲四大「窮」國之一。作為葡萄牙的首都,裡斯本(Lisbon)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帝國縮影,許多經典建築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了歷史的守望者。我來到這裡,想看看她繁華的昨天和落寞的今日。
  • 比蛋撻更甜的,是裡斯本的陽光 | 歐洲食記
    翻硬碟看到裡斯本的照片,覺得比我印象裡好看一百倍,那樣的海和天,都像沒見過似的,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葡式蛋撻是吃過的。
  • 裡斯本,大航海時代的開端——小小劉窮遊記葡萄牙篇(一)
    接下來我將帶大家搭乘古老的15路有軌電車從裡斯本老城區前往著名的貝倫區(Belem),在那裡我們將看到與大航海時代密切相關的三大經典建築——貝倫塔、熱羅尼姆修道院、航海大發現紀念碑,還有世界上第一個葡式蛋撻的誕生地
  • 在歐洲大陸最西端,紀念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海賊王」
    如果說這趟旅行某種意義上是一趟「歸鄉之旅」,於我是回到英國倫敦的母校,於飛毯是回到英國牛津的工廠,那麼於小貓麥哲倫,卻是未能回到那個與它同名的偉大航海家出發的地方、大航海時代的起點——葡萄牙裡斯本的貝倫區。
  • 瘋狂裡斯本大暴走,貝倫區,纜車和聖胡斯電梯
    但很殘酷的是葡萄牙通常不是旅行歐洲的第一首選...除了位在歐洲最西邊之外就是治安不太好最讓人詬病...我與嘻嘻都曾經到歐洲旅遊過兩次,但兩人卻都從沒踏上過伊比利半島因此在規劃旅遊時捨棄了冰島,挪威(其實也是因為花費較高啦),換上了西班牙跟葡萄牙~從塞維亞搭著跨國夜巴,五個多小時便抵達了~印象中的裡斯本可能是很殘破蕭條的老城市,地鐵站應該骯髒又混亂結果...乾淨明亮到不行!
  • 我們行駛在西葡 Part3(天涯海角+裡斯本)
    地理大發現時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裡斯本出發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險的,此後成為葡萄牙殖民帝國富甲一方的政治與商業中心它建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的1514年到1520年間,用來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世界一周以及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以及附近的哲羅姆派修道院。
  • 這裡是葡式蛋撻的故鄉,風景非常迷人,你來過嗎?
    在歐洲,有一個瀕臨大西洋的歐洲古國,曾經這個國家在大航海時代稱霸過世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個國家就是葡萄牙。說起葡萄牙的美食,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葡式蛋撻,是的,這裡是蛋撻的故鄉。這種食物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很多港式茶餐廳和一些便利店都有賣這種美食的,但如果你想吃到最地道、最正宗的葡式蛋撻,那肯定是在擁有近兩百年蛋撻製作歷史的葡萄牙了。蛋撻是葡萄牙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小甜點。如果大家去葡萄牙旅遊,建議大家去嘗嘗地道的葡式蛋撻,看看跟國內的有何差別。
  • 裡斯本百年老店 世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撻
    蛋撻在葡萄牙被稱為Pasteis de Nata,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傳統點心,裡斯本的大街小巷都可買到,我們所住的酒店每天早餐也都能吃到,但要品嘗到最正宗最具歷史的蛋撻,還得來到位於裡斯本近郊小鎮Belem的百年老店Pastéis de Belém。
  • 裡斯本這間葡式蛋撻店,把蛋撻製作過程一起展示給你
    去葡萄牙一定不能錯過的是正宗的葡式蛋撻,它起源於 19 世紀裡斯本貝倫區的修道院,至今仍很受歡迎,曾被《衛報》評為世上最好吃的食物之一。不管是熱食還是冷吃蛋撻,撒上一小撮肉桂粉或是糖粉,一口從酥脆的外皮咬到柔軟濃鬱的內餡,往往讓人忍不住一次吃上好幾個。
  • 葡萄牙的象徵,裡斯本的標誌,還有世界最美味的蛋撻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象徵,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中國的象徵是萬裡長城,北京的標誌也是萬裡長城,而葡萄牙的象徵就是貝倫塔,裡斯本的標誌也是貝倫塔。貝倫塔佇立在葡萄牙裡斯本的貝倫區,它是一座有著五層樓高的防禦工事。貝倫塔建於1514年到1520年間,也就是曼努埃爾一世時期,它的作用是為了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貝倫塔曾經被用來當作電報站,海關以及燈塔。
  • 沉醉在裡斯本的一下午,吃蛋撻拍美照,優哉遊哉
    13:00 蛋撻的朝聖之旅蛋撻是葡萄牙的國名小吃,在任何一家餐廳,咖啡廳都可以見到,而葡萄牙哪家蛋撻店最好吃?估計每個葡萄牙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即便蛋撻的做法都八九不離十,但細細品嘗還是能分出高下。據說是葡撻的始祖店,每天門口的隊伍從早排到晚,輕輕鬆鬆一天能賣掉三萬個蛋撻,高峰期甚至五萬個。據說葡撻是由裡斯本貝倫區修道院的修女們研製出來的,因為當時大量蛋白給衣服上漿,而剩下的蛋黃則拿來做點心。
  • 關於歐洲最南端的故事——葡萄牙
    旅遊業是葡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和彌補外貿赤字的重要手段,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這個位於歐洲最南端的國家葡萄牙吧!貝倫塔距離今天有500年,是葡萄牙經典的地標建築,見證了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無數船隻的遠航與別離,返航與重聚。當地特色就是貝倫蛋撻店啦!離貝倫塔不遠,從貝倫塔沿著特茹河跟著導航走,很快就能走到貝倫蛋撻店,也是在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旁邊。
  • 裡斯本葡萄牙絢麗之都,帶父母感受留下許多錢的葡式情調
    聽說裡斯本當年曾經受過一次特大地震之後又遭遇海嘯和火災,全城基本都被毀壞,現廣場所在地原本是一座華麗宮殿也毀於一旦,那次大地震和海嘯過後政府沒有再修復宮殿而是將宮殿遺址改建成特茹河港口做經濟貿易的廣場,由此商業廣場的名字沿用至今,也成為當時大航海時代葡萄牙經濟最繁榮的地方之一。
  • 西安直飛裡斯本,遇見神秘的葡國風光
    裡斯本,葡萄牙的首都建在7座山丘上的「七丘之城」在大航海時代是歐洲最興盛的港口之一受大西洋暖流影響,這裡氣候良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劃重點:機票超划算在羅卡角看著太陽從大西洋上升起,或許能夠體會到當年葡萄牙開啟大航海時代,徵服世界的雄心壯志。來辛特拉夢遊仙境這座山頂小鎮距離首都裡斯本不到半小時車程,曾經是葡萄牙皇室的避暑之地,詩人拜倫筆下「燦爛的伊甸園」。
  • 裡斯本 | 大航海時代從這裡開始
    東方亞細亞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國、印度在歐洲人眼裡是遍地是財富;歐洲往南的阿非利加是大片的沙漠;往北是不敢想的冰天雪地;而往西一片汪洋,一無所知,大概那是世界盡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