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思潮下哥德式建築的復興

2020-12-11 觀點地產網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在建築領域內的主要表現就是哥德式建築的復興,哥德式風格那種高聳入雲的尖塔形式可以喚起人們的想像力與神秘感。當然,十九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復興不等於簡單的復活或是復古,而是被建築師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

  浪漫主義思潮下哥德式建築的復興

  浪漫主義起源於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手法之一,在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一種藝術思潮,流行於歐洲文學藝術領域。建築中的浪漫主義,迅速與中世紀的哥德式藝術相結合,形成了起源於英國的十九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復興,英國議會大廈和曼徹斯特市政廳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建築。

  哥德式建築復興的美學基礎

  英國美學家、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1819~1900)最先為哥德式建築的復興振臂高呼,他的美學理論也形成了哥德式建築復興的美學基礎。羅斯金的美學論述主要集中在他為畫家透納辯護而形成的五卷本《現代畫家》之中。然而,羅斯金的熱情也不止於對繪畫的討論,從童年開始的遊歷又發展了他對建築藝術的愛好,他的建築理論集結成《威尼斯之石》、《建築的七盞明燈》等著作。

  羅斯金對哥德式建築的熱愛是建立在他對美的本質的認識之上的。然而,他對於美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將美視為對自然的摹仿,另一方面又將自然看成是上帝的創造物,並將上帝視為一切美的源泉。所以,體現中世紀基督教藝術精神的哥德式建築也成為羅斯金歌頌的對象。

  十九世紀的工業大發展,使得這一時期的建築的數量比過去歷代的總數還要多,但是大部分建築由於缺乏純粹的手工技術,再加上對「樣式」和「美」的奇怪主張,幾乎扼殺了這一時期建築藝術的發

  展。面對這種情況,羅斯金首先區分了「建築」和「建造物」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他看來,建築與建造物的不同之處在於建築「是一種藝術,它為了某種用途而對人類建築的屋宇進行布置或裝飾,使得人們看見時,在精神健康、力量和愉悅方面有所收益。」在這裡,羅斯金將建築上升到了藝術的範疇,建築在建造物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一些美麗或是莊嚴的特徵,應該有適當的裝飾。建築與建造物唯一相關的是「凡是建造之物多少都具有一些建築的特徵或色彩,一切優秀的建築都必須建立在優秀建造之物的基礎之上。」在這個概念的基礎上,建築本身也可以按其用途分成五類:祭祀用、紀念用、民用、軍用、家用。因此,十九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復興也不局限於教堂建築的設計建造。

米蘭大教堂

  對於建築上裝飾的來源,羅斯金認為自然比藝術的合成更美麗,因而,美的實質就是真實;藝術的真諦也是真實。在這裡,他把美與自然(也就是真實)等同起來,他認為世界上存在著理想的自然模式,也就是自然界的各類都發展成接近於它所能形成的模式:田野裡的草本植物和花都有其特殊的、明晰的和完善的美;它具有其獨特的處所、表現、功能。最崇高的藝術是能抓住特徵,顯現並說明這個特徵,把其安排在風景畫中適當的位置,用這個特徵加強和增加繪畫所欲表達的深刻印象。所以,人類如果不模仿自然形狀,在創造美的方面就不可能進步。凡是不是來自自然物體的形狀則必然醜陋,這也是因為離開了自然,人類就沒有能力想像美麗。當然,羅斯金也不是完全否定想像的作用。實際上,他也號召在藝術創作中要有想像,這種想像是對不在場或不可能的事物的概念的自願召喚;想像的愉悅和崇高的部分原因就是對這些事物的了解和思考。只是,他認為「凡是能夠想像得出的形狀,在宇宙的某個地方總能找到例子。」過度的想像就變成了欺騙。但只要承認它的虛構性,想像就是一種高尚的天賦,反之,則成為瘋狂。雖然提倡藝術摹仿自然,但羅斯金並不是一個自然主義者,這裡的「自然」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左拉、龔古爾兄弟等人的「自然主義」創作理論中提出的「自然」觀點,自然主義藝術家的任務不是去評判一切,而是去理解一切。因此,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記錄一切事物,不忽視任何細節,甚至是汙穢與醜陋。而這一點正是羅斯金反對的,他把自然視為上帝的創造物,自然能夠作為衡量美的標準,也正是因為透過自然可以體現出上帝之愛。羅斯金用中世紀的自然形式反對工業時代的批量化、模式化生產。

  羅斯金提倡的建築中的裝飾是適當的,是「裝飾」而不是「矯揉造作」,是發自內心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建築都應該有裝飾。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羅斯金反對在火車站進行裝飾,「一種奇怪而邪惡的趨勢表現在火車站的裝飾當中。」因為在他看來火車站剝奪了人們在思考美的時候所必需的情緒和謹慎,火車站只是匆匆過客的暫時停留之處,缺少審美的條件與環境,所以「在愚蠢行為中,最臭名昭著也最無理的就是與鐵路相關或者鐵路附近的事物的那一丁點兒裝飾。」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工業和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帶來的負影響就是宗教信仰的死亡和道德的淪喪,羅斯金倡導建築藝術的真誠其實是他繪畫理論的延伸。在繪畫藝術中,羅斯金為拉斐爾前派辯護,認為藝術和道德有關。因此,在建築藝術中,羅斯金提倡哥德式建築也是看到了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凝聚了建造者的信仰與狂熱。哥德式建築雖然有複雜的裝飾,但這些裝飾都是和虔誠的信仰結合在一起的,並且,在哥德式教堂中也給人們提供了靜心凝神體味藝術的場所與條件。

  哥德式建築復興的特點及影響

  十九世紀的藝術家們在建築風格上有更多的選擇,一方面是古典藝術的盛興,另一方面則是浪漫主義的流行。浪漫主義在建築領域內的主要表現就是哥德式建築的復興,哥德式風格那種高聳入雲的尖塔形式成為喚起想像力與神秘感的適當背景。英國議會大廈和曼徹斯特市政廳就是哥德式建築復興的代表建築。當然,十九世紀的哥德式建築的復興不等於簡單的復活或是復古,而是被建築師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雖然,很多人質疑從實用與功能的角度出發,英國議會大廈沒有必要在建築的外形上突出很多的尖塔和塔樓,但對於設計師普金來說,之所以採用哥德式風格,不是因為它的形式獨特,而是符合他提出的設計要求。英國議會大廈採用的是亨利第五時期的哥特垂直式,原因就在於亨利五世(1387~1422年)曾一度徵服法國,採用這種風格象徵著民族的自豪感,也是這一時期日漸強盛的民族實力的真實寫照。正如普金在1841年寫作的《尖拱門的,或者基督教建築的真實原則》一文中提到:真實的建築應該起碼有兩個基本原則:1.功能好的;2.裝飾應該與功能相吻合。裝飾在建築中是必要的,也應是適度的,是和功能相統一的。

  中世紀的哥德式教堂風格被用到這一時期的民用建築之上,英國議會大廈那高高向上的尖塔和塔樓不再是對至高無上的上帝的頂禮膜拜,而是突出社會權力的穩定向上之感。它不是宗教的,而是世俗的。

  哥德式建築的復興其實是借用了中世紀哥德式的形式,而實質上要求個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紀的自然形式反對工業產品及與古典藝術對抗。

  編後

  「哥德式」本為貶義詞,西方的學者一度將哥德式建築與蠻族藝術相提並論。十九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復興,並不是簡單的獵奇,而是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的。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藝,高度精密的機械生產製作出來的是毫無個性可言的產品,而非藝術品。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對當時社會不滿的浪漫主義思潮,反映在建築和工藝美術領域中就是羅斯金等人提倡的「哥德式」藝術的復興,羅斯金重新發現了哥德式建築的價值。

  連結

  約翰·羅斯金是英國著名的學者、作家、藝術評論家,1819年出生於倫敦一個殷實的酒商家庭。父親是一個熱情洋溢的藝術愛好者,母親為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18歲時考入牛津大學。他因《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一書而成名,並使其擁有眾多追隨者,其中包括英國大文豪王爾德。隨後發表的三十九卷有關藝術的評論,使他成為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

  羅斯金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曾經有人把他比作我國的錢鍾書。他還是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史方面的專家。他的《建築的七盞明燈》和《威尼斯之石》兩書都強調美好的作品來自創作者美好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浪漫主義建築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浪漫主義代表作—英國議會大廈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
  • 哥德式復興、古典式復興和折衷主義,關於英國的建築了解多少?
    儘管英國建築師在19世紀上半葉嘗試了每一種想得到的復興風格,但哥德式復興和古典式復興顯然是他們的最愛。在數量上超過哥德式復興建築的恐怕只有古典式復興建築了。不過,浪漫主義時期英國建築的最大特點是折衷主義。在英國,崇高類型建築的鼎盛時期是18世紀90年代。
  • 作家李軼男:希望巴黎聖母院大火能喚起浪漫主義思潮的回望
    很多中國人其實並沒有去過巴黎,但他們對巴黎聖母院的了解,更多是通過雨果所寫的那本世界名著,青年作家李軼男就是因為《巴黎聖母院》而對這座大教堂著迷:「21歲時才讀到《巴黎聖母院》,在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用了較大的篇幅描摹了這座恢宏、神秘、充滿宗教氣氛的哥德式教堂,它高聳入雲的塔尖和與聖潔昏暗的玫瑰花窗,給這個寒徹人心的愛情故事奠定了合乎邏輯的地域與時代背景
  •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則是詩歌
    百家原創作者:玉枝聊歷史在西方近代文學史上,一種思潮總與一種體裁密切相關。17、18世紀的古典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是戲劇;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則是詩歌。這是因為,體裁與思潮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古典主義的要旨是表現理性原則。
  • 德國的風景畫,隨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高漲,而有了很大的發展
    德國的風景畫也隨其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高漲而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這些風景畫的思想內容或詩情畫意往往更見突出。浪漫主義的雕刻相對而言更難與古典傳統一刀兩斷,因為它不像建築那樣可以借哥德式風格另闢蹊徑,也不像繪畫那樣可以通過色彩的強調獨樹一幟,何況希臘古典雕刻無比豐富的遺產似乎總能使西方任何近代雕刻都帶上一點古典的影子。然而,在古典的濃蔭之下,浪漫的新苗也能破土而出,就更說明了促使風格演變的時代威力。
  • 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上圖-《亞琛祭壇》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 西方浪漫主義運動後的藝術思潮演變,建議大家看一下漲知識
    這樣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  浪漫主義分積極和消極兩種。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
  • 歷史說:文學運動,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對現實產生了什麼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浪漫主義是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盛行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文學運動。它是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產物。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歐洲各國的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得到蓬勃發展,洶湧澎湃的革命鬥爭給浪漫主義文學以熱情的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在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裡,貧富對立沒有消除,反而更加尖銳。新的社會矛盾日益暴露,使啟蒙思想家們所宣揚的「理性的統治」完全破產。革命後所建立的社會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對現實社會和「理想王國」的失望和不滿,促使作家去探索社會矛盾的解決途徑,去追求新的理想。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一、美學和藝術的偉大藝術價值,落腳在古典和哥德式的理想上,尋根之舉如何開始?德意志地區的「文化民族」尋根行為是在十八世紀末期就開始了,表現在哥德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北方藝術的復興上,文學批評和藝術創作在政治領域也一度流行。最典型的文學家就是歌德、福斯特和斯萊格爾兄弟。
  • 作為一種思潮,浪漫主義先驅出現,為自然的美驚嘆不已
    受其影響,稍後便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思潮最初出現在德國,但很快就傳到了英國。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浪漫主義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吧!在法國,實際上在18世紀就出現了和啟蒙思想不協調的盧梭的思想。盧梭強調「人性」,特別是「感情」,在某種程度上和強調理性的啟蒙哲學家唱反調,因而他也被視為浪漫主義思潮的先驅。
  • 世界上的建築風格那麼多,你喜歡哪一種?
    比薩主教堂建築群(義大利) 哥德式建築風格:米蘭大教堂 特點: 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早期),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中期),持續至16世紀被文藝復興風格代替(晚期)。 1820年,哥德式裝飾風格在內部裝飾中復興,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形成從時間上來講,遠遠早於我們上次講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但是哥德式建築斷斷續續持續了8個多世紀的時間。為什麼哥德式的建築會出現呢?我們來捋一捋當時法國的背景,12世紀的法國已經不是領主割據一方沒事兒就打仗的年代了。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從文藝復興後期到當代: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之二
    它為巴洛克的歷史地位正了名,並為其在20世紀的復興揭開了序幕。   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古典主義建築興起於17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其尾聲直到20世紀30年代。第一階段的思潮持續了一百來年,這一時期主要強調繼承文藝復興諸經典建築師們的理念和理論,如阿爾柏蒂、維尼奧拉,尤其是帕拉提奧。
  • 聊歷史:兩極浪漫主義,一個時期的文學運動和文藝思潮
    主要有貴族浪漫主義和資產階級浪漫主義兩派,一般也有稱作消極浪漫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的。貴族浪漫主義反映了貴族階級的利益和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情緒。這一派的作家對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新興的資本主義都表示不滿,希望改變現狀。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作家對法國大革命開始是抱歡迎態度的,及至到了雅各賓專政時期,由畏懼人民革命和暴力政策轉而仇恨資產階級革命。
  • 當哥德式建築與莊園文化相結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上圖-十八世紀草莓山美國哥德式建築是從英國進口的。1700年代中期,英國政治家和作家霍勒斯·沃波爾爵士決定重做其鄉間別墅,其細節受到中世紀教堂和大教堂的啟發,其房屋位於倫敦特威克納姆附近草莓山附近,成為哥德式復興建築的典範。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羅馬式 希臘式 哥德式 羅曼式... 如何看懂這些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是分布在歐洲的古代建築的統稱。其風格在建造形態上的特點是:簡潔、線條分明、講究對稱、運用色彩的明暗,鮮淡來對視覺進行衝擊.在意態上則使人感到壅容華貴.典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歐洲建築風格包括:巴洛克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哥德式建築、古羅馬建築、浪漫主義建築、羅曼建築、洛克克風格、文藝復興建築。如果把歐洲建築依照年代來劃分,第一個就是希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