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可以指:
一種人和語言(哥特人或哥特人,一群東日耳曼部落的名字;哥特語,一種已滅絕的東日耳曼語,由哥特人使用)。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
上圖-《亞琛祭壇》
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
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青年文化(哥特亞文化,一種音樂文化場景)。
文藝復興時期使用哥德式一詞來描述中世紀的某些類型的藝術和建築。這種藝術被認為是次等的,就像羅馬人認為自己高於野蠻人一樣。在18世紀,「哥德式」一詞演變成具有浪漫的文學體裁。在20世紀後期,它再次演變成一種風格和亞文化,哥特亞文化。
哥特人的古老資料
古希臘人認為哥特人是斯基泰人。古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用「鐮刀人」這個名字來形容那些生活在黑海以北的馬匹上的野蠻人,但是他們不是哥特人。當哥特人住在同一地區時,由於他們的野蠻生活方式,他們被認為是斯基泰人。
現在很難知道我們所說的哥特人何時開始入侵羅馬帝國。哥特人是為羅馬帝國造成麻煩的蠻族騎馬團體之一。在羅馬和哥特人的戰爭中,第一次「經證實」的哥德式襲擊發生在公元238年,當時哥特人洗劫了古城。在公元249年他們攻擊了古羅馬的另一個城市。
一年後,在國王克尼瓦的統治下,他們解放了巴爾幹的多個城市。公元251年,希瓦在阿布利圖斯擊潰了天帝。哥特人突襲行動還在持續進行,並從黑海轉移到愛琴海。
直到公元260年代末,羅馬帝國才最終戰勝了哥特人。
有人說,哥特人與斯堪地那維亞人有聯繫,因此德國人在19世紀對哥特人產生濃厚興趣,開始研究和試圖證明哥特人和德國人在語言體系裡有關聯和相似。當時語言關係代表種族關係的想法很流行,但在實際歷史中並沒有得到證實。
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建築風格,在歐洲的中世紀中期和晚期蓬勃發展。它是從羅馬式建築演變而來的,大多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哥德式建築起源於12世紀的法國,直到16世紀才被廣泛使用,尤其是教堂使用較多。
其最顯著的特徵包括使用大拱頂,增加了窗戶的高度和空間。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彩色玻璃和玫瑰窗的廣泛使用,這樣為室內增添光彩。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在外部,特別是在門框上方使用逼真的雕像,為大部分教會信徒描繪聖經故事。
哥德式建築的標誌性代表是巴黎聖母院。較早的玫瑰窗是用石頭框起來的,只佔據了牆的一部分。而這座哥德式建築的這兩扇窗戶則具有精緻的花邊狀框架,佔據了柱子之間的整個空間。
在今天,人們提到哥德式更多的印象是關於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在全世界建築歷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為後面發展的各種建築流派提供了很多靈感以及思想,一直到今天還是深深影響著那些偉大的建築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