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2020-12-11 木石小屋

哥德式可以指

一種人和語言(哥特人或哥特人,一群東日耳曼部落的名字;哥特語,一種已滅絕的東日耳曼語,由哥特人使用)。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

上圖-《亞琛祭壇》

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

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青年文化(哥特亞文化,一種音樂文化場景)。

文藝復興時期使用哥德式一詞來描述中世紀的某些類型的藝術和建築。這種藝術被認為是次等的,就像羅馬人認為自己高於野蠻人一樣。在18世紀,「哥德式」一詞演變成具有浪漫的文學體裁。在20世紀後期,它再次演變成一種風格和亞文化,哥特亞文化。

哥特人的古老資料

古希臘人認為哥特人是斯基泰人。古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用「鐮刀人」這個名字來形容那些生活在黑海以北的馬匹上的野蠻人,但是他們不是哥特人。當哥特人住在同一地區時,由於他們的野蠻生活方式,他們被認為是斯基泰人。

現在很難知道我們所說的哥特人何時開始入侵羅馬帝國。哥特人是為羅馬帝國造成麻煩的蠻族騎馬團體之一。在羅馬和哥特人的戰爭中,第一次「經證實」的哥德式襲擊發生在公元238年,當時哥特人洗劫了古城。在公元249年他們攻擊了古羅馬的另一個城市。

一年後,在國王克尼瓦的統治下,他們解放了巴爾幹的多個城市。公元251年,希瓦在阿布利圖斯擊潰了天帝。哥特人突襲行動還在持續進行,並從黑海轉移到愛琴海。

直到公元260年代末,羅馬帝國才最終戰勝了哥特人。

有人說,哥特人與斯堪地那維亞人有聯繫,因此德國人在19世紀對哥特人產生濃厚興趣,開始研究和試圖證明哥特人和德國人在語言體系裡有關聯和相似。當時語言關係代表種族關係的想法很流行,但在實際歷史中並沒有得到證實。

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建築風格,在歐洲的中世紀中期和晚期蓬勃發展。它是從羅馬式建築演變而來的,大多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哥德式建築起源於12世紀的法國,直到16世紀才被廣泛使用,尤其是教堂使用較多。

其最顯著的特徵包括使用大拱頂,增加了窗戶的高度和空間。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彩色玻璃和玫瑰窗的廣泛使用,這樣為室內增添光彩。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在外部,特別是在門框上方使用逼真的雕像,為大部分教會信徒描繪聖經故事。

哥德式建築的標誌性代表是巴黎聖母院。較早的玫瑰窗是用石頭框起來的,只佔據了牆的一部分。而這座哥德式建築的這兩扇窗戶則具有精緻的花邊狀框架,佔據了柱子之間的整個空間。

在今天,人們提到哥德式更多的印象是關於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在全世界建築歷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為後面發展的各種建築流派提供了很多靈感以及思想,一直到今天還是深深影響著那些偉大的建築師們!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著名的哥德式建築排行,感受西方最古的哥德式建築的美!
    如今世界上的建築,風格是千變萬化,不同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建築方法,風格是完全不相同的。這樣也是整個人類文明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多樣性,你知道什麼是哥德式建築嗎?哥德式建築就是風格為令人感到黑暗,孤獨,令人感到絕望的那種建築,國外經常使用哥德式建築,因為這樣能夠顯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更能夠起到烘託氣氛的作用。那麼說起哥德式建築,人們經常會想到那些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幾個建築。世界著名的哥德式建築有,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安特糖科隆大教堂,沃爾斯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奧德納爾德市政廳,沙特大教堂等等。
  • 什麼是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建築同樣也是如此。建築不僅是為了居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羅馬式與哥德式建築的特色。羅馬式,是查理大帝時的教會建築。從十世紀末,多用石料築屋,這種形式的建築的特點是厚實堅固,無論從建築材料的巨大石塊,或者是低矮寬厚的石壁,處處都使人產生一種笨重但卻結實的感覺。可以說,羅馬式建築,與其說是象房屋或居室,不如說更像個堅固的堡壘或要塞。
  • 濟南的「巴黎聖母院」,老城也有西方建築,感受哥德式建築的魅力
    洪家樓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東西走向的拉丁十字布局,高聳入雲的尖頂,修長的束柱、飛扶壁,尖形拱門、拱窗,這些都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的特徵。洪家樓教堂為雙塔哥德式建築,與聞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夏特爾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極為相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哥德式這個詞彙出現在12世紀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
  • 世界著名建築之哥德式建築
    而在西歐則經歷了由羅曼式建築到哥德式建築風格的興亡。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拜佔庭建築,來源:wikipedia義大利比薩主教座堂,羅曼式建築,來源:wikipedia        雖然今天的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哥德式建築"形容中世紀這一建築特點,然而,"哥德式"卻是一個"黑暗"的存在。
  • 哥德式建築與威尼斯式建築的聯繫
    威尼斯式建築流派,它形成了拜佔庭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的過渡階段。但是,它與哥德式建築風格之間有更為密切的聯繫。我們為了能夠了解其變化的每一階段,很有必要從一開始就形成對最終結果的總體觀念。拜佔庭時期的建築是通過過渡風格演變而成的,那麼就應該去探索形成哥德式建築的根源。因此,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哥德式建築的真正本質,並不是僅僅指威尼斯的哥德式建造,而是普遍的哥德式建築。要做到這一點主要問題在於哥德式時期的每一座建築彼此之間在某些重要方面都有不同之處,其中包括一些特點,倘若它們出現在其他的建築之中,就不能被認為是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他相信,蠻族入侵不僅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也使古典風格在藝術和建築中絕跡。從時間上看 ,哥特人入侵羅馬與哥德式建築產生的時間之間相差六百多年 ,而且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羅馬式建築還曾在數個世紀中風靡西歐各地 。因此 ,哥特人的入侵似乎與哥德式建築的產生之間並無直接關聯 ,而且時間上也存在較大出入。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它們環繞在我們周圍,並以一種深遠微妙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模式。當我們走進或經過建築時,它能深深地喚起我們的記憶、感觸、心聲和聯想。由於西方建築尤其是一些大教堂過於宏偉,外表雕飾的也極其美麗,並且有許多雕塑精品的裝飾,給許多人的直覺是西方古建築的風格好像有點相似又分辨不出來。今天我們對西方的建築風格做一下整理。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樣的?它的代表作是什麼?
    哥德式建築風格(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澱到現在,它們都是一個國家歷史的代表建築物的象徵,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哥德式建築的圖片,希望能對喜歡哥德式建築的朋友有所幫助。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西方哥德式建築藝術賞析——崇高神秘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是建築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藝術文化和建築物構築水平上升至一個新的階段。哥德式建築的典型類型是哥德式教堂。12世紀哥特教堂最先出現在法國,後逐漸遍及歐洲。與莊嚴靜穆的古希臘神廟不同,哥德式教堂顯示出一種神秘崇高的氣氛,其藝術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創造性的結構技術。哥德式建築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的承重構件結構,側廊屋頂上暴露的一條條「飛扶壁」將中庭拱肋的側推力傳到一片片橫墩上,使用二圓心的尖券和尖拱使不同跨度的券和拱一樣高,進深一致,造出整齊、單純、統一的空間。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哥德式建築 關鍵詞: 高聳入雲 尖頂 飛扶壁神權時代,「升天」是全民的追逐,想要升天自然是因為離上帝越近越好。因此,哥德式建築也要造的越高越好,畢竟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 浪漫主義思潮下哥德式建築的復興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在建築領域內的主要表現就是哥德式建築的復興,哥德式風格那種高聳入雲的尖塔形式可以喚起人們的想像力與神秘感。當然,十九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復興不等於簡單的復活或是復古,而是被建築師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
  • 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今天的文章是《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我們現在買房子,住小區,選擇都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很多樓盤的設計非常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不僅通過住宅我們那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現在我們去旅遊,尤其是國內外的建築,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歐洲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十分宏偉壯觀,而且還相當具有特色,我們一看這建築就知道是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所富有的精神特色
    哥德式建築如果它沒有內在的精神力量,那麼僅僅有形式是不夠的。如果它沒有外在的形式,那麼僅僅有精神力量也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逐一研究它的每一種特點,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哥德式建築的精神力量,其次是什麼是哥德式建築的物質形式。首先,精神力量或者表現方式。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現代輕奢家具與哥德式建築的秘密
    提起歐洲哥德式建築你會想到什麼?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主要見於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以形體強烈的向上動勢,彰顯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營造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給人威嚴、神聖、肅穆的濃烈情感。
  • 吉林市這些哥德式建築,充滿文藝範的打卡地
    不同的建築風格豐富了城市色彩的同時,也讓人擁有著不同的視覺感受。這其中,就不得不提及哥德式風格。相比於其它建築風格,它異域風情十足,是城市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哥德式建築風格,源於11世紀時期的法國,13至15世紀流行於歐洲,風格多用於教堂建築,其特點為建築高聳挺拔、有尖塔,花窗帶有裝飾性圖案的玻璃,整體風格典雅又但十分精緻。在吉林市,就有這麼幾處哥德式建築,展現著這種建築風格的風採。
  • 簡單說說羅馬式教堂建築與哥德式教堂建築的區別
    如果不了解歐洲建築,可能會在了解歐洲文化方面大打折扣,尤其是教堂建築,就拿德國來說,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教堂,如果不了解教堂建築,旅行的時候很可能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    從時間上來劃分,歐洲的建築包括古希臘建築、羅馬建築、羅曼式建築、拜佔庭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洛可可建築等等。
  • 歐洲建築風格(2)--拜佔庭、羅馬式、哥德式建築
    因此這一時期最出彩的建築就要數教堂了,教堂建築是中世紀建築發展的主流。歐洲中世紀(4~13世紀)的建築可主要分為拜佔庭式、羅馬式、哥德式三種風格。, 形成升騰向上, 讓靈魂與上帝更接近, 建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輕巧和華麗最早的哥德式建築是從羅馬式自然地演進而來的, 若兩者風格相比, 羅馬式顯得簡單、粗糙; 而哥德式則代表著文明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