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作為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春秋》也是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中,五部儒家經典之一。這五經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但是平常我們很少能夠見到《春秋》這本書,具體原因我來和大家聊一聊。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史書修改編寫而成,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然而《春秋》因為文字過於簡練,後人不易理解,如《春秋》中記載:「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鄭伯克段於鄢的講的是鄭莊公和他弟弟共叔段兄弟闔牆的故事,在《左傳》用了六七百字進行敘述,而在《春秋》中就用了六個字來記載。如果單單看《春秋》的話,根本就無法了解當時發生了什麼,或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以為了闡述和解釋《春秋》,後人專門編寫著作來為《春秋》做傳。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在現今大部分版本裡,《春秋》已經不單獨成書,《春秋》的文字內容均被編入《左傳》等書中,以「經」的方式展示給大家。
給大家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以隱公四年為例:
【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戊申,衛州籲弒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九月,衛人殺州籲於濮。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四年春,衛州籲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慾納之。及衛州籲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
這裡「經」記載的內容就是《春秋》中的內容,而「傳」記載的內容就是《左傳》中敘述的內容,是《左傳》作者對《春秋》裡內容的補充和解釋。所以現在很少能夠看到《春秋》這本書,是因為《春秋》幾乎不單獨成冊,現今把它書中的內容合併編寫到《左傳》等書中。
我是趣撩歷史,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您點讚並關注我,我會大家奉獻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