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
「人們走過來,抱著你哭泣。但是他們是為他們自己的記憶哭泣的」 ——《羅馬》導演阿方索·卡隆
該片獲得義大利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19年2月25日,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獎,這是墨西哥第九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第一次得獎,導演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城的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羅馬」,講述年輕女傭克裡奧在僱主索菲亞家中工作,該家中索菲亞的丈夫長期在外,由女傭克裡奧照顧索菲的四個孩子。突如其來的兩個意外,同時砸中了女傭克裡奧和僱主索菲亞,兩人究竟該如何面對苦澀茫然的生活?四位孩子似乎是希望所在。
我想說的
看到標題,我剛開始以為是在講義大利的羅馬,可能很多人會和我的想法一樣。但是,這部影片的羅馬,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墨西哥城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的名字。
劇情簡介裡提到,僱主和女傭都遭到了「意外」。對於僱主來講,家庭的男主人有了新歡,離開了家。她讓孩子們認為父親只是出了遠門,而她自己承受著經濟上的壓力。家裡的人全都指望著她養活,四個孩子,一個老人,兩個女傭,其中還有一個懷孕了。
對於女傭來講,以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然而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孩子的父親不知所蹤,她只能獨自面對。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開心也好,委屈也罷,無論發生了什麼,回到現實,也不過是一天又一天地過下去。再大的事情到了第二天,也是過去的事情。
這部電影的內容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導演阿方索個人兒時的記憶,而他就是片中家庭幾個孩子裡的其中一個。這部電影是黑白的。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黑白色增強了畫面的質感,而這又恰好將那段逝去的歲月,與當下的語境巧妙連接。
影評
下面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影評:「這是一部謳歌女性的電影,每一個女性角色,都是堅強而獨立的。獨自面對懷孕的女傭,重新執掌人生的女主人,甚至那個戲份不多,卻幹練利索的產科女醫生。
而男人們則是不堪的懦弱的,落荒而逃的孩子父親,有了新歡離開家的男主人,以及醫院裡那個虛偽的男大夫。他們與她們一一對照,黯淡無光,更顯得女人們神採奕奕。
因為女性的堅忍和獨立,生活在驚濤駭浪的衝擊下,依然以平靜的姿態舒緩前行。她們彼此庇佑,互相支撐,以良善對抗生命的艱難,也重構屬於自己嶄新的人生。
當家庭更換了主人,變換了模樣,一切又以不同的樣子繼續下去。車會換,房間會換,心情會換,人生也豁然開朗,變得不一樣了。」
這段影評讓我想到了影片結尾女主人說的一句話:「這也是一場冒險,我們要手拉手,肩並肩,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