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今年最好的電影很有可能就是這部《羅馬》

2020-12-11 餵了官人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之後,《羅馬》被美國《時代周刊》、《滾石》、《名利場》,英國《視與聽》等雜誌,列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

其中,《名利場》給出的入選理由是:「它已經達到一部2D電影浸入感的極限,它是一部艱難歲月的史詩,讓人快活、疲憊,也讓人心碎。」

金獅獎頒獎典禮結束,評為主席託羅迫不及待地告訴所有人:《羅馬》獲得金獅獎是評委會九人全票通過的結果,這不是墨西哥人或Netflix的勝利,這是電影的勝利。

在北美評選賽季,《羅馬》已經獲封亞特蘭大、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紐約等多個城市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被譽為頭號種子選手。

那麼《羅馬》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得到這麼多的讚揚呢?

第一、行雲流水的攝影作品。

熟悉卡隆的人都知道,他和託羅、岡薩雷斯並稱「墨西哥電影三傑」,最近今年,這幾位大哥四次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在美國出盡風頭。卡隆的電影一向注重畫面的視覺效果,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7項大獎的《地心引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次為了拍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70年代的墨西哥,在御用攝影師盧貝茲基(三屆奧斯卡最佳攝影)因檔期問題退出影片拍攝之後,卡隆為避免西語和英語的翻譯不夠精確,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情緒,就親自扛起攝影機拍完了整部電影,也就是說這部《羅馬》的導演、攝影和編劇都是同一個人,可見卡隆的實力。

相信只要看過《羅馬》就一定不會忘記和忽視該片在攝影方面的感染力。雖說盧貝茲基退出影片拍攝,但這位偉大的攝影師無疑給《羅馬》定下了基調2018年12月18日,該片榮獲2018波士頓影評協會獎最佳攝影。

全片都是黑白色調,既象徵過去的記憶,也能凸顯情緒的純粹性,更能提升畫面在細微處的敏銳表現力,畢竟人家用的可是6K數碼65mm的攝像機。

所以在觀影途中,好幾次你可能會停下來想截圖保存,細細欣賞構圖和情緒的美感,這樣的美感既有對比帶來的衝突和戲劇性變化,也有人物本身散發出來的哀思和樂觀。

除了靜態的美之外,《羅馬》在動態掌控上也足以傲視群雄。沒錯,說的就是長鏡頭的設計和完成度。

一向以長鏡頭著稱的卡隆這次在《羅馬》再次讓觀眾驚喜和佩服。他比較出名的長鏡頭作品一定是《人類之子》。

《羅馬》的長鏡頭風格有兩種體現方式:一種是是類似於開頭這種驚豔的固定鏡頭,攝影機保持固定但人物和環境在變化,這種方式在多處場景均有使用,比如聊天、聚會。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人物的情緒連貫完整,不破壞分鏡頭帶來的情緒變化,但一旦使用不當或是頻繁就會淪為平庸和無趣之作,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歐洲和國內小眾電影就是死在這裡。還好卡隆保持了克制,而它擅長的動態長鏡頭就是第二種風格,也是這種風格塑造了《羅馬》。

這種鏡頭用的最多的是鏡頭跟隨人物的運動交代出背景環境,克裡奧生活在70年代的墨西哥城裡的羅馬區,這個地方有她所在的中產階層,更有底層的普通大眾,街邊小販,電影院。

只要有點常識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這種群像帶背景的場景有多難拍攝,它涉及到不單單是人和景,而是在拍攝的瞬間是否可以完美展現導演想要的狀態。

「拍林中野餐那場戲,我把演員們分成幾組,每組拿著特定的劇本,不讓他們相互交流,他們也不會知道別組的劇本內容。開拍的時候讓現場陷入一團混亂,這種無知之幕帶來的生活凌亂,正是生活的真實感。」

卡隆用這種形式拍攝了森林大火、野外聚餐、醫院產子、學生運動和海灘救人。

在拍攝這些場景的時候,其實我們很容易想到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比如《偷自行車的人》,極具現實主義風格。

其中學生運動這場戲卡隆居然只用了一個長鏡頭和幾個小鏡頭就結束了,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對歷史的淡漠,這場發生於1971年墨西哥城的帕斯克裡斯蒂大屠殺造成了100名學生死亡,堪稱罪行,但卡隆的著力點顯然不是歷史呈現,而是人物命運。

而最好的那個長鏡頭就非結尾處的海灘救人莫屬了。這個長鏡頭從沙灘一直到海邊,還有一段是越過海面,再從海面回到沙灘,從平靜到驚險,從驚險到救贖。只需一個鏡頭就把兩位女性和五個孩子(包括腹死胎中的那個)連在了一起。

是結束也是重生。

所以,情緒才是卡隆的重點,歷史並不是,它只是舞臺和背景。

第二、情感豐富的女性頌歌。

開拍前,卡隆對弟弟卡洛斯說:我想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知道我生命中必須要拍這樣一部電影,就算沒有觀眾也沒關係。

在影片最後我們知道,這部電影是卡隆獻給莉波的。

莉波是卡隆小時候的乳母,也就是克裡奧的人物原型。這位乳母在卡隆小的時候就未婚先孕,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和人生的悲歡,從二十幾歲照料卡隆一家開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知道這個背景,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卡隆不重點拍歷史。

卡隆說:任何個體的經歷都和身處的境遇有關。

宏大的歷史敘事和微觀的人物關注一直都是電影的兩個主題。但不管是《布拉格之戀》、《計程車司機》,還是《某某園》等等不好說片名的電影都把焦點放在了對抗或是逃避上,也有某些電影想說但說不出來的東西,很少看到像《羅馬》這種把焦點對在了女性身上。

和男性天然的熱衷於歷史和政治的探討不同,女性面對大時代的動蕩更多的是接受和服從。在《羅馬》這種電影裡,男人不是出gui,就是不負責任,妥妥的下半身動物,他們在乎的只是一時的快感,而費爾明這種男人則連渣男都不如。在男性缺席的電影裡,女性的力量變得很清晰。

索菲亞想挽留丈夫但留不住,克裡奧從陽光開朗的少女在費爾明的改變下變得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在歷史的節點上,克裡奧是無法反抗的,她們沒有足夠的力量,但她們有耐心。在一場宣布離婚的場景中,索菲亞說出了女性的秘密:我們必須共同面對,手拉著手,肩並著肩。

當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的男人最終無影無蹤的時候,女性身上煥發出了自愈的能力。

在索菲亞和克裡奧身上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女性作風。作為生物化學家的索菲亞接受最好的教育,站在女性角色的頂端,她可以重新去找工作,甚至轉變職業規劃來應對變化的世界,但來自弱勢群體的克裡奧則在階級支配中平靜接受,然後繼續生活下去,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她唯一一次爆發是在海邊救人的時候說出了「不想要這個孩子」這句話。

但其實,索菲亞說的「共同面對」不單單是面對自己的生活,更是面對這個國家的歷史,卡隆選擇了溫柔的方式的解讀歷史,更用溫柔的方式對待歷史,對於未來,卡隆也在用索菲亞的的話透露出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冒險,我們會經常旅行。這是從悲觀到樂觀的轉變,是對未來充滿的希望的象徵。

《羅馬》不去深究原因,但不代表已經忘記;選擇理解,但不代表原諒。

相關焦點

  • 《送我上青雲》:姚晨這部大尺度電影,很多人說看不懂
    文/娛魚大人今年上映了不少高口碑的國產電影,其中也包括這部據說尺度很大又帶著女權主義傾向的電影《送我上青雲》。看完以後,並沒有感覺輕鬆刺激,反而像有人在胸口上給我來了一擊。年齡常常與女人掛鈎,可能很多女性本人都沒有覺得年齡有什麼問題,但別人喜歡給你定義多少歲就是「剩女」,他們認為女性在某個年齡階段應該結婚生子。姚晨在電影中扮演的女記者盛男今年27歲,在很多人眼中她卻是一枚妥妥的大齡剩女。
  • 今年最佳韓國電影到了年末才出現,就是這部網飛驚悚電影《電話》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韓國電影比去年差了很多,沒了《寄生蟲》,沒了《82年生的金智英》,沒了《致允熙》,連選送奧斯卡的影片都拿不出來,只好把去年的《南山的部長們》送去評選奧斯卡。逃過一劫的淑英開始要挾書妍來讓自己逃過被警察抓捕的命運,而要挾的籌碼就是書妍的父母,以及過去的書妍自己。熟悉好萊塢電影的觀眾,一定會覺得這部《電話》,和《蝴蝶效應》很像,通過改變過去,而改變未來。但是實際上它更像另一部美國電影叫做《黑洞頻率》,只不過《黑洞頻率》是通過無線電來與過去的父親取得了聯繫,從而改變了過去。
  • 豆瓣8.4分,今年最恐怖的電影就是這部!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雖然不是恐怖片,但卻比恐怖片更恐怖,因為它就是要直視人心、考驗人性。這部新片叫《冒牌上尉》,一部絕佳的德國電影,無論是畫面鏡頭、還是故事內涵和寓意都堪稱一絕。《冒牌上尉》這部電影最恐怖的不是畫面,它幾乎沒有血腥的鏡頭,但是所揭曉的人性黑暗面,恐怖指數勝過恐怖電影百倍,說它是今年最恐怖的電影一點都不為過。
  •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賭就是這部片了!
    這部電影就是,獲得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的——《羅馬》《羅馬》今年的戰績遠不止這些~因為坎城電影節在2018年頒布新法令,主競賽單元影片必須在法國院線發行但不得不說,發行方是網飛(Netflix),不上院線這件事,是《羅馬》獲封今年奧斯卡的唯一「弱點」。
  •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你看過幾部?第一部《烈日灼心》,一個電影能獲得一個影帝已經很了不起,但《烈日灼心》一部電影卻同時捧出三個影帝。這十分罕見,這部電影的成功,至少一半歸功於鄧超、郭濤、段奕宏。
  • 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再不看就看不到了
    《氣球》這部電影可能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國產電影。我想說它「最好」,不僅是因為片子本身內容質量過硬,還因為這是一部非常純正的藏區電影。它是真正在講藏區的人和生活——和你我以往看習慣的藏區紀錄片完全不一樣。電影裡的藏區,不只是用來朝聖的說電影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氣球》的導演萬瑪才旦,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個人。
  • 羅馬尼亞前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為什麼不喜歡《達基亞人》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公映後,當時中國的核心電影雜誌《人民電影》雜誌刊發了一篇評論,同時評價了《達基亞人》、《勇敢的米哈依》兩部影片。此篇評論中涉及到《達基亞人》的部分,介紹了電影的背景。這個雜誌插頁上稱這部電影叫《達基亞人》,但評論中卻稱電影為《達吉亞人》,我們照錄如下:「《達吉亞人》反映的是公元87-89年第一次達吉亞—羅馬戰爭的史實。
  • 羅馬教皇參演電影傳教
    《好萊塢報導》中文站2月1日報導(作者:Ariston Anderson)天主教會的世界級領袖、羅馬教皇方濟各將在新電影《超越太陽》(Beyond the Sun)中扮演自己,這也是羅馬教皇在電影史上的首秀。
  • 這部被捧上天的黑白電影到底好在哪裡?揭秘《羅馬》的幕後故事
    電影是生活的漸近線,所有人生的謎語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到答案。大家好,我是isaac今天isaac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近期上映的奧斯卡提名影片《羅馬》,作為第91屆奧斯卡最大贏家的種子選手,《羅馬》以10項提名領跑榜單。
  • 路過人生的這部電影,帶給大家無盡的思考,看過的人都說很不一樣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聽到這個名字就讓人覺得溫暖又不同。2015年,偶然間看到這本書,沒有看內容,不知道張嘉佳在微博那麼火,只是對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莫名的好感,就買了回來。今年,又是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改編成電影,作為原著黨,對電影自然是充滿各種期待,於是,在電影上映前,又刷了一遍原著。
  • 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羅馬》:讓你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羅馬》:我們所忽略的美。回憶起阿方索·卡隆的電影《羅馬》時,仿佛自己的靈魂吸入了新鮮的空氣。從一開始,這部電影就感覺與我們習慣的大多數電影體驗截然不同。在電影的每一幀中,仿佛天堂的靈空之氣就在我們周圍穿過,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怡然幽靜之感。當我們和電影一起呼吸之時,我們可能會感受到即將準備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種更慢、更溫和、更親切的態度。《羅馬》這部電影不僅推動了這種創造電影記憶的這一媒介,還激勵著我們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你也可能會說,這就是這部電影存在和獲獎的最大原因。
  • 除了金雞獎,今年廈門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電影
    是的,和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一樣,這幾天一直泡在廈門,因為金雞影展又開始了。自從去年金雞獎正式落戶廈門,我就開始了自己的廈門電影之旅。今年是第二年,在電影方面的收穫更多,看了更多電影,也參與了更多電影相關活動。
  • 伍迪艾倫10年8部情迷電影:最好的感情永遠是婚外情?
    出生於1935年12月的導演伍迪·艾倫至今已是84歲高齡了,但他依然幾乎每年產出一部電影,好像是養成打卡習慣一樣,而他執導及主演的電影總數截止今年高達158部。01伍迪·艾倫之「情迷」電影。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一位男性觀眾說,要和太太約定了把《情迷聲色時光》這部電影存下來,五年後再看。我在網絡這頭啞然失笑,他們還真是對於婚姻頗有信心的一對情侶呀。
  • 這部電影不止是大尺度,還有蒼井優最好的演技
    《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日本2017年十佳電影之一,白石和彌導演作品,主演蒼井優和阿部隆史。作為巖井俊二愛將,大部分觀眾對蒼井優最好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清新文藝女,但轉型是成為優秀女演員的必經之路:要麼扮醜,要麼裸露。
  • 跟著電影去旅行,你就是這次電影之旅的主角
    跟著電影去旅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如果沒有《羅馬假日》這部經典愛情影片,羅馬也不會成為眾多遊客心目中的浪漫之都;如果沒有電影《卡薩布蘭卡》,相信沒有人會去這座城市尋夢、懷舊。這種讓觀眾回憶起某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旅遊設計,常常在普通的觀光外,增添了一份想像。
  • 電影《羅馬》:每次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讓人讚嘆折服的深厚功力
    《羅馬》海報純粹而絕美,用一個中產家庭與其女僕,呈現出整個宇宙(不是那種電影宇宙),某種程度上,《羅馬》既可說是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在超大製作的《地心引力》,愛憐地俯瞰著塵世間愛恨貪痴的男女老幼,當局的那些行為只是羊水破了的插曲,電影著墨更多的是男友跑了、生小孩、老公外遇,主角對於外部環境中發生的一切都給人感覺非常冷漠,只有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 《羅馬》電影並沒有強烈的衝擊感,但是卻一點點的浸入心靈
    一部溫柔和美的電影《羅馬》,目前我心中的年度最佳,什麼是溫柔,我覺得溫柔不是綿軟無力,不是示弱以獲取他人的關注和同情,而是由真正的強大做最基礎的支撐,而滲透到你心裡的最紮實的力量。什麼是美?我想美是自然的有瑕疵的帶著一點神性的,《羅馬》的神性就在喚醒,喚醒一切美好來抵禦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心裡冒出來的惡。它有自己的氣質,就像一個人站在那裡,說著最普通的話,做著最普通的事,但你就是會被他深深地吸引,而不是別人。我確實沒想到,我能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阿方索的鏡頭語言確實厲害,有很多轉場處理特別好,一看就是用了心。
  • 奧斯卡十大最佳影片排名 中國僅這部入榜,很多人都不知道
    說起奧斯卡金獎,想必這是許多電影人的夢想,畢竟得到這個獎項,就是對你最大的肯定了,並且還能增加你的身價。不過,中國能得到奧斯卡獎的電影不是很多,說起來也就兩三部,也有一些掛著中國導演、中國演員、中國題材的電影,但是實際上也是外國電影,比如今天上榜的《末代皇帝》。
  • 時間循環的公式有很多電影套用過,而這部電影卻用在了恐怖片中
    時間循環的公式有很多電影套用過,而這部電影卻用在了恐怖片中。土撥鼠節那天,一個傲慢的人被困在一個小鎮,直到他學會欣賞周圍的人。《明日邊緣》中,湯姆·克魯斯不斷重複外星人的入侵,直到他找到了獲勝的方法。而這部電影中,有人不僅重複了他們的生日,還重複了他們被精神變態殺死的那一天。
  • 這部電影,最神奇的就是它的名字
    反正也是2005年的電影,大家不介意我各種劇透,主要講的就是一個公司把製造複製人當做商品做買賣的故事。有人生病了,需要換肝臟。於是付錢,通過自己的基因,定做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複製人,培養成熟以後,就做手術把需要的臟器取出來。複製人則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