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發生一起多人破壞丹霞地貌事件。8月28日,七彩丹霞景區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多名遊客闖入景區破壞丹霞地貌,目前當地國土局、警方已介入調查,地質專家正在對被破壞處進行評估。
抖音視頻顯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行走在七彩丹霞巖體上,錄製視頻者感嘆「我破壞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另一段視頻中一人光腳刨開巖體表面的沙土。
抖音網友「現場當事人」為視頻配文「不是有一個新聞說踩了一腳,要用六十年恢復,我們幾個不知道踩了好多腳,我還弄了沙子」。此後,該網友上傳視頻,配文「重要的是發兩遍,我們去的後山不用給門票,比給門票的還要好看」。
「公然破壞原始地貌,還沾沾自喜,出言不遜,太囂張」,不少人對視頻中的惡意毀壞丹霞地貌行為表示譴責。也有不少人稱「強烈建議拘捕!重罰!列入黑名單!」
澎湃新聞發現,踩踏丹霞地貌抖音視頻已被刪除。該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查後將發布情況說明。
此前,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經營開發部李姓部長告訴澎湃新聞,景區內的丹霞地貌形成於侏羅紀白堊紀時期,表面由細砂巖和泥質巖構成,極易被風化侵蝕,「很多遊客誤以為它和普通山體一樣,但它其實是類似古化石一樣的存在」。她表示,為了保護丹霞地貌,景區方面在門票、旅遊大巴、觀景棧道上都設有保護山體的溫馨提示,但旅遊旺季時,部分遊客為達到理想拍攝效果無視景區提示。針對此類行為,景區計劃在明年年初實行遊客實名制購票,不文明的遊客將會被拉入景區黑名單。
不論什麼樣的景點,都不歡迎無知又自私的遊客。可惜這些遊客自己並不知道。
近日,在甘肅張掖丹霞地質公園裡遊玩的一名女遊客,就是這麼火的——她不顧周邊「禁止翻越」警示牌和其他遊客提示,一腳翻越棧道護欄,進到內部直接踩在護欄外幾十米的保護區地表拍照,就在周圍工作人員告知丹霞地貌屬不可再生資源,一個腳印地表需要60年才可能恢復原貌,並再三要求女遊客「出來」的時候,女遊客卻反駁「你叫什麼叫?」「我又不是耳背聽不見」。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的丹霞地貌有上億年歷史,形成的歷史周期特別長。所以景區也從來不允許遊客去到棧道外踩踏。這名女遊客的張狂和無知成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紛紛吐槽:「照片裡的你並不美,而是記錄著你沒素質的一刻」。最終,這名女遊客在工作人員的批評教育後繼續了她的行程,而正如這名網友所說,丹霞地質公園所遭受的破壞遠不止這一次。今年7月,網絡上流傳出一段視頻,兩男一女三個人用木棍在龍洲鎮丹霞地貌景區紅砂石上刻字,對景區地貌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該視頻被大量轉發,驚動了警察。當日下午,三名違法嫌疑人就被抓獲。
最終,三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故意損壞名勝古蹟、著名風景區。當地公安局對三人進行批評教育,並依法作出罰款200元的處罰。儘管這些不文明遊客被依法處罰,可是他們對自然景區的傷害卻是永遠無法挽回了。
記者見過最奇葩的刻字是在古人的墓道裡。情侶感情好可以理解,可你們把愛情宣言刻在古人的墓道裡是幾個意思?在洛陽古墓博物館「新莽天象神話壁畫墓」狹窄低矮的墓道裡,就有情侶刻字。
江西三清山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以巨蟒峰最為著名。巨蟒峰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巖石柱,歷經3億多年地質演化屹立不倒,不可再生。
2017年4月,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等三名攀巖愛好者,竟然將巨蟒峰當作攀爬目標,攜帶電鑽、巖釘、鐵錘、繩索等裝備攀爬該山體,在巨蟒峰巖體打上鑽孔,釘入膨脹螺絲26枚!期間他們還不聽工作人員勸阻,引起大量遊客聚集圍觀,一度造成現場旅遊秩序混亂。最終三人以涉嫌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被行政拘留。巨蟒峰是「世界最高的天然蟒峰」,然而打入的膨脹螺絲給巖體造成新的裂痕加速了巖石柱體的侵蝕進程甚至造成崩解,這是一起不可修復的嚴重損毀。
2017年6月,一名男子在貴州潛龍洞景區內,三腳踢斷了一根數萬年形成的30釐米左右的鐘乳石,這又是一次永久傷害。事後,當地派出所對遊客處以500元罰款,而後公安局又對其追責,處10日拘留。綜合央視 央廣
近幾年,許多國家級風景名勝因那些不良遊客的自私之舉「寒了心」,許多不可修復的嚴重損毀景點不能再修復,人們痛心。甚至許多人呼籲單靠「遊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恐怕難以維持旅遊文明。那些無法恢復原貌的景色,那些慘遭毒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讓人心痛都來不及。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許多遊客的觀念和行為正在逐漸轉變。每年國慶,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的遊客有上萬人,而與多年前垃圾遍地相比,如今的升國旗儀式後天安門廣場已是「人走地淨」,遊客們主動將垃圾扔進垃圾箱,有的還自備垃圾袋。
在國旗下,遊客們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發揮自己的文明素質。在其他景點應該同樣能夠做到天安門廣場上萬人的「人走地淨」,這是整個中國文明旅遊的序曲:不亂扔垃圾,並且帶走景區垃圾、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管好自己的手不亂刻字,遵照景區警告指示不偷拍不觸摸不攀爬踩踏,每一個景點的形成和延續需要每個遊客的悉心保護,否則子孫後代們又能欣賞到什麼呢?
出門旅行,請自覺帶上智商和愛心,讓文明旅遊、綠色出行深入人心,既需要全社會提倡文明旅遊理念,也需要教罰兼施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約束。只有政府、景區、旅行社和學校多措並舉,堅持不懈的打出教罰「組合重拳」,讓我國的旅遊行業發展的更好,國民文明素質提升的更快。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