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視人2020年特稿策劃的第10篇
作品系2018級學生【新聞寫作——特稿】課程作業
全文共4012字
邀您一同探秘高校長跑
不知從何時起,陽光長跑成為了各大高校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質素質的關心,學生們的回應各有不同:有人熱愛跑步,選擇「跑」;有人反感跑步,選擇「逃跑」;也有人「佛系」跑步,選擇「走」。
跑?快跑!
合上電腦,複習完《細胞生物學》的PPT,手機時間顯示,11月21日周四20:40。
閻子豪(化名)趕緊收拾書包。
他帶著藍牙耳機,從李文正館出來,一路小跑到停車點,迅速騎上自行車。
今晚約了學長九點在「紫操」(紫荊操場)練跑,一起為下周二的比賽選拔做準備。這是他夢寐以求想要參加的比賽——全國高校百英裡接力賽,簡稱高百。
回到寢室,閻子豪放下書包,立馬換好高彈壓縮褲,把厚夾克脫下,穿上輕薄的運動外套,再換上他平時最常穿的那雙運動跑鞋——耐克超級飛馬,最後拿上運動腰包和Garmin跑步手錶。他扶了下掛在耳朵上的藍牙耳機,一切準備就緒。
從寢室到紫操的路上,閻子豪帶著耳機,跟隨音樂有節奏的跑著。到了紫操,打開手機,20:55。學長還沒來,他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壓腿,做跑前的準備活動。
今晚的中長跑二隊微信群「中二長跑隊~開學練起來」和往常一樣熱鬧,有好多隊友在群裡邀約夜跑。
他習慣性的點開「墨跡天氣」。11月底的北京,一天比一天冷,今晚的溫度算高了,零上3℃。然而,高氣溫的代價是壞天氣——中度汙染。今天的PM2.5空氣品質指數高達178。
學長匆匆趕來,閻子豪朝他招手,接著,把手機放在腰包裡。
兩人同時啟動跑表,開始跑步訓練。
跑?快逃跑!
合上草稿本,放下鋼筆,完成《理論力學》的習題作業,電腦屏幕右上角時間顯示,11月21日21:29。
王程偉(化名)穿上短襖,把手機放在口袋裡,離開寢室。
剛跨出寢室沒幾步,他又折回去。他忘記了他的跑步必備:藍牙耳機。
「帶耳機不是要跟著音樂節奏跑步,而是刷阿甘實在是太無趣,還不如聽聽音樂,打發時光。」
「阿甘跑步」是學校要求使用的跑步軟體,方便記錄學生們的「陽光長跑」。
所謂「陽光長跑」,是學校要求大一大二的學生,在每學期的13周之前,要完成21次的長跑運動,男生每次3公裡,女生2公裡。「阿甘跑步」是學校在2014年時推廣的,這個軟體除了會記錄公裡數、卡路裡與跑步時長,還會根據平均配速來判斷學生是否「作弊」。在此之前,學校一直採用的是定點刷卡的方式。
「有了這個軟體在哪裡都能刷,挺方便的。不過它也蠻『敏感』,交通工具什麼的都能測的出來。」王程偉說完,還是騎上自行車,打開阿甘跑步。
從紫荊公寓到大禮堂大概1公裡,沿著校河,一路還能賞賞美景,吹吹河風。再騎回宿舍,剛好3公裡。
大一一年到如今大二上學期,王程偉基本上都是騎車「刷阿甘」的。「好多人都是騎車刷。放學的時候甚至能看到這樣的一種場景:校道上滿是人,大家都單手騎著車,另一隻手搖手機。」
王程偉右手把著車頭,自行車緩慢而平穩地騎行著。左手拿著手機上下搖動記步數,以此來模擬跑步時雙腿的運動。
每騎一段,他總會下車走幾步,確認阿甘的記錄情況。「怕騎太快了就又記成交通工具了。」
回程時經過紫荊操場,王程偉停下自行車。阿甘跑步顯示裡程3.00公裡,跑步時長20分11秒,平均配速06』43」/公裡。
「這回肯定不是交通工具了。」他果斷的點下「結束」。
王程偉扶著自行車,慢慢的走在紫操一旁,時不時看看操場上踢球、跑步的同學。
「王程偉!」他回頭一看,是閻子豪。
他和子豪認識快8年了,是同了6年的初高中同班同學。2018年,兩人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雖然不在同一個系,兩人還是會經常聯繫,寒暑假也會相邀著一起坐高鐵回家。
程偉打心裡有些羨慕閻子豪:「他跑的快,初高中就是體育節拿獎的那一個。到了清華還是跑得快,進了中長跑二隊。那是體育特長C類,不用跑陽光長跑的!要是我也像他一樣進個C類就好了,就能逃掉阿甘了。」
跑?其實是走!
11月21日16:43,離下課還有兩分鐘。這是陳奧博(化名)最不喜歡的一節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他給女友發了條微信,「等下一起去長走吧」。女友秒回,「OK」。
「長走」是北林的學生們給陽光長跑起的代號。男生2公裡的長跑要求,在20分鐘之內完成就能成功打卡一次。「20分鐘兩公裡,真的不用跑。稍微走快點就行了,是真的可以走完的。」
陳奧博和女友在二教廣場的刷卡點見面。現在正是剛下課的時候,來「長走」的人不少。刷卡點的三臺刷卡機都排起了小小的隊伍。
他和女友剛刷完卡,就在校道上牽著手快步走著。陳奧博看了眼手機時間,17:02。
這和平時他倆「壓馬路」的慢慢散步不一樣,陳奧博走得稍在前,手向後拉著女友。女友有些跟不上這個一米九男生的「大長腿」,走幾步還得稍微小跑一下。
「學校裡有東區和西區兩個環給大家刷卡,每個環都設了三個刷卡點,順著這個環,每個點刷卡就行了。」
林業樓是第二個刷卡點,陳奧博和女友刷完卡,他又看了眼手機,17:06。繞著東區他需要跑兩圈,刷7次卡。女友跑1500米,刷6次卡就可以了。
「每個刷卡點都有監督的同學,一人刷多張很容易被抓的。老師也會在環裡面巡邏,所以單車、滑板這些代步工具都沒人用。反正是可以走完的,也沒必要作這個弊。」
女友陪著陳奧博繞著東區走了兩圈。最後,他們又回到了起點——二教廣場刷卡點。陳奧博刷完了第七次卡,打開手機,17:20。「加上這周一跑的那次,這周的任務就完成了。」
北京林業大學要求,學生每周的跑步次數不能低於2次,每天最多只能記錄有效跑步1次。從第2周開始到第14周,完成24次才能體育成績及格,並獲得陽光長跑12分。如果完成32次,就能獲得陽光長跑20分滿分。學生參與陽光長跑的分數會納入每學期的體育總成績。
「要是沒有跑滿24次,體育成績就及不了格。所以,只要按照規定每周跑兩次,體育成績及格還是可以的。」
「到了清華,才真正開始享受跑步的樂趣。」
周二的高百選拔,閻子豪落選了。「這很正常,我早想到了。畢竟我才大二,以後還有的是機會。當替補也挺好,能親自去現場給清華加油。」
2018年夏天,高考成績出來後,閻子豪在北大和清華之間糾結許久。最後,因為清華濃厚的體育氛圍,他選擇了這所「五道口體校」。閻子豪笑道:「清華真的是體校,體育太強了,很重視體育,學校的體育氛圍特別好。」
剛入學,閻子豪就加入了馬拉松協會(簡稱「馬協」)。大一下學期,他通過了中長跑二隊考核,正式成為隊員。「我也不知道我是什麼時候喜歡上跑步的。可能是到了清華,在這樣濃厚的運動氛圍下,加入馬協,加入二隊,才真正開始享受跑步的樂趣吧。」
進入清華一年半的時間,大大小小各類跑步比賽,閻子豪參加了很多:阿迪達斯中國大學生路跑聯賽、悅節拍音樂馬拉松比賽、清華大學校園馬拉松比賽、清華大學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等等。
然而,在他心裡,這些比賽都沒有高百重要。「去年清華是冠軍。今年,我想在現場見證清華的奪冠時刻。」
「我是真的!真的!不喜歡跑步!」
無體育,不清華。在清華的校園裡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跑」:從大一新生軍訓時的20公裡拉練、每學期的陽光長跑,到各種校園馬拉松比賽,一直到離開學校的畢業長跑活動……諸多的跑步活動既體現了清華對學生的體育要求,也表明了清華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可是,我是真的!真的!不喜歡跑步!」王程偉雖然不愛跑步,但對足球有著一顆狂熱的心。微信頭像是他最愛的足球明星卡卡,書桌上也擺著卡卡的照片。王程偉還加入了系裡的足球隊,大一時參加新生足球賽獲得了冠軍。「要是每次踢進一個球能抵一次跑步就好了,我可以天天踢!」
不止王程偉,有很多學生都對學校的強制性要求表示反感,認為「不愛鍛鍊的人再強制也沒用」。與此同時,鍛鍊形式單一也是意見較為集中的方面。不少學生認為,應該允許足球、籃球、遊泳、健身等多種鍛鍊形式作為陽光長跑的同類項目。
清華大學體育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強制長跑的制度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如果取消陽光長跑,完全靠同學們的自覺,參加鍛鍊的人數肯定會大幅度減少。同時,多種運動類型也不便於學校的管理。長跑是清華的傳統,也是耐力的考驗,對同學們是有很多益處的。
「跑就跑吧,我完成任務就好。」
陳奧博對跑步的態度稱不上積極,也算不上消極,用一個網絡詞語形容就是,「佛系」。長著一米九的大個子,可他卻沒有一項擅長的運動。「體育成績過得去就行,分數我無所謂,關鍵是不要影響評優。所以,陽光長跑20分我都要拿到啊。跑就跑吧,我完成任務就好。」
北京林業大學從2017年開始實施陽光長跑活動。體育教師滿昌慧表示,通過兩年的運行可以發現,這兩屆學生的體測成績較原來是有所提高的。很明顯的變化是,體測裡的長跑項目,不及格人數比原來少多了。
「要是沒有陽光長跑,我平時就不會自己鍛鍊了。這麼想想,雖然是長走,但總比不動要好吧。」雖然陳奧博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但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陽光長跑可能對他的體育成績起到了維持的作用。「體育測試跑1000米,我的成績和高中是差不多的。希望今後能有所提高吧。」
「大家都在跑,全國都在跑。」
清華大學的李稻葵教授曾在2016年發表一篇文章:《為什麼有體育特長的人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一時引起社會熱烈反響。文章中指出,體育素質強的人身上有3大特質:內心強大、懂競爭、懂合作。
體育一直是清華的育人傳統和辦學特色。早在1998年,清華就開始在體育課測試長跑,且要求遠高於國家標準。從2008年開始,要求學生參加「陽光長跑」的日常鍛鍊,其成績納入體育成績的總分。2014年開始的「大一行動計劃」更是恢復了每天下午4點半要求學生參加集體鍛鍊的傳統。清華的自招考試中,體質測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體質測試成績優良的學生,可以在享受原有自主招生降分認定優惠的基礎上,給予額外的5分降分。
陳奧博說:「北林要跑,隔壁清華也要跑。大家都在跑,全國都在跑。」不只是清華、北林,北京的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學校也有陽光長跑活動。
不只是「阿甘跑步」軟體,上海交大和北語使用的「運動世界校園」、武漢大學使用的「漢姆運動」、湖南多所高校使用的「步道樂跑」等等,各種手機軟體為學校記錄學生長跑提供便利,成為學生們的「必備APP」。
全國各大高校各種形式的運動鍛鍊、陽光長跑,都屬於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這項活動從2007年開展以來,已舉辦了12年。要求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並納入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形成制度。
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洪元曾接受媒體採訪,未來,北林的長跑活動還會擴大。這個工作,將是學校一個長期堅持的常態化工作。不僅是常態化,還要普及化。
「我會一直跑!」
11月30日,上海高百比賽現場,閻子豪更新了他的朋友圈動態:「最終還是憾負隔壁(北京大學),沒能成功衛冕。但是不只是成功值得欣喜,失敗也應當銘記。以後幾年只會越來越強。明年,讓我們把失去的東西再奪回來!我會一直跑!」
12月14日,王程偉填寫完「陽光長跑複議申請表」,想要把幾次出錯的跑步記錄修正過來。「排隊的人太多了,算了。」他很無奈,跑了21次,最後只成功記錄了14次。
12月15日,陳奧博結束了本學期的第32次「長走」,拿到了滿分。「再走一學期就可以了,終於可以結束了。」
可對於閻子豪來說,跑步永遠不會結束。「高百模仿的是日本的一個比賽——箱根驛傳。今年(2020年)是第96屆了。看看那個比賽就知道,中國的體育、跑步其實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跑。」
2020年1月3日,日本青山學院斬獲第96屆箱根驛傳冠軍。2015-2018年獲得四連冠的青山學院,在2019年遺憾地位居亞軍。今年,青山重新衛冕。
「箱根驛傳中有一段路特別陡峭,有很多起伏、上下坡,那是最艱難的一段路。這個區間跑得最快的人,被稱為『山神』。」
青山學院奪冠當日,閻子豪把微信封面,換成了「山神」。
記者 | 陳敬瑜
圖片 | 陳敬瑜 unsplash
本期編輯 | 唐霜寧
責編 | 郭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