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B站看《三國演義》,往往趙子龍一露臉,彈幕就飛過一大片&34;,這是B站網友們的戲謔方式,畢竟大多數人都認為,&34;這個名字比起常山郡土了真不只一點點。其實趙子龍的老家,是今天石家莊市正定縣。
正定古城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策略提出已有6年了,可是北京、天津的強光籠罩下,堂堂河北省會、面積略小於北京、人口1100多萬的石家莊,一直沒什麼存在感。不要說京津冀圈,即便放在省內,跟京畿核心保定、歷史名城邯鄲、經濟重鎮唐山等城市相比,興於晚清、因近代工業移民才聚集大量人口的石家莊有些乏善可陳。但大家忽視了這座城市的同時,連它的壯闊河山、人文珍寶也一併忽略了。不懂石家莊,就不懂河北。
石家莊電視塔
曾有人調侃石家莊是最無趣的省會,因為偌大一個城市沒幾個旅遊景點可玩。這座後起的工業城市,確實沒有名聲在外的風景,但並不代表其自然環境不好。從地圖上看,石家莊稱得上依山傍水。石家莊的地勢西高東低,西上太行山地,東入華北平原。有&34;之稱的滹沱河橫穿市區滾滾而過。
五嶽寨景區
石家莊西北方向的五嶽寨,森林覆蓋率高達98%,是太行山區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已開發為景區的區域可旅遊觀光、健身療養、避暑消夏、登山探險;往西南去,則有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並稱中國三大旅遊砂巖地貌的嶂石巖。雖然三者並稱,但嶂石巖的人氣顯然遠不如前兩者。這種地貌的特點是巖石顏色緋紅、長牆連續不斷、階梯狀陡崖狀如刀削且貫穿全境。嶂石巖景區也是太行山森林公園的精華所在。
嶂石巖景區
如今&34;就是河北省的別稱,其實這片土地還曾孕育了號稱&34;的中山國。這個因城中有山而得名的小國,國土嵌在燕趙之間,就位於今天石家莊北部的靈壽縣、平山縣一帶。國力鼎盛時,今天石家莊市、保定市的大部分地區都是中山國的國土。中山國曾長期與晉國交戰,在春秋十二諸侯、戰國七雄的包夾中,中山國堅持了200多年,最終被趙國所滅。
此後,石家莊一帶的歷史長期伴隨著兵戎相見。楚漢相爭時,著名的&34;就發生在井陘關(今石家莊市井陘縣);唐末安史之亂時期,井陘是安祿山與大唐朝廷爭奪的關鍵地帶,平山縣就因&34;而得名;平山縣西柏坡,是近代中國革命聖地,&34;。說這麼多,是因為石家莊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了。
平山縣西柏坡
1898年,從盧溝橋到漢口的盧漢鐵路開工,彼時石家莊還是個只有600多人口的小村子,不過4年的時間,鐵路沿線出現飯店、旅店、商鋪,石家莊的規模迅速擴大,兼併了鄰近的眾多村莊。
1904年,一直存在爭議的正太鐵路(正定-太原,今石太鐵路)終於開工,設計者本想讓其橫跨滹沱河,打造成&34;的交通大動脈,卻發現滹沱河浮不起大船,建造跨河鐵路橋實屬浪費。於是,原定於滹沱河北岸的火車站最終建在南岸的村東頭,就是後來石家莊人說的&34;,如今已成為鐵路主題博物館。
鐵路博物館
正太鐵路的軌道是窄軌,火車無法在正太鐵路與盧漢鐵路間自由切換,所有貨物靠人力重新裝卸,周邊大量農民進莊務工。短短30年時間,石家莊從村莊發展成一個中型城市。鐵路帶來的除了人口、物資的匯集,還有自山西而來的煤炭,工業時代煤炭無疑是最重要的物資。
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中有一句歌詞:&34;,這曾是大部分石家莊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石家莊全市的製藥企業超過百家,許多藥品製作時需要澱粉,而華北正好盛產玉米,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除了製藥,石家莊還聚集了紡織、化肥、鋼鐵、水泥等工廠,可以說它們是石家莊作為河北省會的底氣。
霧霾中的城市
但是,隨著華北地區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石家莊陷入了困局——治理汙染還是保住企業和地區經濟,這是關乎當地人生活還是生存的問題。早在2017年,石家莊就制定了33家汙染企業退城搬遷的方案,今年是完成方案的最後一年。以華藥為首的一批企業,已遷至郊外。
發展困境的另一面是石家莊人身上典型的&34;:謹慎低調又豪放,安於平凡又大氣,質樸謙和又包容。跟河北省一樣,付出和回報並不對等,但不會太過計較。這是燕趙之地慷慨悲歌的遺風,又是移民城市賦予人們的特質。有人拼命在北京紮根,也有人覺得霧霾京津也有,還是莊裡的生活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