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加達9月20日電 題:三名維族女兵的第一次遠航
中新社記者 張浩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中秋夜,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黑色的甲板上,3名紅衣女孩的舞步在全白海軍軍裝的人群裡閃耀。她們是3名「90後」維族女兵,她們不僅是中國海軍首批維族女水兵,也是目前為止航程最遠的維族女水兵。
和平方舟也稱920型醫院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2007年自主設計及建造裝備的醫院船,並於2010年首次赴國外執行巡診及醫療服務任務。
出海100天來,21歲的蘇麗亞跟隨和平方舟醫院船已訪問了7個國家、橫跨兩大洋,穿越五大海峽和赤道,將15000海裡記在帳上。
闔家團圓之際,蘇麗亞在排隊給家人打電話。她的家鄉在烏魯木齊。「回家時,我媽非要讓我上街也穿軍裝。路人不停地在看我,有的還停下來要跟我合影。」蘇利亞說。她的家人也深受她影響:媽媽被鄰居叫做「海軍媽媽」,4歲的弟弟在幼兒園跟小夥伴說自己有個「海軍姐姐」。
2011年報名海軍時,蘇麗亞在新疆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讀大二。學校有200多個女生報名,只挑上她一個人。新兵連到廣東,她才第一次走出新疆。她在珠海頭回見到大海。一看到海,20個維族女兵都跑了過去,用維語大喊「大海我來了,我愛你!」
中國首批20名維族女兵中,12人到了航母遼寧艦,5人到了井岡山艦,蘇麗亞等3人則來到了和平方舟醫院船。2010年,14名女水兵隨第七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是中國海軍女水兵第一次遠航。3年後,蘇麗亞、古力和帕夏3名維族女兵跟隨和平方舟赴亞洲8國和亞丁灣海域執行「和諧使命—2013」任務,則是維族女水兵的第一次遠航。
任務政委陳顯國說:「這3個小姑娘開始還為沒能去戰鬥艦艇有些失落,但隨著任務的持續,她們越來越自豪,因為她們是最早實現遠航夢的維族姑娘。」
「我第一次親眼見到海豚,還問那是什麼東西,不知道漢語怎麼說,覺得跟看《動物世界》一樣!」20歲的信號兵帕夏說她喜歡看海豚跳,感覺它們溫順得跟小狗一樣。
和平方舟靠泊港口時,帕夏每天早上8時去升旗,晚上日落之後降旗。在她拉升國旗時,海鷗有時還會陪伴著她,讓她更加興奮。「我很喜歡幹這件事,感覺有很大的責任。一升旗,好多人立正,覺得很光榮。」
去年9月剛上船時,帕夏還不太會說普通話,連海軍的數字口令也不會說,而出海兩個月下來,帕夏已經跟同屋的東北姑娘學會了地道的東北俏皮話:「大爺,您吃了沒?」
在和平方舟廣播播音員的選拔中,蘇麗亞與另外8名漢族官兵同臺競技普通話,最後出人意料拔得頭籌。原來,她從兩歲開始就開始學漢語,有很多漢族朋友,還喜歡模仿電視裡播音員的聲音。
漫長的航程除了帶給她們興奮外,也帶給她們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洶湧的波濤是不曾遭遇過的,暈船的嘔吐也是不曾感受過的。從舟山出發到汶萊的6天航程中,帕夏就交了13次「公糧」。「當時吃什麼吐什麼,有時候連眼睛都睜不開,但我一次都沒有影響過訓練和值班。」帕夏說。
在船上,3名維族女兵有專門的廚房、廚師和冰箱。她們也可以自己去燒飯。在維族傳統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到來時,廚師會先給她們買好肉,然後她們自己做傳統食品,再分給大家吃。
22歲的古力身高1.7米,能歌善舞,來自新疆著名的民歌之鄉喀什莎車縣。古力的哥哥今年1月專程來舟山看她,在看了此次任務的預告片後當即感動流淚。「哥哥以為我在吃很多苦,那時才覺得其實不是這樣。晚上船上還請他吃飯,特意燉了羊肉。」古力說。
在馬爾地夫海軍基地,古力主動邀請那裡的軍人一起跳舞。每次靠岸的甲板招待會上,3人都會表演新疆舞蹈,好幾次讓同為穆斯林的南亞軍人驚奇讚嘆。
「但在我眼裡,她只是一名令行禁止的普通水兵。」和平方舟船長於大鵬說,「此次任務的1000多條報文收發,她沒有出現一例差錯。」
「入伍前,當兵是我的夢想;走進海軍後,遠航又成了我新的追求。如今,我的夢想實現了。」古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