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師的心聲:「希望有更多的日本年輕人銘記這段歷史」

2020-12-13 騰訊網

今天上午,日本福井縣友好訪問團一行15人來到紀念館參觀。訪問團成員平均年齡70歲,大多數成員在退休前是社會學、歷史學老師。成員中有的多次來過紀念館,有的則是第一次來。

張建軍館長與他們進行座談,向他們介紹了我館建立和發展的情況。

訪問團成員舉行默哀儀式

訪問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他們久久駐足凝視,並用相機記錄下史實圖片,以便回國後與更多人分享在紀念館的所見所聞和真情實感。

聽聽這些友好人士怎麼說

山本富士夫

該團團長、福井大學名譽教授山本富士夫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山本武的長子。2018年,他與弟弟山本敏雄一同在紀念館裡,就其父親留存的戰場日記進行演講。

談及為何多年為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奔波於中日兩國之間,山本富士夫先生這樣說:

「這是身為戰爭第二代的我們應該做的事。這些年來所做的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不斷反思戰爭、追求和平,讓後代銘記日本曾經犯下的戰爭罪行,不再參與到這樣的戰爭中來。」

中林均(右一)

70歲的中林均先生退休前是日文語法老師,中文說得很好,這是他第8次來中國,但卻是第1次來到南京。

他認為,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容歪曲的。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客觀地向學生講述歷史。

「對於日本侵略歷史,日本民眾應該去反思。我希望更多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應該來紀念館參觀,去了解這段歷史。

在日本初中二年級課本中有一篇魯迅寫於上世紀30年代的文章,我在介紹文章時,把那個年代的歷史也做了些介紹。」

岸山

岸山先生今年72歲,他腿腳不便,堅持坐輪椅全程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他退休前是日本一名中學老師,10年前他曾來紀念館參觀。他說:

「現在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沒有明確表態,這非常不好,希望政府能夠正視這段歷史,日本民眾能客觀公正地面對歷史。」

審校 | 李凌 趙伊漢 俞月花

編輯 | 潘琳娜

籤發 | 凌曦

相關焦點

  • 通訊: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
    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儘管目前日本新冠疫情仍很嚴峻,但是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暴罪行,日本有識之士13日在東京全水道會館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和平友好未來。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八十三周年集會
    儘管目前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仍很嚴峻,但是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暴罪行,日本有識之士13日在東京全水道會館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和平友好未來。記者趕到集會現場時,看到入口處擺放著很多介紹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資料,集會日本主辦方民間團體「No More南京之會」的工作人員正在布置會場。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不少人來到大久野島之後,不僅看兔子,而且也開始了解這座毒氣島曾經的「黑暗歷史」。據統計,每年約有40萬人來到大久野島參觀,其中約有6萬多人前往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參觀。山內正之表示,「日本尤其需要了解這段歷史。只有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為了隱瞞大久野島製造毒氣的事實,當年日本政府可謂費盡心機。
  • 國家公祭日:哪怕當年的幸運者不剩一人,這段歷史依舊有人銘記!
    八十三年前的今天對於國人們來說絕對是沉重的,以殺戮為快樂源泉的日本軍國分子,在我國南京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慘案。這一場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的悲劇,前後時常約四十天,遇難者人數約達三十萬,換句話來說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位國人慘死在日本軍國分子的手下。
  • 特寫:必須銘記的歷史
    新華社日本長崎8月9日電 特寫:必須銘記的歷史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9日,長崎,大雨滂沱。  72年前的這一天,美軍向長崎空投原子彈,加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清晨,很多人來到和平紀念公園,憑弔核爆死難者,更呼籲銘記日本戰爭加害歷史,充分反省過去所為。  和平紀念公園內,擺放著很多鮮花和紙鶴。  向遠望去,依山傍海的長崎港,在雨霧中顯得格外平靜。  但是,戰爭的歷史卻不容忘卻。  「有些日子人們必須銘記。」長崎核爆受害者手帳之友會會長井原東洋一說。
  • 日本人在南京求助 市民反應讓人意外感動
    而一位曾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日本網友表示:「之前我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學到一句話,你們這些年輕人確實和當時沒有責任,但是不讓歷史重演就是你們的責任。」面對「南京」和「日本」兩個名詞勾起的沉痛記憶,有部分網友質疑製作這一視頻的意義何在。但也有更多人認為,「銘記歷史的意義在於我們要變得更加強大,不要讓歷史重蹈覆轍。」
  • 訪日本不二出版社——希望歷史真相被更多人知曉
    訪日本不二出版社——希望歷史真相被更多人知曉 2019年08月28日 09:4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東京8月27日電 題:訪日本不二出版社——希望歷史真相被更多人知曉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在東京文京區背街的一棟小舊樓裡,有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出版社,雖然只有6名員工,但他們卻為揭露日本侵華歷史真相、還原歷史全貌出版了大量相關資料
  • 銘記歷史 日本北海道舉行中國勞工殉難者追悼大會
    信息 銘記歷史 日本北海道舉行中國勞工殉難者追悼大會 大會首先為這一年過世的原八路軍護士、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北海道聯合會會長山崎幸女士,札幌華僑總會會長席佔明先生致哀。  之後,大會主持介紹了令人安慰的幾件事。
  • 日本人在南京求助視頻感動中國網友 對方卻大呼意外
    而這則街頭試驗在中日兩國輿論又引發了怎樣的反響?讓這位此前擔心南京人會對今天的日本人報以敵視情緒的日本女學生感到意外的是,接受採訪的南京市民們告訴她,南京大屠殺並不是日本年輕一代的罪孽,希望今天的日本人正視歷史,南京人也會對普通的日本人抱以友好的態度。
  • 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的歷史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核心閱讀   位於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是日本瀨戶內海上一個周長約4公裡的小島。這個小島曾在1929年—1945年間作為日本陸軍芥子氣、路易氏氣等致死性毒氣生產基地,這座「毒氣島」生產的大量毒氣在侵華戰爭期間被運往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74歲的退休教師山內正之目前擔任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
  • 有理兒有面:今天這日子,一個日本人竟敢在香港……
    他們在活動中強烈要求日本正視侵華歷史,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道歉和賠償,並希望香港社會以歷史為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在香港目前的社會形勢下,自發舉行這樣的祭奠活動本已讓人感動。而活動現場的環節更讓人動容,這些愛國愛港人士在和平紀念碑前放置了白色與黃色菊花組成的花籃與花圈,用金色菊花拼成「南京」二字和代表死難人數的「300000」字樣。
  • 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
    新華社東京9月21日電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40餘年講述真實歷史新華社記者郭丹「用流木雕刻歷史,用鮮花寄託哀思」。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教授張宏波表示,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如何向日本年輕人傳播真實歷史是困擾不少日本友好團體的難題。幾十年來,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不斷摸索,以當地中小學生為中心,用開放的心態邀請一切願意了解真實歷史的友好人士參與到他們的追悼活動中,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對逝者的緬懷與哀悼。年輕人在參與中了解了歷史,並學會了對歷史的思考。
  • 這6件事一定請孩子銘記!
    老師、家長們,今天,請給孩子講述這段不能忘記的歷史。請告訴孩子,這些歷史的記錄人當你向孩子講述這段沉痛的歷史時,也請不要忘記告訴他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裡,人性的光輝從未遠離,諸多國際友人冒死庇護難民傷兵。而今,依舊有國際友人作為暴行真相的揭露者而奔走。
  • 關注 | 歷史之痛!日本軍艦島:美夢背後的罪惡
    對於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日軍在物質方面搶奪糧食、棉花、牛皮等用於軍糧、軍服、軍靴,煤炭、鋼鐵用於軍需武器等,人力方面則包括強制徵兵、強徵女性為「慰安婦」和強徵勞工。金度亨表示,日本將這段歷史稱為「強制連行」,韓國用詞則為「強制動員」,兩種措辭區別在於是否用於戰爭,而強徵掠奪問題的根本在於日本採取方法是「不正當」「非法」的。
  • 這段關係不一般!10年後,湖北與日本關西再次"親...
    本文原標題:《這段關係不一般!10年後,湖北與日本關西再次"親密接觸"!》2008年10月25日,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中國湖北——日本關西友好周」在武漢隆重開幕。
  • 今天這日子,一個日本人竟敢在香港……
    他們在活動中強烈要求日本正視侵華歷史,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道歉和賠償,並希望香港社會以歷史為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在香港目前的社會形勢下,自發舉行這樣的祭奠活動本已讓人感動。而活動現場的環節更讓人動容,這些愛國愛港人士在和平紀念碑前放置了白色與黃色菊花組成的花籃與花圈,用金色菊花拼成「南京」二字和代表死難人數的「300000」字樣。
  •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
    7月15日—23日,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在廣島舉行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選擇在原子彈爆炸的廣島舉辦展覽,就是希望提醒廣島和日本民眾,在銘記你們受到傷害的同時,不要忘了南京和中國人民受到的傷害,反對戰爭,正視歷史,珍惜和平。」吳先斌說。  時隔一個月,應名古屋日本民間友好人士的邀請,吳先斌自掏腰包第二次赴日舉辦展覽。
  • 僅28個字的日本國歌,翻譯成中文後,透露出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
    抗日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次戰爭當初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肆意的侵佔我國的領土,傷害我們的同胞,那個時候的我們的國家境地是非常的危險,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國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用他們的生命鑄就成了一層厚厚的城牆,用他們的鮮血保護著祖國以及同胞,最終為之對抗了14年打敗了日本,那段慘痛的歷史至今也已經過了很久,想想也是非常的悲慘,於是我國的國歌就反映了這段歷史
  • 通訊:「共同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日本歷史學者希望與中國...
    新華社東京9月3日電 通訊:「共同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日本歷史學者希望與中國學者共同對日本侵華戰爭開展實證性調研新華社記者郭丹「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75周年。時不我待,希望能與中國歷史學者共同開展實證性歷史調研與合作,共同去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一起打下『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戰』的基礎。」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松野誠也日前說。與中國專家一起進行與二戰歷史相關的實地調研是松野的夙願。松野常年致力於侵華日軍毒氣戰領域的相關研究。
  • 日本人將這段黑歷史掩蓋了超過半個世紀,如今終於被挖出來了
    它成為日本證明自己工業成就的一面旗幟。而參觀的人,島上還會頒發「登陸軍艦島」這類證書。只是,軍艦島上讓遊人看到的,是這段歷史被藏起來後的部分。2015年,新華社記者曾年走訪軍艦島。《軍艦島》中的人性,更多的是展現在島上朝鮮人的內鬥。在那裡,這群礦工群體裡,有人爭著做老大。有人幫著日本人欺壓韓國人。有人明理一套,暗裡卻和日本人有著利益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