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戰艦曾在索羅門群島大顯身手,卻在敗退時被友軍擊沉

2020-12-23 古今沙場

在1921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體系下,日本可以建造總噸位約120000噸的重巡洋艦,按照單艦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來計算,日本總共可以建造12艘重巡洋艦。早在條約還未正式籤字時,日本就開工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在進度上搶到了所有海軍列強的最前面。

高雄級重巡洋艦

到1926年,日本海軍已經有2艘古鷹級和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服役,4艘妙高級重巡洋艦也已經開始建造。此時日本海軍只剩下了4艘重巡洋艦的建造指標,不過急於在太平洋上建立優勢的日本人根本不打算再等,他們很快就妙高級的基礎上設計了新型重巡洋艦,這就是日本的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艦——高雄級重巡洋艦。

高雄級共建造了4艘,各艦分別於1927到1928年間開工建造,高雄級標準排水量11490噸,滿載排水量高達12781噸,無論是標準排水量還是滿載排水量,都遠超過10000噸的條約標準,為了掩蓋排水量超標的問題,日本人花費了不少心思。高雄級的艦體全長203.76米,寬19米,標準吃水深度6.11米,該級艦動力系統由12座艦本式重油鍋爐和4部艦本式蒸汽輪機組成,採用4軸推進,主機最大輸出功率130000馬力,航速高達35.5節,14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可達8000海裡。

鳥海號重巡洋艦

高雄級重巡洋艦的主要武備為5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艦艏安裝3座主炮塔,艦艉安裝2座主炮塔。該級艦舷側裝有4座單管120毫米高射炮和2座單管40毫米高射炮,此外安裝了4座雙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用來發射90式魚雷。高雄級重巡洋艦裝有1座水上飛機彈射器,可以搭載和使用4架水上偵察機。

高雄級重巡洋艦的裝甲結構總重量只有2400噸,佔艦體總重量剛剛超過20%,該級艦側舷主裝甲帶裝甲厚度127毫米,甲板水平裝甲厚度46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25毫米。該級艦的裝甲防護非常薄弱,跟高大威猛的外觀完全不相符。

高雄級重巡洋艦

作為高雄級的4號艦,鳥海號重巡洋艦於1928年3月26日在位於長崎的三菱造船廠開工建造,該艦的名字來自位於本州島北部的秋田縣和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在戰前,除鳥海號之外的其他高雄級姊妹艦都接受了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而鳥海號直到戰爭爆發後才接受了類似的改裝,該艦的120毫米高射炮被拆除,安裝了新式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

不過此時該艦隻能發射90式魚雷。鳥海號在戰前並沒有經歷和姊妹艦一樣的大改裝,只在戰爭爆發後對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原有的4座單管120毫米高射炮被更換成4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加裝了4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此外,該艦原有的魚雷發射管被拆除,換上了4座新式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威力巨大的93式氧氣魚雷。

鳥海號重巡洋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鳥海號重巡洋艦被編入第一南遣艦隊,並且成為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的旗艦。在南遣艦隊編成內,鳥海號先後前往馬來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海域作戰,不僅參與了對英國、美國和荷蘭等國艦隊的掃蕩,還為日軍登陸部隊提供了支持。

回到日本本土後,鳥海號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和3艘高雄級姊妹艦合編成了第四戰隊。1942年6月,鳥海號在第四戰隊編成內參加了中途島海戰,不過還沒見到美軍的面就傳來了4艘主力艦隊航母被擊沉的消息,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回了日本本土。

高雄級重巡洋艦兩視圖

中途島海戰之後,太平洋戰爭的焦點轉向了南方,為了奪取索羅門群島海域制海權,日本海軍決定派第八艦隊前往這一地區,不過第八艦隊的主力只有2艘古鷹級重巡洋艦和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這些最早的重巡洋艦火力和裝甲防護都非常弱,日本海軍認為它們不足以挑大梁,於是將鳥海號調給了第八艦隊,作為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的旗艦使用。1942年7月14日,鳥海號正式編入第八艦隊序列,隨後便率領艦隊南下作戰。1942年8月初,到達索羅門群島海域的第八艦隊開始搜索盟國海軍的艦隊。很快,美國和澳大利亞海軍重巡洋艦組成的混合艦隊就暴露了行蹤。8月8日,三川軍一中將決定趁著夜間美軍飛機無法出動時突入在美軍航空兵保護範圍內的薩沃島海域,突襲停留在這裡的美澳混合艦隊。

高雄級重巡洋艦

當夜,鳥海號領銜的第八艦隊進入了薩沃島海域,對美澳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美國和澳大利亞戰艦毫無防備,只能被動挨打,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美軍文森斯號,阿斯託利亞號,昆西號重巡洋艦和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重巡洋艦都被擊沉,只有美軍的芝加哥號重巡洋艦得以倖存。在整場戰鬥中,日本海軍只有鳥海號重巡洋艦的海圖室被擊中,導致在其中工作的34名參謀陣亡,除此之外,第八艦隊再無其他損失。這場海戰是鳥海號參與過的最成功的戰鬥,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展現了日本海軍重巡洋艦部隊較高的訓練水平。

不過日本海軍的高水平沒能延續下去,很快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鳥海號也再難重現當年之勇。經過了無所事事的1943年,鳥海號於1944年6月參加了馬裡亞納海戰,但沒有展現任何亮點。1944年10月,鳥海號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前往菲律賓參加雷伊泰灣海戰。在雷伊泰灣海戰中,鳥海號用光了好運氣,該艦遭到了美軍的大規模空襲,被多達9枚炸彈擊中,失去了航行能力。為了避免被美軍俘虜,日本海軍只得派驅逐艦用魚雷將鳥海號擊沉。

相關焦點

  • 剋死無數友軍戰艦!日本這艘艦艇被稱為祥瑞,數次逃過被擊沉命運
    來看看她的事跡:1942年6月參加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作戰,無傷返回。1943年3月參加科曼多爾群島海戰,無傷返回。1943年3月參與阿圖島海戰,無傷返回。1944年6月參加菲律賓海戰,7月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作為志摩艦隊的一員和時雨一起從蘇裡高海峽奇蹟般的逃出。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此戰雖然最終以美軍敗退告終,但日軍也付出了慘痛代價,其中「夕立」、「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而「長良」號巡洋艦和包括「雪風」號在內的三艘驅逐艦則不同程度受損。9艘在薩沃島西部與美軍李少將率領的艦隊遭遇,雖然美軍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因電力故障被當成活靶子打的面目全非,但日軍的「霧島」號戰列艦也被美軍利用技術優勢在7分鐘內擊沉,此外「朝雲」、「綾波」兩艘驅逐艦也被擊沉,而「雪風」號卻是毫髮無損。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1942年底以及1943年的大部分時間該艦都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活動。1944年2月,日軍撤離特魯克環礁後,該艦經中太平洋地區返回日本,同年6月參加了菲律賓海海戰。  1944年10月25日,野分號參與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薩馬島海戰,並救起遭美軍魚雷機攻擊而沉沒的築摩號重巡洋艦上的倖存官兵。
  • 78年前索羅門群島海空戰 日軍被擊沉一艘航母 損失大量精英飛行員
    78年前,即1942年8月24日,索羅門群島海域發生了規模巨大的海空戰。美軍成功擊沉日軍「龍驤」號航母,這是日本第一艘特製的航空母艦,1933年開始服役,多枚500磅(227千克)炸彈和一枚魚雷將其擊沉。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而在瓜島戰役期間,雙方為了支援島上的作戰也爆發了三次所羅門海戰,總計五次大規模的海上遭遇戰。其中以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東索羅門群島海戰)和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島夜戰)最為著名。在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中,弗萊徹指揮美軍特混編隊擊退了南雲指揮的日軍機動部隊,導致日軍增援瓜島的企圖破產,這是在中途島和珊瑚海海戰後美日航母之間的第三次對決。
  • 戲說二戰:吳港的祥瑞雪風,友軍戰艦無一生還,被拆也要祥瑞日本
    1943年3月1日,雪風號為前往紐幾內亞的運輸船隊護航,結果美軍連日空襲,日軍四艘驅逐艦和七艘驅逐艦被擊沉,人員死傷巨大 。面對萬裡馳援,滿臉黑線的第34特遣艦隊,六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野分號驅逐艦奮力作戰, 戰況激烈以至於讓美軍認為他們不是在和一艘驅逐艦交火。(當然激烈了,那麼多戰艦一齊開火,照準野分號一艘驅逐艦打。)45分鐘後,野分號驅逐艦被打的粉身碎骨,屍骨無存。(懷疑是美軍炮火太過激烈,沒有及時發現野分號驅逐艦早被他們擊沉了。)
  • 不沉戰艦「雪風」號,究竟是奇蹟還是災星?丨局器
    這艘傳奇戰艦自下水服役起,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伴隨的友軍往往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唯獨「雪風」號毫髮無損。直到日本戰敗,「雪風」也仍舊是日本海軍僅剩的仍有戰鬥力的戰艦之一。有人說這是一艘幸運的傳奇戰艦,但也有人稱她是「災星」,認為是雪風「吸」走了其他戰艦的運氣,間接害死了其他友軍。1939年3月24日,日本當時最先進的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在長崎佐世保海軍工廠下水。下水儀式上,這艘新銳戰艦被命名為「雪風」——所謂「雪風」,指的就是夾雜著暴雪的強風。也正是從這一天起,這個原本平凡的名字從此成為了傳奇的象徵。
  • 美二戰巡洋艦殘骸驚現南太平洋 曾被日本魚雷擊沉
    Patrick's Day)當天在索羅門群島海岸附近找到了朱諾號的殘骸。1942年11月,朱諾號被日本魚雷擊沉,奪走了687人的性命,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他們成為美國的海軍英雄,甚至有一艘驅逐艦就是以他們的名字「沙利文兄弟」命名。
  • 這就是索羅門群島!
    如果不是因為與我國建交,相信不少人從沒聽說過世界上還有所羅門這樣的一個國家……那麼,不妨跟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大英國協王國、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的索羅門群島吧!事實上,索羅門群島所處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所在地的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更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轉折點!
  • 這型戰艦是戰爭來臨時的應急產品,曾在危急時刻挑起大梁
    幸運的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全部3艘航空母艦在日軍襲擊時都不在珍珠港內,這些航空母艦將成為接下來美軍抵禦日軍進攻的主力。然而美軍意識到,太平洋艦隊的3艘艦隊航母在數量上遠無法和日軍的6艘正規艦隊航母相比,何況此時日軍還擁有數艘小型航母和由商船、潛艇母艦改裝而來的航空母艦。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這艘德國最知名的戰艦,究竟是如何沉沒的?丨局器
    提起德國最著名的戰艦,俾斯麥號戰列艦無疑是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唯一答案。這艘傳奇戰艦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但很快就在敵軍的優勢兵力面前迎來了終結。而正因為這樣的傳奇經歷,圍繞這艘戰艦的爭議也始終不斷。命名儀式由奧託·馮·俾斯麥的孫女主持,而希特勒本人為這艘戰艦發表了命名演說。1940年8月24日,俾斯麥號正式完工,加入了德國海軍服役。
  • 【旅遊】太平洋上的異國精靈——索羅門群島
    本文為原創整合編輯 參考來源:潛水《Diving》雜誌 網易綜合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請聯繫主頁君展開地圖,沿太平洋的西岸,從中國、菲律賓、紐幾內亞一路下來,就能看到一大片面積極小的小島散落赤道以南的海面上,這就是索羅門群島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為擊沉1艘荷蘭軍艦損失30艘明朝戰船,明朝荷蘭海戰的慘烈
    赫克託號,17世紀荷蘭海軍3桅戰艦,,船長56.60米,寬10.5米,吃水5.1米,定員341名水手,排水量為600噸,軍艦在荷蘭海軍中只能算中下等戰艦,在1624年,明朝荷蘭侵佔寶島臺灣後,該艘軍艦是荷蘭佔領軍的主力戰艦,一直活躍在荷蘭設置在臺灣的據點赤坎城和臺灣城附近海域此為赫克託號複製品
  • 索羅門群島蘊含投資機遇
    本報記者 倪 浩 ●雁 初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近日宣布,中斷與臺灣「外交關係」,與中國建交。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歡迎索羅門群島抓住歷史機遇,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早日融入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合作大家庭。所羅門與中國建交,符合該國人民根本利益和經濟發展,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也代表著更好的投資機會。
  • 慈禧力排眾議保下一艘國產戰艦,甲午海戰,此船險些擊沉日本旗艦
    之後,中國的造船技術突風猛進,終於製造出中國第一艘鐵甲巡洋艦——平遠號,而這艘戰艦是福建船政局製造的。這艘戰艦重達2200噸,主機功率2400馬力,設計時速14海裡。為了加強防護力,平遠號加裝了鋼甲,所以速度上有所欠缺。李鴻章一直主張購買戰艦,所以對平遠號十分看不上。
  • 這艘妖孽日本戰艦開掛了!7枚炸彈8枚魚雷聯合強颱風才將其摧毀
    最讓人關注的是,該艦滿載排水量超過了5500噸,幾乎堪比一些飛彈驅逐艦,這一點和當年的熊野號如出一轍,因為上一艘最上級重巡洋艦熊野號也曾因實際噸位之大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但藤本的設計秉承了高雄級龐大的艦橋以容納火控、指揮等設備,這立刻招來質疑,有人認為這種設計會導致重量增加並最終導致重心和整體穩定性惡化最終影響主炮齊射的彈著點散布面。就在最上級建造前夕,日本海軍第四艦隊在演習時因強颱風導致多艘艦艇重創甚至傾覆沉沒,其根源就在於長久以來日本艦艇過度強調武備而忽略穩定性,這也導致藤本被迫下課,而最上級的設計也被另一設計師福田啟二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