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機構投資者為何難以進入印度加密行業?或因監管存「灰色地帶」

2020-12-16 竺道

2020年3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取消印度央行——印度儲備銀行(RBI)的加密貨幣禁令,法院裁定印度儲備銀行於2018年4月6日發布的加密禁令通函違反憲法,此舉也讓業內認為印度最高法院的決定將對該國加密貨幣行業帶來巨大利好。

然而四個月過去了,印度加密行業似乎並沒有出現較大起色,有業內人士指出,印度數字資產監管的「灰色地帶」正在阻止銀行和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扼殺整個行業。

比如,區塊鏈公司Ripple亞太和中東監管關係負責人Sagar Sarbhai表示,與其說「區塊鏈好,加密不好」,(監管機構應該)更應全面地看待這一圖景,理解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的積極用途。監管機構應該利用這一點鼓勵更多的金融包容性,降低商業壁壘,推動更多的數字支付。此外,Ripple公司東南亞、中東和北非地區董事總經理Navin Gupta則聲稱缺乏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的一大障礙,因為目前印度很多政策都無法外國投資者發出明確信號,所以如果有投資者來到印度,肯定希望看到明確的、不會禁止加密貨幣或數字資產交易的法律。

事實上,加密技術在印度的發展道路一直不穩定,因為有傳言稱一旦議會重新召開,政府可能會推動徹底的加密禁令。

版權聲明| 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

禁止下載、轉載使用

版權聯繫|inbox@zhudao.in

LEARN MORE

···

【往期精選】

揚帆天竺人物專訪:「裂變」發展的摩普網絡讓印度的網絡營銷不再困難——訪上海摩普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陳修建揚帆天竺人物專訪:印度市場目標2500萬用戶,4Fun的2018年願景 ——訪4Fun創始人兼CEO 劉智偉小影:欲攻佔印度本土短視頻領域至高點 ——訪杭州趣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韓晟印度市場:廣告移動程序化購買需求強烈;Newsdog有望雄霸;共享單車潛力巨大 ——專訪Avazu創始人&CEO石一

· 竺道

關注印度商業和投資動態

相關焦點

  • 印度國家銀行等金融機構恢復特定加密貨幣交易所業務往來
    據竺道資本了解,印度銀行業已經重新開始與特定加密交易所開展業務,包括印度國家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HDFC銀行和Yes銀行等頂級機構正允許其客戶使用銀行帳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此外,知情人士稱,這些銀行正在進一步為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各種設施。
  • 亞洲機構投資者正在入場,加密貨幣對衝基金迎來利好
    而加密資產指數基金和它正好相反,它們是屬於被動管理的投資產品,其目標是提供加密資產類別的風險敞口,也叫作 輸出 beta 值。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在亞洲推出加密資產對衝基金,擴大機構採用率,最大的障礙也是來自一些銀行業和監管機構的反對。
  • 2020年的加密監管:SEC不講武德?ICO耗子尾汁!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監管機構對於加密行業來說如同「洪水猛獸」,因為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為首的監管機構頻頻向加密公司發難。雖然如此,但是唯有清晰而明確的監管框架,方能使整個加密行業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正如作家阿城所說,「找到了限制,也就找到了自由。」
  • 義大利證券監管機構著手建立加密貨幣法規 已關閉2家加密交易所
    據Cointelegraph 2月11日報導,義大利證券監管機構近日關閉了6家外匯交易網站和2家加密貨幣投資和衍生品交易網站。義大利的加密法規為了保護投資者,義大利當局已著手在國內建立加密貨幣監管法規。2016年的一項部長級決議執行了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的一項裁決。該法案規定,任何涉及法幣與加密資產兌換的交易都不應納稅,但這些交易的損益應被徵稅。
  • 火幣研究院: 業務路徑漸清晰 加密銀行未來可期
    2020年,以灰度、PayPal和MicroStrategy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正源源不斷地從多條路徑加速進場加密資產行業,而合規託管機構作為連接加密資產市場與政府及傳統資金的堅實橋梁,加密資產託管服務也日益成為渣打、星展等大型銀行搶灘登陸的重要陣地。
  • 火幣研究院:業務路徑漸清晰,加密銀行未來可期
    作者【火幣研究院】許妙言,陳晗,袁煜明摘要2020年,以灰度、PayPal和MicroStrategy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正源源不斷地從多條路徑加速進場加密資產行業,而合規託管機構作為連接加密資產市場與政府及傳統資金的堅實橋梁,加密資產託管服務也日益成為渣打、星展等大型銀行搶灘登陸的重要陣地。
  • 國際監管動態:以色列推出數據監管沙盒,新加坡完成數字銀行牌照...
    印度央行宣布創建支付基礎設施發展基金2020年6月5日,印度儲備銀行(RBI)宣布創建支付基礎設施發展基金(Payment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Fund,簡稱PIDF),鼓勵收單機構在3級至6級中心和東北部州部署銷售點(PoS)基礎設施(物理和數字方式)。多年來,印度的支付生態系統已經發展出銀行帳戶、手機和銀行卡等多種方式。
  • 澳大利亞:加密貨幣市場與監管概覽
    隨著加密貨幣使用量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世界各地政府和監管機構也對此越來越有興趣。G20峰會對如何將這種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融入當今的全球社會進行了深入討論,至此,圍繞這個話題的爭論也進入了高潮。一個國家應在實際行動中打造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在觀望中徘徊不前。
  • 馬來西亞今天開始監管加密貨幣
    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確認其「將制定規範數字資產發行和交易的指導方針。」監管機構指出,「提供數字資產及其相關活動將需要獲得授權。此外,該委員會表示,它將與該國央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進行協調安排」,以「確保遵守兩個監管機構的法律和法規。」此外,監管機構透露, 「相關監管框架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末推出。」
  • 印度引進對加密貨幣監管規定 禁止通過借記卡和信用卡購買虛擬貨幣
    據Finance Magnates周三(2月14日)報導, 印度還在繼續努力引進對加密貨幣的一些監管規定,不過現在私人銀行也在加大力度打擊使用這些工具的購買行為。因此,花旗銀行加入了一個由其他銀行組成的聯盟,禁止通過借記卡和信用卡購買虛擬貨幣。 印度計劃於2018年3月底推出更廣泛的加密貨幣監管計劃,而該國當局在此之前也明確了一些額外的措施。與此同時,印度稅務當局一直在密切監視比特幣交易,因涉嫌洗錢。這些擔憂似乎得到了花旗銀行和其他銀行的回應,該集團最近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 比特幣能存銀行了?美國銀行開始提供加密貨幣託管服務
    火幣晚報 | 比特幣能存銀行了?火幣觀察本周周三,負責監管美國聯邦特許銀行的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宣布,其管轄範圍內的銀行現已獲準提供加密貨幣託管服務。此前,6月初,OCC表示,正在審查有關數字銀行活動的法規。該審查過程包含了加密貨幣業務相關探討。
  • FCA:投資欺詐猖獗 外匯和加密貨幣投資者損失慘重
    毫無疑問,金融業內的欺詐行為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威脅。全球監管機構幾乎每天都在警告可疑的詐騙和未經授權的實體。根據2018/19年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犯罪調查,影響個人的欺詐總數為380萬,這一數字約佔1120萬起犯罪總數的三分之一。
  • 馬爾他金融監管機構發布了有關安全代幣發行的行業反饋
    在2月25日發布的一份文件中,該機構就18個行業利益相關者的安全代幣發行(STO)給出了反饋,其中包括國家機構、受監管的企業、技術供應商、法律和諮詢公司等。去年7月,MFSA最初要求行業利益相關者就STO的定義提供意見和建議,還請其協助解釋STO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所面臨的挑戰。
  • 警惕金融創新的灰色地帶
    股票配資投機最後造成的嚴重損失仍然讓人記憶猶新,樓市配資近期也因「首付貸」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其實,早在今年3月央行答中外記者問上,周小川行長就對首付貸問題明確表態,客戶的首付不能是借的。
  • 比特幣暴跌暴漲致敬歷史,美國加密監管框架浮出水面
    監管本周美國在加密監管方面有重大進展,一項為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數字資產提供全面監管框架的法案浮出水面。該法案名為《2020年加密貨幣法》,其目的是說明由哪些聯邦機構來監管數字資產,要求這些機構對外公布創建或交易這類資產(或任何其他用途)是否需要聯邦許可證、認證或註冊。
  • 加密貨幣進入新時代,美國銀行可能很快就會幫您託管比特幣
    在昨天一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聲明中,美國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可能允許銀行為美國公民提供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託管解決方案。目前,美國參議院正在舉行有關「數字美元」的聽證會,因為美國當局認為,央行的數字人民幣正在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
  • 「灰色地帶」風險多 持卡人別存僥倖心理
    達成協議後,銀行不會再催收或起訴,除非持卡人再次逾期。律師提醒「灰色地帶」風險多 持卡人別存僥倖心理據了解,目前從事信用卡「債務重組」業務的中介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律師,另一類是原來從事催收的人員。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桂林律師認為,相關中介機構現在應算遊走於「灰色地帶」,法律沒有明文禁止這類業務。但是,對於持卡人來說,必須提防其中的風險。許桂林指出,有些中介騙了服務費,沒有辦成也不退錢。有些中介會教唆持卡人編造謊言,慫恿甚至直接幫助持卡人出具虛假證明材料。比如偽造貧困證明、住院證明等。
  • 新加坡、日本、香港,誰將成為亞洲加密第一城?
    為了鞏固該地區作為全球權威機構的地位,企業和監管機構需要共同設計一個包容性和創造性的監管框架,使市場蓬勃發展,同時確保用戶及其資產的安全。與中國內地不同,加密貨幣在香港是合法的,但加密貨幣的監管細則具體細節尚未公開。政府對加密行業顯然對有所控制:向專業投資者提供特殊豁免和認證。雖然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但它正在推動散戶投資者和早期採用者,關鍵群體的進一步規範交易。
  • 堵塞漏洞加強預付卡灰色地帶監管
    規範預付卡發票使用  預付卡,就是先付費再消費的卡片,既包含常用的餐飲卡、美容卡、健身卡等只能在發卡企業內部使用的單用途預付卡,也包括商通卡、福卡等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近年預付卡市場發展迅猛,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了缺乏監管的「灰色地帶」,特別是非法集資、洗錢、行賄等違法犯罪分子盯上預付卡。
  • 新加坡金管局就合規交易所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問題表態
    外匯天眼APP訊 : 在2020年1月6日的國會聽證會上,有議員提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否會制定時間表,最終對未獲批准的交易所實施規管,以及金管局是否會向提供加密資產衍生品的金融機構發出行業指引。如果會有行業指引,那麼這些指引會否應用於加密資產交易所或其他中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