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又出事了。據韓國媒體報導,朝鮮軍方星期四(20日)下午3點53分和4點2分於西部戰線向韓國發射了高射炮和火箭彈。平壤當局在晚間警告首爾不要重啟對朝廣播,同時又表示願意改善關係。對於朝鮮的炮擊,韓方予以回擊,並未造成人員傷亡。韓國當局已緊急撤離戰線附近地帶居民,青瓦臺也緊急召開會議因應。朝鮮則在晚間發函韓方稱「重啟對朝廣播等同宣戰」,卻又表示「有意努力為改善關係尋找出路」。針對朝鮮的炮擊,韓國很快予以回擊,連續發射20多發155釐米自行火炮。
朝鮮為何突然向韓國開炮?金正恩自去年10月不是一直致力於改善對韓關係嗎?這背後有什麼隱情和邏輯?
事實上,這事很難說怪任何一方。根本原因在於南北缺乏互信及美國重返亞太的作用力。去年10月初,朝鮮二號人物突然訪問韓國,參加了韓國仁川亞運會的閉幕式,朝韓關係大有破冰的的趨勢。然而,在朝鮮高官突然訪問韓國後,美國高官立刻連夜趕往韓國,接著就施壓韓國主導了韓國對朝關係,朝韓關係改善最終沒能實現。
在朝鮮訪問韓國後,朝鮮其實多次拋出橄欖枝,但韓國對朝關係事實上總體受美國控制,在美國控制下,美韓不斷舉行各類針對朝鮮的軍演,朝鮮金正恩政府的努力並未得到韓國方面的有效回應。最近,朝鮮針對韓國的「挑釁」明顯調門提高。在這次炮擊之前,朝鮮就針對美韓即將舉行的「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進行喊話,要求韓國停止軍演。
「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是美韓的例行性軍演,規模非常大,2014年的總人數包括韓國政府人員在內超過48萬人。而且,這一軍演就是針對朝鮮的,非常明確。在朝鮮喊話後,不但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韓國還在邊境設置高音喇叭,然後對北方進行輿論攻勢。這些動作,最終激怒了朝鮮,於是朝鮮向韓國開炮示威。事實上,去年10月10日,朝鮮軍方也曾向該處由韓國保守派民間團體所設置與準備飄送的對朝傳單氣球投以十餘發高射砲,一度造成局勢緊張。
不過,朝鮮這種炮擊,並非真的要開啟戰端,本質上還是警告性質。否則,至少會像延坪島炮擊那樣,對著人一炮打死幾個,那才可能引發大的衝突。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朝鮮更多的還是象徵性動作。不過,如果美韓沒有收斂繼續挑釁,朝鮮再次上演延坪島炮擊也未可知。而且,如果朝韓關係在未來數月再無改變,朝鮮完全可能再度發射飛彈或進行核試驗。
其實,朝韓之間的矛盾是極難化解的,這不但是因為彼此之間缺乏信任,更重要的是這背後還涉及大國博弈。以當前情況為例,在朝鮮看來,美國和朝鮮一邊要求朝鮮棄核,一邊又搞大規模軍演,朝鮮若放棄核武器,那豈不是要被滅的節奏?如此大規模軍演,隨時有入侵朝鮮的架勢,朝鮮沒安全感自然感覺不爽,所以處於弱勢的朝鮮一邊研發核武器,一邊像個跳跳虎一樣天天蹦跳抗議美韓軍演。對韓國來說,朝鮮搞核武器不說,還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出爾反爾,如果韓國不接受美國保護,那朝鮮豈不是要武裝侵略韓國?所以韓國必須與美國加強軍事合作並進行大規模軍演對朝鮮進行威懾。
至於美國,壓根就不希望南北和解,如果南北和解了,美國哪裡還有理由在朝鮮半島駐軍?又如何推動美日韓聯盟的建設?美日韓聯盟構建的唯一希望,就是朝韓關係惡化到韓國不得不求美國保護的地步。正是基於這種邏輯,當去年仁川亞運會朝鮮高官突然訪問韓國時,美國極其緊張,歐巴馬讓其亞洲事務助理連夜飛往韓國了解情況並進行布置。
美國不願意南北和解,韓國連軍事指揮權都沒有,軍事上自然一切都聽美國的,美國為了製造半島緊張局勢,自然會搞很多上規模的軍演刺激朝鮮。對中國來說,美國重返亞太在努力構建美日韓聯盟,這對中國有重大威脅,所以中國有時候不得不默認朝鮮的強硬。因為,那既是對美國的警告,也是對韓國的警告。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基於國家地緣政治利益,中國必然是站在朝鮮背後的,中國不可能看著美國拿下朝鮮半島而無動於衷,這一點近幾年在天安號事件後及金正日逝世後中國都有明確的行動表態。
基於上述四國的邏輯,南北朝鮮自然很難真的實現和解。而對朝鮮來說,由於其經濟上處於劣勢,危機感必然就會很強,那麼有時候就會顯得越發暴躁,甚至連中國都會得罪。如今,朝鮮試圖改善與韓國及中國的關係,卻又得不到各方響應,那暴躁情緒自然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朝鮮炮擊除這些表現含義之外,應該說還另有含義,這些含義應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炮擊語言。這種泡及語言,有些像當年解放軍炮擊金門,一打就是二十來年,直到中美建交才宣告結束,毛偉人通過炮擊金門向蔣介石、美國表達了20來年自己的態度。朝韓之間當然還沒有那麼高的默契,但炮擊中也應該有很明確的政治語言。
以去年10月10日的朝鮮炮擊韓國為例,在朝鮮高官剛剛訪問韓國後就炮擊,更多的應該是向韓國政府提醒,意思是該給朝鮮訪韓回話了。而這一次的炮擊,認為朝鮮應該也是在想表達什麼。
我們知道,金正恩上臺後一直想上演外交首秀,因其上臺後的一系列不友好做法,過去兩年一直想訪華而未能獲得允許。在去年,朝鮮終於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試圖與韓國改善關係,卻遲遲未能得到積極回應。金正恩也曾選擇印尼、俄羅斯作為外交首秀之地,但最終都因為政治上不合適而放棄。馬上9月3日北京將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金正恩必在邀請之列,此時訪華定然可行。而且,通過這次活動,朝鮮領導人和韓國領導人若能實現世紀握手,那必然朝鮮非常期待的事情。但是,以現在韓國政府的謹慎程度看,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雖有但並不是很大。
如今,韓國總統樸槿惠決定訪華,而朝鮮領導人一定也在斟酌到底去不去中國,在這個時候用炮擊的方式顯然可以傳遞一些信號過去。針對炮擊,朝鮮政府立刻向韓國政府發函稱「重啟對朝廣播等同宣戰」,朝鮮這句話是在震懾韓國,但同時又表示「有意努力為改善關係尋找出路」。這層意思就非常值得人玩味了,這炮擊顯然在告訴韓國,朝鮮願意為努力改善關係尋找出路。現階段最好的出路是什麼?北京進行「世紀握手」完成南北關係破冰不是最好的結果嗎?
然而,這種本可以直接坦率表達的信息,當兩國是敵對狀態時,就必然只能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表達,炮擊當然就是最好選擇之一。如此既不軟了身段,又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至於如何選擇,皮球實際上是踢給對方了。
如今,樸槿惠訪華已得到確認,金正恩能否成行這要看最終朝鮮方面如何選擇,而朝鮮方面的選擇顯然與此有關。北京應不會反對朝鮮領導人在此時訪華,而能否達成南北的「世紀握手」恐怕主要還得看南北雙方的意願,中國當然希望玉成此事。只是,一個缺乏軍事外交自主權的韓國政府,有勇氣不顧美國的態度向北朝鮮領導人伸出手嗎?樸槿惠有這樣的魄力嗎?
對樸槿惠來說,這是很難做出選擇的,畢竟曾試圖甩開美國發展與朝鮮關係的金大中家族後來被清算了,更加積極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卸任後更是被逼自殺。這兩個試圖脫離美國自主和朝鮮和解的總統,最後都未能得到好結果,這恐怕是韓國總統不得不考慮的危險和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