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挺好玩又挺有道理的圖,這張圖把青島分成了五環。我對這張圖進行了調整,畫出了下圖:
除了青島這樣的海濱城市之外,大部分的城市都有絕對的市中心,以市中心為圓心向外擴張成若干環,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已經有了六環路。
得益於小嶽嶽的《五環之歌》,「你堵在了幾環」成了大城市的口頭禪。
環形發展的城市,房地產也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向外擴張,環數越大,房價越低。
青島是一個海濱城市,又歷來重點發展海邊,所以有「金邊抹布」的稱號。
因著這個發展特點,青島不可能形成環狀發展地圖。 但在上圖中畫了這些線後,發現竟也是這麼和諧,基本與各區域發展先後、城建水平、房價相吻合。
當然,這些線沒有閉環,與其叫五環,不如叫五線,形似青島的「五線譜」。
2
先看下這五環的路線走向:
一環為市南、嶗山、西海岸新區的前海一線,基本走向為香港路-膠州灣隧道-濱海大道。
二環為遼陽路-杭鞍高架-第二海底隧道-2號疏港高速。
三環為金水路-海灣大橋-青蘭高速。
四環為仙山路-環膠州灣高速(青蘭高速段)。
五環為青銀高速-瀋海高速。
這五環基本都是比較寬的道路,還把青蘭高速、青銀高速、瀋海高速的部分和膠州灣隧道、跨海大橋納入了市政道路,還是比較有想法的。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環灣發展」也是青島的發展規劃,這五環基本圍繞膠州灣布局,讓人依稀看到了大青島未來的樣子。
3
青島要想實現自己的「五環」,還有不少的路要走,首要的就是有足夠的產業、人口把這些地方布滿。
仔細想想,青島好像正在往這些地方使勁:
一環是青島的顏值、實力擔當,市區段、黃島段是青島海濱城市的門面所在,膠南段也有東方影都、軍民融合區等重點項目。
二環上的大項目有郵輪母港、第二海底隧道、自貿區等。
三環上有國際院士港、橋頭堡國際商務區、自貿區、中德生態園等重大項目。
四環上有未來之城、高新區、上合示範區。 五環上有膠東國際機場。
可以說,青島已經或將要上馬的大項目絕大多數都集中在這個五環內。
自貿區、上合示範區是青島最新落地的兩個重大項目,都位於膠州灣的西北海岸,環膠州灣發展形成了閉環。
由於青島還有「三灣三城」的規劃,每個區發展也有先後,發展水平相差也比較大,所以青島不可能以膠州灣為中心一圈一圈的發展。
4
青島未來最大的可能還是一灣+三城,即環膠州灣發展為主,環膠州灣布局東海岸、西海岸、北海岸三城。
膠州灣之上以一隧、二隧、海灣大橋為軸形成三條橫向發展線,膠州灣北岸形成兩條半環狀發展線,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發展布局。
這也是我認為這個五環有一定道理的原因。
前面說過,環狀發展城市隨著環數的增加,房價呈下降趨勢,這在青島五環上也能得到印證。
但由於青島東、西海岸發展的時間不同,膠州灣東西海岸同一環上的房價並不是等價線,可以分開來看。
青島市區東西部、西海岸新區東西部的價格都是不同的,可以分成4個價格區間,價格依次向北順延。
可以發現,青島的房價存在著東西「矛盾」和南北「矛盾」,往北延伸到北海岸後東西「矛盾」握手言和。
無論是市區東西部還是西海岸新區東西部,青島每發展到一個地方,都是先發展海邊,然後向內陸依次推進,這是海濱城市的特色,也造成了城建、配套的南北不均,所以出現這個房價等價線也是符合現實的。
隨著西岸城區、北岸城區的發展和東岸城區的老化,東西、南北房價的差距將會縮小,但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這種差距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失殆盡。
來源:青城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