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至寶亮相廣州 華林寺舍利子發現過程揭秘

2020-12-13 網易新聞

    近日,隱蹤匿跡39年的佛門至寶——21粒舍利子首次在廣州華林寺向公眾展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華林寺的舍利子是怎麼來的?在這批舍利子的背後又隱藏著一些什麼樣的曲折離奇的故事?筆者日前深入走訪相關人士,探尋到華林寺舍利子的來龍去脈。

    石塔內驚現佛門至寶

    在廣州千年古剎華林寺殿內,曾有一座建於康熙辛已年(公元1701年)的7米高塔。該塔為6面7級,每級以至每塊石均以青鉛粘連,雕花鏤邊,極盡工巧。1924年,廣州當局為籌措軍費,將全市寺廟一律充公,華林寺除庫房及羅漢堂外,全部拆改為街道民房。這座石塔就被孤零零地暴露於人流不息的華林街中心。

    然而正是這座不起眼的石塔,埋藏著一批無價之寶。1965年,經政府部門批准,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決定將街心的石塔遷移至解放北路蘭圃內存放。當工作人員一層層拆卸石塔時,突然發現一個長方形的石函,揭開石函的蓋子,裡面是一個邊長17.5釐米的扁方木盒。木盒由松香封裹,蓋面有「佛舍利」3個朱色字跡,木盒內藏著一個方銅盒,盒蓋上刻有「大清康熙辛已孟秋華林寺主持沙門之海敬合」19個字。啟開密閉的銅盒,可嗅到濃鬱香氣,盒底散置38粒大小不等的珍珠,3粒琥珀珠,1塊沉香木。沉香木上壓著一個直徑為9.8釐米、周身銘刻著蓮花和圓點紋的圓形銀盒,盒蓋上刻有7個梵文。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揭開銀盒時,不禁驚呆了:盒中盤繞著一枝銀質蓮花,每朵蓮花中間都有蓮房,蓮房有蓋子蓋著,神奇的「佛舍利」就貯於蓮房內,共計22粒,均細小如豆。據介紹,這是當時國內發現的數量最多的舍利子。

    隨後,文物專家根據銀盒上面的梵文,得知了這批舍利子的來源:釋迦牟尼涅被後,他的徒弟阿難火化其遺體,有骨如五色珠,光瑩堅固,世界各地佛教徒奉之至誠,常遠道求取,歸國建塔珍藏。印度名僧達摩於公元527年從天竺(古印度)遠涉重洋至廣州,在今下九路華林寺附近(當時是珠江北岸)建庵設壇,傳播佛教禪宗,後人稱其所建之庵為「西來庵」,名其登岸之處為「西來初地」,西來庵歷代都被視為佛教聖地。專家從華林寺的始創及演變推斷,石塔內套盒記明所藏是「佛」之「舍利」,就是來自印度的釋迦佛的舍利。這批舍利子被發現後,被轉交給當地宗教部門保存。    

舍利子神秘失蹤30多年

    1984年,廣州市進行文物普查。20年前見證舍利子發現過程的廣州文博工作者黃漢綱重臨華林寺,尋覓舍利子的蹤跡。但當年經歷此事的人已各散東西,接任的人對此事茫然不知。多方追尋,黃漢綱探知白石塔已遷到蘭圃公園,便又趕到蘭圃,只見石塔依然屹立,然而舍利子卻不見蹤跡。黃漢綱到處查證,獲悉舍利子已移交市宗教局管理。然而,宗教管理局同樣不知舍利子的下落。

    1989年,華林寺重新開放。然而,舍利子竟然不知所終。有關這批舍利子的去向撲朔迷離:有人說流落民間,有人說已被運出境外……    

重歸華林寺卻少了一顆

    當找尋舍利子工作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有關人士並沒有灰心。時任荔灣區政協委員的羅雨林最後決定從1965年發現舍利子過程的原始記錄入手,尋找舍利子的去向。他在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資料室裡的大批陳舊發黃的資料堆裡,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卷宗,竟然就是他尋覓已久的當年參加舍利子發掘的廣州市博物館專業研究員陳宏興事後寫的一份原始記錄材料,該材料詳細記錄了1965年在拆卸華林寺白石塔時發現舍利子的全過程。材料的附記中有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當年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發現舍利子後,認為舍利子屬於宗教文物,遂於同年4月全部移交市宗教事務處(現宗教局)保存處理,後宗教事務處認為舍利子是在拆卸白石塔時發現的,應把舍利子和白塔放在一起,不久便將裝載舍利子的木盒和外層石函也一併移交給市園林局保存。舍利子失蹤之謎終於解開。

    1996年3月,市政協找到市園林局了解情況並提出相關要求,園林局方面確認,他們的確保存有舍利子。經過多次協商和研究、認定,市園林局最終同意將舍利子歸還華林寺。

    當舍利子與世人見面的時候,載盒依然保留出土時的原貌,連泥巴都仍粘在上面,外面包裹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報紙。但當工作人員逐個打開石、木、銅、銀4層套盒,內藏蓮座、琥珀珠、金屬絲等物均無誤,但內藏的珍珠和舍利子分別只有37顆和21顆,均比資料記載少1顆。至今,對這顆丟失的舍利子的去向,仍無人說得清楚。

    據了解,廣州市政園林局為保護好華林寺的舍利子費盡心機,他們將其放在一個特製的保險箱內,由專人保管。保險箱和所在房間的鑰匙分別由兩個人掌握。30多年來,保管員和科室領導換了3次,但他們一個叮囑一個要保護好佛門至寶。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不僅局外人不知道這件事,就是局內的絕大多數人,甚至一些後來接任的局領導也不知曉。正因如此,舍利子雖經歷了30多年歲月卻安然無恙,最後得以重歸佛門。(文/方正 梁承文)

相關焦點

  • 佛門至寶--釋迦牟尼舍利子亮相廣州華林寺(圖)
    本報訊 記者周樂瑞,通訊員鍾紫雲攝影報導:昨天,21顆稀世珍寶———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子在廣州華林寺「秘密」展出了2個半小時,記者隨同荔灣區區長劉平以及30多位參加荔灣區禪宗文化研討會的學者專家瞻仰了這批舍利子。
  • 羊城晚報: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參觀華林寺
    羊城晚報: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參觀華林寺     舍利殿明年建成  本報訊 昨天上午,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樹森和荔灣代表團80多名人大代表一行到華林寺參觀,並瞻仰了佛舍利子。
  • 21粒舍利重回華林寺 丟失一粒成謎
    這是廣州首次發現有關佛教的地下文物。  已故的文物管委會專家陳宏興當時作為「欽點」「佛舍利」的專家,負責寫報告。這成為日後尋寶的惟一線索。  擬提案魂牽夢繫迎寶物  1994年,荔灣區委提出要儘快收集散佚各處的文物。荔灣區文史組政協委員黃漢綱心弦一動:恭迎舍利子回歸華林寺。
  • 廣州荔灣區發現21粒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組圖)
    >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子照片佛舍利套盒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導,繼今年廣東省、廣州市先後提出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強市後,古城荔灣打起文化名區的招牌,擴建千古佛教盛地,以旅遊帶動禪宗文化傳播與滲透的思路已經被荔灣區政府運用於整個規劃中。
  • 廣州被忽略的寺廟,有上千年歷史,內有21顆鎮寺佛舍利子
    ,有上千年歷史,內有21顆佛舍利子。它就是華林寺,華林寺以前叫意來西,是佛教祖師達摩創立,位於廣州荔灣區下九路華林寺前,華林玉器街隔壁,華林寺裡面很安靜,有大雄寶殿,達摩堂,羅漢堂,可以燒香拜佛。華林寺外觀不是很顯眼,畢竟有點歷史了,裡面還是比較大的,有好幾棟建築,有敬香的香爐,還有一些聖僧,看起來顯得有些陳舊。但是外表依然不能阻擋華林寺悠久的歷史文化,華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中印文化交流地,是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
  • 廣州華林寺,去燒香去嗎?
    以前有去過六榕寺,今天該輪到華林寺了。華林寺位於華林玉器街內,整個寺廟不是很大,甚至不起眼,但來頭卻不小。據說是菩提達摩來中國為傳教而建,迄今有1500多年歷史。大門給人的感覺就像住宿樓,也許這是營造家的感覺吧。
  • 佛教至寶「舍利子」是什麼?得道高僧死後所得,用科學角度解釋!
    什麼是舍利子?佛教中認為得道高僧,修為高的人死後被火化能夠產生色彩斑斕的晶體,這些晶體中黑色的是頭髮舍利,白色的是骨骼舍利,紅色的是肌肉舍利,琥珀色的是大腦舍利。並且道行修為越高的人留下的舍利子越多,顏色也越繽紛。
  • 華林寺:禪院鐘鼓殿閣開
    它的身世,可追溯到南朝大通元年(527),坊間傳說,印度高僧菩提達摩航海到廣州,在今下九路的「西來初地」登岸,卓錫是間,結草為廬,設壇傳教,開中國佛教禪宗之始。後人在達摩登陸處建「西來庵」(也有人乾脆說達摩搭的草寮就叫西來庵),衣缽相傳,香燈世守。然而,坊間一直傳說的西來庵是達摩所建,並且就是華林寺的前身,卻沒有確鑿的證據。
  • 廣州:華林寺千年禪宗歷史擦亮西關文化(圖)
    廣州:華林寺千年禪宗歷史擦亮西關文化(圖) 記者陳安攝  大洋網訊 據廣州日報報導,繼廣東省、廣州市先後提出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強市後,古城荔灣打出文化名區的招牌,充分利用兩千多年歷史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底蘊,挖掘禪宗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旅遊經濟的進一步融合。昨日(10、18),記者從荔灣區獲悉千年古剎華林寺將擴大規模,整飾周邊環境,興建綠化廣場,並與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成一條特色文化旅遊線路。
  • 廣州的華林寺和光孝禪寺真的很有特色!
    中國的寺廟有很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兩處寺廟都位於廣州。一座是華林寺,一座是光孝禪寺,這兩座寺廟都歷史悠久,建造的很早,已經在中國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今天就隨小編一起去領略一下這兩座寺廟的風採吧。華林寺達摩結庵處,後人稱之為「西來庵」。對於禪宗祖庭,歷代帝王官紳不敢怠慢,屢屢修葺擴建,使法音相續,傳燈不絕。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古庵再度擴建,易名「華林寺」,成為廣州五大叢林之一。
  • 廣州荔灣規劃把華林寺一帶將建國家級旅遊景區
    佛教在線北京訊 廣州日報報導 地處廣州西關的西來初地、華林寺,是中國禪宗文化重要發祥地。廣州市荔灣區規劃部門近期出臺規劃構想,擬整合華林寺周邊地區資源,形成以西來初地、華林寺為核心的禪宗文化旅遊區,促進荔灣區文化與商貿旅遊的互動發展。
  • 揭秘佛教寶物舍利子,形成過程困難,不愧是佛教聖物
    即便我們並不了解佛教的形成過程,我們也應該聽說過如來佛祖和觀世音菩薩。事實上,佛教還存在著一種寶物,除佛教之外,世界上其他宗教再無出現同種寶物。這種只存在於佛教中的寶物叫做舍利子,許多信徒將舍利子當成護身符,更有甚者將舍利子當成保命的寶物。雖然後者存在著某種封建迷信的想法,但這也說明舍利子已經成為了佛教的象徵。舍利子並不只是佛教的象徵,舍利子更是整個佛教信徒成果的見證。
  • 佛教中,為什麼「舍利子」如此重要?其實有4個原因
    在佛教的世界裡,「舍利子」是寺廟當中僧人們奉供最重要的東西之一,甚至可以說「舍利子」就是佛教當中最重要的聖物,因此,我們看到佛寺當中,一旦有「舍利子」,不管是從外部帶回的還是本寺高僧涅槃後所形成的「舍利子」,大都以建塔的方式來保護、保存和奉供,這也是為什麼佛寺中建有塔的原因之一。
  • 佛教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
    這樣的現象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是十分普遍的,就像過去的人們認為女媧用泥巴捏人一樣。現在人們看來,帶有十足的神話色彩,但這是過去的人們依託當時的知識,得出的最恰當的猜想。舍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它本身並沒有神奇的構成和含義,但是當人們在高僧圓寂後發現某些特殊的物品,無法確定其性質的時候,給了這些物品「舍利子」的稱號,並且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意義。
  • 廣州市資訊|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廣州美食小吃的匯集聖地
    聽來餘韻悠長,十分有老廣州的味道。作為廣州城有名的地標,西關這個地方在人們眼中,從來就自帶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這裡不僅是廣州城最早的一批城市地標之一,還會廣州傳統文化的集散地,即便歲月遷徙,西關永遠是老廣州心目中最久遠、最珍貴的地方。更何況,這裡除了擁有最傳統的西關文化,更加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另一個身份——廣州美食小吃的匯集聖地。
  • 舍利子之謎:為什麼只有得道高僧死後才有?它究竟是什麼?
    至此舍利子成為佛法高深的大德僧人象徵,被佛教徒視為佛門的聖物般仔細珍藏。「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舍利子」一般只有佛法精深的高僧火化後才會出現,不要說是普通的世人,就是一般的佛教僧人死後也不會出現舍利子。
  • 《華林寺開山碑記》中的幾個問題
    ①這裡所說的西來庵為後人所建,從西來庵到華林寺間「有無變革,未見史志」,其言得當。但說西來庵「歷隋唐宋元各朝」,則將庵之始建時間定格於隋代之前,其實沒有確切依據。迄今為止,華林寺未修志,查考明代以前史志,並未有達摩至廣州時始建西來庵的證據。
  • 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三種說法你信哪一種?
    大家都知道,但凡高僧圓寂,在他們的遺體火化時,人們總能發現不少晶瑩剔透的不規則透明物體,這些物體就被稱為「舍利子」。據傳,佛祖釋迦牟尼逝世後,遺體經弟子阿難等人火化後,獲得舍利子,據說分成三份,一份升天,一份入龍宮,一份留存人間。但是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 高僧圓寂,火化後為什麼會有「舍利子」,其實不是「結石」
    「舍利子」的神話與現實在武俠古裝劇中,大家對「舍利子」一定不陌生,只要有佛教出現,就一定會有一個情節是有關於「舍利子」的,因為「舍利子」作為佛教的一件極為珍貴的寶物,一向都是武林人士爭奪的對象,並且還是在武林至寶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 廣東廣州華林寺佛舍利
    1965年3月,廣州市華林寺白塔塔基中心一米深處掘出一個石函,內為木盒,第三層是銅盒,這三盒套放緊密,不留空隙,銀盒則位於正中央。木盒是邊長為15.7釐米的扁正方形,外面用松香封裹著,厚2~5釐米不等,用來防水防腐,上面硃砂寫的"佛舍利"三字尚隱約可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