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鄰居媽媽幫她照料生病的丈夫,如今鄰居媽媽摔傷骨折,她說:我...

2020-12-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楚天都市報記者孫婷婷 鄒斌 通訊員 胡貝貝 彭亞楠

丈夫病倒在床時,孩子還在讀幼兒園,20年來,家庭的重擔全落在汪蘭的身上,照料丈夫、做家務、操持修鞋生意,常年無休的生活讓她早生華髮。

幸而有一群街坊幫她。在這群人中,今年74歲的陳婆婆在汪蘭眼裡較為特殊,是她的「鄰居媽媽」。

兩家雖同住一個社區相隔一個門棟,卻被一條馬路分隔,陳婆婆主動「介入」她的生活,幫她照料丈夫,還教她縫紉技能貼補家用,日常開導陪伴她,支持了她13年。

如今,陳婆婆摔傷骨折了,子女不在身邊,老伴也生病了,她便直接住到陳婆婆家中,當起了夜間看護,截至6日,整整31個夜晚。

「相比較陳婆婆為我做的,我對她付出的太少太少,感覺對不起她。」今日,汪蘭對記者說道。

鄰居媽媽幫忙照顧癱瘓丈夫、教縫紉技能

今年48歲的汪蘭家住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111社區,是四川內江人。

1992年在漢務工的她結識了吳家和,吳家和有腦癱後遺症,2000年,吳家和病倒了尚能自理,孩子還在讀書,全家就依靠汪蘭一個人撐起來,她便學修鞋養家,在小區門口支起了露天修鞋攤。

過了沒幾年,吳家和的身體每況日下,幾乎時時刻刻離不開人,需旁人幫忙擦拭身體、上廁所、餵水。汪蘭又要工作又沒辦法離開家,鄰居何爹爹見狀,為她安了一個電鈴,吳家和有事情只需要按鈴,汪蘭再趕回家。

2007年夏天,香樟樹搖曳,陽光透過樹椏照在汪蘭的臉上,她一絲不苟地埋著頭忙著修鞋、補鞋,突然身後一堵木門上的電鈴響個不停,一聽到這個聲音,汪蘭瞬間放下手中的活,急匆匆地往回跑,是家和在呼喚她。過了一會兒,汪蘭回來了,不到1個小時,電鈴又響了,汪蘭又折回家中。

陳婆婆1996年退休後,經常和老伴在小區內遛彎,從小區居民口中逐漸得知了汪蘭家的事情。看著汪蘭這樣拼命地折返跑,而手中修理的鞋只完成了一半,這樣下去,汪蘭什麼時候做完才能工作?陳婆婆當下決定,她要幫幫汪蘭。

當電鈴再次響起時,「你就在這裡做事,家裡我去幫忙。」陳婆婆撂下話,便往汪蘭家裡趕,幫著照顧汪蘭的丈夫。此後,只要陳婆婆在汪蘭身邊,電鈴一響,她就是第一個到汪蘭家裡的人。

汪蘭沒時間去買菜,陳婆婆給她帶菜;吳家和想吃餃子,陳婆婆為他們一家包餃子;汪蘭沒空陪孩子,陳婆婆夫婦有時還會帶著汪蘭的孩子四處遊玩;汪蘭無法抽身打貨,陳婆婆和丈夫一起到漢正街給她打貨,這些在陳婆婆眼裡都是舉手之勞。

想讓汪蘭多一點技能貼補家用,陳婆婆教她縫紉,剛開始接到單子,汪蘭操作不熟練,陳婆婆每天吃過晚飯後趕到她家裡幫她做,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就這樣連續做了三年。「她很勤奮,學得快,後來我想幫忙也幫不上了。」陳婆婆笑著告訴記者。2017年年底吳家和去世,汪蘭就不再依靠其他人,許多事情自己完成。

「她還會教導我如何為人處世,時刻提醒我,這是媽媽才會對女兒說的。」汪蘭告訴記者。陳婆婆每天都會到汪蘭的小鋪,看著她做事,和她聊聊天,說些貼心話。

「陳師傅在我心裡分量很重,就是媽媽,她幫我的太多太多。」汪蘭說。

鄰居媽媽摔傷,她當起了夜間看護

11月5日早上7時許,陳婆婆去買菜的路上摔倒在地,造成髖骨骨折,只能坐在輪椅上動彈不得。因為不想給人添麻煩,受傷的事情她沒給任何人說。

家中82歲的老伴最讓陳婆婆牽掛。老伴患了病,近一年以來身體越發不好,無法照料自己的起居,生活上十分依賴她,一刻也不能離開她,睡覺需要人安撫,而她的腿疼得讓她直叫喚。

5日當晚8時許,陳婆婆正準備忍著腿疼照料老伴時,聽見大門有鑰匙轉動的聲音,「肯定是小汪來了。」陳婆婆心想。早在2008年,陳婆婆託付給汪蘭一把自家的鑰匙,果然是汪蘭的身影出現在房間門口。

汪蘭連忙給陳婆婆老兩口換衣,又打來兩盆熱水,讓陳婆婆和老伴泡腳,再細細給他們擦拭,按捏腳,直至兩老睡下了。剛開始由於不熟悉陳婆婆家裡的東西,手忙腳亂的收拾完已是深夜10時許,隨後她就在沙發上躺下。

夜裡躺下,汪蘭也不敢深睡,時刻惦記著,「她的腿一定很疼,愣是一聲都沒有喊出來,我心疼她,太堅強什麼都不說。」汪蘭說,當天發現陳婆婆一整天都沒來自己的小鋪就知道她肯定遇到事情了。

前三天夜裡因為腿疼,陳婆婆頻繁醒來,而她的老伴一晚上至多起夜4次,一聽見響動,汪蘭便起身上前搭把手。到了早上6點多,汪蘭第一個起來倒尿壺,收拾好房子再趕著出攤。「她肯定晚上沒睡好,但她不說。」陳婆婆心疼汪蘭,收拾出一間房讓她休息。

聽鄰居說,吃紅豆能夠消除浮腫,汪蘭特意從家裡帶了三斤紅豆,叮囑陳婆婆煮水喝。對於汪蘭的舉動,陳婆婆說,「我不說小汪也會來的,我倆有默契,她有事我會幫,我有事她就會來,不需要對方說。」

從2013年開始,陳婆婆每年暑假都要和老伴到外地住幾個月照顧孫子,每次回來,家裡都乾淨得不得了,她就知道一定是汪蘭做的清潔。

從5日當晚住進陳婆婆家裡到今天,汪蘭已經在陳婆婆家裡度過了整整31個夜晚。陳婆婆說,白天有鐘點工幫忙做飯,自家的姐妹66歲了家住漢口,只能隔三岔五的白天來看看自己,但晚上沒人看護不行,幸好有汪蘭。

白天連軸工作晚上當看護,她不言累

汪蘭白天除了修理鋪的工作,還有三份鐘點工工作,每天幹完活,回家洗漱後再趕到陳婆婆家裡,安置兩老睡覺、打掃衛生。

12月1日,記者跟隨汪蘭體驗了她大半天的生活,不是在開門修補東西就是在打小時工的路上,幾乎沒有休息地連軸轉。

她的三份鐘點工都是體力活,幫忙送餐打掃廚房、代發快遞、打掃衛生,大部分時間需要站著。11月30日下午在代發快遞時,那天貨物特別多,她搬運了好幾趟幾十斤重物,做完累得腰酸背痛。最後一份小時工做完,回到家已經是深夜7、8時許。

記者詢問汪蘭,做了一整天工作還要去照顧老人會不會太累了,有沒有想休息的時候?汪蘭哈哈大笑起來,「她遇到事情我必須去,義不容辭,不講條件,照顧她是我的責任。」汪蘭說。

感恩街坊幾十年幫助

在鄰居趙婆婆眼中,汪蘭是一個懂得感恩,貼心貼己的人。

12月4日,記者再次來到了111社區,汪蘭剛剛修補一個書包,正準備出門做鐘點工時,110社區82歲的楊爹爹來看她了,楊爹爹兩口子連續十多年如一日的給汪蘭送菜,這份恩情始終讓汪蘭記在心中。汪蘭堅持三年多每個月都要到楊爹爹家裡去看看他們,給他們修理頭髮。這一個月忙著照料陳婆婆,沒時間到他家裡去。

「楊爹爹,我給你修剪一下頭髮,最近有點忙,能碰到你太好了,我總惦記著給你修剪頭髮。」說完,汪蘭給楊爹爹修剪起了頭髮。

「我的生活是靠鄰居幫襯起來」這句話汪蘭時常掛在嘴邊,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了一個文件包展示給記者看,裡面收藏的都是關於她的報導,紙張已經泛黃,但每一張都被疊得整整齊齊,記者看到了本報於2013年報導關於汪蘭的事跡。

汪蘭說報導中提過的還有沒有提到的人,都是有恩於她的人,「他們都在我心裡,我為他們做的太少太少,無以回報。」

社區書記容玉芳告訴記者,汪蘭還兼職社區志願者服務崗位,志願活動她總是積極參加。目前,社區為陳婆婆申請了惠民政策,護工每周上門一次打掃衛生。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鄰居媽媽摔傷,她當起夜間看護,本報聯合阿里天天正能量獎勵兩位暖...
    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孫婷婷 )13年前「鄰居媽媽」陳婆婆為她照料癱瘓的丈夫,如今,陳婆婆摔傷骨折,家住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111社區的汪蘭,直接住進了陳婆婆家裡當起了夜間看護(本報12月8日A05刊發)。
  • 鄰居76歲老人摔傷,大姐搬進家中照顧日夜看護:13年前她也幫過我
    據報導,11月5日,陳婆婆外出買菜摔倒,造成髕骨骨折。陳婆婆今年76歲,老伴81歲,患老年痴呆,唯一的兒子遠在浙江,這一摔可急壞了陳婆婆。汪蘭知道後,執意住進陳婆婆家,幫忙料理老兩口吃喝拉撒,日夜護理受傷的陳婆婆。汪蘭和陳婆婆住在同一社區,今年48歲,在小區門口開了個修鞋鋪。剛開始,汪蘭就睡在沙發上,一夜起來四五次照料兩位老人,這一照料就是一個多月。
  • 住進對方家裡照顧摔傷鄰居「我是在報答她20年前的恩情」
    汪蘭也是111社區的居民,她在社區7門門口開了一個修鞋鋪。當天她知道了陳婆婆摔傷的事情,看到這家人的情況,她執意要住進陳婆婆家裡:「我來和你們一起住,晚上有什麼需要我可以搭把手。」前幾晚,她就睡沙發上。晚上二老上廁所,汪蘭一聽見動靜就起來幫忙。最多時一晚上要起來5次。
  • 樓上樓下,鄰裡鄰居,我眼裡的鄰居故事
    我這鄰居老闆立馬說,沒問題老闆,下班我就拿回家,你來拿,我給你送都行。下了班我去她家拿,他很細心的,竟然給我準備了兩個不同價位的,讓我調。她還告訴我她閨女當時用的什麼樣的,她閨女比俺娃高一年級。他的經驗分享給我很多幫助的!
  • 妻子住院兩個月,回家發現丈夫與鄰居有曖昧關係,丈夫:人家80了
    「生病住院了兩個多月,回來家裡後就總覺得哪不對,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和鄰居有問題,他經我這麼一鬧過後也承認了,但現在就是不肯跟我離,我實在是無法接受」王大媽告訴我們,她今年47歲,是一名普通工人,她和丈夫劉師傅結婚有20年了,育有一個孩子,
  • 武漢58歲阿姨為報恩搬進鄰居家,無償照顧76歲老人1個月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搬進來高樓林立的小區裡面,然後很多人都吐槽失去了當初住在老房子裡面的鄰裡關係的和睦相處的狀態,有時候住了好幾年連對面的鄰居是誰都不知道,但是這社會從不缺少愛的傳遞,小區裡面也有鄰裡之情。
  • 特稿:「逆行」媽媽·口罩縫紉工·公益食堂·中國口罩——美國民眾...
    (小標題)「逆行」媽媽:每天都很害怕但會堅持醫治病患「我的寶貝們太小了,幾乎認不出穿上防護服的我。如果他們因為新冠病毒失去了我,我希望他們知道,媽媽為工作盡力了。」身處疫情「震中」紐約的醫生格裡格斯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
  • 白百合《聽見她說》:一個全職媽媽的內心獨白
    她說,「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結婚4387天,今天是這樣,昨天是,前天是,不出意外的話,明天也是……」一天的生活就是收拾被丈夫擠得亂七八糟,從不蓋蓋子的牙膏。不整齊的衛生紙;給家人準備飯菜,吃他們剩下的飯菜,最後收拾餐桌殘局。就這樣,日復一日,直到她做了一個夢。
  • 紹興一小區鄰居親如一家 同樓十姐妹相約一起變老
    「裝修時,大姐和大姐夫幫了我們不少忙,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單元的鄰裡之間開始互相信賴。」六姐許淑玲回憶道。在俞夏娟的家,記者發現了一大串鑰匙。「大家的車鑰匙、門鑰匙都存放在我這裡。」俞夏娟清楚記得,收到的第一串鑰匙是在2003年初。「有一天下大雨,樓上鄰居不在家,衣服還曬在外面,我和丈夫用晾衣杆把衣服挑下來收好。事後鄰居們紛紛把鑰匙交給我保管。」
  • 聽孩子媽媽講述家有三寶故事
    昨天,這位媽媽講述了家有三寶的故事。  丈夫親屬中有生雙胞胎前例  昨天下午,在樂清市虹橋鎮南陽下村的家中,方永芬正在和3名寶寶玩耍。  方永芬說,她今年35歲,2011年與同村的陳阿福經親友介紹結了婚。婚後一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懷孕45天後,她去虹橋當地醫院產檢,得知自己懷上了三胞胎。當時她又驚又喜,有點不敢相信。
  • 「我是毛主席的鄰居,不能給他丟人」
    她一生坎坷,卻從不言敗。傷痛與困苦,激發出她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毛主席的鄰居,不能給他丟人。」這句話,她踐行了一生。「鐵娘子」  1930年,湯瑞仁出生於湘潭銀田寺鎮一戶貧寒人家,幼年討飯為生。
  • 有人記得開茶館的「錢氏媽媽」嗎?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在這11年間,兩人一直生活在鎮江新區姚橋老姚家橋橋南,「錢氏媽媽」經營著一家茶館,而這個茶館實際上是個聯絡點。錢鳳英發現,養母是中共地下黨,灶臺裡放著一把槍,家裡每當有人來商量事宜,她就到門外和小夥伴玩耍。「其實她是在幫我外婆放風,我媽媽說她八九歲大時還幫外婆送過情報,用布包著一筐水果送給幾公裡外的接頭人,當時侵華日軍的崗哨對小孩子查得松。」張連根說。
  • 10歲女童擬賣畫救母:媽媽說話不算數,她答應過我要去看海
    但是,對於葉縣保安鎮花陽村的杜雨欣來說,她已經開始計劃用自己的畫的畫來籌集款項,只為救治病中的母親。「媽媽治病要花很多錢,我不知道怎樣才可以幫到媽媽,所以想多畫一些畫賣掉換錢給媽媽看病用。」16日下午,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人民醫院神經科病房,10歲的杜雨欣在母親病床前認真作畫。
  • 男子拿私房錢接濟女鄰居,妻子要帳反被打!丈夫:這讓我很沒面子
    更令人生氣的是,丈夫不但不對她說話,反而還嫌她多管閒事:「你這樣讓我很沒面子!對此,周女士十分不滿,再次想起之前丈夫的種種,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離婚」!根據周女士的介紹,她和丈夫結婚20年,生有一個兒子,女兒19歲外出打工,女兒14歲,上的是私立學校。九月,女兒新學期開學,由於家裡沒有錢交學費,孩子在家等了兩天才到學校。
  • ...媽媽被爸爸拋棄後,媽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如今,我和媽媽一起出嫁!
    青青大學畢業的時候,媽媽並沒有像其她的單親媽媽一樣,把青青當成一個私有財產,而是跟青青說,一定要看好男孩的人品,該嫁就一定要嫁!青青問媽媽:「你這輩子最幸福的是什麼?」媽媽說:「就是你幸福」青青說:「不是啦,是你自己的幸福。」媽媽說:「我就是希望能看到你幸福。」
  • 鄰居天天為孩子送飯,同事為她訂「生日」蛋糕,重生後她期盼做一個...
    丈夫從外地返漢,有一點咳嗽,鄒俠心裡一驚:「從進門那一刻就開始隔離,一家三口每人一間房,分開用廁所。」可1月31日,她開始覺得不適,體溫37.3℃。發燒3天後,她坐不住了。2月2日凌晨2時,她和丈夫前往醫院拍CT,「我雙肺磨砂玻璃樣,丈夫也有肺部感染。」高度疑似,他們開始在社區醫院打針、服藥。3日,再次在凌晨趕去醫院排隊,兩人測了核酸。
  • 15歲我媽為了40萬走了,無家可歸的我跟著鄰居,結婚前我媽回來了
    因為40萬元母親離開了我,無父無母的我,一直跟著兩個鄰居生活,在我23歲的時候,我決定認鄰居當媽,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讓我後悔終身的事父親因為一場車禍離開了我和那個女人(我的親生母親),15歲的我感覺天都蹋了,我和隔壁小強關係一直很好,他安慰我說,你爸爸走了你還有媽媽,為了媽媽你也要好好生活!
  • 【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一直伴我成長
    小時侯,對媽媽的話是感到十分煩厭,刺耳的。小時侯,我想到馬路對面的鄰居家玩,剛要出門,就被媽媽攔住,一聲:「不準去!」就被打消了念頭。小時侯,冬天只想穿著漂亮的裙子,對媽媽拿給我穿的厚棉衣視而不見,死活不穿,媽媽卻拉著我,生氣地說:「一定要穿!」便被媽媽硬是套上了棉衣。小時侯,考試拿不到高分,媽媽就指著試卷上那些紅紅的大叉,嚴厲地對我說:「下次一定要考90分以上!」然後就要我把那些做錯的題目再做一次。每每遇到這些情況,我總會捂著耳朵不聽,或是發脾氣不說話,媽媽的聲音一響起,我就感到煩厭,刺耳。
  • 爆笑段子:老媽讓我買個包,她幫我送給女鄰居,還信誓旦旦表示女孩都...
    1、本人初中時字寫的比較好,有很多同學讓我幫寫情書,回報就是一包辣條。 有次我幫一男寫情書,寫完之後就差落款沒寫,老師發現了,兩個選擇,一找家長,二間操站操場上對著麥克風朗讀情書,果斷選擇後者。
  • 善良鄰居照顧九旬老人三年,每天還幫送鄰裡孩子上學
    接過鄰家擔子她被稱為「好媽媽」「垚垚,起床啦!」李祥霞趴在姜澤坤的耳邊輕聲喚著他的乳名。睡夢中的姜澤坤迷迷糊糊地動了下眼睛,「嗯,媽媽,我這就起來。」一旁的李祥霞已經把衣服疊好放在了姜澤坤手邊。近500個日日夜夜,李祥霞就這樣照顧著對門鄰居劉海霞的兒子姜澤坤,不辭辛勞,她把姜澤坤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