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業園區產品-工藝體系的規劃方法研究

2020-12-12 中國水網

生態工業園區產品-工藝體系的規劃方法研究

論文類型 基礎研究 發表日期 2001-11-01
來源 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學術研討會
作者 石磊,施漢昌,錢易,沈靜珠,李有潤
摘要 生態工業園區(Eco-Industrial Park,EIP)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工業發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美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以及我國紛紛開展了生態工業園區的實踐工作,從生態學的視角研究現有工業體系的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它們與生物圈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中探索工業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利用的各種複雜模式。這些工作對工業生產的生態化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生態工業園區畢竟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其規劃和建設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關的理論框架和開發相關的支持工具。本文從化學化工的角度對生態工業園區產品-

石磊1 施漢昌1 錢易1 沈靜珠2 李有潤2
(1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2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1. 前言

  生態工業園區(Eco-Industrial Park,EIP)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工業發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美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以及我國紛紛開展了生態工業園區的實踐工作,從生態學的視角研究現有工業體系的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它們與生物圈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中探索工業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利用的各種複雜模式。這些工作對工業生產的生態化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生態工業園區畢竟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其規劃和建設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關的理論框架和開發相關的支持工具。本文從化學化工的角度對生態工業園區產品-工藝體系的規划進行了初步探討,提出了基於廢物交換思想的規劃框架。

2. 化工園區生態規劃的總體框架

  生態工業園區強調成員要素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以及基礎設施的共享。其中,廢物交換是生態鏈構成的重要手段,也因此成為生態工業園區標誌性的特徵。基於廢物交換思想,本文提出了生態工業園區產品-工藝體系的三層規劃框架:
  ·現有工藝體系的廢物交換
  ·工藝改進基礎上工藝體系的廢物交換
  ·與產品規劃耦合基礎上工藝體系的廢物交換
  應當指出,工藝改進和產品規劃的考慮使得廢物交換超越了傳?quot;末端"意義上的廢物處理和處置,而是強調廢物的削減、回用和循環。從廢物交換入手,尋求工業園區範疇內廢物削減、回用和循環的最大可能性,為生態工業園區工藝體系的規劃提供了便捷的思路和關鍵的手段。正是基於這一思路,本文從化學化工的視角運用化工過程"洋蔥"模型和層次概念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園區產品-工藝體系規劃的框架。首先,建立並識別以單元合成反應為基本模塊的產品網絡;然後識別副產品和廢物網絡,辨析園區的廢物總量以及重要物質的工業代謝途徑,並以此為根據確定關鍵的工藝改進和產品規劃方案;最後,進行能量、水等公用工程的規劃與設計。

3. 案例研究

  應用上述規劃框架,對國內某化工園區進行規劃。首先收集園區基本工藝數據,建立並識別園區的產品網絡、副產品網絡和廢物網絡。從產品網絡可知,該園區可大體包含農副產品、無機礦物產品、脂肪族產品和芳香族產品4個系列,但缺乏支柱性產品,其產品發育仍處於初級階段;從副產品網絡可知,園區只有少數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副產物如鹽酸等得到了收集和利用;從廢物網絡可知,園區大多數工藝對廢物的回收、處理和處置都是極其有限的。對氯、硫酸、氨和氫氧化鈉等的工業代謝分析表明,園區酸使用量超過鹼使用量約14%,而鹼的排入環境量卻過量約8%。同時,這些工業代謝分析為工藝改進和產品規劃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依據。
  應用清潔生產的方法和工具,對園區工藝體系提出改進方案,如原料替代、反應條件和分離條件改變等。在對這些方案進行整體評價和優選的基礎上,進行園區物質集成工作,重新構建園區的廢物交換網絡。工業代謝表明,這些方案不僅部分解決了園區鹽酸大量過剩的問題,大大削減了氯、硫酸根等離子的排放,而且使得園區整體的酸鹼趨向平衡,有利於汙水處理廠的操作。對園區進行進一步的產品規劃,推薦了桔子深加工、大蘇打和機械加工類( 消耗鹽酸)等產品,從而更進一步地削減了園區廢物的排放,提高了園區整體的資源利用效率。最後,在上述方案基礎上,對能量和水等公用工程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

4. 結論

  將「廢物交換」的思想拓展到工藝系統的改造和產品系統的規劃領域,從工業活動的前端進行產品-工藝體系的規劃和設計,從而達到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產品-工藝體系的規劃方面,採用了漸進方式,即首先立足於現有工藝系統的廢物交換分析;然後在工藝優化基礎上重複這一步驟;最後結合產品規劃提出廢物的理想利用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公用工程設施的規劃設計,從而完成整個工業園區工藝體系的規劃。

相關焦點

  • 鹽城市專題研究濱海港工業園區規劃工作
    本報訊(記者韓寶貴)3月26日上午,市長曹路寶主持召開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專題會議,研究濱海港工業園區規劃工作,強調要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濱海港工業園區,加快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打造鹽城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
  • 天津寶坻綠色能源催生新型生態工業園區
    經濟區一直重視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協調,重視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重視實現園區有效的節能減排,努力構建綠色能源利用的新型生態工業園區。寶坻區是全國生態建設試點區、綠化先進區、衛生先進城和環保模範城,被國家列為全國生態農業(區)縣。
  • 生態城市基本理念及規劃原理與模型方法
    利用系統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對生態城市系統的解析與重構,建造了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模擬模型,併集成了一套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內容、過程與方法體系,較好地解決了生態城市全面協調發展的問題,亦可供生態省、縣的綜合發展或可持續發展規劃參考。
  • 攀枝花市工業園區規劃
    (二)基本原則  1 、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   園區應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相結合,保持儘可能多的生態功能。對於現有工業園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產生和對環境的壓力。新建工業園區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容量,調整列入生態敏感區的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新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應該是「合一」的,且須把握四個原則:①深入淺出。變革過去不同類型規劃「深入深出、淺入淺出」的問題。規劃內容要深入,深研問題、找準方法、明確路徑;規劃成果要淺出,要言不繁、大道至簡;②發揮優勢。過往不同類型規劃有不同的特點與優勢,要發揮城鄉規劃深入研究城市問題的能力,發揮國土規劃強化管控和約束傳導的體制優勢,揚長棄短、優勢互補,提升綜合水平;③補齊短板。
  • 低碳,節能減排……改造生態工業園區,要有生態文明的理念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設計而成的一種新興工業組織形態,是生態工業的聚集場所,更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陣地。
  • 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研究
    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我國工業園區汙染治理績效的重要手段。2020年3月份,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開展園區汙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範,探索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治理的一體化服務模式」。2.在地方層面,開展多樣化的制度建設和模式探索截止2018年,北京市等16個省(直轄市)出臺了第三方治理實施意見或細則等政策。
  • 旅遊產品體系規劃的方法
    1)旅遊產品類型體系規劃旅遊產品類型體系規劃即對某區域可以開發的觀光旅遊產品、休閒度假旅遊產品、 專項旅遊產品進行規劃,共同組成類型多樣、功能完善的旅遊產品體系。同時,各大類 旅遊產品體系又可以細分為不同類型。
  • 生態工業園區:環境與經濟雙贏的解決方案
    此後,隨著生態工業園區的概念以及丹麥卡倫堡樣板的出現,美國、荷蘭、英國、日本和韓國等紛紛效仿並制定相關規劃,自覺地推動工業園區的生態化轉型,使生態工業園區在進入21世紀後呈現蓬勃之勢。 從「產業共生體系」到生態工業園區     談到生態工業園區,就不得不談到「丹麥卡倫堡產業共生體系」。據清華大學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石磊介紹,「丹麥卡倫堡產業共生體系」的發現具有一定戲劇性。
  • 工業園區惡臭氣體成分分析與處理方法研究
    隨著我國工業區的蓬勃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加劇了生態環境惡臭,汙染問題、惡臭異味問題成為各級相關部門的棘手工作。 >而以珠海某工業園區為例,該地區主要分為石油化工區和精細化工區。 經研究得知,引起感官刺激的特徵惡臭物質有所不同。
  • 重慶市晏家表面處理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告書
    、上一輪規劃環評階段工業園區規劃概況及本次跟蹤評價階段工業園區最新規劃,結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T130-2014)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本次跟蹤環境影響評價所採取的方法詳見下表: 表1.
  • 石林全力打造特色生態工業園區
    始終堅持「工業與旅遊融合、園區與城市共促」的發展原則,石林工業突出生態、環保等特點,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科學合理規劃建設生態工業集中區。近年以來,石林生態工業集中區(以下稱「石林工業園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建設具有一流機制、一流環境、一流要素、一流績效的生態工業集中區開發建設,園區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檔次水平不斷提升,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 工業園區能源規劃的思考和建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編者按: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規劃諮詢中心主要聚焦於園區級和區縣級綜合能源系統規劃、商業模式分析、體制機制分析以及配套展示宣傳等領域,根據城市能源系統的主要構成和功能,重點從電力、熱力、建築、交通等專業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實現從理論研究到落地應用的貫通。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附全文)
    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積極推動建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各類空間規劃,推進「多規合一」。研究制定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多規合一」的指導意見。自2018年起,啟動省域、區域、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空間規劃研究。  第二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
  • 發展綠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航天凱天環保衡水工業園區第三方治理...
    發展綠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航天凱天環保衡水工業園區第三方治理高峰會議召開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3月29日,由河北省發改委、衡水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高峰會議」在河北省衡水市迎賓館召開
  • 《長沙市空間規劃體系與管控要素研究》結題
    該《研究》在新一輪改革要求下,探索空間規劃體系和全域全類別空間管控要素構建,為下階段編制長沙市空間規劃積累經驗。>構建「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研究》指出,長沙市新版總體規劃,從總體規劃到項目落地開展全鏈條流程再造和機制重塑,對接和延續國家的「五級三類」空間規劃體系
  • 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公示稿)
    長江沿岸化工企業布局集中,危險化學品運輸量不斷增加,部分工業園區環境問題突出,工業區與居住區混雜,防範環境汙染事件、保障環境安全壓力與日俱增。四是提升生態產品供給水平任務艱巨。南昌市所轄範圍有8座自來水廠,取水口均設在贛江,是全國為數不多飲用水源單一的省會城市,一旦水源受到汙染將會對城市供水造成較大影響。
  • 泰州首個市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近日,全市首個市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泰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區市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將進入生態工業園區實質性創建階段。據介紹,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目標是儘量減少區域廢物,主要將園區內一個工廠或企業產生的副產品用作另一個工廠的投入或原材料,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手段,最終實現園區的汙染物「零排放」。
  • 蘇州工業園區未來15年規劃來了!
    3月6日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誓師大會上蘇州工業園區重磅發布《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規劃(2020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規則體系和政府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形成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包容、創新、智能、綠色、宜居的城市生態更加優越,成為全國貿易投資最便利、服務管理最規範、治理體系最完善的區域之一。
  •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積極創建一批融生態產業鏈設計、資源循環利用為一體的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合理規劃園區企業結構,將原料生產企業和初級產品、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生產企業有機組合、相對集聚;加強園區數位化系統建設,實現園區與外界信息共享,推進資源和能源流動轉換,拓展園區循環經濟發展空間。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