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市民進植物園體驗生物多樣性

2020-12-25 大眾網

原標題:盤龍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市民進植物園體驗生物多樣性

市民紛紛參與到科普活動中。

全國科普日

走進科學殿堂感受生物多樣性,18日,盤龍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惠民活動在昆明植物園東園啟動。隨著阿爾法機器人精彩的舞蹈,一場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科普活動正式啟幕。

本次科普活動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結合盤龍區科普特色,以科技力量助推科普惠民成果,旨在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科普活動氛圍,激發大眾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同時,結合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及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以盤龍轄區企業特色為基礎設置科普惠民、互動體驗和志願者服務,增加活動的引領性、觀賞性、互動性、惠民性,拉近與居民的距離,達到全面科普的目的。

「只要對著儀器喊話,喊泉就會向上噴射。」盤龍小學的同學表示,現場科普活動既有趣又能學到知識。在活動現場,盤龍區科協展出了20件科普儀器,吸引了到園參觀的遊客和學生。啟動儀式上,盤龍小學帶來科普話劇節目《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精彩的演出贏得陣陣掌聲。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科普活動中,現場還設置了科普燈謎互動體驗區,通過猜燈謎的形式進行科學普及。

當天科普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和雲南中科昆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探秘芳香密碼」「探秘科技之花」「探秘植物熊貓兜蘭」「植物科普拓印」和「科學抗疫」5場生物多樣性SCA科普講壇,讓大眾走進科學殿堂,探秘生物多樣性。論壇採用講座結合動手操作的方式,加深對科學知識的普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盤龍區科學技術協會立足實際、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充分發揮科普宣傳陣地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積極作用,穩步推進基礎性科普工作。通過開展「四下鄉」「四進社區」「科技周」等系列活動,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科學氛圍,推動盤龍科普工作取得進一步發展。(胡耀元影)

責任編輯:小雲

相關焦點

  • 尋找城市守望者——城市生物多樣性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位置,而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活動主題:尋找城市守望者,重新認識我的城市,守護我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活動目的:讓都市人關注我們城市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參與身邊的生物多樣性觀察和保護,向全世界展現我國城市生物多樣性風採。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
  •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多年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持續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華網 馮雨釤 攝  據了解,目前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設立了熱帶森林生態學和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2個國家級野外臺站等支撐系統,以支撐科學家們開展珍稀瀕危植物及熱帶雨林多樣性的保護與研究。  打造科普旅遊成功範例  「科普是植物園的重要功能。」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 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掌上春城訊近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圓滿收官 探秘珍稀化石和...
    原標題:「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圓滿收官 探秘珍稀化石和神奇雨林充分展現雲南生物多樣性   12月3日至6日,由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
  • 活植物13000多種 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發現生物多樣性之美
    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裡,版納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正在向「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媒體團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昆蟲皇后」——蘭花螳螂。隨音樂節律顫動的跳舞草、樹漿劇毒的「見血封喉」、氣勢磅礴的「獨木成林」、五彩繽紛的「空中花園」以及林間飛舞的巨藤所組成的雨林奇觀,充分展示了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樣的生態系統。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
    雲南信息報訊 雲上融媒記者鄧尹婷文/圖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蘭花螳螂。新華網 馮雨釤 12月5日攝  5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龍腦香科植物,以及榕樹氣生根在石崖上形成的
  • ...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2020-12-09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活動在昆明啟動
    央廣網昆明12月20日消息 12月19日,「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活動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正式啟動。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首講人,帶大家解鎖「生物王國密碼」。
  • 煙臺自然博物館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專題活動
    煙臺自然博物館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專題活動 膠東在線9月21日訊(記者 陳琳 通訊員 何偉 王悅) 20日,煙臺自然博物館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專題活動,組織高校志願者,在館內進行科普服務,為參觀市民、遊客派發宣傳冊;同時組織駐煙高校大學生進館參觀,由講解員為參觀的學生們進行主題宣講
  • 保護生物多樣性研究,秦嶺國家植物園致力打造「世界級」植物園
    「植物園遷地保護對我國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秦嶺紅豆杉和不僅是秦嶺多樣性生物中的珍貴成員,被譽為秦嶺植物雙嬌,而且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中科院西安分院研究員、秦嶺國家植物園原主任沈茂才表示,近日,在位於秦嶺中段的秦嶺國家植物園丘陵和平原植物遷地保護區內引種保育的多種植物生機勃勃。
  • 2019年昆明植物所全國科普日活動預告
    一、時間:9月15日 10:00-16:00  二、地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三、活動主題:「禮讚共和國 智慧新生活」  四、組織機構  主辦:雲南省植物學會 雲南吳徵鎰科學基金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承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  協辦:全國科學院聯盟生物多樣性分會
  • 石家莊植物園全國科普日活動,帶你走進植物的神秘世界!
    石家莊植物園全國科普日活動,帶你走進植物的神秘世界!全國科普日期間,石家莊植物園將在科普館舉辦科普互動展,展示各類趣味植物標本、植物手工作品,同時更有各類DIY製作體驗,想要了解植物的朋友不要錯過哦!先來看一下我們以往的展覽圖片吧!
  • 全國科普日 在南京來場「科普遊」
    繼全國科普日江蘇省主場活動酷炫亮相後,作為省會的南京又會端出哪些科技大餐?昨天上午,南京市科協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公布了科普日南京本地的活動安排計劃。同時,作為2018年南京市首屆公民科學素質知識競賽的收官活動,本次大賽的總決賽在南京科技館國際學術報告廳決出最後的科技達人。南京分場活動本周六正式啟動今年的全國科普日主題為「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南京的分場活動將在9月15日(本周六)正式啟動,並一直持續到21日。
  • 南京全國科普日活動16日啟動 持續至22日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訊(記者 王逸男 通訊員 朱衛)今天,記者從南京市科協了解到,2017年南京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於9月16日在南京科技館啟動,活動將一直持續至9月22日。活動現場會有哪些「驚喜」呢?記者獲悉,今年南京的科普日活動將首日以歌舞、小品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文化。此外,在科技館,將舉行虛擬實境科普展、廣場科普諮詢、科普場館基地發展論壇。虛擬實境科普展位於南京科技館主體館一樓,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介紹虛擬實境技術的前世今生,為觀眾了解掌握什麼是VR和AR、VR和AR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南京科技館廣場上,將開設近60個科普展。
  • 中國科協點讚瀘州植物園科普體驗活動
    近日,瀘州市園林綠化科研中心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科協的表揚信——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717個組織單位和788個活動進行工作表揚。瀘州植物園舉辦的迷花宮尋寶科普體驗活動榜上有名。
  • 昆明盤龍區五大景區:雲南野生動物園、昆明植物園不容錯過!
    盤龍區,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昆明四個主城區之一,位於昆明主城區東北部,東、南面與官渡區相連,北接嵩明縣和富民縣,西臨五華區。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盤龍區早在3萬年前,盤龍大地便有古人類活動。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成為人類繁衍生息之地。
  • 糯扎渡電站啟動增殖放養 保護湄公河生物多樣性
    糯扎渡電站啟動增殖放養 保護湄公河生物多樣性   中新網普洱6月14日電 (王豔龍)14日,跨越中國和東南亞五國的瀾滄江江(湄公河)上最大水電站華能糯扎渡水電站啟動庫區漁業增殖放養項目,向水庫放養200萬餘條土著魚類和經濟魚類,以改善流域和庫區生物種群結構,維護生物多樣性。
  • 南安市啟動2019年「全國科普日」活動
    23日,2019年南安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安市第六中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南安市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主辦,南安市科協、南安市委宣傳部、南安市委政法委、南安市教育局、南安市科技局、南安市農業農村局、南安市衛健局、南安市氣象局、南安市紅十字會、美林街道辦事處、南安市禁毒辦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