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的《風味人間》,鮮得嘞

2020-12-23 澎湃新聞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鮮得嘞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8-10-26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風味人間(02:26)

自央視辭職,陳曉卿不改吃心,繼續上山下海拍美食。

這一次不叫《舌尖上的中國》,而是陳曉卿團隊睽違四年再度推出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除了擔綱總導演的陳曉卿,李立宏有嚼勁的旁白解說、作曲家阿鯤的配樂,老班底再次攜手,底料還是那個底料,擺在這個大銅鍋裡究竟都有什麼好吃的?確實令人垂涎。

在10月25日和26日,該片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了首集點映。首映禮上播放的第一集《山海之間》。這一集相對更偏重人的勞作,人跟自然打交道的一部分,去的地方並不是傳統意義的餐廳。

新疆庫爾特阿勒泰大尾羊,內蒙古帶皮奶桶肉、新疆燻馬肉馬腸、西班牙火腿、伊比利亞火腿、河南輾轉、法國牛奶土豆泥奶酪、瀑布土豆泥、四川冷筍、巴楚蘑菇、太湖大閘蟹、臺灣旗魚魚生……有些場景似乎回到了「舌尖」上的餐桌,禿黃油拌飯、火腿令觀者食指大動,而站在大浪中鏢旗魚的場面卻比「舌尖」多了些好萊塢大片風範。

北京首映上,一位來自河南的觀眾看到「碾轉」感慨萬千:「我已經很久沒吃到碾轉了,感謝《風味人間》,記錄下已經快被我們遺忘的家鄉美食。」而在上海的首映上,一位自稱陳曉卿十年超級老粉絲說,自己是超級吃貨,也去了新疆,竟然對燻馬肉聞所未聞。

首集講的內容很多,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食物種類。但中心思想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西方的不謀而合」;來到點映現場的本集導演張平一邊講述了分集構想一邊分享了拍攝幕後的辛苦不易。

其中拍攝臺灣鏢旗魚就特別被動,因為不知道哪裡有魚,第一天連影子都沒有找到,於是攝製組在岸上的就狂拜廟,希望老天能給機會完成拍攝。「我覺得人和自然越接近的地方,人對神明的信仰會越虔誠,你做了所有的努力,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控的。海洋研究所的一個姜博士跟著漁民出去也要拜的,他曾經出去9天沒有捕到一條魚……我們也是,好緊張,確實今年氣候不好,黑潮外移,魚出現的概率很低,還好最後還是拍到了。」

《風味人間》全片共8集,每集50分鐘。談到《風味人間》的最大亮點,導演張平說,就是想用全球的視野來觀察中國的食物。

「勞動人民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她說,「比如中國的火腿,在西班牙在他們雙方古代沒有溝通的情況下,做的方式、貯存的方式,用的工藝都很相似。尤其是我這集,尋找的是東西方的不謀而合,我們對同一種食材,不約而同的智慧。像第二集《落地生根》有更多國外內容,物種的遷移,因為人的遷移帶來的烹飪方式的遷移和流變,涉及境外內容會更多。」

《風味人間》截圖

「這個美食系列會繼續做下去,我們叫『風味人間』,人間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下一季應該仍然會聚焦國外的內容,比例也會加大,這一季選擇的更多的是對中國觀眾有熟悉感親切感以及我們有契合點的食材,下一季我們可能會更天馬行空一點。調研拍攝還有大量是冰山水下的部分,沒辦法放在篇幅裡,會有更多的關於食物的更深入的介紹。」張平補充說道。

《風味人間》不只是簡單做美食,而是從食物的角度,食物很深地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影響到人類的方方面面,從這一點上,張平進一步解釋說:「像陳老師經常說的,我們活著的文化,一個是我們吃的一個是我們說的,這是我們現在還能體會到的。他希望拍美食紀錄片,以美食作為一個角度觀察中國人的生活,這一次我們擴大到觀察人類的生活,食物怎麼塑造了我們,我們和食物之間怎麼互動。」

陳曉卿

北京首映禮現場,總導演陳曉卿向觀眾揭秘拍攝的幕後趣聞,也傾訴自己做美食紀錄片的初心:「誘人的美食背後,總有故事不斷發生,透過美食你能看到歷史、社群、情感。我們不應該因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經打碎的東西。」這部紀錄片腳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與中國食品的對比,對於這點,陳曉卿認為「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風味人間》以世界美食作參照系,告訴你中國從來不是孤島,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風味人間》截圖

據陳曉卿介紹說,這次《風味人間》採用了更先進的拍攝技術「顯微攝影」,這種拍攝技術,雖然能讓細節更加細膩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但它拍攝的失敗率特別高,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可能就只完成了一個鏡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顯微攝影」下看到的世界的確非常奇妙。例如我們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觀攝影下,這種做法便得到了科學地解釋。觀眾能看到當酸性物質接近蟹肉時,蟹肉的肉質纖維會瞬間展開。這時,你就會知道蟹肉為什麼突然變得美味了。

騰訊視頻打造「風味」IP的宗旨,是希望通過「風味」IP的詮釋,讓中國的美食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認知與肯定,形成文化共鳴。據悉,《風味人間》同步輸出海外,進一步擴大中國紀錄片在全球的影響力。

據悉,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風味人間》即將於10月28日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陳曉卿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陳曉卿的高級爽
    在採訪的前兩天,總導演陳曉卿收到一位法國人的郵件,說他沒找翻譯就看完了《風味人間》第1季,雖然完全不懂解說在講什麼,但卻能堅持看完。「過去我們都在看BBC的紀錄片,它的紀錄片會讓你感覺到世界是他們英國的,片子的內容講述是站在他們的道德、社會、經濟評價體系之下的。」
  • 《風味人間》,進退無恆丨專訪陳曉卿
    原標題:《風味人間》,進退無恆丨專訪陳曉卿   文 │夏天 「你已經很努力了,小陳。」 在《風味人間》開播之前,陳曉卿和團隊做好了各種思想準備,現在傳播業態複雜,各種結果都有可能出現,如果口碑崩壞,他想努力做到「波瀾不驚」。
  • 風味人間收官,風味人間簡介,導演陳曉卿簡介,舌尖上的中國簡介
    中新網6月14日電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期「根莖春秋志」,將於今晚21:20在浙江衛視播出。風味人間簡介(數據來自百度百科)中文名稱:風味人間外文名稱:Once Upon a Bite類 型:紀錄片導 演:陳曉卿首播時間
  • 「吃貨」福利來了 陳曉卿《風味人間》第2季回歸
    原標題:「吃貨」福利來了 陳曉卿《風味人間》第2季回歸   各位「吃貨」們,狂吞口水甚至「舔屏」的好日子又要回來啦!一直被各位網友戲稱為國內導演界最有名「吃貨」的陳曉卿又出手了。在第一季播出一年後,被眾人翹首以待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終於傳來了回歸的消息。
  • 《風味人間》第二季「甜蜜」上線,陳曉卿:每一餐都來之不易
    由騰訊視頻出品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於4月26日正式開播。除了浙江衛視同步上星播出外,騰訊視頻還特別開放了全球播出模式。首期節目以「甜蜜縹緲錄」為主題,圍繞一個「甜」字,呈現其在不同美食和不同菜系中的妙用。《風味人間》是由陳曉卿打造的美食紀錄片系列,第一季於2018年上線播出,豆瓣評分至今保持9.1分的高分。
  • 一盤雞爪上了《風味人間》 武漢夜宵攤讓陳曉卿再「折腰」
    原標題:圖文:一盤雞爪上了《風味人間》 25日晚,前「舌尖」總導演陳曉卿離開央視後的首部作品《風味人間》在騰訊視頻播到第五集——讓武漢網友翹首期盼了一個多月後,武漢美食終於在節目裡現了身。 做了14年夜宵,去年剛從武昌老城區搬到武泰閘的夏程民,成了《風味人間》裡武漢風味的女主角。
  • 《風味人間2》熱播,記者對話製作人陳曉卿——最美味的食物,永遠是...
    這一季《風味人間》拍攝下來,陳曉卿瘦了16斤,因為忙碌與焦慮。就在接受採訪前一天,他還熬夜加班到了三點,「你想把一個片子做好,其實是沒有盡頭的。」電話那頭,和我聊天的陳曉卿說自己正端著一杯「德清黃芽」。讓「風味」粉絲羨豔的「大家」,指的是他工作室的同事。陳曉卿的工作室,專門搞了個廚房。忙起來,誰也顧不上做飯,但一有空,陳曉卿就喜歡給大家露一手。今年4月,《風味人間》第二季在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正式上線,截至目前已經播出了4期,今晚要上線第5期,說的是雞肉。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如今,質樸的烹飪正經受著工業化的廚房、食品加工製造行業的威脅,但在陳曉卿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鏡頭中,卻看不到一家快餐店或是一條工業生產線。
  • 風味人間2|怎麼辦,陳曉卿又對我們吃貨下手了
    經過了兩年時間的沉潛,「人間值得」系列終於出續集了!由《風味人間》原班人馬拍攝組打造出的第二季已經開播啦~沒錯,也就意味著,陳曉卿導演,這個中國最會「吃」的男人又對我們吃貨下手了。《風味人間2》已經於昨晚(4月26日晚)播出,首篇為我們帶來的是《甜蜜縹緲錄》,這一集可謂是帶著我們領略了各式各樣的「甜」。
  •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第二季來了,八方食物登場一較高下!
    號稱"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陳曉卿導演,攜《風味人間2》回歸了。4月26日起,每周日21:20,騰訊視頻全網獨播,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風味人間》第二季預告在《風味人間2》的終極預告中可以看出,第二部有八個主題。
  • 《風味人間3》要拍嘉興?陳曉卿:來浙江的頻率比回老家還高
    原創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今晚,最新一期《風味人間2》播出,有多少吃貨早早備好了吃食,等著陳曉卿帶來的這一場人間煙火、美食盛宴。「總會想起多年前的那個晚上,站臺上,全家人給我送行。我面前是一個大旅行包,還有一個碩大的行囊。
  • 天天向上《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陳曉卿是哪一期什麼時候播出
    提到陳曉卿,可能有不少人不知道,但是說到他執導的紀錄片,相信你一定有所耳聞,火遍全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剛收官的《風味人間》。近日,陳曉卿做客《天天向上》,引發期待。那天天向上陳曉卿是哪一期?天天向上陳曉卿那期什麼時候播出?下面來了解一下。
  • 《風味人間2》收官 陳曉卿:不健康的、貴的食物會少拍
    《風味人間》第2季中每一集都有個頗具武俠感的標題,《甜蜜縹緲錄》《醬料四海談》《香腸萬象集》……各類食材,盡顯風流。這幾個片名都是陳曉卿取的。在播出前一個月,陳曉卿一下子拿了三組片名方案,最終有「江湖氣」的這組勝出。
  • 豆瓣9.4的《風味人間2》真驚豔,開局比甜寵劇還甜,陳曉卿太會了
    ——對美食節目最好的讚美無非一看就餓,而《風味人間2》剛開播就做到了。繼承第一季《風味人間》的基調,《風味人間2》也立足世界各地的美食,通過美食探究文化差異。1、當《風味人間2》開始拍甜品《風味人間2》開播就斬獲豆瓣9.4的高分是有原因的,首播的《甜蜜縹緲錄》以尼泊爾崖蜜開篇,人們為了追求帶來愉悅感的甜味,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下攀登200米的高空。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 為啥陳曉卿拍食物總讓人看餓
    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在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首播獲贊,第二集《落地生根》也未讓觀眾失望,二集過後,「風味人間看餓了」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各具特色的不同地域美食不斷撩動觀眾味蕾,以食物的流轉為主題,從起點徐徐講述,展現了全球不同地域的美食之間有何呼應,探索了不同國家之間飲食文化的遷徙,還有這種不斷流變之下,人和美食的情感羈絆。
  •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原標題: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從未停止過遷移的腳步,有多少人遠離故土定居他鄉,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尋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
  • 陳曉卿用《風味人間》告訴你
    陳曉卿的答案是:當蟹肉碰到酸性物質時,會"虎軀一震",從而使肌肉變得更有彈性。6月14日,由騰訊視頻、企鵝影視聯合主辦的"紀錄生活的美:最IN紀錄片論壇暨《風味人間》嘗鮮會"在上海舉行。陳曉卿介紹他全新打造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時,就舉了"螃蟹蘸醋"這麼一個例子。
  • 豆瓣9.4分,陳曉卿新《風味人間2》來了!
    4月26日晚,關於食品探險的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如期而至。剛剛播出的第一集,豆瓣得分高達9.4分,一如既往的高標準。本季繼續繼續前一季「國際範兒」。陳曉卿說:吃什麼不重要。他的食物理論的核心是「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在陳曉卿和老男人在一起的眼中,他發現了一種難得的輕鬆和興趣。這些人沒有突出的社會經濟地位,但他們有才華和氣質。
  • 陳曉卿的紀錄片版圖裡,不僅有美食還有人間
    在由陳曉卿擔任總導演的美食系列紀錄片《風味人間》中,食物總被提升到人類的高度:」人類愛上了辣椒的刺激,回味無窮,難捨難分……「或者」人類對香料的追逐,在地球上開闢出一條條路徑「。在觀看的過程中,你會感到食物是重要的,但是似乎也只是窺見世間的其中一個窗口。
  • "風味"與"舌尖"為何出眾 陳曉卿拍美食"奔著肉去"
    日前,在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IP課上,陳曉卿總結《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成功經驗時說。   拍前先查人們愛吃啥   在吃上找到觀眾相信的內容之前,必須先確定觀眾是誰。「舌尖」拍攝前,節目組特意做了調查,中國人到底最愛吃什麼,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主食包裹的油脂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