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興化老店的百年記憶——上池齋藥店
興化旅遊
和人類一樣,城市也是有記憶的,失憶的城市就猶如一座空城,沒有了靈魂。如何才能留住城市的記憶?每一個「老字號」、一塊老牌匾、一種老味道都承載著一段傳奇,它們仿佛是城市的根,浸潤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推出興化百年老店系列第一期——上池齋藥店!
三百年時光有多長?可以讓多少店鋪、多少繁華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卻又讓多少招牌、多少技藝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上池齋絕對屬於後者。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深諳醫道的揚州人方石川率族遷居興化城儒學街南側,在通泰街(今東城外大街10號)開設興化有史以來的第一家大規模藥店,並根據《史記·扁鵲傳》中「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的典故,定藥店名稱為「上池齋」。
上池齋內有一塊長1.5米、寬0.4米的半弧形抱柱式木質掛牌,上書「本齋揀選藥料遵古炮製發兌」12個鎏金大字,為建店初期製作,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成為「上池齋」歷史的見證。
該店主營「丸、散、膏、丹」,兼營「飲片」,藥號主要從南通、泰州、上海、蘇州、無錫、鎮江等地進藥,甚至到雲、貴、晉、川及東北等藥材產地組織藥材,加工炮製過程中的火制(炒、炮、煅、煨),水制(洗泡、水衝),水火同制(蒸、煮、淬)等工藝流程都嚴格遵守世界第一部由官府頒發的藥典——唐代《新修本草》的規定法則。藥場內部按中藥的不同種類、性能及加工工序,分成藥酒司、研粉劑司、熬膏司、吊臘丸司等。對於秘方成藥,則由業主親自炮製,其配方及製作程序都嚴格保密。「上池齋」在過去近300年間所製售的「丁沉丸」「狀元丸」「龜甲散」「參蛤散」「玉帶膏」「時行暑癤膏」「化毒丹」及「丹參飲片」「肉桂飲片」等療效甚著,享譽興化城及周邊鄉鎮和裡下河各縣。
你是否還記得
那些陪你們長大的老店
記憶裡的老店藏著不盡的溫暖與念想
成為興化人心中割捨不掉的美好
在您記憶中
最難忘的興化老店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分享自己記憶中的老店~
歡迎大家留言和建議,
相互交流,共敘鄉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裡
攜手共進,砥礪前行。
覺得不錯,請點讚
萬眾一心
嚴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