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遊人稀少,但是,我卻知道,我並不是寂寞的,因為,在這斷橋邊,我與飛雪有一場約會,這飄然的雪花,讓我的思緒陡然蕩開,穿越時空,來到了那個傳說中的時代。我仿佛看見,白娘子和許仙,深情款款,遊湖借傘,他們在西湖岸邊,斷橋之旁,刻下了三生石上的約定,從此相依相戀,永不分離。這滿天的雪花,是白娘子的淚嗎?為何灑了千百年,那淚還依然沒有幹呢?
可就在這時,我卻發現,那雪漸漸停了下來,空中,一輪無力的冬日,勉力地從雲層中露出了半邊臉。我的心一陣激動,莫非是老天爺聽見了我的呼喚,所以,才讓這雪停了下來,想讓我看到那斷橋殘雪的美景嗎?
這個時候,再看西湖,愈發銀妝素裹,暖陽照在橋上,照在湖面上,照在遠處的山巒上,顯示出迷人的幻彩。誰說「萬紫千紅總是春」才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呢,我卻覺得,這冬天的西湖,比之春日更美啊。
記得有一位古人,曾經留下了這樣一段評說西湖的妙語,他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這話真是很有道理啊,江南之地,本來就很少見到下雪,大雪天更是鳳毛麟角,所以,看慣了瀲灩春光之後,要是能看到鋪瓊砌玉,晶瑩朗澈的冬日美景,豈不是更加能吸引人嗎?古人曾說:「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這樣的感覺,我今日真的是體味到了啊。
聽說,最早記載「斷橋」的人,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中有一句:「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在這句詩中,首次出現了「斷橋」的字眼,只是,我卻懷疑,這座布滿苔蘚,無人踏足的斷橋,並不是我們現在看見的斷橋,因為,這詩中,並沒有提到一個「雪」字啊。斷橋是不能沒有雪的,雪是斷橋之魂。
或許,在《西湖志》中的斷橋,才是真正的斷橋吧,「出錢塘門,循湖而行,人曰白沙堤。第一橋曰斷橋,界於前後湖之中。水光灩瀲,橋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蠟屐過此,輒值春雪未消。葛嶺一帶,樓臺高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徹,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稱詩思在灞橋雪中,此較更勝。」
是的,「灞橋雪」並非真的是雪,所謂的灞橋飛雪,其實是飛揚的柳絮,而斷橋之雪,那才是真正的雪,那用雪堆砌起來的晶瑩剔透的山水,自然比柳絮更具有震撼力。
其實,對於「斷橋殘雪」這個名字的由來,除了殘雪似銀,凍湖如墨,積雪壓橋橋若斷,這一種說法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說法。比如,有一種說法就說,那是因為,由孤山延伸來的白堤,到此逢橋而斷,所以,這座橋就叫了斷橋。
這種說法顯得極為牽強,斷橋在白堤的一端,並不是在白堤的中間,它是白堤的終點,又不是白堤的斷點,所以,這樣的說法,顯得牽強而沒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