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10月與世長辭,享年94歲,其私人葬禮於今(12)日18點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不設公祭,翌日出殯。
綜合港媒11月12日消息,多名工作人員於14點布置靈堂,數十家媒體在外守候。靈堂現場安放著金庸先生的遺像,上方還掛著「一覽眾生」的橫幅。金庸妻子林樂怡及子女等以心形花圈送別摯愛,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送的花圈與家屬花圈,一同放置遺像正前方。靈堂內外亦放有董建華、劉德華、鍾楚紅等數十個來自各界人士的花圈輓聯。
下午4點半後,金庸兒子查傳倜、多年摰友李純恩、倪匡夫婦及蔡瀾抵達現場,隨後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香港特區政府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阿里巴巴前主席馬雲、導演許鞍華、演員黃曉明等陸續到場。
馬雲(來源:港媒)
蔡瀾(來源:港媒)
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早前曾發訃告表示,按金庸生前意願,葬禮將以私人形式舉行。《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表示,據他了解,金庸的家人傾向葬禮安排一切從簡,也沒有特別邀請金庸的生前好友致辭或撰寫悼文等。潘耀明稱未必能參加喪禮,但會以其他形式紀念金庸。他透露,《明報月刊》12月將會推出紀念專號,邀請了金庸生前多名好友以及《明報》舊同事撰文,以文字紀念金庸一生。
除了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的葬禮,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還設置了公共弔唁處,於12日下午4至6時開放,讓公眾籤署弔唁冊向金庸先生作最後致意。金庸的女婿、內科醫生吳維昌說,首日公眾弔唁於下午舉行,是金庸的太太希望公眾弔唁與喪禮時間不會相差太遠。
弔唁處現場放有金庸照片及白色花朵,另有3本弔唁冊讓市民籤署悼念。市民籤署後,可獲紀念冊一本。紀念冊封面寫有「看破 放下 自在」,冊中有金庸照片、手稿和作品句子等等。博物館職員未有透露紀念冊數量,只稱先到先得,派完即止,紀念冊由查家提供。
香港文化博物館外放有鐵馬讓巿民排隊。報導稱,記者約下午3時到場,已有近50人排隊。
排頭位的「金庸迷」姚先生是貨車司機,今日特意請假前來憑弔金庸先生。他坦言,希望取得紀念冊,為免向隅,「請了假就早點到」。他對金庸的逝世感到可惜及不舍,稱「少了一個寫書的大俠」。
69歲的胡先生,30多年前移民加拿大,上星期回到香港,今日特意前來悼念金庸。胡先生說,自小讀書已看金庸,形容其作品是「精神食糧」。
另有三名內地「金庸迷」專程到香港憑弔。他們在得知金庸逝世後,即聘請內蒙古的牛皮匠人打造了金庸牛皮雕畫,前往「金庸館」致哀後,便將牛皮雕畫送至香港殯儀館。三人形容,金庸的作品正邪分明,不但影響上一代人,也啟蒙下一代思想,相信金庸的精神會名留千古。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上周公布,香港文化博物館將於11月12日至30日在「金庸館」外設置弔唁處,讓公眾籤署弔唁冊,以向金庸作最後致意,同時提醒公眾,因要保持通道暢通關係,不會接受鮮花、花籃及花圈等。弔唁處除了12日由下午4點至6點開放,其餘日期與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相同,平日由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周末由上午10點至晚上7點,逢周二休館。屆時弔唁處會派發少量紀念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