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亨駿:亞洲電影有能力戰勝好萊塢電影

2020-12-15 騰訊網

[導讀]在日前於馬尼拉結束的第二屆國際電影展論壇上,韓國著名製片人金亨駿結合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對亞洲電影從業者鼓氣說,本國電影可以像美國大片一樣精彩,亞洲電影完全有能力戰勝好萊塢電影。

金亨駿 趙和平畫

金亨駿簡介:韓國著名製片人,曾任韓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主席,現為韓脈文化集團總裁。在韓國票房排名前50部的電影中,有5部是他的作品,其中《實尾島風雲》成為韓國首部觀眾超過1000萬人的國產電影。他還獲得有韓國奧斯卡之稱的韓國電影頒獎禮「大鐘獎」的最佳攝影獎和最佳企劃獎

面對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亞洲各國應該如何發展電影?亞洲電影能夠打敗好萊塢大片嗎?在日前於馬尼拉結束的第二屆國際電影展論壇上,韓國著名製片人金亨駿結合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對亞洲電影從業者鼓氣說,本國電影可以像美國大片一樣精彩,亞洲電影完全有能力戰勝好萊塢電影。

金亨駿說,在大多數國家,電影市場被美國電影佔領。由於美國大片比本國電影更賺錢,院線很願意播放。這樣一來,本國電影或者獨立電影就很難有機會在院線和觀眾見面。雖然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經常以自由貿易為由頭,要求亞洲國家文化市場完全開放,但金亨駿認為,「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尊嚴,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樣對待」。

不僅如此,在金亨駿看來,就文化產品而言,真正的公平更為重要,西方的要求貌似公平,實則不公平。他站在保護本國文化的立場上認為,這就像一名職業聯賽拳擊手和一名普通人之間的拳擊比賽一樣。由於職業選手經過良好的訓練,因此,要麼給予這名普通人以保護或支持,要麼對職業選手有所限制,否則兩人之間的比賽不可能公平。

因此,面對美國大片的衝擊,金亨駿認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應該對本國電影業予以保護或支持。在限制美國大片和支持本國電影業之間,金亨駿認為,政府對本國電影提供支持和優惠政策是更為簡便的方法,「因為過多地限制美國大片可能損害其他產業對美出口」。不過他同時強調,政府的支持要與電影從業者製作佳片、觀眾喜愛本國電影的氛圍相互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金亨駿介紹說,韓國電影業的突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韓國還需要用對外國電影發放配額的辦法來保護本國電影產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湧現出大批不同主題的作品。1999年,韓國電影SHIRI(《生死諜變》)取得歷史性成功,票房打破了好萊塢大片《鐵達尼號》的神話。「這使得韓國觀眾和政府為之一振。他們意識到,韓國電影可以戰勝美國大片,可以同樣在海外博得喝彩。」受此影響,韓國政府決定支持電影業,並籌集2億美元作為種子資金,建立了20個電影基金。事實證明,這一做法行之有效。

金亨駿自豪地和與會者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韓國電影在本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78%,完勝好萊塢大片,而平均製作成本僅為300萬美元。當記者問「300萬美元的韓國電影打敗上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的秘訣」時,金亨駿認為,好萊塢大片的優勢在於技術和場面,而韓國電影的故事性更勝一籌,更能打動人,引起民眾的共鳴。與此同時,韓國電影的質量也顯著提高。因此,觀眾更愛看本國電影就不難理解了。

金亨駿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拍一部『亞洲電影』。」他希望,將來有一天,各國可以合力拍攝一部「亞洲電影」,將各國之長在一部電影中體現出來。他進一步展望,當有了「亞洲製作的電影」時,我們就可以向在過去100年間讓我們花錢無數去觀看其文化產品、並受其所惑進而購買其產品的西方市場發起挑戰。「在接下來的100年,是西方掏錢看東方電影、購買東方產品的時候了。」

談及中國電影市場,金亨駿認為,中國電影質量已經大大改善,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喜愛已然存在。他希望中國電影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能在海外一樣叫好。在金亨駿看來,當有了巨大的國內市場時,人們容易忽視海外市場。但必須認識到,電影或者文化產品是出口文化的最佳方式。「當人們對你的文化感興趣時,就會購買你的產品。文化可以轉化為一個民族的驕傲和信譽。」

相關焦點

  • 美媒: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
    電影《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中文海報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8日刊登題為《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的文章,作者為史蒂夫·羅爾,文章摘編如下:好萊塢最新的怪獸恐怖電影《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短短幾周之內就在全球斬獲票房收入超過9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6元——本網注)。
  • 與好萊塢不一樣的電影
    與好萊塢不一樣的電影後來,外國電影擴大到國際社會主義陣營,才發現姑娘還有這麼不同的長法。我記得上中學時,一邊要考大學,一邊要看內部電影,似乎是看一部少一部,我們有的人還拿小本記著,比賽看誰看的多,看電影成了一種資本,那時無例外大部分看的都是美國電影,其中自然是好萊塢的居多,很言情,與中國當時的文化氣氛反差很大,那電影故事似乎講給女孩就會讓她們感動一陣子。
  • 好萊塢電影來了,香港電影沒落!印度電影來了,我們會失去什麼?
    要說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要數港片《反貪風暴4》和印度電影《調音師》,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又得票房又得口碑。先說《反貪風暴4》吧,作為港片近幾年來少有的精良作品,真的可謂是逆風翻盤,不算通貨膨脹率的話是超過了前面三部作品票房,但是這部作品依然是香港「經典」的警匪片,同樣也拯救不了已經日薄西山的香港電影。
  • 好萊塢電影「取悅」中國引爭議
    《紐約時報》稱,去年中國電影市場超過20億美元,被認為對好萊塢電影日益重要。一名電影業專家說,中國影迷可以為一部電影的票房增加5000萬美元。報導稱,「看電影的中國人,不太可能掏出辛苦掙來的人民幣去看一部講中國壞蛋的電影。」法國《當代藝術》稱,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被「赤禍」蹂躪,不管入侵者是誰,稍微有點兒腦子的關注都會哄堂大笑。
  • 好萊塢的電影票房是如何分帳的?
    前幾日,迪士尼要求分帳《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65%甚至70%票房(附加條款)的消息驚呆眾人,為此還有讀者在後臺詢問我們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分帳的,因為中國製片方分帳一般只有40%左右,好萊塢的電影如何能做到70%的分帳?
  • 韓國商業電影在亞洲數一數二,國產電影已被遠遠甩在身後
    如果說韓國商業電影在亞洲數一數二,相信沒人會反對吧。「光頭運動」讓韓國電影的崛起具備了基礎條件,《生死諜變》則挑起了韓國電影復興的大旗。從2000年左右開始,韓流就開始席捲亞洲,乃至全世界。那時候國人最熟悉的韓國電影是《我的野蠻女友》。算起來快20年了,我們驚奇的發現很多20年前活躍的韓國電影演員如今依然活躍在一線。
  • 澎湃思想周報|《寄生蟲》與亞洲電影崛起;選電影還是選國籍
    事實上,同奧斯卡相比,諸如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等歐洲電影節則對反映本土文化與現實的亞洲電影青睞有加。舉例而言,演員王景春、詠梅憑藉在《地久天長》中不凡的演技徵服了柏林電影節的評委。電影《地久天長》的創作背景緊扣中國歷史中的諸次變遷,反映了人們在面對歷史改革時的抉擇。而坎城電影節也對於傳遞日本文化,描繪日本社會家庭關係的是枝裕和導演青睞有加。
  • 《阿凡達》大熱 引爆亞洲電影數位化變革
    隨著近年來好萊塢3D電影數量的井噴,亞洲的電影製作人也緊跟趨勢開始發展3D電影。  其中,日本繼續保持在國際電影市場的領先地位,韓國最近10年開始崛起,香港地區在逐步復甦,中國內地市場迅速發展,印度等其他南亞地區在逐步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點的電影及其市場。
  • 美國電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馮偉:好萊塢院線電影的觀眾已開始變老
    著名導演姚曉峰、著名製片人黃瀾、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長吳曼芳、美國電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馮偉、著名導演孫周等參與了討論。論壇由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主持。 在馮偉看來,好萊塢從大片時代,進入內容極大豐富這麼一個創作空間,而奈飛的出現就已經打破了觀眾對內容的需求。
  • 華語電影如何對抗好萊塢? 印度電影來支招
    作為首個專門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電影作品舉辦的國際性電影節,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21日在西安舉辦印度主題電影展,中印合拍電影《功夫瑜伽》也宣布開拍,絲路電影節首日勁刮「印度風」。  印度電影以其載歌載舞、服飾華麗、充滿濃濃的異域風情而受到中國影迷喜愛,本次印度主題電影展共有《女王》、《阿卡巴大帝》、《人生不再重來》、《靈魂奔跑者》、《地球上的星星》、《蠻橫有理》、《納布科》等優秀印度影片,涉及愛情、友情、親情、溫馨、勵志等對人生深刻的感悟。
  • 論《後天》等冒險類電影,在好萊塢重新啟動創作的意義
    用豐富的知識以及生存理念武裝頭腦,是現代人類必不可少的技能,這是冒險類電影傳達給我們的理念。曾幾何時,像《明天》之類的冒險類電影,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大主流。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冒險類電影在西方影壇近幾年來好像很少出現了,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就是——新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趨於安定,冒險類電影損失了一定的市場,畢竟電影藝術來自於生活。不過現階段的全球疫情,讓不少人重新開始回味起來冒險類電影。北京時間3月23日,根據好萊塢老電影的票房統計,《後天》、《星際穿越》等知名冒險類電影的票房重新上升。
  • 平權運動對好萊塢電影行業到底有什麼影響?
    從排斥到尊重,黑人電影人逐漸在電影行業佔據起重要地位。我們也在銀幕上看到越來越多的黑人面孔,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馬上要上映的《信條》裡,克里斯多福·諾蘭還首次啟用黑人演員作為自己電影的男主角。種族關係下,好萊塢亦在發展變遷。
  • 好萊塢電影 為何鍾愛「世界末日」?(圖)
    此謠言傳播甚廣,好萊塢「末日電影」可謂功不可沒!好萊塢為何愛玩世界毀滅?都是錢惹的禍!好萊塢導演們利用了人類對未來不確定的好奇心,不停地用自己的方式毀滅地球;而有些影迷為了放鬆神經,或為了宣洩對現狀的不滿,寧可遭受末日電影的折磨。
  • 好萊塢停業,但動畫電影仍在前進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已完全中止了好萊塢的真人電影拍攝。但是由於技術的進步,動畫行業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動畫製作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席捲好萊塢和全球許多行業的休假和裁員潮。
  • 好萊塢十位著名的電影大導演,和他們的經典電影代表作
    好萊塢作為全球的電影產業中心,吸引著各個國家的優秀電影人,由此也使得好萊塢的電影人才數不勝數,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10位著名的在好萊塢發展的大導演和他們的代表電影作品。經典代表作:《大白鯊》、《侏羅紀公園》、《頭號玩家》2、詹姆斯卡梅隆,現年65歲,童年時他畫過畫,寫過小說,成年後做過卡車司機,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電影的夢想,這位非科班出身的導演,在進入電影圈之後表現出了超凡的能力和想像力,同樣他也是很多人心中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
  • 威秀電影亞洲公司成立 首批合作項目曝光
    與此同時,威秀亞洲公布了其合作夥伴、管理層以及由威秀電影亞洲公司聯合出品的首批項目。   致力於打造嫁接中國電影產業和好萊塢的平臺,威秀亞洲將為大中華地區的製片人、導演和主創人員提供項目開發、投資、製作、技術服務和海外發行等方面的支持。迄今為止,威秀亞洲已與演員章子怡、製片人江志強、導演陳大明,以及大地電影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 好萊塢專題之電影公司一迪士尼
    編者按:好萊塢這個命題真的好大!她代表著美國電影工業,具有相當完善的產業結構。好萊塢那些著名的電影公司最早起步於19世紀,歷史變遷,涉及資本運作,結構重組,政治宗教傾向等方方面面。目前外界公認的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分別是:迪士尼華納環球影業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索尼影業米高梅(情懷所致,現在屬於索尼影業,也單列出來吧)目前可能有讀者會說像哥倫比亞,聯美什麼的不也是大電影公司嗎,怎麼不單列呢,主要是那個年代相對來說有些久遠,有些依附於六大電影公司,畢竟米高梅的大獅子對我們影響太深了。
  • 好萊塢最優秀的五部戰爭電影,猜一猜都有什麼電影入選
    /電影的回憶錄,將您對電影的回憶一一收錄/戰爭電影一直都是好萊塢的票房收割機,是男人心中永恆的浪漫。每個人心中都有幾部難以忘懷的戰爭電影那今天,我們不妨做一個總結,總結一下好萊塢史上五部最優秀的戰爭電影當然,既然是盤點總結,我們就得有一些標準,首先,我們既然評價戰爭電影,就得界定什麼是戰爭電影,戰爭電影嗎,宏大的兩軍對壘的戰爭場面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像《辛德勒的名單
  • 影帝梁朝偉成功進軍好萊塢,出演漫威首部亞裔英雄電影《上氣》
    而他也曾經在2014年就呼籲漫威推出亞裔超級英雄電影,並在《上氣》前期籌備階段就在推特上毛遂自薦,最後成功奪下角色,種種事跡也讓劉思慕更有個人魅力!而劉思慕所演出的角色「上氣」,除了是漫威第一位亞裔超級英雄,更有「功夫大師」之稱!在原著漫畫中,他是劇中反派「滿大人」的兒子,在父親的教導下習得多種武術。
  • 美國電影協會「好萊塢電影大師班」 舉行
    摩根、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好萊塢模式:美國電影產業研究》作者陳焱等嘉賓,從各自角度探討了中國電影製作的工業化體系建設問題。  趙海城從方方面面談到了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的現狀,他表示北京電影製片廠曾有過很完整的電影工業化體系,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傳承,但現在全球進入了數位化時代,已有的電影製作工業化體系如何與數位化的技術和流程對接,是全球電影人同時面臨的問題,「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水平,我覺得還是在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