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日前於馬尼拉結束的第二屆國際電影展論壇上,韓國著名製片人金亨駿結合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對亞洲電影從業者鼓氣說,本國電影可以像美國大片一樣精彩,亞洲電影完全有能力戰勝好萊塢電影。
金亨駿 趙和平畫
金亨駿簡介:韓國著名製片人,曾任韓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主席,現為韓脈文化集團總裁。在韓國票房排名前50部的電影中,有5部是他的作品,其中《實尾島風雲》成為韓國首部觀眾超過1000萬人的國產電影。他還獲得有韓國奧斯卡之稱的韓國電影頒獎禮「大鐘獎」的最佳攝影獎和最佳企劃獎
面對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亞洲各國應該如何發展電影?亞洲電影能夠打敗好萊塢大片嗎?在日前於馬尼拉結束的第二屆國際電影展論壇上,韓國著名製片人金亨駿結合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對亞洲電影從業者鼓氣說,本國電影可以像美國大片一樣精彩,亞洲電影完全有能力戰勝好萊塢電影。
金亨駿說,在大多數國家,電影市場被美國電影佔領。由於美國大片比本國電影更賺錢,院線很願意播放。這樣一來,本國電影或者獨立電影就很難有機會在院線和觀眾見面。雖然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經常以自由貿易為由頭,要求亞洲國家文化市場完全開放,但金亨駿認為,「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尊嚴,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樣對待」。
不僅如此,在金亨駿看來,就文化產品而言,真正的公平更為重要,西方的要求貌似公平,實則不公平。他站在保護本國文化的立場上認為,這就像一名職業聯賽拳擊手和一名普通人之間的拳擊比賽一樣。由於職業選手經過良好的訓練,因此,要麼給予這名普通人以保護或支持,要麼對職業選手有所限制,否則兩人之間的比賽不可能公平。
因此,面對美國大片的衝擊,金亨駿認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應該對本國電影業予以保護或支持。在限制美國大片和支持本國電影業之間,金亨駿認為,政府對本國電影提供支持和優惠政策是更為簡便的方法,「因為過多地限制美國大片可能損害其他產業對美出口」。不過他同時強調,政府的支持要與電影從業者製作佳片、觀眾喜愛本國電影的氛圍相互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金亨駿介紹說,韓國電影業的突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韓國還需要用對外國電影發放配額的辦法來保護本國電影產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湧現出大批不同主題的作品。1999年,韓國電影SHIRI(《生死諜變》)取得歷史性成功,票房打破了好萊塢大片《鐵達尼號》的神話。「這使得韓國觀眾和政府為之一振。他們意識到,韓國電影可以戰勝美國大片,可以同樣在海外博得喝彩。」受此影響,韓國政府決定支持電影業,並籌集2億美元作為種子資金,建立了20個電影基金。事實證明,這一做法行之有效。
金亨駿自豪地和與會者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韓國電影在本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78%,完勝好萊塢大片,而平均製作成本僅為300萬美元。當記者問「300萬美元的韓國電影打敗上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的秘訣」時,金亨駿認為,好萊塢大片的優勢在於技術和場面,而韓國電影的故事性更勝一籌,更能打動人,引起民眾的共鳴。與此同時,韓國電影的質量也顯著提高。因此,觀眾更愛看本國電影就不難理解了。
金亨駿深情地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拍一部『亞洲電影』。」他希望,將來有一天,各國可以合力拍攝一部「亞洲電影」,將各國之長在一部電影中體現出來。他進一步展望,當有了「亞洲製作的電影」時,我們就可以向在過去100年間讓我們花錢無數去觀看其文化產品、並受其所惑進而購買其產品的西方市場發起挑戰。「在接下來的100年,是西方掏錢看東方電影、購買東方產品的時候了。」
談及中國電影市場,金亨駿認為,中國電影質量已經大大改善,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喜愛已然存在。他希望中國電影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能在海外一樣叫好。在金亨駿看來,當有了巨大的國內市場時,人們容易忽視海外市場。但必須認識到,電影或者文化產品是出口文化的最佳方式。「當人們對你的文化感興趣時,就會購買你的產品。文化可以轉化為一個民族的驕傲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