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溫就診有些特殊:呼吸感染科患者驟減,胃腸炎病人多了

2020-12-21 澎湃新聞

當前,高溫天仍在持續,上海各大醫療機構迎來一波就診小高峰。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與往年相比,今年門急診就診人數少了,接診的患者疾病譜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8月21日下午,新華醫院兒內科門診。今年夏季高溫天以來,普通感冒發燒、流感患者數量下降極為明顯。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連日來走訪上海多家綜合性醫院、兒科專科醫院發現,今年8月高溫天以來,接診到的中暑患者並不多見,大部分醫院呼吸科、感染科的患者接診數量呈現明顯下降,普通感冒發燒、流感患者數量下降極為明顯,以往同期高發的手足口病今年也大幅下降。然而,高溫天以來,各大醫療機構接診的胃腸道疾病患者數量增長明顯,較春季增幅大多在20%-30%。與此同時,中風、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成為這一季節的高發疾病。

感冒流感少了,胃腸道疾病增長明顯

「高溫天以來,感冒、流感病例下降了很多,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增多了不少,需要引起重視。」8月20日,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下胃腸道疾病高發,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冰箱食物保存、保鮮不當,另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天熱宅家,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吃夜宵燒烤、喝冰飲料等,引起急性腸胃炎、酒精性肝損傷甚至誘發急性胰腺炎。

兒科情況也是如此。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辦主任田丹向記者出示一組數據,今年8月以來,該院門診量維持在5000人次以上,去年同期在6500人次。

「今年,中暑的人少了,感冒發燒、肺炎病人少了,病毒感染也少了,目前接診的以胃腸炎病人為主,很多人在高溫天把冰箱當成『保險箱』,從而引起腹瀉等胃腸不適症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科主任李璧如表示。

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今年高溫季以來,呼吸科、感染科患兒大幅度下降。在上海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胃腸炎患兒也較春季增加了20-30%。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麗素解釋,這主要由於食物放冰箱太久引起。高溫季節不建議吃放在冰箱太久的食物,也不建議吃大量存放在冰箱的奶製品,剩菜剩飯也不宜在冰箱存放過久,「在門診中,我們也發現一些青少年貪涼一次性吃1升的凍酸奶,這容易引起胃腸不適,需要適量吃,而牛排這類冷凍食物務必煎熟了再吃,冰箱內也要注意生熟食分開存放,避免引起食物細菌交叉感染。」

黃麗素說,這個季節,EB病毒感染也較平時多了20-30%,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集中在4-6歲孩子,感染也與暑期遊泳熱存在著一些關聯。孩子如果發熱眼睛腫一定要當心。

「當前,疾病譜已經從感染性疾病向非感染性疾病發生轉移,各大醫院兒科普通門急診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黃麗素表示。

比如,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新華醫院兒童手足口病接診量少了很多,呼吸科病人下降40%-50%,「這主要由於大家都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傳染性疾病大大下降。」黃麗素說。

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慢性病高發

一些慢性病、基礎性疾病患者也成為高溫天疾病高發人群,老年人尤甚。諸多專家表示,中風、心梗、胸痛、血栓等諸多症狀,並非只在冬季出現,在夏季高溫季節同樣易發。

愛運動的年輕人也值得引起注意。

在上海新華醫院急診室,前不久接診了一例200斤重的年輕人,「這名年輕人夏天為了減肥在家裡跑步機跑步,突然發現小便顏色變深,來我們急診室診斷發現是橫紋肌溶解。」新華醫院急診科主任費愛華表示,平時不運動的人,突然大量運動一定要當心,務必循序漸進,一旦發現尿液變紅、沒有小便等症狀要趕緊到醫院。

而對於兒童、青少年人群來說,當下仍然處於暑期,兒保科、內分泌科、眼科、皮膚科等這些專科的門診量也在逐漸攀升。

8月21日下午,新華醫院小兒內分泌科,患兒扎堆看診。每年的暑假則為小兒內分泌科的就診高峰季。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辦主任田丹表示,每年暑期這些專科扎堆就診現象明顯,接診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集中在肥胖、矮小、發育不良等這些疾病,還有諸多家長會趁著孩子暑假,帶他們來做近視檢查、手術,特別是暑期最後一周,眼科人數一直是最多的,其實完全可以錯峰來就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科主任李璧如表示,由於暑期孩子在家,意外傷害、藥物中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家長特別要注意,要把藥物放在孩子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食品盒子和瓶子內的東西和標籤不要張冠李戴,避免孩子誤食。」

新生兒發熱,務必第一時間就診

當前,高溫仍在持續,就診小高峰也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國內疫情儘管平穩可控,但各大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措施仍然沒有減弱。

陳爾真表示,新冠疫情如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得益於我國強大的防控體系,而如今人們對於傳染病也提高了警覺和防護,接下來不排除有個別地區會存在一些散發病例,但只要我們能及時發現、及時檢測、及早隔離,不發生誤診、漏診,我們完全不必害怕。

在瑞金醫院,醫院保持疫情防控不鬆懈,加強流調,進入門診區域需要出示「隨申碼」。「在傳染病的防控措施上,我們仍然不能鬆懈。在瑞金醫院,門診將繼續加強流調,患者進入門診區域需要出示『隨申碼』,所有的發熱患者都需要檢測核酸,所有陪護人員也都需要每隔7天檢測一次核酸,一旦陪護人員更換,需要重新為新的陪護人員檢測核酸。」陳爾真進一步表示,原則上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只能1人,但考慮到70歲及以上老人及其家屬的需求,目前陪護人員可增至2人,但必須是在核酸檢測安全基礎上經醫院同意。在採訪中,也有一些家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的孩子儘管發熱了,但害怕去醫院,擔憂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想再觀察一下。

對此,黃麗素建議,對於一些嬰幼兒發熱群體,尤其是新生兒,務必馬上就診,新生兒一旦發熱引起肺炎、腦炎的可能性很大;而對於5歲以下發熱患兒,可以在家先吃點退燒藥,如果效果好且精神狀態佳,可以觀察24小時後再看;5歲以上的發熱患兒,在精神好、藥效好的情況下,可以觀察48小時,如果仍然沒有退燒,建議還是前往醫院就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別消化道症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是急性胃腸炎
    其次,同時出現包括發熱、乾咳、呼吸困難、鼻塞、流涕等症狀,或者當時症狀不明顯,隨後再出現這些症狀,也需高度懷疑存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另外,新冠病毒肺炎多具有特徵性的影像學表現,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 每天超十例急性胃腸炎患者,你的腸胃還好麼?
    於是趕緊來醫院就診 經過醫生的檢查 原來張先生是因為吃了隔夜菜 導致了急性胃腸炎 據了解,最近高溫天 消化內科平均每天都有10例以上 因為吃壞東西導致急性胃腸炎的病人
  • 高溫下申城患者驟增 醫護練就「特殊本領」成「超人」
    今年的冬病夏治就診人次比去年增幅達20%左右。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8月7日電 題:高溫下申城患者驟增 醫護練就「特殊本領」成「超人」記者陳靜連日高溫中的上海驕陽似火,烈日灼心。此間各級醫院的服務量也同氣溫一起大幅攀升。上海市衛生計生委7日披露,10多家醫院日門急診量連續超過1萬人次,普遍較去年同期上升10%左右。
  • 浙大69人因嘔吐腹瀉就診,疑似諾如病毒感染!
    今天 浙大通報69人因嘔吐腹瀉就診 其中2人住院 經調查, 初步排除食物中毒, 疑似諾如病毒感染。
  • 北京通州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系胃腸炎
    中新網4月14日電 4月13日,有媒體報導「北京通州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結果尚未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13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該患者被診斷為胃腸炎,初步排除新冠肺炎及其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 節後第一天胃腸炎患者劇增 秋季流感高發需小心
    昨日是節後上班的第一天,醫院的呼吸科和腸胃科都擠滿了前來看病的患者。  記者從中醫院急診內科了解到,僅昨日一天,來醫院急診部就診的成人病患就有400多人,其中有7成左右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腸炎患者。消化內科的主任醫師王文凡告訴記者,國慶長假很多市民放鬆過頭了,和朋友聚餐飲食不規律,再加上一些市民外出旅遊舟車勞頓太過勞累,還有水土不服等原因,導致了胃腸炎等方面的疾病。
  • 北京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系胃腸炎 排除新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一患者因嘔吐伴發熱就診於我院感染科發熱門診,醫院對其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已排除新冠肺炎。全文如下:4月13日,有媒體報導「北京通州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結果尚未出」。
  • 醫大總醫院:呼籲患者預約掛號分時段就診
    這可能會給老百姓就診帶來一些不便,請大家務必理解,這是為了大家的看病安全。從近幾日的就診數據顯示,門診量呈緩慢上升趨勢,目前日均接診量為平日的三分之一,門診樓無擁堵排隊現象。鑑於目前疫情情況,為了進一步減少門診人員聚集和等候,呼籲廣大患者,儘可能採取預約掛號、30分/每段的分時段就診方式來院就診,減少門診等候和停留時間,降低感染風險。
  • 秋冬季警惕病毒性胃腸炎---消化病公益科普0161貼
    諾如病毒是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屬於杯狀病毒科,在外界抵抗力很強,它不「怕冷」。諾如病毒感染在我國普遍存在,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其中5歲以下的兒童和老人發病率較高,幼兒園、學校、敬老院等單位容易出現集體發病,食品加工人員感染後對其它人更加危險,在製作食品過程中,所攜帶的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途徑汙染食物,其他人食用汙染食物後可能導致發病。
  •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2.0版上線!醫療服務全面升級!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西安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設立 「肺結節一站式「綜合門診,構建並優化了肺結節/肺癌精準診治體系,為就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網上預約掛號-影像學檢查-三維重建數字肺分析-必要時氣管鏡/內科胸腔鏡檢查-制定治療建議-隨訪;同時,對於疑難肺結節患者,將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腫瘤科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商討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高肺結節診斷的準確率
  •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2.0版上線!醫療服務全面升級!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西安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設立 「肺結節一站式「綜合門診,構建並優化了肺結節/肺癌精準診治體系,為就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網上預約掛號-影像學檢查-三維重建數字肺分析-必要時氣管鏡/內科胸腔鏡檢查-制定治療建議-隨訪;同時,對於疑難肺結節患者,將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腫瘤科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商討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高肺結節診斷的準確率
  • 於文虎:後疫情時代,「冷門」感染科招人難
    1月7日,仙桃市鄭場鎮出現一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患者剛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回來,過往經驗告訴於文虎,此患者可能得了當時流行的「不明原因肺炎」,之後,仙桃一醫於文虎與其他幾位專家迅速前往會診,這應該也是仙桃市收治的第一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後,醫院感染科和呼吸內科又接連收治了幾名特殊的發熱病人,CT結果顯示「雙肺感染(磨玻璃影)」,不同於普通肺炎。
  • 風溼患者新冠疫情中如何防治以及安全就診(附視頻片段)
    2、如果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出現發熱或者呼吸道症狀,一定要去定點發熱門診就診。3、如果沒有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但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建議及早去發熱門診做篩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後根據病情進行對應的處理。4、如果出現關節腫痛或者皮疹等大概率與風溼病相關的症狀,可以先與風溼科醫生取得聯繫,或者到風溼科門診就診。
  • 北京通州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回應:初診為胃腸炎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微信公號消息,4月13日,有媒體報導「北京通州一發燒患者勸人遠離自己?醫院:結果尚未出」。其內容涉及該患者來我院就醫,現將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該患者為通州區常住居民,於4月12日22時左右,因嘔吐伴發熱就診於我院感染科發熱門診,就診時全程佩戴口罩,體溫37.3°C,其否認新冠肺炎病例接觸史和京外境外旅行史,醫院按診療流程對其進行血常規、肺部影像等相關檢查,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查結果,診斷為胃腸炎,初步排除新冠肺炎及其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 如何防治兒童急性胃腸炎
    春節過後,因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就診的患兒有所增多。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吃吃喝喝自然避免不了,小朋友的腸胃功能比較差,對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較低,如果飲食不當很容易發病。
  • 看病就診 這些「好數據」背後有個「好習慣」
    「我們醫院現在一天門診量5000多人次,住院患者2200多人,已經跟去年同期差不多了,而2月份一天的門診量只有2000人次左右。」蘇北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邵軍介紹。隨後,記者從揚州大學附屬醫院了解到,該院門診量本月起也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個科室就診的人數都在上升。」
  • 團圓,在勝利的那一刻——記無錫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
    2月18日,無錫醫療二隊所在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轉來一位危重症患者,需馬上進行氣管插管。這是新冠肺炎搶救中最高風險的操作,患者氣道打開瞬間,會有大量病毒噴射而出,操作的醫生將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緊要關頭,有著呼吸與危重症搶救經驗的吳豔,一個箭步來到患者身邊。
  • 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建初:病人治癒出院時,把醫護...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毅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通訊員王繼亮 聶文聞雖然武漢每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人下降至個位數,但張建初不敢怠慢。他負責協和西院危重病人救治,病人不出院,任務就沒結束。54歲的張建初是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 一切為了患者——北京協和醫院改革門診服務破解「就診難」
    原來,北京協和醫院從12月開始全面推行身份證替代就診卡,過去需要讀就診卡的診療環節都擴展了讀身份證的功能。「為病人提供更有質量、更有溫度的服務是協和人永恆的價值追求。」在21日舉行的「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患者」主題活動暨百年協和倒計時1000天啟動儀式上,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一語道出了協和的辦醫宗旨。
  • 北京和睦家醫院:有些急症不能等 特殊時期也需要看診
    由於醫院是人流密集場所,並且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數處於非健康及免疫力低下的狀態,因此為了減少人流及交叉感染,更多人選擇了繼續響應國家號召,非必要,不出門。 那麼,哪些急症不能等?哪些急症拖不得?哪種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