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陽年內改造128座分類垃圾樓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康藝)今年年底前,朝陽區將改造完成128座分類垃圾樓和16個垃圾中轉站,以實現更精準的分類清運,減少垃圾中轉時間。這是記者昨天從朝陽區獲悉的。
上午9時30分,記者來到八裡莊國棉一廠密閉式清潔站。站內共有三臺生活垃圾分類壓縮設備,一臺為綠色,其餘兩臺為灰色,分別對應廚餘和其他垃圾。幾輛清運車從小區駛來,掃碼稱重後,把垃圾分別倒進對應的設備。
朝陽區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清潔站的服務半徑為3公裡,愛這城、北印、甘露園北裡等多個小區和社會單位的生活垃圾都要運到這裡,再分門別類運輸至終端消納處理。據統計,清潔站日收垃圾量18噸,其中廚餘垃圾3噸、其他垃圾15噸。
不久前,這處分類垃圾站剛剛完成了改造,增添了計量稱重功能。「清運車輛進站後需要先掃碼,我們就能準確追溯垃圾來源。比如,一旦發現某家餐廳連續幾天沒有運輸垃圾,我們就會迅速倒查,防止泔水運輸混亂、地溝油外流等行為。」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垃圾樓外,垃圾中轉環節還有一個重要的設施空間就是垃圾中轉站。目前朝陽區16座中轉站已全部建設完成並陸續投入使用。
朝陽是首都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一些小區產生的垃圾往往因運輸路程遙遠、交通擁堵等原因得不到及時清運。為解決這一問題,朝陽區在全區範圍內專門建設16個垃圾中轉站,用於臨時存放其他垃圾,不僅減少前端垃圾清運半徑,增加清運頻次,還有效避開高峰期的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問題。
朝陽區不僅在源頭和過程上引導精準分類,還超前規劃,高標準建設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最初單一的垃圾填埋場,如今逐步整合為集填埋、生化、焚燒、廢棄物資源化等各種方式於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如今,循環經濟產業園中已建成了高安屯焚燒發電廠、朝陽清潔焚燒中心、高安屯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廢舊物資回收中心等7座垃圾處理設施。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