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正確餵奶的姿勢!10個新手媽媽9個都做錯

2020-12-23 醫知袋鼠

前不久,一位媽媽問袋鼠麻麻,「前兩天帶寶寶去看牙,醫生卻說孩子牙齒的問題是因為我的餵奶姿勢不當,兩者有啥關係呢?」,相信這個疑問也是很多家長的不解之處。

餵奶姿勢不對,確實會影響寶寶牙齒發育,而且危害還不止於此,很多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餵奶姿勢不對,寶寶要糟哪些罪?

1、寶寶牙齒要遭罪

正確的餵養姿勢會給上下牙骨帶來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進上下牙骨的發育。但如果媽媽的餵養姿勢不對,寶寶的吮吸運動會對牙骨的生長發育起到負面引導作用。

拿奶粉餵養的寶寶來說,當我們給寶寶餵奶時,如果總是讓奶瓶處於斜向下的狀態,瓶口就會對寶寶的下唇和下頜造成一定的壓迫,寶寶用力吸奶時,會導致上頜骨前伸,易造成上牙前突、開唇露齒的畸形。

如果讓奶瓶過度上揚,瓶口則會壓迫上唇和上頜,從而導致下頜骨向前伸,寶寶乳牙就會發展成「地包天」。

這些牙齒畸形,不僅會拉低寶寶的顏值,還會造成上下牙咬合困難,寶寶不能很好的咀嚼消化食物,又拿什麼來長身體呢?

2、寶寶胃要遭罪

如果餵奶姿勢不對,寶寶更容易吐奶

寶寶的胃不像我們大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很小,存放食物也少,而且胃收縮功能又沒有完全發育健全,所以很容易發生吐奶。

如果寶寶吃奶過急、過快,或者吃奶時含接乳頭的姿勢不對,沒有含住大部分乳暈,又或者奶瓶中的奶液沒有充滿奶嘴,都會使空氣跑到寶寶的胃裡,就更容易吐奶。

3、寶寶耳朵要遭罪

對於絕大多數媽媽來說,最舒適的餵奶方式莫過於躺著餵奶,娃舒服、自己也舒服,但你可知道?這種餵奶姿勢很容易讓中耳炎找上寶寶,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損傷寶寶的聽力。

人體有一種結構組織叫做咽鼓管,它是連通中耳腔與咽喉的通道。

與成人相比,嬰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而且管腔寬而短。如果媽媽讓寶寶平躺著喝奶,一旦發生嗆咳,奶汁很容易經過咽鼓管嗆入中耳,或者直接順著面頰流入耳道。

絕大部分情況下,咽鼓管是處於關閉狀態的,只有在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才會自己打開,被堵住的液體很容易就成了細菌的「營養液」,增加了寶寶患中耳炎的風險。

哪種姿勢餵奶最佳?

我們先來說說,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想要正確母乳其實很簡單,只要遵循以下3點就可以啦:

1. 胸貼胸

媽媽的一隻手託住寶寶的頭頸部,另一隻手(稍低一些)託住寶寶的臀部,寶寶的背部枕在媽媽的小臂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出現胃食道返流等問題。

如果是夜間哺乳,或者是剛生產完沒多久,亦或是剖腹產的媽媽,可以採用側臥式,讓嬰兒側身與媽媽正面相對,為了保證寶寶和媽媽緊密相貼,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後。

2. 腹貼腹

媽媽的腹部和寶寶的腹部要貼著,保證寶寶的身體成一條直線,不要讓寶寶的頭和脖子向後仰或往旁邊歪。

3. 下頜貼乳房

餵奶時,要讓寶寶的下頜貼近乳房,同時保證寶寶呼吸順暢,防止寶寶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還要儘可能讓寶寶張大嘴,上下嘴唇外翻,並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而非淺淺銜住乳頭,寶寶的吸吮聲應該是是深長且緩慢的。

為了避免寶寶吃得過急、過快,吸入過多的空氣,媽媽還可以用十指和中指按壓住乳房。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人工餵養的正確姿勢。

家長應採取半坐位,讓寶寶的身體呈45度角,奶瓶與面部宜成90度角,不要用奶瓶口壓迫小孩子的嘴唇。

給寶寶用的奶瓶,最好選擇寬口徑奶瓶,奶嘴質地和大小儘量接近真實乳房狀態。這樣的奶瓶既可滿足嬰兒對哺乳的心理要求,同時也可以使口周肌肉協調運動,促進寶寶上下牙頜骨的正常發育。

另外,奶嘴孔的大小要適當,當奶瓶倒置時,奶汁能一滴一滴地滴出為宜,若奶汁滴不出就是太小,而奶汁呈線狀流出即為太大。

最後說兩句:

看似簡單的餵奶動作,如果做不好也是會坑娃的。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從今天開始規範給寶寶餵奶吧!

相關焦點

  • 新手爸媽育兒指南:正確的餵奶姿勢和技巧是培養親子關係的好機會
    表妹我的餵奶方法對寶寶和她都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今天我在這裡把這些餵養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新手爸媽有幫助。給嬰兒餵奶的最佳時間以前,人們認為,產婦生下寶寶後身體過度疲勞和虛弱,要和寶寶分開,寶寶出生6小時後開始給嬰兒餵5%的糖水和溫開水,12小時後才開始餵母乳。
  • 0-12個月寶寶餵奶量、餵奶姿勢,及寶寶吐奶的應對措施,建議收藏
    編 輯:柔山 審 核:許百萬 寶寶在不同的生長月份,用奶量當然也不會相同,像新手媽媽對於餵奶這件事,可以說是毫無經驗可言,會擔心餵得不適合讓寶寶覺得不舒服。 如何判斷小寶寶吃沒吃飽?
  • 不要傻乎乎憑感覺給新生兒餵奶,餵奶姿勢要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
    新生兒餵奶虹姐說育兒引語一些新手媽媽不知該如何餵新生兒。剛出生的寶寶在吃母乳後2~3個小時就會感到飢餓。有的媽媽試圖給寶寶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一定堅持到時間再喂, 或者寶寶到了吃奶時間仍然在熟睡,卻非要把他叫醒吃奶。這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對於剛出生的寶寶,媽媽應該採取按需餵奶的原則,餵奶的次數也是按每個寶寶習慣的不同而逐漸穩定的。
  • 母乳餵養好處雖多,但餵奶的正確姿勢,你真的知道嗎?
    雖說母乳餵養好處多,但是好多寶媽因為沒有經驗,不能正確掌握餵奶的精髓,尤其是那些初次當媽媽的新手。母乳餵養方式不當,很容易導致寶寶吃不飽或者吃得過飽造成積食。因此,寶媽們要多多學習,熟練掌握給寶寶餵奶的技巧。在給寶寶餵奶時要注意什麼?
  • 新手媽媽常識提前知:餵奶、拍嗝、睡整覺,牢記秘訣才能省心省力
    文|秘籍君自從閨蜜誕下寶寶後,我就成了她的24小時專屬顧問,一天到晚十萬個為什麼不說,從寶寶的大小便問到衣食住行,可謂是讓我不勝其煩。奈何這是我最好朋友初次當媽,我也只能忍耐著,畢竟我當年初為人母的時候也是神經兮兮、緊張不安。
  • 「產後開奶」要儘早,有四個好處,餵奶的正確姿勢還要牢記
    、身體虛弱,一般是在新媽媽能稍微活動身體時,可以採取「半躺式哺乳姿勢」嘗試與寶寶進行皮膚接觸,並且餵奶。 餵奶的正確姿勢: 新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需要注意不僅要把乳頭塞進寶寶嘴裡,就連乳頭下面的乳暈也要塞進去,把寶寶的嘴塞得滿滿的,這樣空氣就不容易進去,也就能減少吐奶。
  • 月子期間,餵奶姿勢有講究,寶媽早知道
    但是,母乳餵養不僅要有充足的奶水,還需學習正確的哺乳姿勢。然而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哺乳沒有經驗,有的哺乳幾天就出現了腰酸背痛的情況,甚至是發生了漲奶、乳房疼痛等異常。所以,新媽媽了解正確的哺乳方式很有必要!
  • 正確的餵奶姿勢,寶媽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疏忽讓孩子受傷害
    文 | 齊麗娟給寶寶餵奶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孕婦偶爾會想偷個懶,於是會讓寶寶躺著吃奶,這樣也能讓自己休息一會,可是媽媽不知道的是,這種吃奶姿勢會導致寶寶身體器官受到傷害,所以以後儘量不要再讓寶寶躺著吃奶了
  • 寶寶奶後要拍嗝,這才是拍嗝的正確手法,很多爸媽拍錯了
    這些都是新手爸媽非常擔心的問題!之前遇到一位新手媽媽,她家寶寶2個多月,吐奶嚴重,幾乎每次奶後都要吐出一些來。對於這個問題,這位媽媽非常奇怪,每次奶後都會拍嗝,而且也聽到了「嗝」的聲音,為什麼寶寶還會吐奶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拍嗝的手法了。
  • 這是真的!產媽媽不是生完孩子就會餵奶!
    其實有統計數據顯示,80%的產媽媽都遇到過孩子叼不住乳頭,媽媽急出了一身汗,累的腰酸背痛,孩子就是吃不到奶水的情況。 對於那些剖宮產的媽媽,傷口沒癒合的時候面對面餵奶就不行了,需要採用其他的餵奶姿勢。
  • 緩解吐奶的5個小技巧,新手媽媽要掌握
    寶寶出生後,無論是吃母乳還是奶粉,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孩子吐奶的問題。很多新手媽媽由於育兒經驗不足,看到寶寶吐奶後,往往會很驚慌,不知所措。擔心因為吐奶,會導致寶寶嗆奶,引起其他疾病。 在這裡我想告訴各位媽媽,寶寶溢奶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是吐奶,就需要注意了。
  • 嬰兒餵奶時間 嬰兒餵奶時間間隔
    嬰兒餵奶時間餵奶姿勢正確可以很好地避免寶寶吐奶溢奶,規律的餵奶方式除了能讓嬰兒和媽媽建立一種互動習慣,還能讓媽媽的工作「事半功倍」。那麼,新生兒餵奶作息時間表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如何給新生兒餵奶。
  • 寶寶總是吐奶,新手媽媽很苦惱,除了「拍嗝」還有更管用的招數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寶寶吐奶怎麼辦?」相信很多新手寶媽都會發出疑問,雖然給寶寶拍了嗝,可還是不管用,寶寶這是不是生病了?新生兒吐奶有「隱情」,新手媽媽你別慌,看看是不是這5點沒做好小吳是一位95後的新手媽媽,寶寶現在還沒有滿月,長得小小的,有時候小吳都不敢用力抱寶寶,生怕弄疼寶寶。
  • 新生兒出生後媽媽不要手忙腳亂,記住這10個常識,輕鬆帶娃
    新生兒出生後媽媽不要手忙腳亂,記住這10個常識,輕鬆帶娃 新生兒剛出生後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新手媽媽們沒有經驗,非常容易手忙腳亂。其實很多小常識準媽媽們都可以提前學習一樣,這樣孩子出生的時候才能有備無患。 1、 寶寶臍帶未掉前怎麼處理?
  • 迷茫的新手媽媽看過來
    昨天去表妹家看表妹和新生寶寶,正好遇到寶寶再哭,舅媽讓表妹給寶寶吃奶,表妹婆婆說還差5分鐘才2個小時,等2小時再給寶寶吃奶,因為表妹婆婆的一句話,寶寶只好不停地哭。舅媽向我抱怨,表妹的婆婆規定2個小時給寶寶餵一次奶,有的時候,寶寶睡得正香,為了給吃奶,只好開啟各種逗醒模式,彈腳底、捏耳朵,寶寶是醒來了,但是也會哭一場。
  • 寶寶母乳吃不飽,是媽媽奶水不足?別亂想!看看這3個錯誤中招沒
    事實上,作為哺乳期媽媽,我們的身體在分泌母乳時,會動用幾乎全部力量為母乳灌注營養,健康的身體極少會天生母乳不足。只有乳腺先天發育不足或接受過乳腺手術,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寶媽們與其懷疑自身先天條件,倒不如重新審視自己的哺乳期行為,下面3個常見錯誤也許就是答案。
  • 兩個月大的寶寶肚子鼓得像個硬氣球 一碰就哭!原來是媽媽的餵養...
    陳琴發現,小寶的肚子鼓得像個硬硬的球,手一碰上肚子,就哭鬧得厲害;偶爾體位改變還會溢奶;小寶的舌體中部還分布著厚厚的舌苔,足見有了積食症狀。「小寶是得了嬰兒腸脹氣。」針對這一情況,陳琴採用了健脾補脾、和胃降逆、消食通導的手法。剛開始,小寶因為肚子不舒服有明顯的抗拒感,特別是摩腹的時候,哭得撕心裂肺,看得一旁的爸爸媽媽和奶奶很是心疼。
  • 新手媽媽要知道:新生兒每次喝多少奶才合適,當心餵錯影響發育
    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初為人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面對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時,很多新手媽媽們在激動之餘也總是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照顧好寶寶,比如用什麼樣的姿勢抱著寶寶;給寶寶穿多少衣服;怎樣哄寶寶入睡等等許多問題。不要著急,今天,幫媽就回答讓很多新手媽媽困惑不已的一個問題:新生兒每次喝多少奶比較合適呢?
  • 新手媽媽崩潰大哭:寶寶最寶貝,而我只是個餵奶工具
    小趙是一位新手媽媽,兩個星期前寶寶剛出生,新成員的加入讓這個家庭充滿了喜悅。為了照顧剛生產完畢的小趙,婆婆專門從農村趕來,負責寶寶和小趙的飲食起居。生了孩子以後,家裡人明顯感覺小趙的的脾氣變差了,一點小事都能她歇斯底裡地大吵大鬧。要知道,從前的小趙溫柔地連一句重話都說不出來。
  • 為新手媽媽解惑:明明拍了嗝,為啥娃還是吐奶?多半是這三個原因
    生活中,給寶寶餵奶之後,為了避免他們出現打嗝、吐奶的行為,寶媽們都知道要去給他們拍嗝。但是,對於經驗不是很豐富的新手媽媽來說,難免會遇到明明給寶寶拍了嗝,他們卻還是吐奶的問題。新手媽媽疑惑,明明拍了嗝,為啥娃還是吐奶?小君是一位新手媽媽,自孩子出生後因身體恢復的比較好,所以基本上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在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