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要成功必須要經歷「北冥」地帶?莊子逍遙遊為你解答疑惑

2020-12-10 順樂受法

《莊子》逍遙遊首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北:五行中屬水,屬藏納之處。冥:極其幽暗的地方,和「玄」字有相同的意思,玄類似於黑的、不亮的、烏光的物體。我們都知道,當一個物質把所有光線都反射出來就是白,把所有的光線都吸收就是黑,如同黑洞一般,連光線都能被吸收。北冥合起來理解意思就是北面極其幽暗的地方,有些觀點推斷莊子所說的北冥極有可能是北極,因為只有北極才會出現極夜現象。這種又黑又深遠,而且幾乎沒有光亮的地方,稱之為「北冥」。

因為極其黑,所以有對光極其強的能力,北冥其實就是吸收並儲存能量的地方,有的觀點認為北冥就是在海底,另一種觀點是金庸先生天龍八部對北冥神功的描述,北冥神功是逍遙派絕世神功,以積蓄內力的第一要義,猶之北冥。

莊子從北冥開始講,意在啟示大家開始準備了麼?很多年輕人創業或者選擇離職,尤其是中高層的領導幹部,到別的公司應聘中高層幹部有點麻煩,乾脆想著自己做董事長,開始創業,通常一怒之下創業很難成功。準備創業的人一般要有一個準備的過程,這就需要冥的過程,這個冥就是積墊的、儲備的時間,這個儲備除了知識的儲備之外,還有能量的儲備,創業就是一個長跑,如果沒有一段時間對自己做好準備,很難能走得遠。

莊子逍遙遊以北冥一詞開篇,就是想問問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是不是經歷過北冥地帶?任何一個能量要一飛沖天之前,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能量儲備期,吸納、隱藏、儲備,然後等待一個時機。改革開放之處,鄧小平先生特意提出「韜光養晦」,韜光和養晦就是把光收藏起來,悶聲發大財把自己的內部先解決好,先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人才儲備 ……中國近代突然出現了很多世界引先的技術,在高鐵方面、量子科技方面、軍事科技方面,建國後很多人在賺錢時有很多有一群人在默默無聞的經歷著自己的北冥地帶,長達幾十年不斷的吸納、儲備,甚至經歷著絕望。

沒有絕望不會有希望的,就像你不相信人性是真的,沒有那些絕望又如何對偶爾展現出來的那種人性的光芒產生狂喜和慈悲心。因此,對待世界觀是有兩種觀點的,一種認為世界是應該人性至善的,另一種認為是人性至惡的,很多人把前者認為是樂觀主義者,後者是悲觀主義者。從莊子的角度看,如果不是真正理解人性的惡,就不能在人性的善中感到快樂,如果前提條件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善良,那你看到的都是不靠譜的,如果你認為人性基本就是不靠譜的,那麼看到靠譜的你就會覺得很欣慰,所以是提倡悲觀還是樂觀?真不一定。

莊子在北冥一詞中描述的終極意思就是要想出去,必須先得回來,要想創業,先要積墊,以此類推,其他的事亦是如此。

今日話題:你在創業、工作或生活中經歷過「北冥」地帶麼,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北冥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趣談莊子的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是《莊子》內篇開篇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的首段,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展示了一種恢弘闊遠的氣勢,且挾帶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
  • 莊子 逍遙遊一北冥有魚
    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 讀懂《逍遙遊》,成功人生需要達到的三重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內篇第一章,我們知道《莊子》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重要的文學典籍,他被後世人稱作《南華真經》。作為全書的第一章,自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看懂《逍遙遊》這篇文章,會進一步理解莊子的高深精微的思想奧義,極大的啟迪自己的人生智慧。
  • 莊子名著《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
  • 莊子:逍遙遊,遊心於無窮
    「精神三變」意謂人生經歷三種形變和質變:最初是駱駝精神,堅忍負重、奔向荒漠;而後轉變為獅子精神,向不合理的傳統和現實說「否」;但抗擊舊價值包袱的獅子精神不足以創新,所以精神還得轉換而為嬰兒。嬰兒精神代表著創造新價值的開端。而莊子運用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創造鯤化鵬飛的寓言,意味著人生的歷程如鯤之深蓄厚養,待時而動,轉化為鵬,鵬待勢而起,以施展其凌雲之志。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我們俗話說的老莊之一就是莊子,老莊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道德經》和《莊子》,主張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作為這部傳世之作的逍遙遊,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會背誦和默寫,那它到底有什麼地位和代表的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學問博大精深,純屬個人見解
  • 沒追求的我們總是讓道家背鍋,錯了,在莊子的《逍遙遊》中找答案
    如果說要聊國學的話,我最想聊的肯定是《莊子》,因為如果要我背誦什麼古代的思想,不管什麼儒家、道家。我能夠脫口而出的便是莊子的《逍遙遊》,且《莊子》可能是國學中被歪曲的最多的思想。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戰國時代戰亂頻發,人民生命如同朝露飄蓬,用莊子的話說,就是「當今之時,僅免於刑矣」。莊子目睹亂世,他思考的重點是如何在那個混亂的世界中保全生命,然後追求奢望中的自由。莊子把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叫做逍遙遊。縱觀莊子的哲學,可以說是三大主義。第一是齊萬物的相對主義;第二是以道為本的自然主義。在相對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莊子的逍遙天放的遊世主義。
  • 莊子的《逍遙遊》與柏拉圖的《理想國》
    莊子的《逍遙遊》,是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所留下來的瑰寶,是莊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著道家的忘自我、輕名利、達到真正逍遙的人生觀,是一種以出世的精神生活於現實世界的人生觀。整個西方文明史都是對《理想國》的註腳,整個中華文明史也是對老莊《逍遙遊》的註腳。兩種哲學思想背後的差異,也是中西方文明的差異,更是哲學血脈之間的差異。一隻巨大的鯤鵬,一個完美的理想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 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國學經典《莊子逍遙遊》
    國學經典《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
  • 莊子《逍遙遊》原文及賞析
    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逍遙遊》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這裡入選的並非《逍遙遊》全篇,只是節錄了開頭的一部分,但這部分已經可以反映《逍遙遊》全篇的風格和成就。這段選文共有三個段落,下面逐段講解(此文的分段與課文的分段有出入──編者注)。
  • 莊子逍遙遊中的四大人生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逆風飛翔和無所待!
    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無所待。因為無論是誰,有所待的話,你的人生就無法達到真正的自由。讓我們來看看莊子那篇充滿奇妙幻想但又有深刻的哲學思考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 《莊子》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闢,死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 莊子《逍遙遊》中的巨鳥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一個遠古巨鳥,其名為鵬,說這隻鳥大到「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飛起來,扶搖而上九萬裡的高空。這隻鳥是真的嗎?遠古是否真的有過巨鳥?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叫風神翼龍。翼展達13米,250公斤重,時速可達130公裡。
  • 逍遙遊·莊子
    作品鑑賞《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 如此讀莊子《逍遙遊》,人的格局和境界瞬間打開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開篇,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旨要所在。讀懂逍遙遊,莊子全篇皆通。可以說,逍遙遊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初心,也是終極指向。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說:「逍遙遊是理解莊子哲學的密碼。」在此,我將範圍擴大一些,逍遙遊是理解整個道家學說的密碼。
  • 《莊子》:逍遙遊
    這句話,正好適用於此時的你。那樣的神人,那樣的至德,將混同萬物使成一體。世人祈求神人整治亂世,神人誰肯鄙陋地把整治天下視為要事?那樣的神人,萬物不能傷害他,洪水滔天也淹不死,大旱金石熔解、土焦山焚也熱不死。神人的塵垢秕糠,就將足以範鑄堯舜。神人誰肯紛紛擾擾把整治外物視為要事?」宋人前往越國推銷禮冠,越人斷髮紋身,無所可用。
  • 多年之後,你可能仍不明白,語文必修5為何選《逍遙遊》?
    網圖:《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逍遙遊》實在太難了,當年上學的時候對著這樣的古文,老師和參考書都沒有用,都是不懂,背下來是可能的,但理解起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選這種難度超標的文章?如今看來,在做學生的時候讀到的這篇文章,其實可能是為多年之後畢業了、工作了、經歷了而選的文章。
  • 莊子《逍遙遊》開篇為什麼要說鯤鵬?這麼多年才明白,原來如此!
    莊子在《逍遙遊》的開篇,為什麼要說這樣的故事呢?其中講到的鯤鵬,是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的存在,世界上真的就有那麼大的魚,那麼大的鳥嗎?而且,還能進行變化,在水裡是魚,離開了水就是鳥了。這明顯就不是一個真實的描述,仿佛一個幻覺,又或者一個痴人的妄語。但若真是妄語,也絕不可能成為幾千年所流傳的經典。老子在道德經的開篇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讀莊子《逍遙遊》1:我的逍遙,你永遠不懂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是個講故事的高手,《逍遙遊》一開頭,就啟動了大場面,來給我們講述一個大鵬南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