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攀登
攀冰中經常採用結繩攀登。除非全隊認為無繩攀登更加安全有利、才不用繩。例如在有
風暴時,天氣已晚,就不宜用繩在峽谷中行走,人容易被滾下的巖石砸傷對全隊安全也不要用繩。這時快速分散行走比沿繩同速行走相對較為安全,所以在難以相互救助的地形中,也不宜結繩,因為假若一個人滑落,其他人也會被扯下去。
有一種介於握住繫繩自救與不結組活動自救(running-belay)的保護方式,當全隊必須快速行進時採用。風暴、雪崩等襲來時,速度就是安全。在緩坡到中坡儘管滑落可能性不大,(儘管雪崩或有冰、石滾下的可能較小),也可採用這種方法,儘管滑落可能性不大,因為真正結繩自救(actual belay)太費時間。
冰上的running belay與巖壁上或雪坡上方法相同,全隊同時行進。領隊在攀登途中將保護工具置入相應位置,並把繩穿過此裝置、夾緊;後面一個人經過時再將它拔出。這樣做目的在於:無論何時全隊中至少有兩個固定保護點,萬一有人滑倒,也能被繩子拉住。使用這種方法比實際結組安全性小得多,所以在決定是否採用時一定要審慎、並要有廣泛的經驗。
冰上真正的結繩保護要使用一個結繩器、結繩錐和中間許多個保護的點。這與結組
攀巖與結組雪坡行走相同。先固定結繩錐,第一個人沿繩攀上一個坡,再固定另一個結繩錐,沿這條路線讓後面的人結組攀上。領頭的人可以在中途換。
一、冰上保護
現代使用的冰上絲大大提高了攀冰的安全。但是,把它們固定在冰中也相當耗時耗力,從而在另一方面降低了安全。在冰上結組時,領隊使用的保護點經巖壁結組要少。同時要注意使用天然的保護點。
1、天然保護點
在
高山冰川上,想找到現成的保護點絕非易事,但人們可以用工具把保護點加工一下,作為繫繩的固定柱。好的點不一定都在冰上,一般可利用線路附近或突出冰外的巖石。
冰瀑上的天然保護點很多,尤其是冰柱周圍。攀冰者還可以利用一些不大常用的保護點。在冰瀑或高山地帶,大冰柱之間大約只相距1-2英寸,可以用tied off with webbing(用網繩結住的)冰螺絲鍥入冰柱後面,有時也能發現一塊冰與冰下巖石之間有一線縫隙,此時,可將(用網繩結組的)冰螺絲鍥入其中作為錨定樁。還有一個辦法是在一塊冰上鑿兩個眼,穿進一個runner(滑環),再把繩固定好。在巖、冰混合的地形中,可以把巖釘釘入冰中。
2、天然繫繩柱
天然繫繩柱是攀冰中使用最多的。直接用
冰鎬鑿成。選一塊沒有裂縫或孔洞的冰,越硬越好,用鎬尖刻出水珠形輪廓,最寬處直徑為30-40釐米。在「水珠」周圍鑿一條槽,至少要15釐米深。
鑿好後的天然繫繩柱從正面看像一滴水珠圖,從側看像一隻羊角。只要冰足夠結實、堅硬,繫繩柱會比繩子還要牢。
可將兩個繫繩柱連在一起,一邊向下拉繩,一邊向上拉,這就成了雙向固定錐。
鑿繫繩柱要特別小心「水珠」的寬部即繩受力的地方,要將它鑿出一條細槽,可以「扣」住繩子。但千萬不要把冰鑿裂了。
3、螺旋冰錐
固定螺絲較好的地點是自然凹進處,因為在凹進處螺絲鑿出的裂紋不大容易蔓延到冰面上(圖14-38—a)。假若打在凸起處,冰會裂得很厲害,這樣不安全。出現這種情況時,將螺絲取出,隔1-2英尺遠再鑿入。一般冰面上兩個絲間要相隔至少2英尺,在將融的冰上要更遠,以防一個絲下的裂紋蔓延到另一個,把兩個弄粘了。
根據不同的冰面狀況,固定螺絲的程序也有所區別,但總的步驟如下:首先用鎬尖或鎬尾挖出一個小洞,挖這個洞動作要輕,輕輕叩擊冰面,以防冰面破裂,放入螺釘,釘的螺紋或螺齒與洞咬牢。釘的方向朝山上,角度是拉繩方向成45°到60°夾角。(冰面較硬時,可以放釘後再輕叩釘幾下,讓螺紋真正咬住。)
有時冰面將要融化,或同上鋪了一層新雪,此時要用鎬的橫口將面上一層軟雪(冰)清除,直至足夠堅固的冰面為止。(14-38—b)在融解得很嚴重的冰上,用鎬挖出一個水平的大臺階,在臺階靠後處豎直鑿入螺絲釘(14-38-C)向下用力壓螺絲,同時把螺絲扭入冰中。
如果冰川有裂紋,並蔓延到浪面,只要把破碎的冰向旁邊切掉(用鎬尖),繼續旋進螺絲即可。這樣仍然安全。
螺齒鋒利的螺絲有時用手就能旋入。如果不行,可以用扳手,穿過釘上的眼,把釘旋入。沒有扳手可以用另一個冰釘或鎬尖。
要把釘旋到釘上的眼已經頂到冰面,十分牢固方可。用鐵鎖套住螺絲眼,鎖眼向下朝外。為防止夏日或太陽直曬時冰會融化,可以在螺頭處堆上一堆冰。如果螺絲只能鑽入較淺的地方,為減輕它的受力,可在空面上把螺絲和一個滑環連接起來,把繩穿入滑環。
攀極陡冰壁時人在身心上都會極累。為了節省體力,提高上升效率,要儘可能少用螺絲。如果冰硬並且堅固,或是坡並不特別陡,一個坡上大約一兩個保護點就夠了。除非冰已經融化,否則一個保護點只需要釘一個螺絲。
固定一個螺絲通常需雙手操作,在極陡的冰上必須十分細心。為了省力,可以先將兩隻冰鎬固定在身體上方,將手臂穿入鎬上的皮帶套裡。或者固定兩隻冰鎬,把鎬上皮帶套與腰間安全帶用兩隻鐵環連起來。
在中度陡坡到陡坡上,可以在鑿個臺階作為腳點,再固定螺絲。但若在極陡坡上就免了,因為這樣特別困難,還是省點力氣吧。如果要裝螺線,直接用前踢法站穩,儘快安好螺絲,再繼續攀登。
二、冰上繫繩保護
如果你是結組中的第一個人,在快攀上一個冰坡時,要留心找一個好點繫繩。一個凹進或不大陡的冰面均可。向身體一側鑿入冰鎬把繩系在鎬上作為暫時的保護,然後鑿一個臺階,站在臺階上面朝冰壁,腳踩穩臺階成外八字形。
1、繫繩錐
兩個螺絲構成一個標準的繫繩錐。在腰至胸的高度上,略往體測固定第一個螺絲。用一個鐵鎖將安全帶、攀登繩與冰螺絲三者連接起來。系一個丁香結或八字結。
再將臨時固定在冰鎬上的繩解下,將鎬拔出,砸入螺絲外側上方。用皮套帶或滑環把冰鎬與螺絲固定在一起,作為繫繩錐的後盾。通知下面的結組同伴你已經停止結組。
此時開始固定第二個螺絲。把它固定在你的上方,與第一個相距2-3英尺。把繩牽到第二冰螺絲系一個丁香結,用鐵鎖把冰螺絲和繩子連在一起。兩個螺絲間的繩子不能松。這樣一個繫繩錐就完成了。
下一個步驟:用鐵鎖將第二個螺絲和制動繩鎖在一起。下面的隊員就是從這兒拉繩。當下面的隊員也攀到此處,這個繫繩錐就成為下一個冰坡上第一個保護點了。
2、繫繩方法
你可以選擇機構繫繩工具,munter結或者坐式繫繩法hip belay選擇可以根據個人習慣與冰錐(繫繩柱)穩固程度而定。坐式繫繩法活動性產大,在人滑倒時停下來略慢,但繫繩錐受力相對小一些,對保護點的影響也小一些。機構工具等munter結就不那麼靈活,當人滑倒時馬上就能牽住他,但這樣繫繩錐與中間保護點受力很大。
3、機械工具
許多人使用這一整套標準工具,其實也可以直接從冰椎上繫繩。
4、坐式繫繩
面朝冰壁站好,將制動繩穿過腰部的鐵鎖、繞過背後,再單獨用一個鐵鎖把繩與第一個螺絲連接起來,最後用手握繩,用以制動。這種方法在繩被凍硬時尤其適用。
5、把冰靴與螺絲系在一起
這種方法最適用於平坡與緩坡。首先將螺絲固定好,套上鐵鎖,將制動繩穿過鐵鎖;將上山的腳踩到螺絲上,與拉繩方向垂直。注意讓靴底中部的
冰爪穿過鐵鎖。不要踩繩或彈繩。如圖將繩繞好。
繩的鬆緊度可由綁在腳踝上的圈數決定。亦可調節靴外延與鐵鎖外延之間的距離。若有人滑落,慢慢用手扯繩向上。
還有兩種有用的方法。一是用一個梨形鐵鎖(直徑正適於打一個munter結),方法之一是在鐵鎖上直接打一個munter結,而不用將繩繞過腳踝,方法之二可讓你站著也能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