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海灣水清岸綠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座談會上,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以其獨特的「海洋魅力」吸引了與會人員的關注,成功入選全國三大「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之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鵬新區也走出了一條「兩山」轉化路徑,在保護美麗海灣的同時,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五大制度體系讓大鵬生態文明建設有保障今年截至目前,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全市第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PM2.5年均濃度降至14.2微克/立方米,遠優於歐盟標準;全市率先並提前三年半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汙水收集處理率從新區成立之初的不足10%提升到98.3%;功能區噪聲監測點位100%達標;超額完成「十三五」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排任務目標,環境質量均優於汙染防治攻堅戰控制目標值。這一張張高分考卷靠的是大鵬新區「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精神。早在2015年,大鵬新區就編制了《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成為全市第一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的區級改革方案。快馬加鞭的大鵬新區又對標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印發了《大鵬新區落實〈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工作方案》,並制定年度計劃,通過實施52項改革舉措,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當前,大鵬新區已初步構建了以量化評估為基礎,生態產業化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五大制度體系:包括以宣揚生態價值觀念為核心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核心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及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五大體系的構建,讓大鵬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強大的後盾。」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
多項全國率先開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結碩果從頂層設計到落地落實,大鵬新區未曾止步,以「改革開放先行區」的定位,創造「五大率先」。率先推出全國首張「編實」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構建自然資源資產價值核算與負債表體系,現已完成2015年~2018年自然資源資產核算,其中核算得出2018年大鵬新區自然資源總資產為856.25億元,包含實物量資產401.97億元和生態系統服務資產454.27億元;率先形成全國首個灣區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篩選出七大類共計42項指標;率先建立全國首例任期生態審計制度,形成了可推廣可複製的制度模式;率先探索和實踐貨幣化生態補償政策,直接受惠原村民1.6萬人;率先打造灣區城市生態文明平臺,相關做法和成效成為央視、鳳凰衛視攝製紀錄片重要題材。每一個「率先」的背後都有著大鵬人自我革新的勇氣,而這一份份勇氣的匯聚,讓大鵬新區改革成效亮點紛呈。在社會參與方面,創新設立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建立「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專業運作」的生態文明建設創新機制。在展示資源價值方面,建立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機制,綜合衡量原有自然資源的價值減損量和開發完成後的項目效益,計算自然資源開發使用過程前後的綜合成本。在破解生態難題方面,引入司法手段,創建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所。據悉,該司法鑑定所於2018年揭牌,是國家有關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評定實施細則出臺後,全國首批建立的三家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之一,破解了環境損害訴訟中取證難、鑑定難、訴訟難等難題。同時,完善監測體系,建成全國首個區縣級全要素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平臺,對大鵬新區環境質量進行自動監測監控,實現生態環境動態監測情況「一張圖」效果。在生態安全方面,創新性構建海陸統籌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定期評價體系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用於識別制約大鵬新區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條件並對其進行綜合管控。
完成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破困局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讓大鵬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一路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先後獲得一個個榮譽稱號: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然而,以生態立區為本的大鵬新區並未滿足,在取得一系列榮譽之後奮楫爭先,開拓新局面,再攀新高峰。作為擁有深圳市最長海岸線的轄區,在做好陸地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也加強近岸海域水生態環境的治理,響應生態保護的時代使命,推動建成深圳「美麗海灣」。在海洋碳匯核算指南編制專家研討會上,大鵬新區率先提出的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得到了專家組的認可。這就意味著深圳市破解了過去「海洋碳匯的核算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方法和相關標準」的局面。據介紹,上述《指南》在依據《國家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深圳市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的主要原則基礎上,根據大鵬海洋的實際,篩選出紅樹林、鹽沼澤、貝類、藻類及浮遊植物等7個碳匯類型,11項碳匯指標,並明確了其數據來源與途徑,確認適用核算的17項排放因子取值,構建了核算方法和質控指引以及濱海地區海洋碳匯核算的示範模板。《指南》對海洋碳匯核算的適用條件、核算類型、核算邊界的確定、核算方法、活動水平數據收集格式及來源、排放因子的確定方法、統一報告格式、不確定性分析及質量控制相關要求,均具有詳細易操作的指引,改善了傳統碳匯核算複雜且門檻高的問題,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實現大鵬新區年度海洋碳匯的持續核算,並構建大鵬海洋碳匯數據體系。「通過編制《指南》,可以促進大鵬新區海洋資源碳匯資源市場化、規範化建設,有效促進海洋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進程,為大鵬新區開展生態轉移支付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局長洪曉群說道。
特色產業助力灣區生態經濟顯雛形「十三五」期間,堅持穩字當頭,在鞏固能源產業龍頭地位同時,努力培育以生物、旅遊、海洋為重點的特色高端產業體系,將生態產業化融入美麗海灣建設進程中。據統計,2019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94.05億元,佔GDP比重達55.2%,其中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為164.69億元,佔GDP比重為46.9%,全區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當前,全區生物產業與海洋產業在「綠色發展引領、體制改革保障、創新驅動發力」發展戰略的實施下已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國家基因庫、深圳國際生物谷生命科學產業園、海洋生物產業園和中國農科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等為基礎的「一核一庫兩園多平臺」的產城融合新格局。截至目前,落戶大鵬新區的生物醫藥、生命健康及海洋生物產業企業及機構已近百家,綠色經濟收益顯著。其中2019年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0.99億元,增長521.6%。據悉,深圳市56處沙灘,大鵬新區則坐擁54處,海域總面積達305平方公裡,岸線長度超過128.12公裡。不僅海洋資源豐富,綠地資源也同樣豐富,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7.58%,溼地保護率超過30%。這些先天優勢為大鵬新區高速發展旅遊產業創造了良好基礎。在圍繞「全域旅遊」實施戰略,以「搶抓東進戰略,旅遊率先發力」的戰略定位下,已形成了「一體兩翼、全域融合」的旅遊產業布局。榮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2019中國最美縣域等榮譽。其中,大鵬新區所城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玫瑰海岸獲評大鵬新區首家國家AAA級景區。轄區年接待遊客及旅遊業總收入分別突破一千萬人次和50億元。與此同時,大鵬新區抓住機遇,「向海發展」,實施「海洋強區」戰略,探索建設海上試驗基地,擴大產業孵化空間,重點培育海洋生物、海洋電子信息、遊艇帆船等高端臨海產業,努力成為深圳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支點。目前已淘汰拆解「減船轉產」漁船316艘,超額完成深圳市下達任務,推動海上傳統養殖向旅遊觀光業轉型。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遊艇及設備展覽會,意向成交額達兩億元。
建設生態產業化發展示範區啟新篇為高規格建設成為生態產業化發展示範區,大鵬新區研究實施「2+3」的「第五產業」發展模式,即以海陸生態要素統籌利用為基礎,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模式。(其中「2」代表大鵬新區海域和陸域兩個空間主體的生態要素,「3」代表第三產業。)「該模式很好地拓展了生態資產的空間帶動能力,延伸了生態功能空間承接鏈條,讓生態產業化大踏步向前邁進。」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大鵬新區還根據現有產業布局,針對性打造生態產品,包括:針對具有先發優勢的清潔能源產業鏈,打造「海灣+清潔能源+高端論壇」國際中心;以森林保育為核心與生態康養服務有效結合,打造大鵬半島「森林康養基地」;以海島保護性開發為主體實行新區「海島—海域—岸上商圈」發展共同體戰略,補齊生態資源單要素利用短板;利用轄區優質海域與氣候優勢,將大鵬岸線、海水資源作為空間整體,打造統一的帆船、帆板業態產業鏈,使大鵬新區的綠色經濟生機盎然。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完成大鵬新區生態產業化的試點和機制設計;2025年形成全域生態產業化運行模式;2030年將大鵬新區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極核」打造為「生態產業化高地」。同時,為落實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要求,大鵬新區結合機構改革,探索建立涵蓋自然資源價值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大鵬新區經濟評估體系,在創新大潮中開啟新篇。
結合轄區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研究成果和轄區自然資源資產核算與負債表編制研究成果,對現行各項成本評估項以及現行GDP核算框架的基礎上,分別增加以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核心的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項和以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核心的綠色GDP核算內容,實現對大鵬新區經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評估。步履不停,追求不止。據了解,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還組織開展轄區海岸帶區域全覆蓋生態環境評估與監管研究。對轄區海岸帶區域進行空間全覆蓋、生態環境全要素、社會經濟狀況多維度調查和監測,摸清現狀條件,增強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聯動性與協調性,為深圳市及粵港澳大灣區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利用提供示範。「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大鵬新區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開展大鵬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研究,建立大鵬新區生態文明綜合指數。」在「雙區驅動」的大背景下,大鵬美麗海灣建設工作有條不紊。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生態大鵬,逐綠前行。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