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吞巴蜀:都江堰的由來

2020-12-11 騰訊網

巴國和蜀國這兩個老鄰居世代不和,經常有摩擦。蜀王派自己的弟弟到相鄰的苴(讀居)國當苴侯,沒想到弟弟當上國君之後卻私自與巴國親近,蜀王聽說後覺得頭頂彷佛在冒綠光,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討伐苴國,苴國弱小,無法抵擋蜀國的進攻,苴侯逃到巴國尋求庇護,蜀國又轉頭攻打巴國,兩個老對手再次在戰場上兵戈相見。

苴國是秦國的附屬諸侯國,苴國在被蜀國攻打的第一時間立即向秦國求救,秦國覬覦巴蜀已久,見巴國、蜀國已經打起來了,便想趁機一鍋端,吞併巴蜀地區。然而這時韓國正在攻打秦國,秦惠文王也是兩頭犯難,到底是先解決家門口的韓國,還是抓住機會佔據巴蜀。

秦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議,張儀說道:「應該先解決韓國的侵犯,我們可以先和魏國、楚國修好,聯合魏楚出兵,讓韓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而且可以趁此機會以聲討周天子之罪為理由,直逼周王畿,奪取象徵王權的九鼎,從此以後,秦國便可以名正言順的號令群雄,如此霸業可成。巴蜀之地偏僻,遠離中原,即使攻打下來,難以控制不說,對我們而言,也毫無利益可圖。」

司馬錯反對張儀的意見,說道:「依據國相所言,首先秦應與魏、楚修好,但是您知道魏、楚的想法嗎?他們是否一定會配合呢?其次,即使一切都如國相所預料,秦國奪取九鼎,號令諸侯,又怎麼保證他們乖乖聽令呢?現在的周王室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而且秦國背上挾天子的惡名,各國極有可能聯合起來舉兵伐秦。」

司馬錯針對張儀的意見做出反駁,又繼續說道:「巴蜀兩國地廣物豐,佔據後對我秦國國力是進一步增強,而且現在蜀國朝政混亂,我們可以打著為蜀國除暴虐的名義討伐它,名正言順吞併,不會因此背上惡名。」

最終秦惠文王權衡難易利弊,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下令司馬錯、張儀等人,率軍攻取巴蜀之地。蜀王聽聞秦軍入侵,親自率軍抵禦,可惜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最終兵敗被殺,蜀國滅亡;巴王被俘虜之後,改巴國為巴郡,封巴王為君長,巴國滅亡。

秦國攻滅巴蜀後,秦惠文王欲將蜀地建設成重要基地,所以委派精通治水之道的李冰父子任郡守,治理岷江水患,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多項水利工程,最重要也最為著名的就是都江堰,留存至今。

相關焦點

  • 雙城聚力巴蜀文旅歡樂行 南川文旅亮相都江堰冬季旅遊路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15時30分訊(記者 冉長軍 實習生 張昇陽)今(3)日,2020都江堰市「溫泉冰雪歡樂行」啟動儀式暨冬季精品旅遊路線新聞發布會舉行,南川旅遊亮相發布,展示「南國雪原」無邊美色,雙城聚力巴蜀文旅歡樂行。
  • 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暑假吸引近4萬重慶籍遊客到訪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來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消暑度假,印證「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  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  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
  •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由來
    【由來】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 免費發放萬張門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暑假吸引近4萬重慶籍遊客到訪——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串起「雙城」
    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
  • 一代雄才諸葛亮:安定巴蜀生民
    一代雄才諸葛亮:安定巴蜀生民 諸葛亮   掃描《川報觀察》,關注「專家團來了」。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諸葛亮視察後認為「此堰農本,國之所資」,組織了1200人的隊伍專門從事都江堰的維修和保護工作。  「錦官城」之名的由來,也與諸葛亮密切相關。諸葛亮曾下達《言錦教》,強調「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將蜀錦視為「國家戰略物資」。他不僅允許官辦、商辦、家庭等經濟體從事蜀錦生產,還親自種桑800株進行示範。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串起「雙城」
    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雙城」走起來1萬張門票面向重慶籍遊客免費發放8月22日下午,都江堰市融創文旅城雪世界。
  • 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正式成立
    據介紹,巴蜀區域世界遺產主要包括1996年列入的峨眉山—樂山大佛、1999年列入的大足石刻、2000年列入的青城山—都江堰、2007年列入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重慶武隆,以及2014年列入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重慶金佛山等。
  • 都江堰趙公山傳奇丨中國財神的由來
    文/木易(四川都江堰)圖/古堰行舟中國財神的由來「長度」——敢問仙界誰為大唯趙公財神……中國財神的由來都江堰趙公山財神廟中國民間流傳的神仙人物中,要說哪個最大,當然要數位高權重的玉皇大帝了。這個老倌是一個專管神仙的神仙,是管官的官哦。
  •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都江堰這樣出牌
    近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拉開帷幕,川渝兩地新媒體、旅遊達人實地探訪都江堰,體驗都江堰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領頭羊」的獨特魅力。  據悉,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提出,四川文旅要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文化旅遊合作,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巴蜀文旅產業帶,打造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
  • 以山水為媒 川渝媒體紛紛相約都江堰
    來自川渝兩地的政務新媒體、自媒體人齊聚都江堰,開啟一段「兩天一夜」的探訪之旅,以山水為媒共同見證川渝友誼。活動期間,川渝媒體大咖們先後來到都江堰景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規劃館、七裡詩鄉、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智慧旅遊服務中心、李冰文創旅遊功能區規劃館、成都融創文旅城、熊貓谷等地,體驗了都江堰的山、水、道、熊貓等特色文旅資源,感受都江堰天府旅遊名縣的魅力。
  • 巴蜀文化的秘密,隱藏在七條旅遊走廊中
    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的美名(曾岷 攝) 中國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貢》,提出「岷山導江」的地理命題從都江堰分流的內江造就了成都平原的「小天府」,內江市的內江則與長江一起,形成環繞的「大天府」。 這是一條展示巴蜀開放格局的大通道,山西人李冰治水後,被奉為「川主」,其「川主廟」遍布驛道兩側;而四川人大禹治水全國後,「湖廣填四川」的浪潮將「禹王宮」的大禹英魂沿著重慶長江送回四川,一出一進,巴蜀粲然。
  • 巴蜀文化的秘密,隱藏在七條旅遊走廊中
    江源文明走廊中國儒家文化的千年經典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的美名(曾岷 攝)中國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貢》,巴蜀之間的鹽文明走廊,堪稱華夏經典。從都江堰分流的內江造就了成都平原的「小天府」,內江市的內江則與長江一起,形成環繞的「大天府」。這是一條展示巴蜀開放格局的大通道,山西人李冰治水後,被奉為「川主」,其「川主廟」遍布驛道兩側;而四川人大禹治水全國後,「湖廣填四川」的浪潮將「禹王宮」的大禹英魂沿著重慶長江送回四川,一出一進,巴蜀粲然。
  • 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雙雙成立 攜手打造新名片 川渝文旅共謀發展
    巴蜀世界遺產聯盟由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武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中心、金佛山旅遊景區管理委員會以及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管理局9月24日上午,巴蜀區域合作文旅推廣活動提前舉行,巴蜀世界遺產聯盟以及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宣告成立。川渝兩地的世界遺產及石刻藝術將抱團發展、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巴蜀地區遺產和石窟文化旅遊走廊的品質、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更為響亮的文旅新名片。
  • 圍觀,都江堰明日有「大瓜」
    【圍觀,都江堰明日有「大瓜」】為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遇見都江堰 將於明日開啟「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屆時@重慶發布 @微播南川 @成都發布 以及華龍網、新華網等來自川渝的十多家媒體將齊聚都江堰,開啟一段特色文化之旅,以「新」視角挖掘都江堰新故事。明天跟川叔一起圍觀吧!
  • 「2020中國·都江堰雲放水」事件已成功舉行
    「2020中國·都江堰雲放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全球數萬名網友齊聚都江堰打開「雲放水」點亮都江堰。本次文化旅遊活動不僅開啟了天府春耕新模式,更是按下「快進鍵」恢復都江堰市旅遊產業。千年放水,觸手可及文化專家巴蜀文化專家巴蜀文化專家趙文僑,紅紅主播主播劉羊漾和全球網友「雲互動」,在活動頁面中以強烈古風風格,共同「點亮都江堰」,共同「點亮都江堰」「點亮都江堰」「點亮都江堰」「點亮都江堰」「點亮都江堰」牽引繩榪槎榪槎榪槎榪槎榪槎榪槎榪槎榪槎與竹籠,竹完成「雲放水」的全球力量,這是古老儀式,是從millemillemillemilleze
  • 川渝媒體遇見都江堰,共赴醉美山水之約!
    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作為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都江堰正依託天府旅遊名縣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重慶各地協同推進巴蜀文旅產業發展,在國家戰略中展現都江堰作為。
  • 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 這裡是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
    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作為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都江堰正依託天府旅遊名縣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重慶各地協同推進巴蜀文旅產業發展,在國家戰略中展現都江堰作為。
  • 川渝兩地媒體齊聚都江堰 以山水為媒見證兩地友誼
    活動期間,川渝媒體大咖們先後來到都江堰景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規劃館、七裡詩鄉、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智慧旅遊服務中心、李冰文創旅遊功能區規劃館、成都融創文旅城、熊貓谷等地,體驗了都江堰的山、水、道、熊貓等特色文旅資源,感受都江堰天府旅遊名縣的魅力
  • 「金佛山·福南川」亮相都江堰冬季精品旅遊路線
    11月3日,在2020都江堰市「溫泉冰雪歡樂行」啟動儀式暨冬季精品旅遊路線新聞發布會上,南川旅遊亮相發布,展示了「南國雪原」無邊美色,雙城聚力巴蜀文旅歡樂行。「重慶城裡金佛山,金佛山下是南川」。都江堰市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而聞名於世,是世界少有的縣級城市中擁有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城市,擁有3個世界遺產、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天府旅遊名縣等殊榮。
  • 老照片:80年代的四川都江堰,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都江堰市是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縣級市,簡稱「灌」,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橋渾然一體,體現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