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衝 通訊員 李盼
記者從8月8日鄭州鄭東新區黨工委2020年上半年工作會議上獲悉,該區交出「半年」合格答卷,準確把握東區在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和使命擔當,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推動 「東強」戰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出彩、中部崛起、黃河戰略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鄭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牛瑞華等出席會議。
五大核心板塊全面「開花」
上半年,鄭東新區按照中央、省、市「六穩」「六保」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由負轉正。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62.6億元,增速2.5%,規模與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0.7億元,增速3.5%,規模居全市首位。財政收入完成60.1億元,較一季度回升了11個百分點。
鄭東新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按照市委「三送一強」工作部署,出臺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鄭東30條」等系列舉措,在2019年減稅降費34億元的基礎上,又減免各類稅費17.4億元。累計幫扶企業3.9萬家,推動875家規上企業、建築工程和143所學校應復盡復。中原大數據中心等18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市重點項目綜合排名全市第一。消費潛力加快釋放,龍湖裡、樂享城等一批夜經濟示範街區相繼揭牌,「2+8+N」夜經濟服務體系加快構建,CBD區域、銀河裡成功入選鄭州夜經濟十佳名單。
統籌五大核心板塊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集聚。中原科技城規劃建設全速推進,創新通過雲視頻等方式,開展中原科技城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徵集,僅四十餘天,即高標準完成方案設計。全面啟動起步區核心區建築方案設計,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全球人才服務中心、鄭州科技大市場、鳳棲閣等「四梁八柱」項目加快實施。制定招商圖譜,著力招大引強,短短五個月時間,順利對接深蘭科技、中德創新產業園等重點項目90餘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復興國際、上汽研發中心等4個項目正式籤約,北京鋒尚、恆拓開源等55個優質項目具備籤約條件,積蓄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此外,海康威視中原區域總部順利加工、鯤鵬軟體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統籌「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城市品質形象大幅提升。國內首個實現自動駕駛(L3)商業應用驗證的智能公交線路—中原科技城自動駕駛公交1號線建成開跑。智慧島5G覆蓋下全景智慧街區加快建設,5G無人售貨車、巡檢機器人、等數位技術應用場景完成布局,為群眾提供了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生活新體驗。充分利用邊角餘地,全市首個地下智能停車庫項目——康寧街地下智能停車庫主體完工。
統籌提升政務服務管理效能,營商環境全面改善。創新推出開辦「三免」服務,每年可為企業節省費用1500萬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實現51項個體登記高頻事項「智能秒批」,「交房即發證」試點改革經驗全省推廣,大中型餐飲經營許可證實現「一日辦結」,「三小」門店憑身份證「即來即辦」,網上可辦事項佔比99%。市場投資活力進一步激發,新增市場主體1.7萬餘家,累計達到15萬家,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一網統管」平臺加速構建,實現對各類城市問題的全流程管理,問題解決時限由9小時壓縮至1小時內,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統籌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成功舉辦智匯鄭東·春風行動網絡公益性招聘等系列促就業活動。積極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2400名勞動者追發工資近5000萬元。為3.3萬名被徵地農民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近9000萬元。黃河溼地生態恢復252個問題點位專項整治提前完成,順利通過市工作組驗收。
聚焦「八強」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下半年,鄭東新區將按照「六穩」「六保」和「控、保、穩、進、抬、扛」六字要求,以「東強」戰略為統攬,以「強防線、強信心、強產業、強建設、強動力、強支撐、強民生、強基礎」等「八強」為抓手,加快實現由「以城帶產」向「以產促城」轉變,確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突出重點領域強防線。壓實防控責任,強化防控措施,針對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易發高發的態勢,積極做好醫護人員、學校師生和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預防保護,對農貿市場、海鮮市場、影院、車站等重點場所開展排查管控,對境內外中高風險地區來鄭人員實施差異化精準分類防控,嚴格酒店、賓館、藥店等重點場所管理,堅決消除疫情傳播隱患。持續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年底前完成公共衛生應急中心土地、規劃、設計招投標等前期籌備,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確保一旦發生疫情做到「應檢盡檢」。
聚焦「三送一強」,突出經濟增長強信心。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用好應急轉貸政策資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保障產業鏈穩定。落實好「鏈長制」和「一聯三幫」工作機制,強化華為、阿里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完善數字經濟產業鏈條,做強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網通辦」方面,推動企業註冊1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房屋交易和繳稅聯辦業務「全市通辦」,工程建設項目實現並聯審批全覆蓋,審批時限壓減至61個工作日內,300項公民個人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成」,95%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新增150個公民個人事項憑身份證「一證簡辦」,讓辦事企業和群眾有更好體驗。
聚焦五大核心板塊,突出規劃引領強建設。中原科技城板塊,加快推進起步區建設各項前期準備,9月初完成建築方案專家評審,10月底完成起步區一期土地徵收,11月完成二期徵收,開工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鄭州科技大市場、鳳棲閣、人才公寓等起步區「四梁八柱」重點項目,推進中德創新產業園、深蘭星聯人工智慧生態基地等首批項目落地開工,叫響中原科技城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品牌;鯤鵬軟體小鎮板塊,推動10月底前白沙湖成湖蓄水,年底前會展中心、星級酒店、商務辦公等標誌性項目主體完工;高鐵站東廣場板塊,加速推進寶能國際金貿中心、華潤新時代廣場、中原總部基地等11個重點項目建設,年底前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力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家以上,省內企業總部3家以上,新增稅收超億元樓宇3棟以上;金融島板塊,年底前內環20棟樓宇具備交付條件,外環22棟樓宇全部開工;雲湖大數據產業園板塊,加快海康威視等重點項目建設,年底前雲湖智慧城二期170畝土地摘牌。
聚焦以產促城,突出項目帶動強產業。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大華中原總部項目籤約落地,積極引進中科院自動化所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2個科研平臺,加快布局智能安防產業園、遙感信息產業園、信息安全產業園三個產業園區,年底前集聚大數據骨幹企業260家以上;鞏固金融業優勢,積極發展創新金融、創投基金,新引進金融機構20家以上,中原基金島累計集聚私募基金200家以上;發展高端製造業,積極推進「3+1」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力爭年底前華興5G、億航智能項目籤約,俄羅斯特維瑪軌道設施檢測基地完成土地供應;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配合做好大河村遺址考古公園建設,積極推進星光裡、少林國際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如意湖遊船觀光等特色城市旅遊。
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更美群眾笑得更甜
聚焦開放創新,突出科技人才強動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新興產業,年內再引進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確保2個投資超30億元的高質量項目儘快落地。力爭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以上,引進域外境內資金180億元以上;強化科技創新,力爭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各40家以上,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件以上,整合人才公寓、公租房、安置房等配套設施,年底前實現不少於1500套人才房拎包入住。
聚焦「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突出品質提升強支撐。高標準推進「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年內開工並建成地下智能停車庫5個,增加泊位600餘個,10月底前完成小冉莊示範社區建設,12月底前完成商都路沿線綜合改造提升、農村汙水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年底前38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完成60%以上,創建不少於218條優秀道路、21條卓越道路、2個美麗街區、8條示範道路,帶動全域顏值提升。年內新建公廁20座,提升改造172座。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鞏固黃河灘地重點環保問題整治成果,啟動黃河溼地生態公園500畝示範段建設。年底前完成新G107西側生態廊道綠化種植,開工建設龍子湖郊野公園、象山公園、河溝王山體公園,完成京廣高鐵橋下綠化(金水東路—北三環段)。賈魯河下遊綠化10月份開園,蓮湖工程、象湖C區藍線工程建成。
聚焦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突出社會事業強民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清華附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8所學校,提供優質學位1.7萬個。堅持「建、收、改、治」並舉,加快完善學前教育供給體系,10月底前再完成12家小區配建幼兒園移交,年底前實現公辦幼兒園入園率達到5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啟動鄭東新區第一、第二人民醫院建設,推動明理路等3處財政投資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完成2家政府主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制改造,實現回遷小區(村)衛生所(衛生服務站)基本建成。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白沙、豫興、龍子湖三個鎮辦要完成回遷群眾4萬人以上,全年完成安置房網籤10000套以上。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