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 關注"三農"資訊
豬肉價格的漲跌始終牽動人心。近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好不容易降下去的價格又漲了起來,人們不禁疑問,豬周期難道不靈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豬肉價格反彈 年末揚起「豬尾巴」
10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出現明顯下跌,但似乎好景不長,最近各地的菜市場豬肉攤前,又開始上演搶肉風波。
有不少四川網友表示:「賣豬肉的生意一直挺好的,因為大家都要準備臘肉香腸了。現在豬肉價格明顯上升,以前21元一斤,現在要24元一斤了。」
剛下跌又上漲 豬周期失靈了?
一般來說,豬肉價格一輪完整的漲跌周期大約需要5-6年,漲價期約2年。
此輪豬周期始於2018年,豬價連續飆升不降,被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但在剛剛下跌之時又來個奮起反彈,是不是這回豬周期失靈了?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豬肉價格目前應該是在調整階段,不會一直漲,也不會一直跌。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豬周期只是一個大概的運行的變化。
這一輪為什麼價格持續上漲這麼多,主要還是非洲瘟疫,我們的生產能力受到嚴重的破壞,到今年年底我們的生產能力才恢復到80%、90%,甚至明年還可能繼續保持高位波動運行態勢。
生豬養殖呈現「三國鼎立」之勢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豬王爭霸的實質,就是溫氏、牧原、新希望三家企業之間的「三國殺」。過去幾年,溫氏股份一直穩坐「豬王」頭把交椅。溫氏採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即農戶按溫氏企業標準建養豬場。
2015年,溫氏全年出欄量為1535萬頭,是牧原的8倍。但近幾年牧原漸漸顯示出實力和野心。
2019年,溫氏出欄量為1851萬頭,牧原已經追趕到1025萬頭,雙方差距大大縮小。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溫氏和牧原,它們的模式不一樣,這兩種模式各有千秋。國家這些養豬公司規模遠遠不夠,養豬的企業佔整個國家的生豬出欄量,比例非常低,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還要大規模地提升。
參與這場豬王之爭的還有新希望集團,因為經營模式上新希望和溫氏趨同,雙方的廝殺也更為激烈。今年新希望在生豬養殖項目上的總投資高達43.6億,預計今年將新增出欄生豬300多萬頭。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生豬生產還是要發展競爭性的市場,這對消費者有利,在組織結構上要合理設計政策,引導這些龍頭企業。
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賣豬比賣房掙錢?
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
2018年5月,碧桂園發布「養豬事業部負責人」招聘信息,同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萬科也於今年正式殺入養豬戰場。今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 ,7月,萬科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動作不斷。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商也面臨著一個壓力,怎麼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我們國家肉蛋奶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企業看到機會,想要進入這個市場,我覺得非常正常。
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呢?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後,9月以來,高企的豬肉價格開始出現鬆動,甚至有些地方開始重現十幾元的肉價,眾多剛剛跨行入局的企業是否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我個人覺得農業也確實需要資本投入,也需要長時間持續發展。但是要追求短時間的轉型,想把養豬行業作為房地產的轉型,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將來未必能成功。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朱夢蝶
校對:聶姚
審核:左杉
「三農」領域專業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