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化路三全路以北,佔道經營的二手車市場嚴重影響交通
曾經「依附」於鄭州北車管所的中博二手車交易市場,是當時河南最大的輕型二手車市場。隨著城中村的改造,車管所北移,中博也隨之外遷。而有名有分的中博走了,原地卻聚攏出一個沒有備案的「路寨二手車市場」。
這個「黑戶」一待就是四五年,佔壓車道、影響通行、汙染環境、欺詐買賣……誰來管理路寨二手車市場此前成了困局。好在,近日相關部門開始對此規範整治。
市民投訴 文化路東風渠附近的「二手車市場」越來越不像話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鄭州文化路東風渠附近的二手車市場「越來越不像話」。
市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佔壓車道、影響通行、汙染環境等幾個方面。
對於市民反映的情況,河南商報記者連日來進行了走訪。7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從三全路文化路口開始,路的兩邊就不斷出現二手車的身影,向北一直延伸到連霍高速南側。
這些車輛大部分停放在了人行道和盲道上,有些掩映在道邊綠植中。
文化路兩側,有不少身邊擺著「高價收車」牌子的人員,在向來往的車輛招手攬客。 最壯觀的當數魏河北路,齊刷刷地排了四溜,兩側各一溜,中間兩溜。東風渠橋上還多出兩排來,橋面上也放得滿滿當當。
河南商報記者從文化路起步,沿魏河北路向東,過田園路、長安路,一直到香山路,除了十字路口,停放的車輛幾乎不間斷。 粗略估算一下,一溜得有四五百輛。也就是說,僅在這段路上,就停有一兩千輛二手車。
而在東風渠邊上、田園路上、魏河南路上,也是各種二手車的營地。不管是水邊還是草地上,只要有空地兒,就有二手車駐紮。
從附近的一幢高樓往下看,以文化路魏河北路口為中心,兩條道路為延展,方圓兩三公裡內都是車輛,連成了一列列的「火車」,景象蔚為壯觀。
不良影響 交通擁堵、汙染環境、欺詐交易
路本就不是太寬,停的車多了,人也就無路可走了。
還以魏河北路為例,設計的應為雙向四車道,四排車往那兒一杵,雙向也就各剩一車道了。打此通過的車輛得依次而行,想超個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前車要是暫停一下,後面就會瞬間排成隊。
市民朱先生認為,這些車輛的存在,還佔用了綠地;商戶一天到晚在此活動,把各種垃圾扔到路上或是直接拋進東風渠和魏河裡,嚴重汙染了這片區域的環境。
除了影響通行,由於鳩佔鵲巢,東風渠沿線的公園進出和遊玩也很受影響。
「這個二手車市場風生水起後,每到周末就成了大市場,沒地兒也沒環境讓在這兒玩了。」市民朱先生說。
不管是買還是賣,河南商報記者都沒有見到正規的發票和相關經營許可手續。「商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整天都在這兒,又跑不了,你就放心吧。」
2012年,這裡的二手車市場已經拆遷,現在的所謂市場是原地起家。「啥證都沒有,其實就是個跳蚤市場,買和賣都是私下操作。」市民朱先生在附近居住了近10年,看慣了因買賣產生的糾紛不斷,「有時候一天能發生好幾起爭執甚至打架事件。」
在此也做過幾年二手車買賣的市民董先生透露,二手車市場本就魚龍混雜,而這些路邊攤更是如此,「沒有評估單什麼的,買車都憑經驗。」 因此,在交易過程中,商戶漫天要價、模糊收據合同等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多部門聯合執法後 這些路上「乾淨」多了
鄭州文化路東風渠附近的二手車市場,商戶們等待著生意
被附近市民稱為「黑戶」的路寨二手車市場,擾得四鄰不得安寧。它為何能夠長年存在?面對城市精細化發展的要求,相關部門又是怎麼管理的?河南商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亂象背後 路邊商戶稱 每輛車每月交300元「停車費」
魏河北路一名專賣麵包車的商戶介紹,停在路邊的多以東風、五菱等牌子的低端車為主,好賣,尤其是麵包車,多售給一些工地上的人,用來拉人拉貨,「一個工程下來,車錢都賺回來了,車扔了他都不可惜。」
他們號稱是薄利多銷,以走量為主。
夏天顧客一少,車就存得多了。在東風渠邊,一名賣家轎二手車的「商戶」拎出了一堆的鑰匙,「我這兒還有40多輛車呢。」
同時,他也透露,「我們都是交過錢的,一個月停一輛車300元。」
他說,這錢都是交給了附近村裡的人,「我們這一片屬於路寨,錢都交給他們了。一個村分幾個大隊,一個大隊包一片兒。」
他也預估了一下,僅麵包車都得有三四千輛,加上其他路段停的各種型號的二手車,「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輛。」 既然每個月需要交的管理費,還得忍受露天的風吹雨淋,而附近不遠處就是建好的二手車交易市場,為何這些商戶不進場營業呢?
在文化路路西,有幾家二手車交易市場。8月8日,河南商報記者以購車者的身份走訪了附近的二手車交易市場。
在「二手車廣場」,一名王姓經理表示一個露天車位一個月收500元,如果是展廳的話,價格是按照平方米來算的,每平方米一個月45元。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另外一家名為「方圓二手名車」的市場。
該二手車市場辦公室表示,沒有空餘車位了,車位都租出去了,一個車位每月400多元。
對於擁有幾十輛車的商戶而言,兩相對比,在車位方面每月數千元的租金優惠,讓更多商戶選擇了馬路市場。
規範整治 聯合執法行動已啟動 並且將持續推進
數千輛的二手車佔壓車道,已經影響了附近市民的通行。在該「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東邊和南邊,有已經建好的小區和在建的學校,這個「腸梗阻」目前已經對這裡的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據市民反映,這個區域曾經在2012年底的時候進行過治理,「乾淨有序了一段時間」,之後死灰復燃。
面對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各個相關部門又是怎麼做的呢?
辦事處:
市場可能是自然形成
並沒有在辦事處備案
8月9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聯繫到路寨所屬辦事處——鄭州市國基路辦事處進行諮詢。
該辦事處文明辦的吳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該二手車市場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並沒有在辦事處備案。
關於有商戶說的錢交給了路寨村一事,吳女士稱他們並不清楚村民是否收了錢,也從沒上交過。
針對佔道問題,吳女士表示8日下午開始,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清理附近車輛。
交警:有些路段還沒移交
鄭州市交警五大隊的相關負責人稱,對於魏河北路等路段的二手車停放問題,不是他們不管,而是這裡的一些路段並沒有移交,他們無法設置相關的警示牌,也無法查處。
起初,二手車散戶們大都在文化路上銷售二手車,有時文化路上道路兩側能各停兩排,他們對此專門在沿線設置了「禁止停車」「禁止銷售二手車」等警示牌,並成立專門警組進行整治,「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對這兩條路進行移交,我們也會加大對混入文化路佔道銷售二手車的整治力度。」
工商局:相關投訴已經調查
呼籲採取聯合行動的還包括鄭州市工商局專業分局機動車所的相關負責人,其表示,他們之前接到一些關於該區域「商戶」欺詐的投訴,工作人員也曾專門到此進行調查,並把情況匯總後向相關部門進行了上報,「建議當地政府能出面聯合工商、城管、辦事處、交警等職能部門一起對該市場進行清理整頓,並對商戶進行分流。」
金水區:組織多個部門聯合執法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金水區了解到,8日下午,該區主要領導帶隊,交警、城管、公安及辦事處等多個部門來到該地進行了聯合執法。拖離車輛400餘輛,拆除違法建築40餘間。據金水區宣傳科工作人員介紹,聯合執法將持續推進。
最新進展 密密麻麻的二手車已基本不見蹤影
8月9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文化路魏河北路。經過聯合治理的該區域,原本密密麻麻的數千輛二手車已經基本不見了蹤影,一些違法建設的簡易房正在拆除中。
國基路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稱,這項工作將在這兩天全部完成。之後,他們將會派遣專門人員,到這些區域進行巡查,防止出現反彈的情況。
對各部門此次聯合治理行動,附近的居民朱先生表示讚賞,他說,政府行動給市民恢復美好生活環境帶來希望。但他也有擔憂,他說,對於二手車的亂象,2012年政府治理過,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然而,好景不長。這一次的治理,能否保持長效呢,河南商報也將和附近居民一同,繼續關注。
記者手記
別讓一個黑市場
「黑」了市民的路
城中村改造,車管所北移,2012年,這裡的二手車市場就已經被拆遷。
原想這裡會煥然一新,成為市民的居住生活安樂之地,然而,有名有分的中博走了,卻聚攏了一個「路寨二手車市場」。
改造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改觀,卻吸引了一些人私下交易,各種垃圾都被扔到路上或是直接拋入東風渠和魏河裡,嚴重汙染了這片區域的環境。
佔壓車道、影響通行、汙染環境……就是這樣一個「二手車市場」存在著,而且這個黑戶一待就是四五年。市民抱怨,「每到周末就成了大市場,沒地兒也沒環境讓大家在這兒玩了。」
規模如此之大,於情於理都無法給民眾一個交代。 也許,相關部門會有各種理由,也一肚子委屈,但不管進行到哪個環節,為民服務都應該是第一要則。
面對洶湧的民意,近日,金水區主要領導帶隊,交警、城管、公安及辦事處等多個部門來到該地進行了聯合執法,而這樣的聯合執法還將持續推進。
這樣的治理也應該早點出現,而不是等民意的指頭伸到鼻子上才有所動作。這樣的聯合執法自然是好,但願能還路於民,但願能持續下去。
(河南商報記者 周坤鋒)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 周坤鋒 彎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