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螺螄粉,為什麼這麼難搶到?
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螺螄粉是怎麼突然火起來的,更很少有人明白,為什麼這段時間螺螄粉竟然「一碗難求」到要等40天才能吃到。
先是在和一些媒體朋友交流時,有人告訴懂懂筆記,最近火爆的網紅螺螄粉大多在網店上處於預售的狀態,其中部分知名品牌螺螄粉的預售期,甚至長達40天左右;然後是一篇篇網文突然異口同聲,「螺螄粉缺貨並被全民呼喚」的新聞頻頻登頂熱搜榜,甚至連「6000萬網友在微博上高喊實現螺螄粉自由」的內容都在批量複製傳播……
「等了一個多月,終於等到網購的螺螄粉了,但是味道算不上正宗,口感也不太對。」就在螺螄粉備受追捧的同時,兩位在京工作的柳州朋友告知懂懂筆記,自己買到的網售螺螄粉,口味以及口感都不太正宗,讓她們和家人感到非常失望。
被「發源地」老鄉評價為味道不正宗的網紅螺螄粉,究竟靠著什麼魔力火爆全網,網店預售期竟然長達40天?各家螺螄粉突然走紅的背後,是否藏著不為人所知的營銷秘密?
經銷商突遭廠家斷供
「大家都在搶購螺螄粉,我原本以為這次能有不錯收益的。」
劉均(化名)是柳州一家螺螄粉品牌在廣東地區的代理商。他告訴懂懂筆記,在今年春節前,螺螄粉就開始走紅,部分網紅品牌的螺螄粉更是「一粉難求」。他所代理的螺螄粉品牌銷量也是逆勢增長,相比2019年同期幾乎翻了一倍。
疫情逐漸平穩後,公司一方面忙著向線下商超供貨,另一方面向柳州的廠家要求增加產能保障供應。四月初追加訂單後,劉均準備大幹一場,「我們還向廠家申請了費用,計劃在更多商超入口位置做一些陳列。」
此時,網上一些媒體的報導也讓他倍感興奮,有新聞說柳州螺螄粉全行業的年營業額,已經超過了100億元,一舉從街邊小吃逆襲成為全網當紅美食。「其實螺螄粉在廣東算是外來的小眾食品,但那段時間確實賣得很好。」
然而,讓他感到意外的是,4月10日自己沒有迎來廠家的大量發貨,反而接到了「斷貨」通知。廠家的信息顯示,因為有新一輪的營銷部署,目前不能發貨,讓代理商靜候通知。
自己正準備在各大商超、便利店好好銷一把螺螄粉,卻突然遭遇廠家斷貨,這讓劉均百思不得其解,「奇怪的是,聯繫了幾家其他省區代理商之後,發現大家都收到了一樣的通知。」
一周之後,廠家終於給各大代理商發來了新的通知,但通知內容並非恢復螺螄粉的供應,而是要求省區代理商通知各自的線下零售渠道,目前螺螄粉暫時缺貨,預計四十天之後才能恢復正常供應。
「品牌官方的天貓店也掛出螺螄粉預售的公告,預售期為40天,真奇怪了,有生意居然不做?」這種舉措,讓對廠家所謂營銷部署難以理解的代理商們,都感到相當氣憤,包括劉均在內的經銷商紛紛與廠家溝通,要求給出明確解釋。但與廠家的溝通結果,更讓劉均摸不著頭腦了。
「只說現在斷供,是為了日後更大的銷量,對方還拍胸脯說不會讓代理商有任何損失。」劉均告訴懂懂筆記,他們所代理的品牌螺螄粉,斷貨至今已經將近一個月,但廠家仍然無任何供貨的跡象。
與此同時,線下零售渠道每天都在電話催問恢復供貨的時間,表示有很多消費者都在詢問、求購螺螄粉,「超市、便利店也害怕在螺螄粉話題大火的節骨眼上沒貨可賣,會損失大量的收益,有的超市已經開始尋找新的螺螄粉品牌進場了。」
劉均表示,如果六月份廠家還是無法如承諾期限恢復產品供應,他和部分省區代理也開始要尋找新的品牌去合作,以彌補這次斷供所造成的經營損失。「我也會保留訴訟的權利,不排除向螺螄粉廠家討個法律上的說法。」
那麼,廠家在螺螄粉廣受消費者追捧的當口選擇斷供,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網紅螺螄粉與飢餓營銷
「呵呵,這很明顯是在做飢餓營銷,生造網紅單品呢。」
懂懂筆記諮詢了幾家食品飲料行業的營銷策劃人,得到了大致相同的分析。泉州一家營銷機構的策劃主管張娟告訴懂懂筆記,她所在的機構曾參與好幾款網紅美食的營銷策劃與執行工作,其中包括豆乳盒子蛋糕、雲南蘸水以及剛「過氣」不久的網紅麵筋。
「幾乎所有網紅美食營銷執行的第一步,都是飢餓營銷。」在她看來,柳州螺螄粉的走紅,背後也有專業的營銷機構在推動,與MCN之於網紅類似,營銷機構則是站在網紅商品背後的推手。
「在營銷人眼裡,世界上就沒有平白無故走紅的人和物,螺螄粉也是如此。」張娟表示,根據從業經驗,如果想讓一款美食走紅,先要將美食加以包裝,甚至從名稱上改頭換面,比如紅極一時的髒髒包、豆乳盒子蛋糕。
然後,再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釋放大量與之相關的新聞話題,話題一定要足夠搶眼球,要具有爭議性,或是請明星背書,「其實螺螄粉走紅之前,就已經有大量的話題充斥網上,像『螺螄粉就像渣男』、『螺螄粉支援湖北』和『宋祖兒吃螺螄粉』等等。」
張娟強調,一輪話題營銷之後,她們公司裡面幾位以麻辣燙為至上美食的重慶同事,也都說想網購一包螺螄粉嘗嘗了。「之後就是飢餓營銷,人們會發現無論是線下商超,還是線上的網店,螺螄粉脫銷了,甚至是提前幾十天開始預售。」
「對於消費者而言,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是珍貴。」當所有消費者都在尋找螺螄粉時,廠家往往會減產、降低渠道的供應,以此製造緊張氣氛。之後「螺螄粉還不發貨」的話題,又開啟了二次傳播,一輪一輪助推輿論關注。
張娟分析,這一輪營銷話題,應該不會是一兩家發起的,但是話題熱起來後,部分蹭熱度的螺螄粉品牌也會相繼加入脫銷、斷貨的行列,「其實仔細在淘寶天貓上查一下,預售的螺螄粉品牌就那麼幾家,其它的很多小品牌還在正常發貨。」
當然,除了一部分「執著」的消費者非「網紅品牌螺螄粉」不吃之外,大部分理智的用戶,還是會選擇購買能正常發貨的螺螄粉,即便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張娟坦言,採取飢餓營銷的螺螄粉品牌,往往不只是為了短期銷量而已。
「普通的螺螄粉,消費者買完還會記得牌子嗎?做飢餓營銷,是為了品牌的長期影響力和長尾效應。」她告訴懂懂筆記,雖然很多消費者都購買不到網紅品牌螺螄粉,但在輿論宣傳、口口相傳中卻因此記住了這些品牌,原本的無名小廠很可能一躍成為行業的頭部。
那麼,是否所有的地道美食都可以依樣畫葫蘆,打造成為上億銷量的網紅美食呢?
「黑天鵝」成就了螺螄粉
「不是什麼單品都能通過包裝盒營銷手段,成功在網上走紅的。」
張娟解釋道,由於和品牌合作的營銷機構、推手機構,大多都是靠單品銷售額按比例分成的,只有銷售量大幅增加,機構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因此,許多營銷、策劃和推手機構在篩選合作品牌、合作產品時,也會有一定的門檻。比如,與產品相關的近期社會話題,是否有適當炒作、加以利用和預熱的;廠家的產品品質是否優秀可靠,品牌、創始團隊是否有營銷策劃、包裝的價值等等。
「之前有做桂林米粉的(企業)找我們洽談線上營銷合作,談到最後我們沒做。」張娟透露,儘管桂林米粉和螺螄粉一樣都是廣西地道的美食特產,但相比螺螄粉,桂林米粉更常見,和沙縣小吃一樣遍及很多城市。
他們評估分析後認為,消費者或多或少都吃過桂林米粉,這種食品雖然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難以滿足獵奇的心理,無法勾起廣大年輕消費者的嘗鮮欲望,「即便是廠家出手闊綽,推手團隊也不敢做的,畢竟機構的目標是銷售分成收益最大化。」
在她看來,好的營銷標的是篩選不常見、普及低、有特色的品牌商品,然後再尋找營銷突破口。「如果疫情沒有發生,消費者都不會宅在家裡,不會做飯的用戶也不至於吃膩了方便麵,更不會為這種方便螺螄粉催生走紅的契機。」
實際上,螺螄粉的特點和最大弊端,都是「獨特的臭味」。但在疫情期間,預包裝的方便螺螄粉走紅,大家不再將螺螄粉的「臭」當作負面因素,更是充滿了好奇,「很多人都是(在網上)聽別人說越臭越香,才去買螺螄粉嘗鮮的。」
【結束語】
疫情結束後,品牌廠家以及營銷機構恰到毫巔的營銷手段,活生生地將以「臭」聞名的小眾螺螄粉,推成了全網的網紅美食。
此時,距離柳州當地第一家預包裝方便螺螄粉企業的註冊成立,已經過去了六年時間。或許,螺螄粉的瞬間走紅,更多是企業唱戲、營銷推手機構共同助力打造的結果,這裡面本無是非對錯,倒是值得更多仍在低迷陰霾籠罩下的地方美食、地方企業所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