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4月17日報導,JR是由日本國鐵分割民營化後誕生的鐵道公司,截至今年4月,JR已經正式邁入營業以來的第30個年頭。繼去年的北路新幹線,上個月北海道新幹線也正式通車,JR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新時代的象徵,JR東海計劃於正式投入使用磁懸浮中央新幹線。
但隨著這一最尖端技術的不斷推進,JR東海所面臨的最大的課題,是一個全國工廠都共同面臨的,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課題。
國鐵方面的「經驗」很必要
JR東海成立於1987年4月。當時的國鐵分割成6個地方性鐵道公司以及1個貨物鐵道公司,從此改為民營化模式,JR東海便是成立於當時。JR東海在負責有「日本大動脈」之稱的東海道新幹線運營工作的同時,也負責以中部地區為中心的原有線路運營。
在公司成立後的第30個年頭,JR東海將發展目標鎖定在磁懸浮新幹線的運營商上,若建成後,東京·名古屋間往返只需40分鐘。目前日本沿線各地已經開始投入建設,而僅這一區間的事業投入金額就高達5兆日元,費用則需由公司方面全額負擔,這也是公司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投入。
磁懸浮新幹線
但JR東海公司社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一事業的推進過程中,他們遇到了新的意想不到的課題。
他表示:「國鐵時代的資深社員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但他們普遍面臨著即將退休的現實。如何將他們的經驗技術傳承下來是公司需要面對的最大的課題之一。」
由於經營較為困難,民營化之前至JR成立後的1990年間,公司幾乎沒有僱傭新的技術人員,40多歲至50歲左右的社員人數非常少。而50多至60歲的社員也即將退休,能夠向年輕員工傳授技藝的時間也屈指可數。
雖然邁入新時代,但仍需要傳統技術
以全國各地的製造業為中心,技藝繼承都成為了必須要面臨的課題之一。而在行業老齡化趨勢更為嚴重的工廠中,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緊迫。
但是,無論公司員工的整體構成發生何種變化,即使在發展最尖端技術的新時代,JR東海也離不開傳統技藝的支持。
目前,為了解決這一傳承問題,JR方面也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負責現場安全的責任人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勘察現場安全性的工作需要足夠豐富的經驗,雖然最新的電子設備可以感知異常並及時報告,但具有豐富經驗的員工僅憑耳朵就可以聽出發動機有無故障、零部件是否有細微鬆動等。因此,若在故障發生之後再去考慮解決對策,一定會耽誤列車的運營,所以在事故發生前及時發現問題便更為重要,這也是地區交通順利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經驗技術人員的短缺問題亟待解決。」
車站中設立「輔導班」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IR在日常工作中採取了資深經驗者帶領年輕人一起工作的模式,在工作過程中給予認真指導。除此之外,一些獨特的傳授方式也應運而生。
在名古屋站,JR開設了「補習班」,講師澤正和(58歲)在名古屋站工作了30年,對檢票工作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在補習班中,約有60名年輕人接受他的指導。
無論開發出多麼高性能的車輛,引進了多少尖端技術,鐵道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為了能夠更加安全、便捷的乘坐鐵路,JR方面也呼籲更多的年輕人去主動學習這些經驗。(黃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