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出門爬山,泉城山色添新意大眾日報記者 晁明春
2020-09-21 20:35:4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的絕美山色古已有之。近年來,隨著山體綠化提升及山體公園建設,濟南的山不僅更具觀賞性,也給市民帶來更多舒適體驗。「推窗見綠,出門爬山」已經成了市民的生活日常。
自然生態修復,打造休閒好去處 近段時間,整修之後的燕翅山西坡成了居民張先生和家人散步休閒的好去處,既可賞景又能娛樂,十分愜意。 據悉,燕翅山西坡山體公園位於歷下區解放東路以南、窯頭路以北,海拔約200米,新命名的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硯池泉便位於山腳下。山體之前存在局部基礎設施不完善,景點不銜接、道路不貫通、區域山體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今年,歷下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將山體公園建設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精心組織,強化落實,將燕翅山打造成為了具有綜合性功能的城市特色公園。公園建設以「生態優先、生物多樣、適地適樹、因地制宜、注重景觀」為原則,提升山體綠化面積約3.1萬平方米。 工程依託現有自然地勢資源,整理綠化用地2萬平方米,回填種植土1.5萬立方米。按照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優先選種鄉土樹種,栽植喬灌木、竹類2萬株、地被2萬餘平方米,成功打造了一條亮麗的綠色山脊線。在實施山體覆綠的基礎上兼顧休閒健身功能,新建生態環保公廁1座、休息平臺3處,鋪設登山遊步道1000餘平方米等,為市民打造了良好的登山遊玩環境。
而與燕翅山相隔不遠的荊山山體公園,同樣讓周圍的居民讚不絕口。這裡位於旅遊路北側,荊山東路以西,佔地面積116畝。公園建設依託荊山自然地勢資源,堅持「增綠透綠、人文生態」理念實施綠化提升,新建登山遊步道、休閒景觀涼亭,將荊山融入周邊居民生活,打造了集「靜謐、生態、休閒」於一體的城市山體公園。沿著山間小道,穿行於林蔭下,近處的亭臺樓閣,遠處的高樓青山,一邊是鳥兒的婉轉鳴叫,一邊是各種樹木的搖曳風姿,城市將森林映襯得神秘而美麗,森林將城市點綴得生機盎然,讓人儼然置身於一幅森林城市的美麗畫卷。
渣土山體治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同樣是山體公園,位於市中區十六裡河街道辦事處的小東山山體公園也成了網紅「打卡地」。據市中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東山山體公園位於市中區中海社區,陽光東路以北,佔地34公頃。公園建設以「青山入城、綠色市中」為目標,著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修復城市與山體生態系統,促進城市與自然的交融,打造以活動健身、觀光休憩等服務功能為主的山體公園。山頂建有「攬岱亭」,沿新修環翠路的多處休憩廣場與平臺設置了景觀廊架和健身器材。小東山公園風景優美,樹木茂盛,盛開的花朵隨處可見,來此鍛鍊休閒的人絡繹不絕。 家住中海國際社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以前這裡就是渣土山,一颳風就有土,一下雨就是泥。現在好了,山體公園的建設,讓他們從家中就能看到綠色,一到春天,還有漫山遍野的鮮花,垃圾山成了「打卡地」,周末還能帶孩子去爬爬山,感覺森林來到了家門口。
鏊子山山體公園位於市中區領秀城社區內,總面積14公頃,因形狀酷似倒扣的烙餅鏊子而得名。公園建設遵循生態優先、傳承文化、服務於民理念,集娛樂、運動、休閒和傳統文化教育於一體。園內文化氣息濃厚,廣場設有我國古代思想三大家老子、孔子、墨子的塑像,映入眼帘的「文曲星」群體塑像,既有商朝的比幹、南宋的文天祥、明朝的劉伯溫、北宋的包拯、蘇軾、範仲淹,又有匡衡「鑿壁偷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等古代勵志故事,一座石書「知識就是力量」的雕塑分外醒目,入園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能受到傳統文化和思想的薰陶。
合理規劃路線,打造新區生態綠核 槐蔭區峨嵋山位於槐蔭區京滬高速以西、經十路以北、物流大道西側,歷史上稱為「糜笄山」,山上有碧霞祠及大悲寺遺址。山體高度68.6米,東西狹長,脊背曲折,猶如古人習字的筆架,又稱「筆架山」。該山體公園設計獨具匠心,石塊臺階及毛石碎拼環山而行,既方便遊客遊覽又不失趣味。景亭位於山體西側,是山體的制高點,遊客登高望遠,在此小憩,身心舒暢。山體綠化在保留原有苗木的基礎上,喬灌木配合,連翹、爬山虎等地被植物分布其中,美不勝收。
歷城區圍子山郊野公園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唐冶新區,北臨世紀大道,南臨經十路,東至圍子山山脊線,西至環山路,是東部新城中心區域重要的生態空間。通過綠化栽植、建設遊路、廣場、休憩涼亭、景觀小品等,建成「一路七景」,包括唐冶流金、密林探幽、櫻花春曉、環翠雲臺、花海雅韻、黃櫨炫秋、玉蘭溪谷等在內的七個景點,使圍子山郊野公園別具特色。公園建成後已成為唐冶片區最大最完整的公園綠地,是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綠中、綠在山中」新區生態綠核最重要的一環。幾年前剛搬到唐冶新區的王女士經常周末帶著孩子來爬山,一邊休閒健身,一邊教孩子認識植物,春天可以賞櫻,秋天可以看紅葉,生活非常舒適愜意。「七八年前來看房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山,沒想到現在修得這麼好,給周圍居民帶來不少綠意,在城市當中真的很難得。」
濟南林場所屬透明峰山體公園位於興隆山北部,北鄰103省道,東、南、西側至山脊線,佔地面積45公頃,為興隆山「五峰」之一。公園建設以山地景觀和生態景觀為特色,合理梳理遊覽路線,補植完善區域綠化,實現生態自然與山城共融。園內建有林下休憩廣場、溼溏、旱溪等景觀設施,周圍群山連綿,蔥蘢疊翠。據了解,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生態修復為主的方針,秉承「生態、自然、野趣,節簡、安全、易遊」的原則,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注重地方特色,突出自然山色,弘揚鄉土文化,全力推進山體綠化提升和山體公園建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2017年以來,全市共完成建設山體公園、郊野公園43處,綠化提升山體71座,2020年新開工山體公園8處,使泉城「山」的特色得到進一步彰顯,為市民提供了數量更多、生態更好、景觀更美的休閒遊憩場所,得到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晁明春 通訊員 薛在銀 高宏璟 報導)
責任編輯: 劉田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