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家住東城區清水苑社區的張阿姨每天都準點兒下樓,和老姐妹兒約著一起到家門口的公園裡遛彎、賞花。公園裡,成片的月季花嬌豔欲滴,層疊的花臺間不時噴出細密的水霧,廊架下,居民們邊聊天邊賞景,十分愜意。在她們眼裡,新栽的花草樹木、新添的長廊條椅、新建的蜿蜒步道,都是辛福生活的源泉。張阿姨豎著大拇指說:「家門口新添的香河園口袋公園,遛彎散步方便極了。」
何謂「口袋公園」?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是對較小地塊進行綠化種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務設施的小微綠地。一處處口袋公園,雖然佔地面積小,但都小巧精緻、設施齊全。
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生態空間本就有限,近兩年,市民家門口卻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一處處口袋公園。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留白增綠的妙筆。
為滿足百姓對家門口生態空間的需求,各區紛紛結合區域特點,探索出一系列巧做法,在緊俏的土地資源中「擠」出綠化用地。其中,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留白增綠就是妙招兒之一。
市委書記蔡奇到朝陽區調研時,曾現場點出留白增綠三種形式——「先白後綠」,即拆遷拆違後要清理成淨地,對具備條件的進行綠化;「非白即綠」,就是對於騰退出的土地,要麼為未來發展留白,要麼用於搞綠化、建公園;「亦白亦綠」則是對留白地塊進行綠化,實現「以綠看地」。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疏解整治促提升及該區留白增綠工作安排,去年以來,該區對拆除違法建設、封堵違規「開牆打洞」等方式清理騰退的點位進行梳理,充分利用拆違、騰退用地,建設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提升綠量。
僅在東城區,去年9月以來,騰退出來的空間裡已新建了同仁醫院口袋公園、校尉胡同口袋公園、天壇東門口袋公園、廣渠門口袋公園和天壇周邊四個口袋公園共8個佔地9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園,為周邊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綠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和東城區一樣,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西城區也有不少騰退綠化出來的新公園,位於大紅羅廠街與西什庫街交叉口的大紅羅廠口袋公園,就是如此。
附近居民回憶說,早些年這裡是一片私搭亂建的商業設施,有關部門進行拆違整治後,什剎海街道在這裡設立了街景小品屏風與紅籮筐,突出整條街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紅籮筐在古色古香的灰色屏風映襯下,非常奪目。走過屏風,槐樹、丁香、玉蘭、海棠等樹木映入眼帘,不遠處的石墩,成了附近居民健身歇息的好地方,坐在石墩上看著來往的行人、車輛,感受著拂面的清風、聞著沁鼻的花香,很是舒暢。穿過一片小竹林,又是另一番風景。廊架、健身器材等休閒設施,使小小口袋公園更聚人氣兒。座椅上休息的老人、蹺蹺板上嬉笑的母子,讓公園裡瀰漫著濃濃的幸福氣息。
除了利用拆違騰退的土地留白增綠,各區也在珍惜利用好身邊的每一寸土地,見縫插綠,將公園和綠地引入城市,提升百姓獲得感。
推開窗就能看到多彩的花草樹木,吃完飯帶著老人孩子在家門口的小公園遛彎鍛鍊……這樣的愜意生活,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已經實現。街道有條下崗胡同,南北長120米左右。過去,胡同南口有一塊約20平方米的荒地,地兒雖不大,但一直光禿禿的不好看;北口則有一塊約80平方米的空地,堆放著廢棄物,雜亂無章。此後,街道對這兩塊地進行整治,見縫插綠,栽花種樹,安裝休閒座椅、石碑等,改造成口袋公園,成了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不二之選。
為讓百姓開窗賞繁花、出門見森林,蔡奇曾多次開展調查研究,直奔一線指揮督辦,強調,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零散地塊、道路兩旁、第五立面等綠化空間,宜綠則綠、見縫插綠或垂直綠化,重塑街區生態,提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這一處處口袋公園佔地面積雖然不大,卻悄悄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早先下棋、遛彎都沒個好去處,現在家門口添了這個小公園,我們老哥幾個每天都在這聚齊兒下棋。」最近,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橫一條路上的一處新變化,引得附近居民紛紛點讚。原來,橫一條與順八條交界的一處雜草叢生的失管荒地,變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東鐵匠營街道主動「吹哨」,聯合多部門對此處失管荒地進行了綜合整治,並利用荒地等街巷邊角區域打造休閒公園,栽種了丁香、玉蘭、月季、黃楊等花草樹木,為橫一條路增添一抹亮色。公園裡還安裝了座椅等配套設施,讓居民可以駐足休憩。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一位哄孫子的老人對家門口的口袋公園連連稱讚:「邊角荒地建成口袋公園,環境好了,心情也跟著敞亮了。
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的顏值,也提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去年,北京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在全市建設了121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今年,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將有效利用面積較小地塊,再新建5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
口袋公園,只是本市拓展生態空間的方式之一。蔡奇就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召開現場推進會時指出,要抓好留白增綠,胡同要見縫插綠,利用邊角地建口袋公園;沿河要建綠道,有條件的地方要建城市森林。
的確,高質量做好城市設計,珍惜用好每一塊土地,才能豐富和扮靚城市空間。東城區就根據街區胡同的不同條件、現狀,採取了垂直增綠、立體拓綠等多元化的景觀綠化形式。
針對南鑼鼓巷、五道營等綠化空間有限的街道、胡同,通過種植藤本月季、擺放花缽、懸掛花籃、陽臺綠化、牆面綠化等立體綠化方式見縫插綠。
對於五老胡同等綠化空間相對充裕的街道、胡同,則通過修砌花池、穿插園林小品等方式增綠添彩,在胡同紅牆灰瓦之間點綴上花紅柳綠的景觀。
為讓老百姓能「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本市還打造了胡同微花園、城市森林等,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77%提高到80%。到今年底,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提高到83%,讓市民在家門口休閒鍛鍊、放鬆身心有了更多選擇。
感謝市園林綠化局、西城區融媒體中心、東城區委宣傳部、東鐵匠營街道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