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土地留白增綠 北京這些口袋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這兩天,家住東城區清水苑社區的張阿姨每天都準點兒下樓,和老姐妹兒約著一起到家門口的公園裡遛彎、賞花。公園裡,成片的月季花嬌豔欲滴,層疊的花臺間不時噴出細密的水霧,廊架下,居民們邊聊天邊賞景,十分愜意。在她們眼裡,新栽的花草樹木、新添的長廊條椅、新建的蜿蜒步道,都是辛福生活的源泉。張阿姨豎著大拇指說:「家門口新添的香河園口袋公園,遛彎散步方便極了。」

香河園口袋公園

何謂「口袋公園」?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是對較小地塊進行綠化種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務設施的小微綠地。一處處口袋公園,雖然佔地面積小,但都小巧精緻、設施齊全。

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生態空間本就有限,近兩年,市民家門口卻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一處處口袋公園。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留白增綠的妙筆。

騰退土地留白增綠

為滿足百姓對家門口生態空間的需求,各區紛紛結合區域特點,探索出一系列巧做法,在緊俏的土地資源中「擠」出綠化用地。其中,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留白增綠就是妙招兒之一。

市委書記蔡奇到朝陽區調研時,曾現場點出留白增綠三種形式——「先白後綠」,即拆遷拆違後要清理成淨地,對具備條件的進行綠化;「非白即綠」,就是對於騰退出的土地,要麼為未來發展留白,要麼用於搞綠化、建公園;「亦白亦綠」則是對留白地塊進行綠化,實現「以綠看地」。

清逸園花團錦簇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疏解整治促提升及該區留白增綠工作安排,去年以來,該區對拆除違法建設、封堵違規「開牆打洞」等方式清理騰退的點位進行梳理,充分利用拆違、騰退用地,建設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提升綠量。

僅在東城區,去年9月以來,騰退出來的空間裡已新建了同仁醫院口袋公園、校尉胡同口袋公園、天壇東門口袋公園、廣渠門口袋公園和天壇周邊四個口袋公園共8個佔地9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園,為周邊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綠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大紅羅廠出門進園

和東城區一樣,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西城區也有不少騰退綠化出來的新公園,位於大紅羅廠街與西什庫街交叉口的大紅羅廠口袋公園,就是如此。

附近居民回憶說,早些年這裡是一片私搭亂建的商業設施,有關部門進行拆違整治後,什剎海街道在這裡設立了街景小品屏風與紅籮筐,突出整條街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紅籮筐在古色古香的灰色屏風映襯下,非常奪目。走過屏風,槐樹、丁香、玉蘭、海棠等樹木映入眼帘,不遠處的石墩,成了附近居民健身歇息的好地方,坐在石墩上看著來往的行人、車輛,感受著拂面的清風、聞著沁鼻的花香,很是舒暢。穿過一片小竹林,又是另一番風景。廊架、健身器材等休閒設施,使小小口袋公園更聚人氣兒。座椅上休息的老人、蹺蹺板上嬉笑的母子,讓公園裡瀰漫著濃濃的幸福氣息。

邊角空地見縫插綠

除了利用拆違騰退的土地留白增綠,各區也在珍惜利用好身邊的每一寸土地,見縫插綠,將公園和綠地引入城市,提升百姓獲得感。

推開窗就能看到多彩的花草樹木,吃完飯帶著老人孩子在家門口的小公園遛彎鍛鍊……這樣的愜意生活,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已經實現。街道有條下崗胡同,南北長120米左右。過去,胡同南口有一塊約20平方米的荒地,地兒雖不大,但一直光禿禿的不好看;北口則有一塊約80平方米的空地,堆放著廢棄物,雜亂無章。此後,街道對這兩塊地進行整治,見縫插綠,栽花種樹,安裝休閒座椅、石碑等,改造成口袋公園,成了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不二之選。

下崗胡同改造前

下崗胡同改造後

為讓百姓開窗賞繁花、出門見森林,蔡奇曾多次開展調查研究,直奔一線指揮督辦,強調,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零散地塊、道路兩旁、第五立面等綠化空間,宜綠則綠、見縫插綠或垂直綠化,重塑街區生態,提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東鐵匠營荒地「變身」口袋公園

這一處處口袋公園佔地面積雖然不大,卻悄悄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早先下棋、遛彎都沒個好去處,現在家門口添了這個小公園,我們老哥幾個每天都在這聚齊兒下棋。」最近,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橫一條路上的一處新變化,引得附近居民紛紛點讚。原來,橫一條與順八條交界的一處雜草叢生的失管荒地,變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東鐵匠營街道主動「吹哨」,聯合多部門對此處失管荒地進行了綜合整治,並利用荒地等街巷邊角區域打造休閒公園,栽種了丁香、玉蘭、月季、黃楊等花草樹木,為橫一條路增添一抹亮色。公園裡還安裝了座椅等配套設施,讓居民可以駐足休憩。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一位哄孫子的老人對家門口的口袋公園連連稱讚:「邊角荒地建成口袋公園,環境好了,心情也跟著敞亮了。

生態空間不斷拓展

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的顏值,也提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去年,北京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在全市建設了121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今年,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將有效利用面積較小地塊,再新建5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

東官房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只是本市拓展生態空間的方式之一。蔡奇就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召開現場推進會時指出,要抓好留白增綠,胡同要見縫插綠,利用邊角地建口袋公園;沿河要建綠道,有條件的地方要建城市森林。

的確,高質量做好城市設計,珍惜用好每一塊土地,才能豐富和扮靚城市空間。東城區就根據街區胡同的不同條件、現狀,採取了垂直增綠、立體拓綠等多元化的景觀綠化形式。

南鑼主街

針對南鑼鼓巷、五道營等綠化空間有限的街道、胡同,通過種植藤本月季、擺放花缽、懸掛花籃、陽臺綠化、牆面綠化等立體綠化方式見縫插綠。

崇外街道五老胡同附近公園

對於五老胡同等綠化空間相對充裕的街道、胡同,則通過修砌花池、穿插園林小品等方式增綠添彩,在胡同紅牆灰瓦之間點綴上花紅柳綠的景觀。

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

為讓老百姓能「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本市還打造了胡同微花園、城市森林等,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77%提高到80%。到今年底,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提高到83%,讓市民在家門口休閒鍛鍊、放鬆身心有了更多選擇。

感謝市園林綠化局、西城區融媒體中心、東城區委宣傳部、東鐵匠營街道供圖

 

來源:識政

撰文:劉菲菲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北京建50處「口袋公園」、小微綠地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在北京西城區東福壽裡胡同南口,地鐵北海北站不遠處,今年新建起了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小公園——東福壽裡口袋公園。園中栽植著玉蘭、石榴、柿子樹等,午後的暖陽下,胡同的老人們聚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廊下,閒話家常。  如今,這樣的口袋公園在北京正越來越多。
  •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山東各地積極打造「公園城市」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韓蓓蓓)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近年來山東多地因地制宜,著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通過打造康養公園、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園」等形式,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 推窗見綠!泉州口袋公園裝著滿滿幸福~
    即日起,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推出《泉州這五年·百姓看變化》系列策劃報導,通過市民的視角,講述、記錄身邊的點滴變化,也展現「十三五」以來泉州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系列報導第一篇:《推窗見綠!泉州口袋公園裝著滿滿幸福~》。閩南網12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吳圳烽 文/圖)城市之美,在乎細節。在泉州走街串巷,你可能隨時與盎然的綠意撞個滿懷。
  • 口袋公園 推窗觀景
    廣州一園一景   設計特色花卉,園園景不同;搭配時令花卉,時時有花賞   廣州作為花城,氣候優勢讓這裡的口袋公園在植物選擇及搭配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從東湖路公交車站下車,永勝上沙口袋公園映入眼帘。公園四面均有入口,景牆鏤空有致。
  • 推窗見綠!泉州口袋公園裝著滿滿幸福
    近年來,泉州合理利用大空地、小角落,通過借地綠化、見縫插綠、破硬復綠、拆牆建綠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它們藏身在老巷子裡、街邊、居民樓間,分布在各個角落。錯落有致的綠植,古樸實用的設計心思,使得口袋公園備受青睞,成為很多市民家門口休閒、健身的新打卡點。
  • 北京密雲新增69處公園綠地,明年將建兒童主題公園
    新開放的月季公園成為市民出行好去處。今年以來,密雲區通過「留白增綠」實施綠化83.5公頃,新建提升小微綠地、口袋公園、中型公園69處,大幅拓展城區綠色空間,昔日拆違空地如今變成了市民鏡頭裡追隨的風景。新開放的月季公園成為市民出行好去處。初冬時節的月季公園,黃綠流轉色彩紛呈,各類景致相融成趣。
  • 北京:留白增綠,為城市開萬畝「林窗」,為市民增加遊憩空間
    今年初,西城廣外街道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對市場進行了騰退。4月份園林部門進場施工,短短3個月時間,一片綠意盎然的「小森林」就呈現在市民眼前。常樂坊城市森林,是今年本市利用騰退土地「留白增綠」的一個縮影。上半年,全市有12363畝騰退土地實現綠化,面積相當於2.8個頤和園。
  •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煙臺芝罘區新建10處口袋公園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芝罘區新建10處口袋公園 綠地面積3.7萬㎡ 11月底即將盛裝「靚」相 出門5分鐘,轉角遇見美 歷經兩個月的勘察論證,最終確定改造10處口袋公園,其中既有人流量較大、群眾訴求較強烈的白石路愛特啟迪幼兒園東南側綠地等點位,也有佳苑街交匯處拆違復綠的點位,新橋小區等老舊小區內的點位,確保口袋公園的點位選擇科學合理。
  • 城市「口袋公園」遍地開花,廣州一園一景
    廣州:一園一景 設計特色花卉,園園景不同;搭配時令花卉,時時有花賞 廣州作為花城,氣候優勢讓這裡的口袋公園在植物選擇及搭配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從東湖路公交車站下車,永勝上沙口袋公園映入眼帘。公園四面均有入口,景牆鏤空有致。
  •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深圳成為「公園裡的城市」
    新華社深圳9月25日電 題:推窗見綠、出門見園——深圳成為「公園裡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王豐、周穎  40年,從兩個公園到「千園之城」,深圳公園數量的變遷,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特區的發展。  出門500米可達社區公園,2公裡可達城市綜合公園……在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深圳,大大小小的公園遍布山林、海邊、社區、街邊,這些公園夯實了特區的生態基礎,串聯起千萬深圳人的宜居夢想。  「全域公園」塑造綠色特區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時,全市只有兩座公園。
  • 「口袋公園」,出門見綠
    來源:海外網市民在山東青島市北區口袋公園「昌樂園」遊玩。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居民在北京西城區京韻園(一期)長廊中閒聊。 本報記者 史志鵬攝江西南昌瑞園健身步道。「見縫插綠、出門見綠」正於細微處顯現。在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同時,有的地方還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將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融進口袋公園,賦予其更多的文化內涵。一方面,讓文化得以傳承,使記憶得以延續;另一方面,對外充分展示城市風貌,打造靚麗城市名片。
  • 深圳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80%的市民參與了這事
    原標題:深圳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80%的市民參與了這事深圳特區報2019年11月8日訊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圍繞「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深圳已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在「美麗中國」「美麗灣區」建設中始終走在最前列。
  • 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建設口袋公園46個,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
    原標題:2020年三民活動丨市園林和林業局:新造林9.5萬畝,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成真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建設口袋公園46個;新造林9.5萬畝,超額完成「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造林任務;建立線上「古樹醫院」,對古樹名木提供健康檢查、診療、救治、日常保健四項服務;開辦首個園藝市集,助農增收,累積銷售額超120
  • 扮靚城市環境提供便民服務 北京國企"留白增綠"惠民生
    在推進疏解整治工作的同時,市屬國企積極探索功能轉型提升,將騰退後的土地房產優先用於發展城市環境、優化社區生活環境、改善民生等領域。「留白增綠」城市添新景798藝術區向北一街之隔有一個文創園,未到門口,潺潺水聲入耳。
  • 福州打造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綠島鏈」——推窗見綠 出門進園
    美麗山水融入百姓生活「如今,各種綠道、串珠公園已經成為福州的新名片。這些綠道依山傍水,各有特色,但是大都建設在市民家門口,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讓美麗的榕城山水融入百姓生活。」談起綠道建設,福州市園林局局長楊曉非常自豪。
  • 昌平4個「留白增綠」公園年底建成
    原標題:昌平4個「留白增綠」公園年底建成   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 通訊員 王星月)記者從昌平區園林綠化局獲悉,該區4處「留白增綠」公園項目現已開工建設,分別為沙河鎮白各莊村城市休閒公園、十三陵鎮北新村鄉村郊野公園、馬池口鎮葛村鄉村郊野公園和橫橋村鄉村郊野公園,預計今年年底將全部建成。
  • 推窗見綠 轉角有綠 深巷有花 口袋公園為泉州老城點綠妝
    ,500米見園」15分鐘休閒生活圈的目標,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古城植綠」等行動,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破硬復綠、立體綠化等舉措,在老城區的街頭巷尾開展植綠、增綠、補綠和護綠行動,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讓老城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 成都:推窗見田 開門見綠 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總規提出全域增綠建設公園城市,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強化生態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龍門山植被提升增綠、龍泉山植被恢復增綠、生態廊道增綠、天府綠道增綠、公園增綠、濱水增綠、道路增綠、小區綠化和立體綠化增綠。
  • 推窗見景 出門見綠 株洲天元區深度打造城市綠洲
    近年來,天元區不斷完善「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小遊園」園林綠化建設體系,推動城市品質、「顏值」雙提升,讓老百姓開門見綠、推窗見景、臨園而居。 綠肺」 春回大地,百花齊放。
  • 展覽路新增一口袋公園 面積約1000平方米
    展覽路街道新增約1000平方米的「建城園」口袋公園,讓周圍居民有了賞秋品綠的新去處。 「建城園」口袋公園位於北京建築大學北門北側,北接西直門外南路,有多個交通口匯聚。歷經三月的修建,10月嶄新亮相。毗鄰建築高校,公園的設計融入周邊建築高校的氛圍與特色,頗具建築古風。臨立公園西北隅的涼亭,圍設了一圈紫藤,身後環繞著綠竹,紅色欄杆的點綴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