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各國發展意見不一?

2020-12-16 中國東協博覽雜誌

湄公河次區域由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組成,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新興市場。該區域人口超過2.3億,經濟年增長率為6%~8%,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豐富。一些發展夥伴通過現有的區域合作框架積極參與建設湄公河次區域。這些國家密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區域繁榮。

2003年,泰國提出了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ACMECS),這是湄公河次區域中首次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旨在通過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跨境貿易、協調運輸便利化規則條例以及促進人力資源開發來縮小湄公河次區域的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可持續增長。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和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018年,泰國擔任三河流域合作機制主席國的時候,亞太經合組織通過了首個《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總體規劃(2019-2023年)》,強調將多維互聯互通作為湄公河次區域融入區域及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有效工具。

除了確定區域內的發展夥伴,ACMECS還正式確定了與外部夥伴的合作關係,以便有效實施總體規劃。目前,所有在湄公河建立業務的國家已經成為ACMECS的發展夥伴,他們制定了《聯合發展計劃》,用於指導與ACMECS的合作。

大湄公河地區的發展速度將超過聯合國的估計

2009年,美國發起了湄公河下遊倡議(LMI),提倡在兩大支柱方面進行合作,實現湄公河次區域公平、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這兩大支柱為水、能源、糧食和環境合作以及人類發展和互聯互通。此外,根據湄公河水資源數據倡議、可持續基礎設施計劃(SIP)以及LMI青年科學家計劃等旗艦項目,兩性平等、婦女賦權以及私營部門參與等話題也貫穿其中。2019年,泰國擔任聯合主席時,舉行了第12屆主題為"湄公河的未來"的部長級會議,紀念該倡議達成10周年。

印度與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建立起了湄公河—恆河合作組織,這是湄公河國家和發展夥伴間的第一個合作框架,到2020年這一組織已成立20周年。最初,這一區域框架強調人文交流,但目前該框架下的合作已涵蓋各個領域,發展成熟。如通過速效項目(QLP)來實現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發展,獲得1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以及印度在湄公河區域為投資項目提供的7250萬美元的發展基金。其他合作領域還包括貿易、水資源管理、科學技術、技能發展和能力建設以及佛教旅遊等。其中,一個重要的互補項目是緬甸—印度—泰國三邊高速公路。這一公路連接南亞和東南亞,延伸至東西經濟走廊(EWEC)和南北經濟走廊(NSEC)。

湄公河次區域與日本於2008年開始合作。目前該合作在《2018年東京戰略》的三大支柱下進行:以優質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打造充滿活力和有效的互聯互通體系;支持2019年11月舉辦的第11屆湄公河—日本首腦會議通過的"湄公河—日本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倡議",實現綠色湄公河;以及以人為本的社會。該戰略還重視和日本自由開放的印太政策相結合,這符合東協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展望,以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亞太經合組織總體規劃(2019-2023年)》的願景。泰國願與日本合作,共同主辦湄公河—日本可持續發展目標論壇,交流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和最佳做法。

湄公河與韓國的合作框架是在韓國的支持下於2011年成立的。該合作框架由每年200萬美元的湄公河—韓國合作專項基金推動,目的在於縮小成員國之間的發展差距,促進湄公河在人民、繁榮與和平三大支柱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三大支柱又是韓國《新南部政策》和新七大優先領域的關鍵內容。此外,該合作框架還通過專門的湄公河—韓國商業論壇來吸引私營部門的參與。近日,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和韓國紀念其合作關係建立10周年,將合作水平提升至2019年的峰會水平。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六次領導人會議

2012年,泰國提出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可持續發展倡議,得到了中國的積極響應,並於2015年正式建立瀾湄合作機制。隨後,中國於2016年3月召開了首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領導人會議,通過了《三亞宣言》,確定了3個合作支柱,即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目前,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正密切實施《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在協商一致、平等、相互協商和協調、自願、共建共享以及尊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實現在五個重點優先領域的具體合作,即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合作、水資源、地區脫貧。

湄公河次區域的發展勢頭顯然令人興奮不已,對於來自遠方的朋友也不例外。他們可能對發展和如何實現發展想法不同,但至少在為人民創造繁榮和福祉方面目標一致。可持續發展、互聯互通和人力資源開發是高度優先的合作領域。有一點也是共同認可的,即各方應共同努力,實現優勢互補。

來源:泰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Inter Econ》雜誌

編譯:陳志瑩

相關焦點

  •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戰略解析(組圖)
    屆時,各國領導人將共同商討加強合作夥伴關係,規劃未來合作方向和重點合作措施。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組織作為瀾滄江—湄公河沿岸國家重要的合作機制,自成立以來展示出巨大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本次領導人會議將在何種戰略意義上提升次區域的合作水平?大湄公河次區域能夠達到何種一體化程度?本期《國際周刊》希望能夠幫您找到部分答案。
  • 曼谷隨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橋頭堡」
    中新社清萊九月二十六日電 題:曼谷隨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橋頭堡」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積極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改善基礎設施,擴大貿易與投資,已成為瀾滄江——湄公河流經的中、緬、老、泰、柬、越等六國共識。
  •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道路運輸在邕啟動 廣西與GMS各國跨境運輸合作...
    5月28日,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道路運輸(中國-寮國-越南)在南寧綜合保稅區正式啟動,標誌著廣西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簡稱「GMS」)各國跨境運輸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本次國際道路運輸啟動儀式由中國交通運輸部主辦、廣西交通運輸廳承辦,來自中國、寮國、越南等政府交通運輸部門、海關、運輸企業等嘉賓代表參加。
  • 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全文)
    湄公河在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際區域合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合作,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1992年,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在其總部所在地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六國首次部長級會議,標誌著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機制的正式啟動。
  • 各方代表會聚泰國清邁研討「一帶一路」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
    中新網曼谷9月2日電 (許倩)「『一帶一路』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瀾湄走廊,智慧崛起」國際研討會9月1日在泰國清邁舉行,來自中泰兩國的政府官員、企業、專家學者、當地商會、僑團代表以及美國、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緬甸等國駐泰使領館官員等約400人與會,就會議主題展開探討。
  • 2019湄公河旅遊論壇大理開幕 共推區域旅遊合作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致辭稱,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各國互為客源國與目的地,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途徑持續拓寬,國際影響也大大增強。希望通過此次論壇,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在強化區域內部客源互動的同時,向區域外推介和宣傳,讓全球更加了解大湄公河次區域。
  •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道路運輸啟動
    劉小明在致辭中指出,首次開通GMS國際道路運輸線路,是推動國家間發展戰略有效對接及深度融合、加強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多邊交通運輸合作、攜手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將開啟大湄公河次區域運輸合作新篇章,推動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互聯互通邁向新階段,助力形成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
  • 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願將「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更好對接,深化合作。「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縱貫中國西部地區,連接東南亞與歐亞大陸,陸海集聚、區域聯動效應突出。瀾湄合作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將進一步暢通貿易通道,調動中國西部、西南部以及東協其他國家力量,實現對湄公河國家的更大投入,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協同發展。
  • 高虎城出席第七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並致辭(圖)
    圖片來源:公共商務信息新聞採編中心 攝影:厲寶駿  6月11日,第七屆大湄公河次區域  高虎城表示,加強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貿易、投資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符合沿線六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高虎城指出,自2008年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成立以來,中方積極參加經濟走廊合作,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務實成果。
  • 大湄公河次區域兩峰會致力於加強互聯互通
    新華社河內10月26日電(記者樂豔娜 陶軍)第七屆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框架峰會和第八屆柬老緬越合作峰會
  • 大湄公河次區域五國是我國和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的基礎與核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 中國駐泰領事回應「湄公河疏浚」爭議:是各國共識而非單方行為
    泰國總理巴育對此抗議提出嚴厲批評,並質問「為何單方面抵制中國,湄公河又不是泰國獨有的」。 據環球時報1月20日消息,中國駐泰國清邁總領事任義生19日回應稱,泰國政府對湄公河疏浚工程項目持支持態度,政府內閣已審議通過2015-2025年瀾滄江-湄公河國家間航運發展規劃。巴育總理也曾向媒體強調,湄公河疏浚工程師流域間各國達成的共識,不是任何國家的單方面行動。
  • 瀾滄江——湄公河國家深化文化旅遊合作
    新華社昆明11月15日電(記者 餘俊傑 姚兵)瀾滄江——湄公河文化旅遊交流暨中老柬歷史古蹟自駕遊活動15日下午在昆明啟動,旨在開闢瀾湄跨境自駕遊線路,探索瀾湄旅遊新形式,深化流域國家的文化旅遊合作。
  • 李克強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李克強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新華社金邊1月10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月10日下午在金邊和平大廈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並發表講話。瀾湄合作已成為本地區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機制之一,將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和更廣闊的舞臺。中方願與湄公河國家一道,全面梳理總結瀾湄合作的進展,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好合作未來,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為本地區和平與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各位同事!  瀾湄合作是首個由流域六國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是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 通關更便捷 重慶獲得大湄公河次區域行車許可證
    重慶獲得大湄公河次區域行車許可證   通關更便捷、時間更節省,在該區域實現「跨境直達運輸」   1月9日,來自市交通局的消息稱,重慶獲得大湄公河次區域(GMS)行車許可證,重慶交運集團已成功申領首批8張。
  • 中國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正逐步實現
    ,湄委會的轉型和本土化,使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願景正逐步實現,推動和促進了湄公河沿岸國家的友好合作和共同發展。2016年湄公河流域發生百年一遇旱災,中方在自身受災情況下,組織實施應急補水,有效緩解了下遊旱情。  瀾滄江一湄公河是連接上下遊國家的紐帶。瀾湄六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鄂竟平說,長期以來,六國真誠合作守望相助,不僅促進了次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也拓展了人文交流,深化了傳統友誼。共同創建了瀾滄江一湄公河合作機制。
  • 推動綠色合作 實現區域共贏 瀾滄江生態環境改善惠及下遊湄公河流域
    瀾滄江與湄公河,一水二名。瀾滄江,自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源,流經西藏、雲南兩省區,出境後被稱作湄公河,依次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從越南注入南海。瀾湄六國因水結緣,瀾湄合作因水而興。2016年,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促成了瀾湄合作機制,也催生了「六國依託水資源合作、共建次區域命運共同體」的「瀾湄文化」。共建綠色生態屏障 作為上遊國家,中國始終以負責任的態度,做好河流的科學治理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
  • 趙克志向第100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成功開展致賀信
    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代表中國公安部發出賀信,向第100次湄公河聯巡成功舉辦致以熱烈祝賀,希望各國執法部門繼續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秉持湄公河精神,團結合作、共迎挑戰,攜手打擊跨國犯罪,務實開展抗疫合作,推動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向更寬、更深、更實的方向發展,共同為維護地區穩定承擔更大責任,為促進區域繁榮發揮更大作用。
  • 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峰會在緬舉行
    《緬甸新光報》6月24日訊: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ACMECS)第六次峰會22日在緬甸內比都舉行。柬埔寨首相洪森、寮國總理通邢、緬甸總統登盛、泰國總理巴育、越南總理阮晉勇及東協秘書長黎良明出席會議並發表主旨講話。
  • 首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地中海貧血防控會議在昆明舉行
    中新社昆明9月19日電 (杜瀟瀟)首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地中海貧血防控會議19日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中國、寮國、柬埔寨等國的數十位地中海貧血研究領域的學者及醫療衛生機構專家齊聚昆明,為防控地中海貧血作出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