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小說《燉馬靴》中運用的5種表現手法與4個值得一讀的理由

2020-12-13 文藝美刊

文/金澤香

故鄉在遲子建心裡的份量無法稱量,她將故鄉比作流淌在血管裡的血液,稱故鄉是上天賜予的愛人。更是直言,「沒有大自然的滋養,沒有我的故鄉,也就不會有我的文學。」

蘇童說,「大約沒有一個作家的故鄉會比遲子建的故鄉更加先聲奪人」,遲子建的故鄉小至出生地漠河市的北極村,稍大是大興安嶺地區,再大些是寬泛的東北。它們一一出現遲子建的作品中,如《北極村童話》《白雪烏鴉》《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候鳥的勇敢》等故事生發地均以白山黑水為背景。有人因而稱為她是白山黑水的精靈。

去年,遲子建短篇小說《燉馬靴》獲第十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短篇小說獎,它同樣發生在東北,是以作者轉述的口吻,講述父親在東北抗聯時期的一段戰鬥經歷。

故事溫情、暖心,筆觸細膩,延續遲子建作品一貫風格,「不是吶喊式的,而是涓涓細流式的……選擇從一個小的方面入手,寫故事寫人性。」《燉馬靴》我反覆看過好幾遍,一萬餘字的篇幅,簡短且豐富,之前寫過一篇《人性與狼性的互構——<燉馬靴>中狼的隱喻與啟示》的解讀文章,後來發現,除了隱喻,還有太多值得一說的表現手法。難得的是,作者無一絲一毫的炫技,筆調平實,故事看來簡單卻不乏環環相扣的設計,從而給讀者帶來張弛有度的閱讀體驗,小說折射出的人性光輝更是跨越人與動物的界限,融合成自然布景下的團結友愛互助,於疫情期間讀來,另有一番感悟。

本篇逐一列舉並解析小說中出現的閒筆、鋪墊、伏筆、懸念、情節衝突設置等文學表現手法及它們對小說文本所起的作用,以及結合當前疫情,就《燉馬靴》映射的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主旨,分享幾點薦讀理由。

一方面,我希望通過本文展現文學技法給小說文本帶來的種種魅力;另一方面,想表達對作家遲子建的敬意,在我看來,她是一名業務精湛的成熟作家,但無論短篇、中篇還是長篇,她從未追求飆技似的創作意圖,而是永遠將情感,對天地、對眾生的情感,前置於所有技法之上,一如《從真相到擬像——遲子建長篇小說創作主題縱論》的作者姜超所言,「無論是生存背景的改變,還是寫作背景的變異,遲子建的寫作始終保持著精緻的結構、詩性的語言氛圍、精細的人物內心展示……以舒緩輕柔的調子,雕刻人性,悲憫命運,叩問精神,小說氣息由是顯得迷人。」

一、《燉馬靴》之閒筆:側面交代小說背景,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內心

學者彭青在《那些吸引讀者的小說裡,都有閒筆》一文中介紹閒筆的由來與作用:

「閒筆」一詞,最早出自於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之口,金聖歎所謂的「閒筆」是指小說中關於非情節因素的描寫。金聖歎認為「閒筆」能「向閒處設色」,即豐富小說的審美情趣,增強小說的藝術感染力。葉郎在《中國小說審美》一書中指出:「所謂閒筆,就是用點綴穿插的手段,打破描寫的單一性,使不同節奏、不同氣氛互相交織,從而增加生活情景的空間感和真實感。」

一般來說,閒筆極易被讀者忽略,「閒」一字體現它在文本中的地位,要麼邊緣,要麼與主體情節關聯不大。閒筆是否可去掉呢,魯迅認為閒筆是一朵花的枝葉,文中若無閒筆,「正如折花者,除盡枝葉,單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氣卻滅盡了。」正所謂,閒筆不閒。《燉馬靴》中有多處閒筆,以下選取兩處加以解讀。

閒筆一:「他說戰事緊急時,只要不是冬天,尿就撒在褲子裡……父親說如果那樣,就不會有我和姐姐的出生了。」此時父親正與敵手交戰,這段似乎與上文情節不符,作者用意為何?

【解讀】

1. 側面交代東北抗聯戰爭的激烈和艱苦

「東北抗聯」的抗日鬥爭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艱苦的三大戰爭時期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紅軍長徵和南方三年遊擊戰。「戰事緊急」「尿就撒在褲子裡」說明戰爭之激烈程度,稍對東北抗聯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當時我方將士面對日軍幾乎是赤手空拳,「沒有糧食,沒有軍餉,沒有武器」,日本關東軍企圖通過切斷老百姓給遊擊隊送物資補給的方式,讓身處深山老林的東北抗日遊擊隊自生自滅。環境越艱苦惡劣,將士們的鬥志越昂揚,他們靠打獵、啃草根、樹皮,哪怕吃衣內棉絮果腹,靠從敵人手裡奪武器,鑄就我軍英勇頑強的熱血篇章。

2. 刻畫人物之同時,明確小說主旨

① 此前小說所述內容均與戰事有關,此處作者將鏡頭轉至後來,「父親說如果那樣,就不會有我和姐姐的出生了」,暗示讀者不必為父親擔心,即便父親所處的環境再惡劣、他正與敵手激戰,亦無性命之危。此處作者有意不製造戰爭場面常見的驚險刺激,而是提前告知,旨在強調小說主旨:故事雖然始於戰爭,但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戰爭小說。此處閒筆,也有緩解緊張節奏的用意。

② 回憶與敵手交戰的場景,不忘加入調侃,體現父親的隨和樂觀。

閒筆二:「打開一看,裡面竟夾著一張二寸的黑白相片。父親湊近篝火一看,那是個穿著印花和服的姑娘,她額頭很寬,鼻子小巧,微微垂頭,淺淺笑著,滿眼都是甜蜜。這掩藏在鏡盒裡的姑娘的相片,令父親有看見原野小花的感覺。父親想這相片中的人,也許是敵手遠在家鄉的戀人,而她再也見不到心上人了。」【解讀】敵手中槍身亡,父親搜到他隨身攜帶的一張相片。此處閒筆隱去戰爭敵我之間不共戴天的仇恨,讓雙方回歸至普通尋常的身份。戰爭發生,讓雙方戰士相互射殺的動機來自保家衛國的信念。當一方為此獻上寶貴的生命,已不具參戰的資格時,他不再是讓人仇恨的敵軍,而是普通的人,那些普通的身份一一浮現:他是父母的孩子、是一位女子的戀人。他們為國而戰,為親情、愛情而戰,沒有人想當逃兵,但每個人不得不壓抑回家團聚的渴望,由此可見,直接發動戰爭的號令者之冷血與貪婪。

作者詳細描寫了相片中的女子,筆調又溫柔又美好,「額頭很寬,鼻子小巧,微微垂頭,淺淺笑著,滿眼都是甜蜜」,與殘酷的戰爭比起,這些美好變得縹緲,「她再也見不到心上人了」。父親同樣深感遺憾,不是為敵手的死去,而是戰爭。戰爭讓多少人家破人亡。

二、《燉馬靴》之鋪墊:交代父親與瞎眼狼的淵源,為主要情節起蓄積醞釀的作用

鋪墊,也可指寫作手法中的烘託手法,為了表現主要寫作對象而提前做的基礎性描寫。

《燉馬靴》中的鋪墊集中體現在作者交代父親與瞎眼狼的緣起。作者採用背景式鋪墊,即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或環境,使故事更真實合理。以下三處鋪墊相互間呈遞進式關係,為主要情節起蓄積醞釀的作用。

鋪墊一:「父親說他們最初的營地在頭道嶺的大黑山,那裡狼多,當地人也叫它野狼嶺。」【解讀】作者以地域為切入點,交代深山老林狼多,將父親所處的環境與狼進行一個合理化的關聯。

鋪墊二:「狼通常群居,但也有離群索居的。父親說頭道嶺就有這樣一條母狼,它雙眼瞎。不知是天生瞎眼,還是後天瞎的——比如被獵人打瞎、疾病或是同類相殘所致。大家分析,它在狼群裡受排斥,才被驅逐出來。一條瞎眼的狼,就是一把卷刃的劍,鋒芒不再。」【解讀】一般來說,狼聰明、抱團、兇殘、好鬥,極端環境下,人與狼之間是另一場戰爭。但如果是一隻失去狼威的瞎眼狼呢?作者進一步交代瞎眼狼的獨特處境「受排斥」「被驅逐」「鋒芒不再」,為父親可憐它提供合理化的依據。

鋪墊三:「父親是火頭軍,他可憐瞎眼狼,做了幾個鼠夾子,將拍死的老鼠扔給它。戰友們都說,狼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野獸,餵不熟的,可父親還是不忍看它挨餓……總會想方設法給它口吃的。」【解讀】父親因同情瞎眼狼,以投餵的方式表現出他的仁慈與友善。此處並非重在刻畫父親,而是以此為鋪墊解釋瞎眼狼為何在父親遇困時給予回報。關於父親投餵瞎眼狼,在文中出現多次,還有一處是為伏筆,留待下文詳解。

三、《燉馬靴》之伏筆:前後呼應,脈絡清晰,情節緊湊

伏筆是文學創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後文情節埋伏的線索。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於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於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發展合理的效果。

伏筆一:父親的職務「伙頭軍」「父親說作為火頭軍,無論行軍還是打仗,他總是背著一口鐵鍋。那鐵鍋跟菜墩那般大,與他的背一樣寬,所以他背著它的時候,一點也不突兀,就像他身體的一部分,當然這使他看上去像個羅鍋。」

此處交代鍋有何用意?

莫急,且看與之呼應的是:「當他垂頭嘔吐的時候,後背的鍋猛地一震,衝擊力讓他險些栽倒,接著右前方樹叢閃出一團白熾的火花,好像彗星划過,父親馬上意識到這是子彈擦著鍋的右角飛過,後有敵手追擊!」

父親被敵手偷襲,背上的鐵鍋幫父親擋住一顆子彈。

伏筆二:瞎眼狼不發光的眼睛文前作者已交代瞎眼狼的殘疾特徵,與之呼應的是,父親遇困時,通過細節觀察於暗處認出瞎眼狼,「父親是怎麼判斷出徘徊在附近的狼,有一隻就是他熟悉的瞎眼狼的呢?他發現篝火的斜對面,狼發聲之處的灌木叢,有兩個黃綠色的光點在閃爍,那是狼眼發出的光。兩條狼應該有四個發光點,可父親說他望了多次,總是兩個光點,這說明另一條狼的眼睛是不發光的,它不是瞎眼狼又會是誰呢!」

伏筆三:瞎眼狼的報恩此伏筆與呼應為全文的核心。

當初瞎眼狼跟在隊伍後面,父親因可憐它,時常給它丟些骨頭和其他食物,哪怕他們轉移,瞎眼狼不再出現,「父親還會在隊伍偶爾開葷時,將吃剩的骨頭,扔在附近的山洞。瞎眼狼喜歡山洞,也能對付骨頭,萬一他們轉移了,而它走投無路,尋到那兒的話,總不會餓著。」

後文是如何呼應的呢?體現在兩個方面:

1.父親當初留下的骨頭,救了他與瞎眼狼、小狼的命:「天連陰了三天,不見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親領出迷途。他們靠著所剩的煮熟的馬靴皮,和深埋在雪下的紅豆漿果,以及山洞的骨頭,渡過難關。而那些骨頭,有瞎眼狼備下的,也有父親當年丟給它的。」說明父親隨手扔的骨頭沒白扔,可視作善舉無大小。

2.父親當初投餵瞎眼狼,成為瞎眼狼報恩的理由:

① 阻止狼子上前撲咬父親:「瞎眼狼顯然熟悉父親的呼喚,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前狼的尾巴繃得直直的,像一支在弦之箭,就要繃不住了,它的尾巴隨時有被扯掉的危險,痛到極點,叫聲格外瘮人。最終前狼讓步了,瞎眼狼將它生生地拖回灌木叢。」

② 帶領迷路的父親走出叢林:「母子狼最終帶著他,靠近了一個村莊。父親說聞到炊煙的氣息後,瞎眼狼覺得告別的時刻到了,它鬆開嘴,用兩隻前爪激動地刨著地,洗塵似的,快樂地躺倒,在雪地打了幾個滾,然後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飛濺出來,飛進父親的眼睛,與他的淚水相逢。瞎眼狼看不見父親的淚,它無比驕傲地仰天嗷嗷叫了幾聲,仿佛宣告它的使命完成了。」

伏筆四:父親的仁慈一以貫之,不分物種與敵我父親面對負傷的敵手與處理敵手後事時,均體現出父親內在一以貫之的仁慈。前文對狼的仁慈不僅是引出狼報恩的伏筆,也是作者引出父親身為一名軍人,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他滿足敵手死前提出的取暖需求,之後用手帕蓋住他的眼,讓他摯愛的姑娘的相片留守在身旁。最後離開前,滿足他身後不想落入狼口的請求,為他留下一堆篝火。

戰爭之殘酷,讓有的人內心扭曲,日益失去人性之光,也讓有的人秉持人性之溫良,於艱難困苦中獲得施與和被施與的助力。

四、《燉馬靴》之懸念:引出瞎眼狼的「明燈」,為幫父親解困創設必要條件

懸念是能引起讀者急切期待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結局,形成懸掛惦念心理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懸念與伏筆的主要區別,可從作用進行區分:

懸念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能使讀者產生急切讀下去的強烈願望。當最後懸念釋除,真相大白時,讀者急切期待的情緒才鬆弛下來,感情上是得到滿足,從而獲得極大的藝術享受。伏筆之存在,主要使後文中突然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顯得合理。自然,文章的結構也顯得更緊湊嚴密。

《燉馬靴》中存有多處懸念,其中最大的懸念是瞎眼狼懷孕後突然消失:

「這條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看不見它了,大家還擔心,它是不是被老虎或狗熊給吃了?父親說瞎眼狼失蹤三個月後,他和戰友為前方的大部隊運糧,在二道嶺遇見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懷了崽了!」「頭道嶺的瞎狼,就在他們視野消失了。兩三年不見它,大家還念叨,它生了幾仔?養活得了小狼嗎?因為一直沒見它來找他們。」等到父親遇困,瞎眼狼嗅出故人的氣息,讓兒子引路,帶父親走出叢林。

可貴的是,作者並未停留在揭曉真相,而是著力表現真相背後,瞎眼狼與小狼孤苦相依的親情,小狼對母親的孝順,以及瞎眼狼不忘故人曾出手相救的恩情並做出報恩的回應。

可以說,瞎眼狼懷孕不是突來的設計,曾經父親是瞎眼狼的明燈,之後視力良好的小狼代替父親,成為瞎眼狼的另一盞明燈,它在孩子的牽引下,有了活下去的依靠;最後,瞎眼狼成為父親迷途中的明燈,它帶領父親走出深山老林。

此懸念之設置為小說神來之筆,真相之揭曉既為小說增添親情、友情相互輝映的人性光芒,又起到升化主題的作用。

五、《燉馬靴》之情節衝突:每一步都臨近絕境,每一步都起死回生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個基本要素。

其中,情節依循故事發展脈絡,有序經由開端、經過、高潮、結局之階段。不可能一上來就是高潮,也不可能跳過開端,直接講經過。情節視內容、過程和形式、展示人物性格來看之角度,具有不同功用,它們或重在交代故事,或代表小說結構,或表現作品之主旨。

小說中的高潮部分,往往是衝突與衝突的對撞。如何讓小說充滿衝突、張力和懸念,被譽為「懸疑大師」的美國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貝爾認為小說自構思之始,就需自下而上地開展工作,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故事的每個時間節點生成所需的衝突,否則基礎打得不牢固,故事情節難以吸引眼球,而且會像比薩斜塔那樣越來越偏離重心。

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給出四種有助於打牢基礎的元素,他稱之為「LOCK」:

1.值得追隨的主角(Lead);2.(生死攸關的)目標(Objective);3.正面對抗(Confrontation);4.精彩的結尾(Knock-out)。

此四種在小說《燉馬靴》中同樣得到體現:

1. 值得追隨的主角——瞎眼狼(誰都沒想到,一出場處境極為悽慘,外表弱小的瞎眼狼,最後竟反轉為救人的英雄。)

2. (生死攸關的)目標——父親面臨的絕境,要麼被敵手擊中,戰死沙場;要麼獨自困在深山老林,彈盡糧絕,坐以待斃。怎麼看,前景都不容樂觀。

3. 正面對抗——父親與食物短暫的惡劣環境對抗,自己有口吃的,不忘分點瞎眼狼;與敵手正面對抗的槍戰(在僅剩三發子彈的情況下,父親為誘使敵手暴露目標,他機智脫下秋衣掛在樹杈上晃動,讓敵手誤認為是目標連發兩彈。)

4. 精彩的結尾——救狼者,被狼救。

六、疫情期間,《燉馬靴》值得一讀的四大原因

納博科夫認為,大作家應具備三相:魔法、故事、教育意義。此語似是為作家遲子建量身定做。她筆下的自然生物有靈性有知覺,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通。

遲子建曾說:「在我的作品中,出現最多的除了故鄉的親人,就是那些從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動物,這些事物在我的故事中是經久不衰的。比如《逝川》中會流淚的魚;《霧月牛欄》中因為初次見到陽光、怕自己的蹄子把陽光踩碎了而縮著身子走路的牛;《北極村童話》裡的那條名叫『傻子』的狗;《鴨如花》中那些如花似玉的鴨子等等。」

包括讓人天然懼怕的兇猛動物——狼,如《燉馬靴》中的瞎眼狼,經遲子建藝術化處理,顯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

現今正處新冠病毒防疫期間,前兩天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新冠病毒毒源,確定來自自然界。至於病毒如何打破物種界限由動物傳播給人,目前仍屬科研攻關重點。

人與動物應如何共處,重新成為大家討論的重點,不少地方嚴令禁止吃野味。為什麼說《燉馬靴》適宜在疫情期間閱讀,原因如下:

1.保護動物生存環境,人與動物和諧共生。

哪怕處於極端惡劣的環境,在食物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父親與戰友均未朝弱小的瞎眼狼開槍,反而是隨手給它丟些食物。哪怕是瞎眼狼與孩子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它仍死咬著孩子的尾巴,不準小狼上前攻擊父親。萬物有情,對動物心存善念,就算不主動救助,哪怕讓不破壞它們的家園,讓它們獲得生存的土壤與空間,人與自然共生共處,也許能少些相互殘害的慘劇。

2.緬懷英雄,愛國精神長存。

歷史上每一次戰爭所贏取的勝利,都因英雄衝在前線,他們用血肉之軀驅逐外敵入侵。和平年代,我們當不忘歷史,緬懷英雄。尤其當下新冠疫情期間,同樣有離我們遠去的英雄,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銘記,是最好的告慰。

3.尊重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燉馬靴》中父親擊中敵手,「本來可以一刀子扎在他心口上,讓失去反抗能力的敵手立即斃命,但見他氣息奄奄,挺不了多久了,再說狼嚎聲越來越近,父親準備趕緊點火。」開槍擊中敵手是父親身為戰士應盡的職責,當敵手倒在父親面前,及至敵手流血過多死去,父親均未做出任何殘暴行徑,反而滿足他瀕死需求。

反觀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爆發,那些離去的生命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4.莫以善小而不為,人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

《燉馬靴》中如果父親聽信戰友的話「狼是餵不熟的」,放棄投餵瞎眼狼,那麼便沒有後續的絕地重生。父親餵瞎眼狼並非指望它有朝一日救自己,父親的救助出於同情憐憫與心有不忍。

切換到當下,善舉不分大小,有人在疫情期間堅守後方當志願者,有人不顧個人安危衝到一線,還有人四處籌集物資。善心善念是人類社會永恆運轉的律則,假使人人冷漠,困境中各自為戰,可想見後果何其悽涼,屆時打敗我們的不是災難,而是冷漠無情的人們。

七、寫在最後的話

故此,無論從文學藝術角度還是當下疫情期間,人與動物的情誼、對英雄的緬懷、對生命之敬畏、對善心善舉之發揚,小說《燉馬靴》均值得一讀。

這篇小說篇幅不長,蘊意豐富,基調樸實而溫暖,誠心薦讀,希望你會喜歡。

相關焦點

  • 從邏輯思維、表現手法、鏡頭的運用解讀電影《阿甘傳奇》的魅力
    對於這部影片,很多人只從勵志角度來解讀,這未免會過於局限。在我看來,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熊寶情感影片《阿甘正傳》是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該片拍於1994年,導演是好萊塢著名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主演是享譽影壇的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原創 牧心微筆記 2020-02-14 10:13:28文/牧心圖/網絡《天堂電影院》是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對於回憶、成長、夢想、童年、初戀……這些每一個人似乎都要經歷的因素,在這部電影當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諾貝爾文學獎值得一讀再讀的8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
    諾貝爾文學獎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來,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都有著高超的藝術水平,非常值得大家一讀再讀,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5部,最值得一讀的作品,第一部都有著非常的藝術水準。8、《荒原狼》《荒原狼》是德國作家曼黑塞最為著名的作品,黑塞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這部小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那都是他最為重要的作品,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 「怪味小說」解讀:語言、敘事模式與美學表現中《矮凳橋風情》
    林金蘭的小說很難讀,他們被稱為「怪味小說」,「汪璧」已經建立,但是「林璧」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地位。所有作家都有家鄉,家鄉的土壤養育了他們。沈從文有他的湘西,魯迅有他的紹興,賈平凹有他的商州,老舍有他的北京……林金蘭,他代表溫州。
  • 四年級下冊《天晴了的時候》教師筆記解讀:運用方法,自讀自悟
    2.認讀本課生字,朗讀課文。3.不理解的詞句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做好記錄。4.運用前幾課學習詩歌的方法,如「想像畫面、抓關鍵詞」等等感受詩歌的魅力。三、運用方法,品讀詩意1.師範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詩人在雨後初晴的小徑中看到的景物。2.自由讀,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並在詩句旁批註讀後的感受。可以從表達方法、句式、包含情感等方面談感受。
  • 興字的解讀和運用
    興字的解讀和運用今天想聊一聊興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興,起也。」同是「興」也是一個多音字,也讀做「xìng」,表示愉快、喜悅、有趣味的意思,象高興、興味、興致、雅興、興高採烈、興趣盎然等等。同時興在寫作手法上也有應用,如比興,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
  • 當代值得一讀的5部小說,看看你都讀過幾部?
    雖然當代文學並不如意,但是應當說,還是有一些值得一讀的作品,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當代值得一讀的5部小說,看看你都讀過幾部?1、《浮躁》賈平凹被人們稱為「鬼才」,他的很多作品應當說是寫得的確不錯,尤其是他早期的那些中短篇小說,可以說每一篇那都是屬於精品之作。
  • 22種常見的街頭攝影風格及表現手法
    很多街頭攝影初學者在剛接觸街頭攝影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要拍些什麼、要怎樣拍,他們對歷史上或者當代的街頭攝影都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我終於決定要簡單總結(舉例)一下街頭攝影中常見的幾(十)種風格和表現手法了(我早就應該寫了嘛)。相比起風光攝影、大眾意義上的「人像攝影」,街頭攝影可以說是風格最多變、手法最多樣化、表達最自由的攝影類型了吧,這也是我喜歡街頭攝影的一個重要原因。
  • 小說千千萬萬,這5本網絡小說值得你熬夜追讀
    這次,給各位讀者大大推薦的這5本小說都是挑選過的好書,雖然帶有個人傾向,可絕對算得上本本糧草,值得好好閱讀,希望大家喜歡!《寵魅》 作者:魚的天空推薦理由:近日,《寶可夢:劍/盾》的熱售,再次讓許多人回憶起兒時的記憶寵物小精靈,此書,是我認為召喚類小說的翹楚,從開頭到結尾,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劇情的精心打磨,高潮不斷,每個寵物都有各自的故事,故事結尾的莫邪輪迴,成為了我印象中網文最好的結尾,如果沒看過的,抓緊閱讀。
  • 莫言眾多的小說中,哪一部小說寫得最好呢?
    應當說莫言的很多小說,如果不認真去理解的話,可能草草地讀一遍,那是不可能理解,要知道他的寫法,那完全不是中國傳統小說的寫法,他的創作手法,那都是藉助了國外的小說表現手法。莫言也正是因為這種比較獨特的表現手法,使得他的小說在國外比較有市場,這也就為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畢竟一個作家,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唯一的方式,那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說話,只有好的作品,那麼才能算是一個好的作家。無疑莫言的那些作品,那還真是不錯,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被翻譯到了國外。
  • 跟著大師學寫作|解讀張愛玲《鬱金香》中「參差對照」手法的應用
    文|蘇米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說中有著傳奇的故事,荒誕的人生,更有著蒼涼的基調,除此之外,她的寫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極,尤其是「參差對照」手法在小說中的運用,可以說是出神入化。本文以《鬱金香》為例,深入解讀「參差對照」手法與人物塑造中的關係,並探討「參差對照」手法在寫作中的應用。參差對照手法與人物塑造首先來談談什麼是對照?
  • 梵谷的《向日葵》:運用筆觸表現力的手法,勾勒出另一種獨特魅力
    本文通過畫家粗厚有力的筆觸以及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別出心裁的創作手法給觀者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來探討筆觸表現力在油畫創作中的意義及其運用。一、梵谷《向日葵》的創作背景梵谷是後印象畫派傑出的代表之一,他在繪畫上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對筆觸的創作與表現,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
  • 茅盾文學獎最值得一讀的五部小說,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
    小編在這裡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五部最值得一讀的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1、《芙蓉鎮》《芙蓉鎮》是著名作家古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把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時間的事情,做了一個系統性的描寫,而且寫得極為傳神,讀來更是令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書荒的時候讀什麼網絡小說呢?這十本劇情精彩的小說,值得一讀!
    現在待在家裡,讀網絡小說是一種很好的消遣方式。可是有的朋友又說了,沒有什麼可以看的網絡小說啊!也不是不想看網絡小說,只是書荒,找不到可以讀的網絡小說!書荒的時候讀什麼網絡小說呢?這十本劇情精彩的小說,值得一讀!
  • 讀詩|古詩中常見的幾種襯託手法解讀
    襯託是指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是一種「烘雲託月」的表現手法。襯託的手法在古詩裡多有使用,往往能讓詩歌的畫面更加形象生動,讓詩意更濃。其次,詩人用一「逐」字寫陽光,仿佛陽光也有了生命,有意地追逐著蜿蜒曲折的水波。一切都是那樣地美好而富有生機。五六句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蟬聲陣陣,林間愈發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顯幽靜。「蟬噪」、「鳥鳴」是因為山林的幽靜才使得這些聲音能給人噪的感覺,但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山林的寂靜就更加凸顯出來了。
  • 關於東野圭吾你不得不讀的5本小說
    所以在這裡我們給大家推薦了五本關於東野圭吾最值得閱讀的五本小說Top 5《新參者》這本小說是我很久以前讀的,我甚至忘了死者是怎麼死的,也忘了兇手的作案手法。但是我卻記得作者以刑警加賀查案為視角,揭開了日本橋這個地方的人們的家長裡短,那些溫暖的瞬間會讓你忘記這是一本推理小說。這是一個靠邏輯破不了的案子,情才可以。
  • 近期各大榜單值得一讀的網文小說,腦洞大爽點足,書荒再看一遍!
    關注我不書荒,無心帶你閱遍網文小說,本次為大家帶來幾本近期各大榜單值得一讀的網文小說,腦洞大爽點足,書荒再看一遍!近期最佳人氣新作·《新順1730》本書作者:望舒慕羲和本書字數:80.3萬字推薦理由:毫無疑問是今年歷史文中的佼佼者,年度最佳作品備選。
  • 諾貝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5部詩集,每一部都有著超高的藝術水平
    當然大部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那都是以小說為主,但是也個別的作家,是以詩為主。那麼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諾貝爾文學獎5部值得一讀的詩集,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1、《孤獨與深思》這是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蘇利普呂多姆作品,作者為法國詩人。
  • 寫詩,讀詩的人,你知道古詩中常見的15種表現方法嗎?
    從我國西周春秋時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誕生開始,無數沒有留下姓名的民間詩人就無意識地探索著詩意表達,後人將《詩經》的表現手法(也是表達手法)概括為賦比興。賦,鋪陳羅列,直白敘述,《詩經》中的敘事詩幾乎都是這種方法,比,比喻,比擬,最著名的《碩鼠》。興,由眼前事物引起所敘述的事物。比如《關雎》 由水鳥兒在河州鳴叫引起那段唯美愛情。
  • 在視覺設計中的表現手法
    一般情況下,能引起人注意的圖形都需要好的創意,而好的圖形創意需要創作者進行深刻的思考和系統的分析,並且要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後要把自己意念中東西形象化、具體化,讓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在圖形創意過程中,少不了思維方法的運用。我們常需要的思維方式有抽象思維、意象思維、具象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及發散思維等。當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後,就需要運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程序進行圖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