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地鐵出現虧損,不僅是國內有,國外發達國家地鐵虧損也是常見的。幾年前,南京地鐵曾對外表示,他們是全國唯一一個盈利的地鐵,這也曾是南京地鐵最引以為傲。但是這兩年,南京地鐵再也不說自己盈利的事了,因為實際上還是虧損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地鐵每天都在城市的每個區域穿越,高峰時期是人山人海,人們為擠上地鐵,可能還要等三趟也未必擠得上去。大城市每天出行人口這麼多,城市裡的地鐵咋還全都虧損了呢?對此,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地鐵造價很高。雖然每個城市的地鐵造價成本不同,但是成本差距不大。基本上每公裡造價在5-8億之間。即便是因國產化程度較高。而受到國家有關部門表揚的南京地鐵,每公裡造價也要4.5億元。這個價格還不包括後期運營投入,這麼龐大的線路,運營成本也不是個小數目。
再者,地鐵票價太低,拿上海地鐵票價來看,短途只要3元錢,長途最高不超過5元錢。比公交車高不了多少,但是地鐵具有速度快的優勢,能夠較好把控上班族的出行時間,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出行需要。但這麼低的地鐵票價,指望地鐵能夠贏利是很困難的,所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地鐵基本上都是不賺錢的,是具有公益性質的。
最後,除了地鐵票價之外,地鐵裡的其他贏利模式也很有限,在上海的地鐵站點裡,除了設置一些小賣部外,還有就是做廣告,但是這些有限的收入,並不足以使地鐵公司扭虧為盈。
那麼,既然地鐵這麼燒錢,長期虧損,為什麼很多大中城市還要哭著喊著要建地鐵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對於各個城市來說,要是造了地鐵,整個城市的形象也拔高了,就可以與那些沒有地鐵的城市,不在同一檔次了,這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第二,地鐵雖然是虧損的,但是交通方便了、環境改善了,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從而解決大量就業問題,還能使得當地經濟得到發展。所以,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造地鐵,寧願拿出財政收入進行補貼。造地鐵不是要求地鐵公司賺錢,而是通過地鐵來帶動整個當地經濟的騰飛。
第三,本來一些地方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土地和房子都不值什麼錢,而一旦通了地鐵後,地價上漲,商品房價也上漲,就連商鋪、寫字樓的租金價格都上漲了。這對於嚴重依賴房地產的地方政府來說,地鐵建好,帶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人氣的集聚的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不管是國內地鐵,還是國外發達國家的地鐵,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質的,不盈利的。主要是地鐵的造價高,票價低,而且又沒有其它的贏利模式來彌補。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於建造地鐵,主要是地鐵建好了之後,交通就可以便利,可以帶動當地經濟、房產、土地、投資等領域的繁榮,如此一來,地鐵雖然很難盈利,但是它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沒有任何政府能夠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