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上航重組「新東航」 國航南航添「新愁」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2002年之後,國內最受關注的民航業聯合重組案,也是中國民航史上首度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聯合重組方案——東航上航聯合重組方案,日前獲得股東大會高票通過。

  隨著東航上航聯合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的高票通過,聯合重組的內部法律程序已經全部走完,這離「新東航」的誕生又近了一步,而「新東航」將給民航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內部法律程序走完

  10月9日,東航和上航分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東航上航聯合重組等相關事項進行表決,各項議案均獲股東高票通過。

  重組方案包括,東航擬以換股吸收合併方式重組上航,交易完成後,上航將成為東航的全資子公司,但將保留原上航的品牌、經營權、債權債務和合同義務。

  東航上航聯合重組領導小組新聞發言人劉江波告訴記者,「東上重組」方案獲股東全力支持,高票通過,標誌著東航和上航已全部完成聯合重組的內部法律程序。

  東航上航重組方案是中國民航史上首度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聯合重組方案。東航上航聯合重組方案在上報相關監管部門並獲得最終批准後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本次聯合重組完成後,「新東航」的資產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規模效應將得到逐步體現,盈利能力將持續得到改善,抗風險能力將顯著增強。

  東上重組和東航內部改革是一盤棋,都是東航整個戰略的一部分。東航還將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包括飛機結構、人員結構、市場結構等。

  通過資源整合,「新東航」將更好地專注於各項戰略的有力執行和服務品牌的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機隊規模和機型布局上將更具競爭力。在此基礎上,上海航空樞紐港的格局將被重塑,空港競爭力與服務保障能力將大大提升。

  市場嚴峻推動重組

  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整體性下滑讓整個中國民航業出現少有的負增長。此後,金融危機、油價大幅波動、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擴散等,讓民航業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突如其來的襲擊使得民航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經濟環境惡化導致需求疲軟,客運量、貨運量雙雙下降,航空業遭遇20年來最寒冷的「嚴冬」。國際航線首先受到衝擊,隨著航空公司將國際航線的過剩運力轉移到國內,再加上國有航空、地方航空、民營航空的激烈市場競爭,使得機票價格一度跌破火車票價,對於航空公司的盈利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大背景下,全球航空公司都在經歷著不同程度的變革,期望在行業低谷期增加自身抵抗風險能力與快速恢復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行業不景氣時期醞釀的最大變革,就是企業間由傳統的競爭走向併購與重組,以期取得資源整合效應。在面臨行業危機時,「抱團取暖」是航空公司走出困境的重要選擇。

  東航與上航的重組正是在民航市場遭遇危機的背景下進行的,重組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市場「推動力」。

  民航格局的微妙之變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民航市場經歷了三輪開辦航空公司的熱潮。截至2008年底,我國共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航空公司41家,其中客貨兼營的公司32家,專營貨運的公司9家。2002年,作為中央企業的9家航空公司進行聯合重組,成立了國航、東航和南航三大企業集團,構建了「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目前,東航擁有現代化大中型運輸飛機220餘架,上航擁有66架飛機,東航與上航重組後,機隊規模增加了1/4,超過國航,少於南航,位於國有三大航的第二位。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的比較力量將發生變化。

  從2008年東航引進戰略投資者——新加坡航空公司受阻,到2009年東航與上航重組,東航作為一家航空公司在民航市場和資本市場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是前所未有的。在此過程中,東航、國航、南航、上航,在博弈中尋找戰略同盟,在競爭中尋求相對優勢,已經顯示出民航市場重組浪潮的端倪。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鄒建軍認為,從全國範圍來講,三大航之間的競爭從未落幕。比如,北京和上海是國內重要的客源和貨源基地,也是國內航空公司的重要競爭目標。近來,國航增加了在上海市場的運力投放,同時,東航也在努力提高在北京市場的佔有率。

  鄒建軍認為,東航與上航重組無異於「重新洗牌」,重組後「新東航」在上海的市場份額將明顯上升,對於市場話語權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其在上海市場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提高,這無疑將對國航和南航形成競爭壓力。 (賈遠琨)

相關焦點

  • 東航與上航完成聯合重組 新東航資產超1500億
    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民航史上首度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聯合重組終於塵埃落定。由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組的「新東航」於8日首度亮相,由此確立了中國航空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東航上航聯合重組完成後,新東航的運行資產將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擁有大中型飛機331架,通航點達到151個。通航紐約、洛杉磯、巴黎、法蘭克福等全球主要城市,總體規模步入世界較大航空公司之列。
  • 南航掌門劉紹勇移掌東航 傳準備東航與上航合併
    據稱是為東航與上航合併做準備,南航暫由黨組書記李文新主持  新快報訊 12日,東航集團公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經黨中央決定,劉紹勇出任東航集團總經理,免去其南航集團公司總經理職務,免去李豐華東航集團總經理職務。南航集團目前則暫由黨組書記李文新主持工作。
  • 國航南航曲線入滬 東航上航恐失去主場優勢
    ,以下簡稱「國航」)、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以下簡稱「東航」)、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南航」)、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海航」)、廈門航空有限公司
  • 東航加入天合聯盟 將與南航並肩「對抗」國航
    東航昨日訂婚「天合」  東航作為中國三大骨幹航空集團之一,擁有330多架大中型運輸飛機和151個通航點,在中國航空客運市場上佔有相當的份額,航線網絡不僅基本覆蓋中國全境,而且通達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東航上航聯合重組完成後,新東航佔據了上海客運市場的半壁江山,發展潛力巨大。
  • 上航退出星空聯盟 隨東航轉入天合聯盟
    星空聯盟是國際三大航空聯盟之一,此前,上航和國航先後加入星空聯盟。不過,今年1月28日,以東航換股吸收合併上航的聯合重組順利完成,上航成為新東航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隨後4月16日,東航在上海與天合聯盟籤署意向性協議,預計明年年中將完成入盟的相關程序。按照國際慣例,通常子公司會隨著母公司加入同一個航空聯盟。
  • 深度觀察:東航和上航「弱弱整合」重組為哪般?
    然而,市場消息卻認為,停牌可能不會只有一天,而是將無限期地延長到雙方重組消息公布之日。     東航和上航要重組的消息,自新加坡航空入股東航失敗後就已傳出,迄今已經有一年多了。然而,雙方對外界卻一直遮遮掩掩。如上周五就有消息傳出,東航、上航將停牌。有消息靈通人士曝料稱,內部已經下發了相關文件。但東航董秘羅祝平接受記者採訪時卻稱,停牌與否目前尚未確定,應以公告為準。
  • 傳國航將獲國家注資95億元 超過南航與東航總和
    三大航中,南航、東航將各獲最低30億元的國家資本金注入,難道獨缺國航?昨日有消息稱,國航即將獲得95億元的國家資本金注入,注資金額將超過南航和東航的總和。(資料圖) 中新社發 井韋 攝昨日尾盤即將收市時航空股出現異動,上海航空從跌3%到漲停,只用了20分鐘時間;中國國航從下跌2.21%到上漲6.86%,只用了15分鐘的時間;海南航空從下跌2.82%到上漲6.27%也只用了15分鐘。三大航中,南航、東航將各獲最低30億元的國家資本金注入,難道獨缺國航?
  • 上海改革開放40年|劉紹勇:打贏東航上航重組的發展之戰
    這也創造了一個奇蹟,上午我是南航集團的總經理、南航股份的董事長,下午就變成了東航集團的總經理和東航股份的候任董事長。來到東航,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處理東航上航的重組工作。「兩個爛蘋果」能否做出「一盤好沙拉」說起東航上航重組,首先要先提一篇報導。
  • 東航國航南航誰的競爭力更強?
    中航和西南航優良資產的加入讓國航集團如虎添翼,與同時納入東航旗下債臺高築的西北航(資產負債率高達120%)和納入南航旗下的北方航(資產負債率為100%)相比,這簡直就是難得的「美味」。近20年來,中航依靠較強的資本運作優勢,在海外特別是港、澳、臺地區包括航空運輸在內的各類實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屬下興業公司已在香港上市,極有可能成為國航未來上市計劃的最有力的依託。
  • 南航不等遲到乘客 東航上航仍等到最後一秒
    他確認了此事,同時還重申了兩點:一是「航班起飛前30分鐘停辦登機手續,起飛前15分鐘停止登機」不是南航最近新出的規定,而是民航總局早就制定的客運規則,該規則在每張機票上的《旅客須知》裡都清楚地寫著,南航只是重申要嚴格執行該規定而已;二是南航重申該規則也是提醒旅客要抓緊時間,別遲到,遵守既定的遊戲規則。
  • 東航、上航、南航8月國際航班計劃
    東航、上航、南航8月國際航班計劃 2020-07-28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航上航重組領導小組成立 新航否認重啟談判
    在ST東航與*ST上航雙雙發布停牌公告後,關於兩者整合路徑的猜想仍在繼續。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航有關人士處了解到,6月8日,東航、上航已就重組事宜召開協商會,東航集團總經理劉紹勇任「重組領導小組」組長,上航或將成為東航集團全資子公司;另一種可能,則是由ST東航直接吸收合併*ST上航。
  • 東航成功引進新航 中國民航二次大重組胎動
    同行是冤家,最不願看到東航牽手新航的,可能是國航;倍感壓力的是同城的上海航空。  東航成功引進新航,直接打破了國航統一三大航空公司的夢想。據悉,今年6月,國航、東航、南航的最高層曾經在北京聚頭,非正式地就三方合一或三合二進行過討論。但是由於各方心態和利益均難以趨向一致,這次會談不了了之。
  • 入股談判逼近成功 新航與東航牽手即將實現
    而去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一輪航空運輸企業重組的目的,《意見》的第八條稱,「加快國有大型企業的調整和重組,促進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如何培養主導的航空企業是業內一直爭論的焦點。從2006年底,業界就開始盛傳國務院國資委將向國航、南航、東航三大航空公司注資,三大公司均發公告否認此事。
  • 東航、上航應對國航 榕滬航線也降價
    昨(13)日,記者從國航福州營業部了解到,自本報本月12日披露國航福州至上海浦東的航班票價僅售280元之後,一日之內國航該航班銷售的客票就達到總數的60%。與此同時,東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也先後調低福州至上海虹橋和福州至上海浦東的航班價格以爭奪市場。
  • 東航攜上航正式加入天合聯盟
    經過一年的準備和對標工作,東航昨天宣布正式加入天合聯盟,成為該聯盟的第14家成員航空公司,上航也隨同母公司一起從星空聯盟轉投天合聯盟。由此,天合聯盟成為在中國擁有最多成員航空公司的航空聯盟。正式加入天合聯盟後,乘坐東航的旅客,就可以得益於聯盟及其他13家成員公司航線網絡的銜接,通過一票到底、行李直掛和無縫隙中轉到達世界168個國家的921個目的地。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昨天透露,經過評估,入盟對公司經營、服務、網絡等方面的提升作用很大,預計將為東航帶來約10億元的收入。東航的加入,也有利於完善天合聯盟在中國的網絡布局。
  • 頭等艙更名為公務艙,東航、上航國內航班3月31日零點起執行
    今天中午,東航發布公告稱,東上航國內航線艙位名稱發生變更,原國內航班的豪華頭等艙更名為頭等艙,頭等艙更名為公務艙,部分機型新設豪華公務艙,其它不變。根據《關於東上航國內航線艙位名稱變更的公告顯示》,隨著先進大型客機的持續引進並投入國內航線,客艙設施迭代更新,艙位布局更為豐富,為了進一步改善出行體驗,全面提升服務水準,自2019年3月31日零點起,東航、上航將對國內航班艙位實施統一更名,更名後的艙位布局與國際航班保持一致。
  • 東航、國航、南航、廈航「排隊」向波音索賠!外交部也回應了
    繼東方航空向波音公司正式提出索賠要求後,截至5月22日晚,已有東航、國航、南航、廈航4家國內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賠。民航資源網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航司共運營737 MAX 8飛機96架,其中南航24架、國航15架、海航11架、上航11架、廈航10架、山航7架、深航5架、東航及祥鵬各3架、奧凱及福州航空及昆明航空各2架,九元航空1架。停飛兩個多月後,國內航空公司開始要求波音進行賠償。
  • 國航東航等 9 家公司明確停飛波音 737MAX8,上航暫停新機引進
    3月11日下午,按照民航資源網統計,截至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共運營有96架737 MAX 8機型,分別為南航24架、國航15架、海航11架、上航11架、廈航10架、山航7架、深航5架、東航及祥鵬各3架、奧凱及福州及昆明各2架,九元1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航、海航、廈航、山航、深航、奧凱、昆航、上航、東航都已明確將旗下737 MAX 8機型停飛。
  • 寰宇一家再向東航拋"繡球"星空 天合聯盟也在爭搶
    陳姍姍    作為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尚未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航空公司,東航成了「香餑餑」,而「東上戀」也使其到底加入哪個航空聯盟變得撲朔迷離。柯裡格告訴CBN記者,美國航空與東航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和合作,未來也希望進一步拓展和發展關係。  這也被看做是作為寰宇一家聯盟創始成員之一的美國航空,再次向東航入盟拋出「繡球」。  早在兩年前,美國航空亞太區總裁潘志傲就曾表示,美國航空歡迎東航加入寰宇一家,不過時至今日,東航仍未就加入哪個航空聯盟作出最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