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上海幽靜的復興西路(舊稱白賽仲路)一條寬闊的弄堂裡,坐落著7幢造型典雅、風格迥異的三層樓洋房,名為玫瑰別墅。它們建造於1940年。因復興西路舊時隸屬法租界,所以其在法國梧桐和鮮花的簇擁下,顯示出獨特的法蘭西浪漫情調。而玫瑰別墅的主人,乃是曾風雲上海灘的絕色佳人、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孫科先生的二夫人藍妮女士。
在講述發生在玫瑰別墅的故事之前,我們先將歷史的長鏡頭,閃回到上世紀30年代,聚焦到孫科、藍妮聯姻的鏡頭上。藍妮,就像西南邊陲翩翩起舞的孔雀一樣,是雲南的苗王公主。在群山連綿,四季如春的雲南哈尼族境內,曾經生活著尊貴的苗王藍氏家族。20世紀初,外部世界激蕩的風雷,叩開了這片落英繽紛的桃花源。1900年,藍妮的祖父、清末舉人藍和光舉家遷移澳門,在創辦實業中徐圖發展。1912年,藍妮在澎湃的海濤聲中降臨人間。不久,藍家遷居廣州,旋又北赴上海,其間增添了藍妮的弟弟和妹妹。藍妮的父親藍世勳,走的卻是職業革命家的道路,他在家經常講孫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給藍妮留下深刻印象。藍世勳在參加同盟會後,追隨黃興任其部參謀長,辛亥革命後遠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藍妮的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其父請了著名的塾師,教藍妮讀四書五經。藍妮11歲時入南京惠文中學讀初中,13歲進南京暨南女中,15歲回上海升入智仁勇女子中學讀高中。藍妮的聰慧和淵博的家學,使她成長為一名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的美貌少女。生活,在藍妮面前展示了絢爛的前景。然而,一場飛來橫禍,擊碎了藍妮的美夢。1926年,藍妮祖父因產生鄉戀之情,獨自回雲南老家去了。從此,生活重擔全壓在留學歸來、在常熟任局長的藍妮父親藍世勳身上。其間,藍世勳的把兄弟借他20萬兩銀子不還,僕人在討債途中攜盤纏潛逃,藍世勳本人又在某日遭到歹徒搶劫,種種變故,使他得了精神病,家道亦一併敗落。1929年,18歲的藍妮已出落成有"沉魚落雁"之貌的大姑娘了。父母為生活所迫,將藍妮嫁給了上海名門李調生的次子李定國,李家則每月給藍家津貼100元,作藍家的家庭開支。如此婚姻基礎,註定了他們日後勞燕分飛的結局。藍妮嫁到李家後,且不說與丈夫缺乏共同語言,單就封建大家庭的種種清規戒律,也令她難以習慣,深感自己成了一隻無望的籠中鳥。在沉悶的環境中,藍妮渴望重見一片新的藍天,經過5年的單調生活,藍妮生下3個子女(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後,於1934年與李定國離異。20世紀30年代中期,南京國民政府的許多官員,諸如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立夫等,經常在繁忙之餘,到上海度周末。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獨子,早年留學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哥倫比亞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曾經擔任交通部長、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要職,時任立法院院長。他交遊極廣,因受其父孫中山先生影響,孫科還喜歡讀書,喜歡與文化人交朋友。當時,孫科的家在上海哥倫比亞路(今武夷路)。1935年暮春,溼潤的空氣瀰漫在江南的田野、河流之中,雲雀悠然地發出婉麗的啼聲,孫科坐在南京開往上海的列車上,遠眺窗外的景色,心情怡然。這個周末,他將應邀參加朋友陸英的家宴。藍妮自從離開李家後,獨居一室,過了一段無拘無束的生活,偶然也會生出些許的煩惱和孤獨感。這天,陸英的無意安排,在歷史的瞬間,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綿綿不了情。在纏綿、悠揚的西洋樂曲聲中,賓客們徐徐入場,大家互相寒暄問候。藍妮打扮得端莊、飄逸,她一進客廳,立刻光彩照人--藍妮的美貌,在當時是出了名的,不少記者說,誰想知道西漢趙飛燕和東漢貂蟬的美麗形象,只消去看看藍妮就行了。孫科一見藍妮,不禁怦然心動。席間,他們兩人熱烈攀談,彼此竟產生了相見恨晚之感。當時,孫科早有妻室,原配夫人陳淑英,有兒子孫治平、孫治強,女兒孫穗英、孫穗華。身居高位的孫科雖已年過不惑,但風度、學識不同凡俗,再加上孫中山先生的背景,所以,藍妮對他有一種崇敬感;而孫科已完全被藍妮的美貌所傾倒,更兼藍妮知書達禮,熟諳英文,使得孫科心馳神往。不久,孫科邀請她赴南京擔任自己的私人秘書,藍妮一口答應。藍妮擔任孫科的機要秘書後,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消息傳出,社會輿論說孫科不愛江山愛美人。孫科一笑應之。藍妮和孫科結合既沒有辦理正式手續,也沒有舉行正式婚禮。孫科為了不事聲張,只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席間,在同事的祝賀聲中,孫科笑道:"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
對孫、藍結合,外人並不了解真相,以致對孫科稱為"敝眷"的二夫人藍妮,視為"情婦""如夫人",這種認識一直延續了半個多世紀。其實,孫科娶了藍妮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她的愛,曾親筆給藍妮寫下一張字據:
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
孫科 廿五、六、廿六
"廿五"是指民國25年(1936年),孫科稱藍妮為藍巽宜,這是她正式的名字,而藍妮在幼年的學名則叫藍業珍。孫科為藍妮立字據,尊稱她為"二夫人"、"二太太",這充分說明了他對藍妮地位的認可。
藍妮嫁給孫科後,有了穩定的生活,但她作為母親,還要不斷接濟與前夫所生的3個孩子,這就激發了潛藏在她內心深處的經濟因子,從而涉足大進大出的房地產。抗戰期間,藍妮在上海周旋於上流社會,非常兜得轉。她看中復興西路的高貴、寧靜,遂在地產大王楊潤身的資助下投資建造玫瑰別墅。上世紀30年代末,玫瑰別墅的7幢房子由奚福泉、黃大猷、趙滌和陳植4位著名建築師設計,7幢房子風格各異,用7種不同的顏色,十分醒目、別致。藍妮親自督工建造。馬路口的兩幢洋房是人家的,藍妮便出資買下,這樣,整條弄堂都是她的了。解放前一直傳聞孫科用來路不明的巨款,為藍妮建造玫瑰別墅,金屋藏嬌。藍妮晚年一直說,玫瑰別墅與孫科根本無關,是她用血汗錢建造的。她曾說:"我的房子是日本人時候造的,是隔壁姓楊的地皮大王幫忙,1940年完工的。"玫瑰別墅究竟是誰造的?長期以來誤傳它是孫科的產業。藍妮和孫科所生之女孫穗芬說:"我媽咪生我後,我爹爹送我媽咪一幢房子,在敵偽時期,媽咪把房子賣掉,買了造玫瑰別墅的地皮。當時上海的地皮大王叫楊潤身,認為我媽咪漂亮,有能力,幫我媽咪買下地皮,再造房子,這房子應該是我媽咪的?
藍妮母女提到的地皮大王楊潤身,雖名聞舊上海,但鮮見有生平記載。據著名民主人士楊杏佛之子楊小佛先生見告,楊潤身的夫人是他母親在中西女中的同學,楊潤身的兒子又是他震旦大學的同學,他叫楊潤身為"楊伯伯"。這位楊伯伯聖約翰大學畢業,學的是建築,先做建築設計,又做地皮生意。當年楊潤身在廣東大茶商唐季珊宴客席間初識藍妮,見其皮膚白皙,身段苗條,談吐優雅,儀態大方,驚為天人。之後他在物質上給予藍妮許多幫助。否則,單憑藍妮,要在敵偽時期政局動蕩的上海灘建造耗費巨資、堪稱當時一流的玫瑰別墅,談何容易啊。據稱,玫瑰別墅當時的價值達35萬元!據藍妮介紹,她解放前在上海除玫瑰別墅外,還有多處房地產,僅虹橋路就有50畝地。上海解放前夕,曾任國民政府中央信託局局長的上海市副市長俞鴻鈞,就看中她的房子,但她沒有同意出賣。她自稱那時的房地產值幾百萬美元。她又說,她認識孫科時只有2萬元,那些房地產是她奮鬥十幾年的全部心血! 藍妮,這位7歲就初登上海灘的富有傳奇色彩的"苗王公主",於1948年底去了香港,1962年與唯一的女兒孫穗芬移居美國,定居在舊金山。在度過風風雨雨之後,1986年,她的人生之舟又靜靜地泊在上海灘。
早在1982年,藍妮回美國後,即向鄧穎超發來一信,信中述說了自己看到祖國發生巨變的感受,流露了對故土的深深懷念和回國定居的願望。1986年,鄧大姐又一次向藍妮發出了邀請,既請她和女兒孫穗芬回國參加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又請她永遠留下來。藍妮回憶參加孫中山先生12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時,神情興奮,她說:"大會上安排孫穗芬發言,統戰部領導問我要發言嗎?我說,孫中山先生去世時我才14歲,我不發言了。當時的統戰部部長閻明復與我坐在一起,我女兒坐在我身邊。因為我與閻明復坐在一起,攝影鏡頭一直對準我。閻部長風趣地說:'今天我與你坐在一起借你光了。'我則對他說,我是借他的光,他是部長嘛!"
在北京開好紀念大會,全國政協安排藍妮一行到南京中山陵祭掃。在拍照時,孫科的兩個女兒孫穗英、孫穗華並不避開藍妮,這件事她說起來很得意,她們後來又到廣東中山翠亨村瞻仰了孫中山先生故居。當紀念活動結束後,有關部門一邊安排藍妮住進了上海錦江飯店,一邊設法解決她的房地產問題。然而,由於房子問題遲遲解決不了,藍妮在錦江飯店一住就是5年。最終,政府將玫瑰別墅中的一幢歸還藍妮。1990年3月18日,藍妮終於搬進了那幢她解放前居住的三層花園洋房。藍妮的那幢花園洋房,牆上終年掛著翠綠的常春藤,生機盎然,微風吹過,沙沙作響,仿佛一管歷史的長簫,在吹奏房主人的滄桑經歷。客廳向陽,有三四十平方米,透過窗戶一眼看到花木蔥鬱的花園。廳內布置簡單,顯得空曠,但牆上掛著不少照片和裝飾物,給客廳添了幾分雅趣。北牆掛著一幅女兒孫穗芬的肖像,而東牆正中掛著一幅藍妮與孫科的合影,特別顯眼。藍妮晚年深居簡出,幾乎足不出戶,除了打幾圈麻將,偶爾到花園裡散散步。她在花園裡蒔養花草,以寄託熱愛生活的情愫。1996年9月28日,藍妮在上海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站,享年85歲。藍妮的女兒孫穗芬為她操辦後事。當時,人們沒有看到有關她去世的點滴消息。一代佳人,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