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古墓發現寫有字跡的麻布,專家鑑定,說:它們是難得文物

2020-12-19 歷史大解秘

無論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麻布都是一種很常見的東西,它們是由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一種布料,正因如此,它製作成本低廉,應用範圍比較廣。1968年,阿斯塔那古墓發現一些麻布,但為何經過鑑定後,專家卻認為它們都是難得的文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這些麻布到底有什麼珍貴之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阿斯塔那古墓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偏南40公裡處,它是古代高昌城鄉官民的共同墓地。1959年,阿斯塔那古墓被發現後,專家共對其進行13次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的珍貴文物,如:壁畫、泥塑、古書等。

1968年,當地的文物專家接到消息,準備對阿斯塔那108號墓進行保護性發掘。在清理古墓的過程中,一位年輕的專家在牆角發現一些麻布。專家看到麻布後,並未在意,直接將其裝入三類文物箱中,帶回研究所。

研究出土文物時,專家們驚奇地發現,這些麻布竟是唐朝物品,而麻布的上面,還保存黑色的題字。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庸」字或「調」字。發掘古墓的過程中,專家們最希望出土帶字的文物,它們會記載相應的歷史,唐朝帶有字 跡的麻布,記載的自然都是唐朝歷史文化。但看到麻布上的字,專家產生兩個疑惑,這些文字究竟想表達什麼,為何大唐的麻布會出現在西域呢?

在唐朝時,「稅收」是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唐朝實行「以丁為本」的收稅制度,這種制度在吐魯番地區也得到較為全面的實施,但實施的同時,也還會有一些不同的稅收辦法,除了「以丁為本」稅收制度外,當地還實行「租庸調製」。

根據「以丁為本」的規定,男子每年必須服徭役20天。從這點上看,服徭役是必須的,但凡事都有例外。朝廷制定賦稅制度,主要的目的是收錢,如果家庭條件較好的男子不想服役,可以通過繳納絹或布代役。也就是說,只要每日交三尺絹或布,就可以免除當日的徭役,人們將這種抵消徭役的方式稱為「輸庸代役」。

在收繳麻布的過程中,朝廷為方便做記錄,會讓上交者在麻布上寫名字、數量。正因如此,麻布上才會留下黑色的題字。各位的稅收產庫整理部門收到麻布後,會加蓋官印,防止丟失。

看到這樣的記載後,我們就能理解麻布上為何會出現「庸」字或「調」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用麻布製成的休閒裝、工作裝、環保袋等物品,它是很常見的一種布料,價格非常低廉。但在唐朝,麻布可以抵頂徭役,價格也比較高,當朝廷收繳各地送上來的麻布後,會讓左藏署統一掌管。

朝廷收繳大量的麻布,必定無法全部使用掉,他們會將其作為商品出口到西域。所以,我們才能在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帶字的麻布。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它們身上自帶獨有的謎題,等待優秀的學者將其一一揭曉。在阿斯塔那古墓中,文物專家出土看似普通的麻布,但其實它並不普通,它不僅讓我們知道唐朝的稅收制度,還讓我們明白了唐朝麻布的質量,以及輸庸代役的內容。當麻布上的文字被專家破解後,它真正的價值才被展現出來。

如果各位讀者對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麻布感興趣,可以去當地的博物看一看,它靜靜地擺放在展示臺,正為後人們展示盛唐的一段歷史,以及豐富的稅收文化。

相關焦點

  • 千年古墓有9條盜洞,文物卻一件也沒丟,專家打開石棺後恍然大悟
    但這也並不代表著不存在,一千年古墓有9條盜洞,裡面的文物卻一件也沒有丟失,專家打開石棺後才恍然大悟。我國的文物不是在博物館看到,就是在某些古玩市場或文玩黑市看到。博物館內的文物大多是由民間發現上報文物部門,而古玩市場與黑市的文物大多是盜墓者偷盜而來,或者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
  • 老伯打漁發現小銅魚,專家鑑定:這是沙場利器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的文明延續了幾千年,在世界的文明進步進程中,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中國歷代以來留下了大量的金銀珍寶和珍貴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大多是從古墓葬中發掘出來的,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今天小編介紹的這件文物,農戶本以為是裝飾品,專家鑑定:這是沙場利器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秦始皇陵被發現後,國人漸漸有了保護文物的觀念,八十年代,遼寧博物館在進行文物知識普及時,在朝陽市某小鎮這做考古普及時,一位老伯帶著一個金魚型的銅器希望專家幫忙鑑定,老伯表示這個青銅器是幾年前一次打漁時,從河裡撈出來的,因為上面有奇怪的字符,看著覺得年代久遠,就一直當成裝飾品保存著
  • 大阪古書會上發現「元本草」,三位專家經鑑定,說:這本書是真的
    我國學者竟然在這裡發現一本「元本草」,為了確定這本價值連城古書的真假,三位行業大牛整整鑑定了一天,說:「這本書是真的。」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古人創造的財富和智慧太多了。
  • 十大文物鑑定專家烏龍事件
    所謂周姓專家的鑑定證書顯示:「名稱:玉梳妝檯與椅」「年代:漢」「質地:玉質」「專家鑑評:質晶瑩溫潤,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漿……工藝精細巧,體紋生動神奇,造型罕見,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價值。」各方的集體質疑把為這套拍品出具鑑定證書的周姓專家推到了風口浪尖。
  • 河南古墓出土一把破劍,長得像烤紅薯,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劍」
    曾經在河南古墓出土了一把破劍,長得像烤紅薯,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劍,那它為何有如此大的來頭,讓我們一起去探究一下。因為它實在和很多人心理預期的不太一樣,這把劍在剛出土的時候,劍刃那塊地方就面目全非了,別的地方也被腐蝕,所以這也是很多人感到失望的原因,本來以為會是一個漂亮非凡的寶劍,沒想到卻是一塊生鏽的廢銅爛鐵。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非常漂亮,符合屈原所寫的「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即便鏽跡也不能遮蓋它的美麗。
  • 筆跡鑑定專家從隻言片語裡「讀」清案情
    兩天後,第二封信從門縫裡塞進來了,仍然是那種彆扭的字跡:知道你報警了,決定撕票。此時,警方除了在村子周圍布控、嚴加排查外,又請了多位文檢專家對勒索信進行分析鑑定。此時林某察覺到同村的外甥這兩天言行舉止有點異常。外甥被帶到派出所詢問,他承認了綁架事實,除了口供,如果能夠確認勒索信為外甥所寫,證據才算過硬。故意偽裝的字跡,這種鑑定難度很大。
  • 越南古墓發現一道聖旨,內容全是漢字,越南專家無奈向中國求助
    越南之地對於中國來說非常熟悉,歷史的越南之戰也讓中國人民與越南人結下深淵,而越南也曾在自己的領土上挖掘開一座古墓,並且發現古墓中的聖旨,而聖旨上的字全是被他們廢除的中文漢字,他們束手無策,最後只能向中國專家求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鑑定山清墓被盜,專家追回五個帶字的罐子,它們還破解了一個謎團
    文物對於現代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即使某些文物在當時並不珍貴,但是它們仍然具備深厚的歷史價值。公安人員在一次追繳被盜文物過程中,他們追回了五個特殊的罐子,也正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罐子,卻破解了一個古代的謎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河南一文物造假大師,騙過全國專家,博物館知道後立即「詔安」
    因為歷史文物古董數量有限,想收藏的人非常之多,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有人走向了一條可以一夜暴富的道路,那便是「文物造假」。一般來說,單純的文物造假是不違背法律條文的,要是說造出來的文物與真文物幾乎一致的話,同樣會被認為是真跡,賣出天價也很理所當然。建國後,最著名的文物造假事件是河南一村民「高水旺」的陶俑造假,這次造假幾乎騙過了全國的專家。
  • 湖北發現戰國貴族墓,出土許多黑色「麵條」,考古隊:快請專家
    因此當地曾發現不過不少大型楚墓,九連墩戰國古墓便是其中的代表,一經發現便震驚了整個考古界,那麼這座墓葬有何特殊之處呢?九連墩戰國古墓位於棗陽市當地的一座村子,墓葬有兩個特點。首先一點是規模宏大。九座中大型墓葬連成的古墓群綿延近5公裡,規模堪比歷代皇陵。
  • 河南發現商代古墓,專家挖出一隻怪手,20年來無人能解密
    河南發現商代古墓,專家挖出一隻怪手,20年來無人能解導語:2000年,河南農民張長林正在田地裡勞作,天黑時分,他路過一個墓地,卻發現有人在那裡挖掘。
  • 文物鑑定專家劉光啟:痛別恩師 我有疑難可問誰
    曾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出境鑑定組組長、天津市文化局文物處研究員、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nbsp&nbsp&nbsp&nbsp在書畫鑑定領域,劉光啟有「劉半尺」的美稱,意在說明他的眼力好,字畫僅打開半尺,即能立判真偽。
  • 香港一件「討人嫌」的文物,專家低價回購後,被評為國寶級文物
    專家相中一件市場上一件討人嫌文物 2002年,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正在全國各地四處收集文物,他們一行人隨著專家一同來到「文物天堂」香港考察,希望能夠發現重要的文物
  • 一個打給故宮博物館專家的電話,讓人們發現失傳千年的珍貴名畫
    文/北舊一個打給故宮博物館專家的電話,讓人們發現失傳千年的珍貴名畫在我國歷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珍稀的文物,而今天小編就想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的擅長於畫的大師—貫休在這一年的某一天清晨,北京博物館的原副院長也是我國著名的一位書畫鑑定專家,他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說是讓他鑑定兩幅貫休的畫,等來人到來後就拿出了兩張圖片,一張是想讓院長看的那幅羅漢圖畫,一張是日本的一個叫做高臺寺的寺廟中的貫休羅漢圖中的其中之一。
  • 文物普查發現神秘銅印,專家鑑定後激動不已
    不過龜山漢墓的發現歷程確實和不少墓葬一樣,也是被開山採石發現的,這點滿城漢墓、曾侯乙墓也都是如此,而在考古發掘龜山漢墓的時候,確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的難題,首先在龜山漢墓外邊就放著大量的長方形巨石,其實就是塞石,目的就是防止盜墓賊進入甬道,有這些巨石在,盜墓賊連甬道都難以進入。
  • 江西發現千年神秘古墓,出土2件英文瓷器,專家看後怒將其摔碎
    江西發現千年神秘古墓,出土2件英文瓷器,專家看後怒將其摔碎古人將身後事看得很重,他們覺得侍死如侍生,往生後要居住的地方自然要和生前的家具一樣,樣樣齊全,在那麼大的地方內,有客廳有耳室,微縮如同模型,裡面還放置著許多的珍寶。
  • 桂林一座古墓發現一瓷瓶,瓶中有三隻老鼠,專家斷定墓主沒有後代
    其中郡王「靖江王」作為郡王封地在桂林一代,「靖江王」乃世襲的稱號,很少有歷史典籍中提到這一支,很難知道其生平事跡,就拿第十代「靖江王」朱履燾來說,此人當了八年郡王,卻只活到了十九歲,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 山東發現神秘古墓,出土6000年前白種人,專家:可能是山東人祖先
    但為什麼會說山東人為山東大漢,直到考古專家們在煙臺的一個島上面發現了事情裡座古墓,才證實了揭開這一秘密。而且現在小編要來跟大家說的就是在山東長島的時期,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也是在一座古墓當中出土了很多散落的骨頭,而經過專家們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就是我們祖先的骨頭在經過檢測,發現是六千年前的屍骨。
  • 蘭若寺發現一座古墓,有價值的文物沒幾件,墓主的名字也全靠猜測
    那麼世上真有蘭若寺嗎?還別說,蘭若寺真的存在,而它上演的「古墓」傳奇遠比電影中更離奇,也更讓人扼腕嘆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