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至今,三年時間,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看哭」了無數觀眾。6月28日,這部令人動容的音樂劇將登陸湖南大劇院,為湖南觀眾帶來一場悲喜交加的情感之旅。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源於韓國同名作品。原版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在韓國受到了極大的追捧,在韓國最權威文娛資訊網站Interpark評分高達9.3分,並曾在MBC、SBS、KBS等各大韓國電視臺進行放送。原聲專輯還蟬聯韓國Melon、Olleh Music音樂類榜單第一名,被認為是「高度認識生命意義」與「預防青少年自殺」的最佳題材。而這部劇最早的原型,是改編自羅伯·雷恩執導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該部電影是由好萊塢兩大老牌影星傑克·尼科爾森及摩根·弗裡曼領銜主演。
《我的遺願清單》中文版在沿襲原版故事的溫暖與思索之外,將融入更多中國元素,讓這部青春之作散發「小而美」的精緻。《遺願清單》把「生命」的故事縮影在兩個少年身上——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叛逆少年楊曉宇,遇上了被確診患上癌症的陽光少年楊寶,「死亡」這個最沉重的話題被擺在了兩個人生尚未開始的少年面前。於是他們列下遺願清單,一同執行,並在這條尋找生活真諦的道路上重獲新生。「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做了最漂亮的道別禮。
這是一部並非關於死亡而是述說生命的音樂劇。兩人在一同執行遺願清單的過程裡發覺生命的意義——生命不能停息,就算「我」消失了,「我「這個人的生命也要影響他人,並存留在他們心底。執行遺願清單,並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展示活下去本身就很有意義與價值。中文版《我的遺願清單》由上海文化廣場出品,何念、馬達兩位導演共同指導。作品首演至今三年時間,熱力不減,觀演觀眾逾兩萬人次,原聲音樂播放量近40萬。
雖然名為「遺願」,但音樂劇並未將筆墨著重於生死問題的沉重討論,而是以兩位少年的性格碰撞和「完成清單」過程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各種奇遇,將觀眾拉入了一段奇妙之旅。導演何念說:「年輕人對於死亡的探討可能更輕鬆,他們會用調侃的方式去面對這個終極問題。這部劇悲喜交加,兩個少年彼此點燃,彼此救贖。」
不同於一般百老匯音樂劇,華麗的舞美,炫麗的燈光,大量的演員群舞,《我的遺願清單》不管是演員數量還是舞美設計,都是往小了靠,一個場景、兩個演員,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這部劇充分發揮了中小型劇場的優勢,兩個小時的演出,通過不斷變換的燈光,極具現代感和想像力的布景,16首曲風多變的歌曲,穿插風格各異的舞蹈,加上兩位演員全場豐富的調度,流暢的演繹和與現場觀眾的頻頻互動,視覺上讓觀眾目不暇接,也讓這部青春之作散發出「小而美」的精緻與美好。
瀟湘晨報記者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