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出世間一切法,就是一個因果報應,連佛法都不例外。
因果何以不空?第一「因果轉變不空」,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第二「因果循環不空」,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三「因果相續不空」。因為有轉變、循環、相續三種因果,所以它不空。
我們在清涼大師《華嚴經》註解裡看到「五周因果」、「一乘因果」,佛法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說這件事情。
《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以破相(即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宗!以了空為義。如果能發無上菩提心,受持這四句偈,觀知實幻世界之夢幻,就能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一切有為法 、皆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這四句是《金剛經》的精華所在,《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所在。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在一切虛妄不實的現象當中,唯有因果,是真實不虛的。
真實不虛,意思是真切實在,毫不虛妄。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世間任何事情都逃不過因果,任何一件事情在發生前,都會出現一些徵兆,當你身上出現這四種徵兆時,很可能是佛菩薩在提醒你,該去積累福報了。
這裡所說的佛菩薩,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佛菩薩對你的提醒,我們應該儘量保持對所有人和事的恭敬。
第一、諸事不順。
當人現有的福分超過所能承受的福分時,一點小事也會鎮不住, 也就是會產生憂愁、鬥諍、煩躁、悲傷、絕望、怨恨、指責等情緒。
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生活中,時常感到諸事不順,皆因這七個字:業障重,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會導致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和問題,這就是俗話說的「鎮不住」,「鎮不住」人事物,鎮不住姻緣等,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了種種問題。
第二、煩躁不安。
煩躁不安的原因:
1.過大的精神壓力很有可能會造成情緒波動的變化,很有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病情,所以平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大的心理壓力。
2.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焦慮症的病情,這個時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精神疾病。
如果你最近煩惱越來越多,經常莫名其妙的躁動不安,這種情況也是佛菩薩的提醒,你該去積累福報了,因為惡因總是躁動的,善業總是清淨的,如果你經常煩躁不安,一定是惡以上因帶來的惡果。
第三、常做噩夢。
夢的產生,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夢是大腦中主管人體各種功能的各個中心點聯合作用的結果。人在睡眠時其部分腦細胞仍然在活動著,這就是夢的基礎。
人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狀態或從睡眠狀態變成清醒狀態都要經歷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常處於不完全的抑制狀態,在生理學上叫做催眠狀態。
此時身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就會引起與平時不一樣的腦內反應,從而出現夢境。因此,夢境的出現離不開兩個條件:
①大腦處於催眠狀態;②外界或身體內部存在著刺激。例如睡眠中不慎將兩腳伸出被子外,因雙腳受寒冷的刺激,就會產生赤腳渡河、光腳在雪地上奔走等夢境。
做惡夢儘管沒有確切數據,但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快節奏的生活等讓越來越多現代人被噩夢糾纏。相對來講,習慣負面思考、容易緊張、壓抑、悲觀的人常做噩夢。
一個人經常行善積德的人,夢境往往是美好的,一個經常作惡的人,會經常做噩夢,如果你最近經常做噩夢,就要注意了,這種徵兆說明了你的福報正在減少,一定要趕快去積累福報。
第四、經常生病。
「經常生病,主要是由於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身體虛弱引起。首先要注意飲食和休息,儘量不要經常的熬夜,可以適當的活動一下來增強體質。
可以多吃些含蛋白高的食物,每天多喝點牛奶,多吃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多吃些紅肉。平時也可以適當的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能夠起到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的作用。
還可以用中藥來調理,比如經常感冒的時候,就可以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丸,有脾胃不好的時候可以用健脾消食開胃的藥物。有腎氣虛的情況下,可以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藥物來調理。」
身體上的表現,跟一個人所造的善惡之業有關,如果你最近經常生病,這種徵兆也是福報損耗嚴重的表現,若不及時積累福報,一旦福報耗盡,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出現這四種徵兆時 ,一是要對症下藥,及時調理,二是要快速增長福報,當你福報多了,各種不順的事情就會遠離你。
①要孝順父母,多去放生;②要持戒修身,多布施,就能快速增長你的福報,如果你身上出現這些徵兆,要想化解不順,可以多行布施,廣結善緣。
結語
朋友們,這四種「徵兆」,是佛菩薩的提醒,要小心!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經常讚賞、轉發和隨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轉發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