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快時尚在迅猛發展後開始顯現疲態,甚至開始調整、閉店,因為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但從成都快時尚品牌的閉店、開店的動態,以及目前在成都商圈內的布局來看,不難看出是有策略地整合最優資源,放棄已經人氣不再的商圈或項目。
有消息稱,位於總府路樂森購物中心的ZARA(需求面積:1000-2500平方米)店於2月3日正式閉店,贏商網實地探訪發現,ZARA門上貼有「門店關閉」的告示,告示上還提示顧客可以至伊藤洋華堂店、遠洋太古裡店進行消費。經觀察,ZARA店不僅撤下了展櫃內的展示,店內工作人員也已在整理存貨,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ZARA總府店閉店
ZARA總府店內工作人員在整理貨品、貨架,做收尾工作,門店已不再對外營業
據了解,該店是Zara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以全新店鋪形象打造的專門店,共有3層樓,總面積超過了3000平。同時該店是樂森購物中心轉型後的一大力作,自2011年12月7日開業後至今已五年有餘,該店的「前任」則是LOUIS VUITTON和DIOR。而Zara總府店的閉店,是自身品牌出於市場考慮的調整,還是樂森購物中心的主動調整?未來又由誰接手?這些也將是眾多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ZARA總府店閉店後,有網友評論戲稱該地區是「百慕達」。而成都市民對總府路產生「百慕達」的印象,則源自西武百貨退出成都市場。成都西武百貨於05年底入駐,系迪生在深圳兩家西武、上海迪生錦江商廈之後開設的第四家高端百貨,曾為成都高端市場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與美美立誠、仁和春天等百貨齊名,帶來了LOUIS VUITTON、DIOR、迪生鐘錶珠寶、Longchamp、CK等奢侈品牌。但在2009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場上盤踞3年多的西武百貨正式告別總府路,由四川美嘉森名品百貨有限公司接盤。
四川美嘉森名品百貨有限公司接手後,對總府路這一極佳口岸報以厚望,甚至專門去註冊了新品牌「樂森」,以區別公司在成都所開的美嘉森百貨,期望以購物中心的形式重新盤活總府路31號。美嘉森名品百貨董事長何玉蘭曾表示,會繼續朝著定位高檔、奢侈品牌的目標去打造,這也讓項目在當時備受業內的質疑和關注。
直到LOUIS VUITTON、DIOR相繼關店,樂森購物中心開始力求轉型,何玉蘭從2010年開始關注世界著名流行時尚品牌,與ZARA一拍即合。彼時,ZARA總府店是中國區最大的旗艦店,也是首家形象店。何玉蘭甚至計劃重造高街時尚商業街,除了ZARA,H&M、C&A、優衣庫也是她有意引入的品牌。
總府路31號(樂森購物中心)
只是「高街時尚商業街」還未重塑,樂森購物中心卻損失一員「大將」,這與春熙路商圈東移、總府路已逐步喪失人氣不無關係。自成都金融國際中心(IFS)和成都遠洋太古裡在春熙路商圈相繼亮相,通過全新的體驗型購物方式大力吸引客流,不僅坐穩成都購物中心營銷業績冠、亞軍的寶座,奢侈品、快時尚等品牌也把目光投向了這二位成都商業地產中的「新貴」。
尤其在成都遠洋太古裡中,各品牌紛紛開出品牌旗艦店、形象店,包括ZARA。位於成都遠洋太古裡東廣場的Zara三層獨棟旗艦店,更作為該項目首批亮相的品牌,被稱作是亞太地區面積最大、裝修最新、貨品最齊的ZARA全新概念店。
遠洋太古裡的ZARA三層獨棟旗艦店外觀
因此,ZARA總府路店不得不陷入「尷尬」的局面。在深陷實體店寒潮時期,閉店似乎是可以預見的,這也符合品牌調整資源的「套路」。例如,2016年初GUCCI仁和春天百貨人東店閉店,但卻又在成都遠洋太古裡開設了全新形象店,接棒仁和春天百貨人東店曾經的頭銜,據當時GUCCI品牌相關人員證實,這是品牌優化成都店鋪配置的舉動;而同樣屬於快時尚品類的GAP,也於去年放棄了春熙路步行街的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