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需求低靡、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局面,太重集團緊抓轉型發展主線,突出創新驅動,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冶金、礦山、軌道交通、新能源、工程機械、海洋裝備六大領域。截至目前,百餘項具有中國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優質產品,在市場上備受青睞,企業轉型發展成果已經顯現。
「創新引擎」持續發力
黨的十八大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作了戰略部署。太重集團再次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生產出符合新時期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新產品。在3月21日太重集團科協舉辦的「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總結會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顯示出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去年,太重集團共實施項目創新549項,為歷史之最,比上一年度增加38項;新型、實用型項目達80%以上,其中不乏國內首臺和世界第一的重大項目。
強大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世界最大的 WK-75 礦用挖掘機成功下線,樹立了太重大型礦用挖掘機的世界領先地位;3兆瓦風機全功率併網發電,5兆瓦風機設計完成,使其步入國內大型風機製造企業行列;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高速車輪生產線投產,使其擁有了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車輪生產線,為建設國際一流的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基地奠定了基礎……創新驅動已成為太重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強支撐。
傳統產業升級發展
重型裝備製造業資金投入大、技術門檻高,可以說,市場上很難「複製」出與太重抗衡、競爭的企業。「從全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產業布局來看,太重已基本佔據了固定的市場。但是,如果長期徘徊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在未來全球一體化的產業格局中很難有一席之地。」太重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產業升級,太重瞄準市場需求,在冶金、礦山、工程機械傳統領域集中研發新型產品,以產品的升級換代促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冶金領域,自主研發的80MN雙柱式快速自由鍛造液壓機成套設備成為我國自由鍛造行業的主流機型,無縫管軋機製造能力已躋身世界「三強」,6米頂裝焦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礦山領域,太重生產的20立方米以上大型礦山設備已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00%。通過產品升級,世界最大挖掘機、世界最高級別處理量大型半移動破碎站、國際先進的大型電鏟履帶板等一批新設備新產品相繼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工程機械領域,6400噸液壓起重機、 TZM500 全地面起重機的面世,再次刷新了世界吊裝界的「極限」……
新興產業高端突破
在做強做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太重依託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始進軍風電、核電等新能源領域和軌道交通、海洋裝備等高端製造產業。
搶抓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機遇,太重大力發展鐵路產品。據統計,該集團去年開發軌道交通領域新產品達136種。截至目前,鐵路產品已覆蓋機、客、貨、動、城軌等全系列各種規格型號的輪、軸和輪對集成產品,已初步搭建起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集合效應。
圍繞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太重以風電整機和增速器系列開發為突破口,全面進入了風電、核電、水電等清潔發電領域。雖然新領域產品起步較晚,但通過技術創新路徑,「太重製造」已迅速形成規模,佔據了市場制高點。目前,該集團已承擔了7個總承包風電場,應用於核電領域、國際承載能力最大的環形起重機也於去年底成功下線。
在海域裝備領域,隨著去年底印製著 TZ (太重)標誌的5臺船用30噸液壓伸縮臂起重機出現在加勒比海域,標誌著太重海工產品實現了第一次批量產出和第一次出口國外的「零突破」。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不久的將來,印製著太重標誌的高端海工產品會出現在世界各個海域。
張海瑞曹克順
來源: 太原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