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集團:傳統產業升級發展 新興產業高端突破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面對市場需求低靡、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局面,太重集團緊抓轉型發展主線,突出創新驅動,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冶金、礦山、軌道交通、新能源、工程機械、海洋裝備六大領域。截至目前,百餘項具有中國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優質產品,在市場上備受青睞,企業轉型發展成果已經顯現。

  「創新引擎」持續發力

  黨的十八大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作了戰略部署。太重集團再次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生產出符合新時期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新產品。在3月21日太重集團科協舉辦的「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總結會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顯示出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去年,太重集團共實施項目創新549項,為歷史之最,比上一年度增加38項;新型、實用型項目達80%以上,其中不乏國內首臺和世界第一的重大項目。

  強大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世界最大的 WK-75 礦用挖掘機成功下線,樹立了太重大型礦用挖掘機的世界領先地位;3兆瓦風機全功率併網發電,5兆瓦風機設計完成,使其步入國內大型風機製造企業行列;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高速車輪生產線投產,使其擁有了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車輪生產線,為建設國際一流的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基地奠定了基礎……創新驅動已成為太重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強支撐。

  傳統產業升級發展

  重型裝備製造業資金投入大、技術門檻高,可以說,市場上很難「複製」出與太重抗衡、競爭的企業。「從全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產業布局來看,太重已基本佔據了固定的市場。但是,如果長期徘徊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在未來全球一體化的產業格局中很難有一席之地。」太重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產業升級,太重瞄準市場需求,在冶金、礦山、工程機械傳統領域集中研發新型產品,以產品的升級換代促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冶金領域,自主研發的80MN雙柱式快速自由鍛造液壓機成套設備成為我國自由鍛造行業的主流機型,無縫管軋機製造能力已躋身世界「三強」,6米頂裝焦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礦山領域,太重生產的20立方米以上大型礦山設備已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00%。通過產品升級,世界最大挖掘機、世界最高級別處理量大型半移動破碎站、國際先進的大型電鏟履帶板等一批新設備新產品相繼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工程機械領域,6400噸液壓起重機、 TZM500 全地面起重機的面世,再次刷新了世界吊裝界的「極限」……

  新興產業高端突破

  在做強做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太重依託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始進軍風電、核電等新能源領域和軌道交通、海洋裝備等高端製造產業。

  搶抓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機遇,太重大力發展鐵路產品。據統計,該集團去年開發軌道交通領域新產品達136種。截至目前,鐵路產品已覆蓋機、客、貨、動、城軌等全系列各種規格型號的輪、軸和輪對集成產品,已初步搭建起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集合效應。

  圍繞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太重以風電整機和增速器系列開發為突破口,全面進入了風電、核電、水電等清潔發電領域。雖然新領域產品起步較晚,但通過技術創新路徑,「太重製造」已迅速形成規模,佔據了市場制高點。目前,該集團已承擔了7個總承包風電場,應用於核電領域、國際承載能力最大的環形起重機也於去年底成功下線。

  在海域裝備領域,隨著去年底印製著 TZ (太重)標誌的5臺船用30噸液壓伸縮臂起重機出現在加勒比海域,標誌著太重海工產品實現了第一次批量產出和第一次出口國外的「零突破」。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不久的將來,印製著太重標誌的高端海工產品會出現在世界各個海域。

  張海瑞曹克順

來源: 太原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三五」時期,我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綠色低碳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技術創新加快,規模不斷擴大,湧現出一大批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 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能源技術機會在哪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文/王海南 王禮恆 周志成 王崑聲 崔劍,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工程科學一、前言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將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國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
  • 玲瓏集團榮登2020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百強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了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排行榜,玲瓏集團有限公司躋身「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同期入圍榜單的還有華為、中國移動、蘇寧等各行業優秀企業。
  • 安徽:以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加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徐文華 張莉莉從近日召開的安徽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2016年,安徽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加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提升農業現代化。
  • 泰安肥城經濟升級換"色" 新興產業生機勃發
    7月初,隨著兩條年產60萬噸精製鹽生產線建成投產,光明巖鹽實現了從賣滷水到賣鹽的換代升級:銷售半徑由100公裡擴大到400公裡,產量翻番,利潤提高10倍不止。對合資方魯中能源集團來說則是「由黑變白」,這家由原肥礦煉礦廠改制而來的企業,借鹽轉型,加上此前涉足的物流、服裝、木業等領域,非煤產業佔到集團半壁江山。
  • 邢臺以項目建設為抓手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閆麗靜)前不久,邢臺市252個項目集中開工,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及支撐作用較強的大園區、大平臺項目相繼落戶,將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升級轉型提供新動力。邢臺市委書記張古江在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
  • 新興產業強勢崛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引領澄邁逆勢增長
    海南生態軟體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淳至介紹,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軟體園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區塊鏈為主導,創建了全國首家省政府授牌的區塊鏈試驗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數字文體、數字健康、數字金融、數字服務等,培育和發展千億級數字產業。「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最關鍵的生產要素。」
  • 支柱產業高端化 江陰三路徑引導經濟轉型升級
    原標題:支柱產業高端化 江陰三路徑引導經濟轉型升級   新華網南京10月17日電 歷經20多個月的穩增長壓力後,江陰經濟主要指標均實現了正增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陰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0億元,增長9.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0.1億元,增長18.6%,其中工業投入增長19.1%,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2.5%,在建超億元重大產業項目162個,計劃總投資796億元。近幾年,江陰以「支柱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為路線圖,邁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
  • 廈門湖裡著力轉型升級 優先發展高端製造等主導產業
    ­  ●金融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過去5年,湖裡區金融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到2016年,該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3.9億元,同比增長12.8%。目前,已有各類金融企業近千家紮根湖裡,其中五通金融商務區就聚集了696家金融、類金融企業。
  • 《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出爐
    揚州網訊 (通訊員 揚工信 記者 嵇尚東)昨天,市工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根據《細則》,我市將從組織園區分產業制定專項規劃、分產業建立園區特色產業鏈長制、強力推進園區特色產業招商等八個方面,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 全面實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上海加快培育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化落實投資促進政策,切實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推動汽車、精品鋼材、精細化工等產業提質升級,大力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集群。目前,上海已先後制定了打造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的實施方案。
  • 宣燁:優化產業供應鏈 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升級發展
    南京財經大學宣燁教授應邀作題為《北部灣產業供應鏈現狀與優化路徑》的報告。  講壇由自治區北部灣辦副主任陳洪韜主持。他指出,北部灣經濟區成立近12年來,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園區,現代臨海工業體系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他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桔子財經|山東化工「騰籠換鳥」,傳統產業發展自信哪兒來?
    代表山東產業結構的「兩個70%」中的重化工產業,這四年來如何「騰籠換鳥」?在對省內一些化工企業的調研採訪中,這些正在陣痛中「蹚路子」的企業表示,傳統不代表落後,不能在對新興產業追逐的浪潮中,喪失對傳統產業發展的自信。山東在裝備製造、重化工等行業有深厚底蘊,稍加改變,就可以形成更具有優勢的產業鏈。
  • 晉煤集團打響煤化工產業優化升級戰
    如何快速有效地開拓每年1500萬噸左右塊煤的新市場,成為晉煤集團需要解決的最迫切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到晉煤集團化工板塊,乃至整個集團的生存與發展。  逆境重生 爭做高端煤化工產業領軍者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 蚌埠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 衝刺全省第一方陣(圖)
    經過艱辛的探索,初步確立了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等「四新」產業布局和互動發展的良好態勢。 「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不得不過的關口,更是造就發展新優勢必須搶佔的制高點。」和蚌埠玻璃設計院一樣,近年來,蚌埠市不等不靠,輕裝上陣,依託於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的基礎,將目光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步伐。
  • 美創國際加速"中原智造"崛起 坤鼎集團推動航空港產業升級
    ,構建高端產業生態圈。坤鼎集團作為首家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園區類企業,一直以來都聚焦於京津冀、中原經濟區這些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投資運營的產業園區項目也大多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京津冀的核心永清園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等中國國家級產業功能區;一方面響應「一帶一路」的國家號召,助力我國中西部地區全面優化產業鏈布局,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內需市場擴大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也是作為產業運營商的責任和義務
  • 綠色新興產業釋放發展紅利——江蘇省邳州市產業與環境融合發展觀察
    作為東隴海產業帶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新興工貿城市,兼具水鄉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生態宜居城市,江蘇省邳州市社會治理創新和地方產業快速升級,引起廣泛關注。城與鄉的界限被重新定義,傳統社會治理模式遭遇挑戰。在此背景下,擁有近二百萬人口、縣域面積位列徐州市轄區第一的邳州,從「公共空間治理」破局,找到統籌城鄉環境與社會治理的一攬子方案。
  • 26品牌入駐「淘寶新興產業館」
    在新興縣電商平臺有關負責人看來,雖然目前新興各企業的電商規模不大,但電子商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僅僅靠幾家龍頭企業自己來做個體電商銷售是不夠的,它沒有規模,更沒有把新興各大產業作為『新興特色產業』品牌來銷售,形成不了品牌效應。同時,縣內傳統企業對電商的應用重視不夠,仍採用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流通模式,商業模式傳統單一,缺乏創新。
  • 山東省菏澤市點燃重點產業突破「引爆點」
    傳統的工業化道路行不通,必須大力發展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先進位造業。緊緊圍繞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提升「231」產業競爭力,突出抓好生物醫藥、高端化工兩大核心產業,著力擴稅源、強財源、增後勁,培育優良產業生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點燃重點產業突破的「引爆點」。
  • 雲浮新興致力打造廣東絲苗米產業高端示範區
    11月7日,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在雲浮市新興縣舉行。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黃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雲浮市委書記黃漢標等領導出席大會。 本次大會以「禪都論稻,民富糧安」為主題,活動涵蓋高端優質稻(秈稻)品種展示基地參觀、鄉村振興示範點考察和2020年廣東絲苗米高質量發展大會等,全方位展示了廣東優質稻產業和雲浮新興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