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製食品飲品需謹慎

2020-12-16 廈門新聞網

  

■市民在家自製蛋撻。(洪女士供圖) 

  

■家庭烘焙最好現做現吃。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家庭DIY」,自製酸奶、糕點、葡萄酒、醃菜等,但家庭自製食品是不是安全呢?近日,市民姚女士自製酸奶,但因操作不當,全家食用後腹瀉。家庭自製食品究竟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本報請專業人士、醫生等來為您盤點。

 

  

■自製酸奶要注意器具的消毒。

  案例1

  用喝剩的牛奶自製酸奶,全家喝了都腹瀉

  上周,家住思明區的姚女士用沒喝完的牛奶作為原料,放入菌種後做成酸奶,結果一家人喝完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瀉。姚女士5歲的兒子尤為嚴重,多次腹瀉使得他雙腿發軟,就醫時走路都搖搖晃晃。經醫院檢查,一家人都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

  姚女士非常納悶,自己並不是第一次自製酸奶,以前都好好的,怎麼這次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後果呢?接診的前埔醫院內科主任醫師黃炳峰解釋,自製酸奶是一種發酵食品,發酵過程就是在培養細菌,創造適宜的環境讓乳酸菌和牛奶中的乳糖發酵成酸奶。如果自製酸奶沒有滅菌過程,操作不當就會讓有害菌在發酵中孳生繁衍。    

  分析

  奶源和器具都有講究,發酵時間不超過10小時

  醫生提醒,自製酸奶需選用優質的酸奶發酵粉。優質的酸奶發酵粉菌種純正,採用密封包裝、低溫保存,內部沒有任何可供有害菌繁殖的營養物質,保證菌種的安全性。其次,自製酸奶的原料奶和所有用具包括容器、蓋子、攪拌用具都要經過煮沸或熱燙滅菌處理,不能讓有害菌存活。此外,為了防止有害菌侵入參與發酵,10小時為安全發酵時間且需要迅速降溫並密封冷藏保存。這樣做,即使少量有害菌侵入也不能繁殖,且無論酸奶是否成功發酵,都可以放心食用。同時,自製酸奶保質期較短,不宜長時間儲藏,應儘快食用確保安全。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營養科主治醫生陳紅潔提醒,開封剩下的牛奶和現場擠出的生奶均不建議當自製酸奶的奶源,生奶即使煮沸消毒,也不一定能達到安全飲用條件。若不放心自製酸奶,也可以挑選市面上的酸奶,但有「門道」。挑酸奶時,要查看食品標籤,配料表裡最好只有牛乳和菌種(常見的有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沒有其他添加劑和防腐劑。此外,查看營養成分表,每100克酸奶含5至6克碳水化合物為宜,可預防糖分攝入超標的風險。

  

■自製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

  案例2

  喝了近半瓶自製葡萄酒,雙眼接近全盲狀態

  今年4月中旬,58歲的黃先生在一次聚會中喝了近半瓶自製葡萄酒。一覺醒來,黃先生的雙眼視力突然下降,伴有心慌、噁心、嘔吐、頭痛不適。他以為是睡眠不足,可休息後,雙眼視力下降更加明顯,雙眼視物不清,無法行走。到醫院就診時,黃先生雙眼視力0.1,接近全盲狀態,經診斷為急性中毒性視神經病變。

  黃先生回憶,他平時喝白酒基本是8兩起步,半瓶葡萄酒對他來說不算什麼。此前,他也喝過自製葡萄酒,偏偏這次出狀況了。

  分析

  自製酒水會產生一定量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進明介紹,自製葡萄酒可能存在有害微生物超標,有害微生物在葡萄酒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甲醇和其他乙醇以外的高級醇類雜醇,它們比乙醇對神經系統有更強的毒性。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會發生蓄積,在體內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陳紅潔認為,目前家庭釀製的葡萄酒還沒有除去甲醇和雜醇油的工藝,容易造成甲醇超標,飲用後會出現頭痛肚悶等症狀。又因自製葡萄酒的硬體不達標,不能實現全程封閉式消毒生產,很難達到衛生標準,有可能存在大腸桿菌超標的情況,從而導致腸胃不適。

  此外,葡萄釀酒發酵過程中,會將糖分等物質轉化為酒精,產生大量氣體,氣體在完全密閉的容器中越來越多,產生巨大的壓力,若使用器具不當,還可能引起器具爆炸等問題。

  案例3

  自製牛軋糖放了兩三周,家人吃了有點反胃

  小紅在網上看到網友自製甜點和零食後,也加入家庭烘焙隊伍中。上個月,小紅在網上購買了牛軋糖的材料包,按照網上的視頻教程製作。小紅說,由於擔心牛軋糖放在冰箱裡,口感會變硬,所以都常溫存放,大概保存了兩三周。

  「沒想到家人吃了之後,就感覺有點反胃,覺得牛軋糖不新鮮,而且裡面的堅果已經有異味。」小紅說,這讓她嚇壞了,趕緊把剩下的牛軋糖都扔掉。

  分析

  家庭烘焙無添加防腐劑,要儘快食用

  手工烘焙達人林芳介紹,夏天不適合自製牛軋糖,因為氣溫高,牛軋糖很容易融化且變質。由於家庭烘焙都是無添加防腐劑,所以存放時間較短,最好儘快食用。

  不少烘焙愛好者做完蛋糕等,都直接放在平時用的冰箱裡,甚至沒有用保鮮膜包裝起來。林芳認為,自製食品一定要注意保質保鮮的問題。「大部分人在家裡做烘焙,都是直接把成品放到『大冰箱』裡,和蔬菜肉類等各種生食熟食放一起,不僅容易混味,而且『大冰箱』裡還有很多細菌,如果不包裝就把甜點放進去,很容易染上細菌。」林芳說,家庭烘焙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新鮮、安全和健康,最好要吃時再做,而且做的數量也要依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溫馨提醒】

  除了上述食品外,有些自製食品也容易帶來中毒隱患。醫生提醒,市民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自製臭豆腐、豆豉

  產生肉毒素,成人致死只需0.01mg

  自製臭豆腐、豆豉等發酵食品易產生肉毒素,在缺氧的情況下,細菌大量繁殖,再加上食用前未經足夠的熱加工,食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據悉,肉毒素是已知外毒素中毒性最強的毒素,食入含此類毒素的食品後即會發生中毒,成人致死量僅為0.01mg。

  自製醃菜

  易產生亞硝酸鹽,3克足可致命

  很多人都喜歡自製醃菜,其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亞硝酸鹽,這是一種已被確認的致癌物質。醃製10天左右時,醃菜中的亞硝酸鹽會達到峰值,而3克亞硝酸鹽足可致命。「醃到20天以後,亞硝酸鹽會衰減到相對安全的程度。」陳紅潔表示,即使亞硝酸鹽含量不高,也不建議多吃醃菜類食品。

相關焦點

  • 一家四口食用自製臭豆腐中毒 專家:謹慎購買自製食品
    一家四口食用自製臭豆腐中毒 專家:謹慎購買自製食品 原標題:   羊城晚報記者 吳珊  自製食品因純手工製作、選材上成、不添加防腐劑,而被人們稱為放心食品、安全食品。其實,這只是一種主觀上的簡單判斷。
  • 貴陽市雲巖區檢查夏季自製飲品安全
    摘要:近日,貴州省貴陽市雲巖區市場監管局組織檢查夏季自製飲品安全,重點以校園周邊自製飲品經營戶為檢查對象。   為進一步加強自製飲品安全監管工作,加大自製飲品市場監管力度,貴陽市雲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校園周邊自製飲品經營戶為重點對象,對自製飲品經營者的資質、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環境衛生、原料採購貯存和使用、設備設施消毒等監管環節全覆蓋嚴檢查,切實保障夏季自製飲品安全衛生。
  • 家庭自製食品飲品盛行 但問題頻出不慎易引發中毒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葉芷蔚李巧莉 通訊員彭欽平李曉蘭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家庭DIY」,自製酸奶、糕點、葡萄酒、醃菜等,但家庭自製食品是不是安全呢?近日,市民姚女士自製酸奶,但因操作不當,全家食用後腹瀉。家庭自製食品究竟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本報請專業人士、醫生等來為您盤點。
  • ...市湖裡市場監管局核發全省首張現制飲品自動售貨機食品經營許可證
    對新業態創新監管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市場監管局核發全省首張現制飲品自動售貨機食品經營許可證□ 陳 永 陳瓊英 本報記者 江 東無人自動售賣機進行自製飲品銷售的新模式正慢慢進入大眾視野,近日,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市場監管局率先核發了全省首張現制飲品自動售貨機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市場監管局周王所開展夏季自製飲品專項檢查...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夏季炎炎,廣大消費者對自製飲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為進一步整頓規範夏季自製飲料生產經營秩序,確保轄區內自製飲品的安全,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連日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周王市場監管所開展了夏季自製飲品市場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 包頭市東河區市場監管局南門外所開展夏季自製飲品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夏日炎炎,廣大消費者對自製飲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為進一步整頓規範夏季自製飲品生產經營秩序,確保轄區內自製飲品安全,近日,包頭市東河區市場監管局南門外所開展了夏季自製飲品市場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此次檢查針對生鮮果蔬、食品添加劑、飲用水、調配粉、濃縮汁等原輔料,從六個方面專項檢查。
  • 自製桑葚酒需要控制飲用量和把控食品衛生!
    除了味道好之外,桑葚還是中藥的一種,具有滋陰補腎、生津止渴、解暑除煩的作用,適合夏季和有需求的人群食用,常見的食用方式有直接生吃、煮粥、製作飲品,一些藥店也有桑葚膏和桑葚幹購買。除了上面已有的一些食用方式之外,很多家庭也會DIY一些含有桑葚的食品食用,較為常見的有桑葚酒。雖然喝桑葚酒有很多好處,但是自製桑葚酒中也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需要大家注意。
  • 端午節將至,購「粽」需謹慎!
    端午節將至,購「粽」需謹慎!,全力守護節日食品安全。執法人員重點對轄區內各大商場、超市、自製粽子小作坊等經營單位開展了專項檢查,重點查看粽子及其原料的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等標註是否符合要求,杜絕「三無」食品、過期變質食品。同時,督促市場主辦方和經營者誠信經營,嚴厲查處利用節日促銷廣告進行的虛假打折、特價以及誤導消費者等違法行為。
  • 祭祖食品食用需謹慎 注意祭祀用品存放條件
    海口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醒廣大市民,注意祭祀用品存放條件。烤乳豬、白切雞、青團等是清明節祭祀常用食品,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極易引起變質。因此,消費者不宜到露天經營或無防蠅防塵設施的攤點購買祭祀食品,在選購和食用過程中,應注意存放的溫度和條件,並儘快食用完畢。
  • 12星座專屬「自製飲品」,雙子座荔枝氣泡水,獅子座冰鎮西柚果茶
    12星座專屬「自製飲品」,雙子座荔枝氣泡水,獅子座冰鎮西柚果茶夏天到了,大家總是想喝一些冰冰涼涼的東西,但是呢,在外面買又不太健康,不如自己在家做。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十二星座專屬的自製飲品是什麼樣子的?
  • 北京食藥監檢查自製飲品 上島咖啡等存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問題在夏季尤為凸顯。日前,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啟動全市夏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全市自製飲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發現上島咖啡等企業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備容器清洗消毒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據悉,此次檢查從食品經營單位資質情況、從業人員健康和個人衛生狀況、使用原材料質量情況、原材料進貨來源情況、製作過程落實食品安全要求狀況、加工用設備容器清洗消毒情況等7個方面開展,共檢查各類食品經營單位1757戶,抽檢飲料樣品1280批次,共對132戶經營者責令限期整改,並對79戶予以當場處罰或立案查處。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擬調整自製飲品製售經營項目,對奶茶店、麵包店有...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文/攝)8月10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獲悉,《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近日對外公開徵求意見。此次徵求意見稿進一步優化許可程序,申請更加方便。其中,食品經營項目中新增半成品製售項目;刪除糕點類食品製售、自製飲品製售,將其按照加工工藝分別歸入熱食類食品製售或冷食類食品製售的範疇。
  • 加了「白糖」的自製酸奶引起中毒?告誡家長們,自製食品需謹慎!
    很多人擔心外麵食物不安全,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懷戀以前追求「純手工」、「自製」,認為這樣才安全,才綠色。可現在,自製食品卻頻頻出事。有位媽媽就自己做豆漿給孩子喝,結果出事了!原來早上孩子急著上學,王女士把剛〝煮沸〞的豆漿讓孩子喝完,又準備一杯讓孩子帶上喝。結果孩子在學校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
  • 自製"酵素"靠譜嗎? "酵素"並非無用製作需謹慎
    但自製「酵素」減肥真的靠譜嗎?  何謂「酵素」  「酵素」到底是什麼東西?「酵素」其實就是酶。「酵素」一詞來源日本,而在我國大陸地區,「酵素」一詞有個更加為人熟知的名稱:「酶」。通過中國港臺地區輾轉進口的「酵素」因不為消費者所熟知,而被捧上了「神壇」。
  • 市監局:將糕點類、自製飲品製售歸入熱食類或冷食類食品製售的範疇
    本次修訂內容包括簡化食品經營許可申請材料,壓縮食品經營許可辦理時限,實行部分許可告知承諾制,新增無需取得許可的情形,調整食品經營項目,推進食品經營許可信息化建設,完善食品經營許可註銷機制,實行更嚴厲的處罰等。
  • 端午節將至,購「粽」需謹慎!
    端午節將至,購「粽」需謹慎!,全力守護節日食品安全。執法人員重點對轄區內各大商場、超市、自製粽子小作坊等經營單位開展了專項檢查,重點查看粽子及其原料的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等標註是否符合要求,杜絕「三無」食品、過期變質食品。同時,督促市場主辦方和經營者誠信經營,嚴厲查處利用節日促銷廣告進行的虛假打折、特價以及誤導消費者等違法行為。
  • 家庭自製奶茶可以用綠茶嗎 自製奶茶綠茶可以喝嗎
    家庭自製奶茶可以用綠茶嗎在懷孕的早期,很多孕婦都會感覺到食欲不振,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因為孕婦體內的激素波動所造成的,早孕反應還有包括頭暈乏力,尿頻尿急等各種症狀。並不是只有女性朋友在懷孕期間不能飲用綠茶飲料,在月經期,哺乳期,更年期,待產期,最好不飲用茶飲品,綠茶有解藥的作用,所以在患病吃藥期間不飲用綠茶和綠茶飲料飲品。女性在產後身體繼續恢復需要補充所需的營養成分,茶飲料內含有的鞣酸,會影響腸道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所以這段時間也不能飲用綠茶飲料。孕婦在孕期或哺乳期適當飲些清淡的茶葉是有益無害的。
  • 你們最愛的一點點、星巴克、山山家、百果園等網紅食品抽檢!知道...
    為進一步提高金華市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開展了網紅食品 「你點我撿」活動,本次抽檢範圍為金華轄區內網紅店鋪或參考社交軟體(大眾點評、美團、口碑、抖音等)中推薦的評價分值、數量排名靠前的門店或品牌門店。本次網紅食品 「你點我撿」食品的監督抽檢工作,共抽檢44批次網紅產品。
  • 北京食藥監局採取神秘買家形式 抽檢網售自製飲品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食藥監局獲悉,自4月底全市以自制飲品為重點啟動夏季食品安全整治行動以來,已查處28家無資質自製飲品店。同時,市食藥監局首次採取「神秘買家」制度,對網上自製飲品的外賣進行抽檢,將根據抽檢結果對問題外賣店鋪進行下線處理,並依據食品安全法處罰。
  • 謹慎!米粉、木耳、四季豆……這七種高風險食品需警惕!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食用黑木耳、溼米粉、野生蘑菇、珊瑚魚、五指毛桃、河豚等高風險食品時需警惕食物中毒的風險。一旦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儘快就近就醫,並保留可疑食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