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區23名退捕漁民集中「籤約」公益性崗位

2020-12-18 茂圈圈

2020年12月14日,餘江區中童鎮、馬荃鎮23位村民一大早便趕到所在村委會,在認真細讀「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人員勞務協議」後,鄭重的在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據悉,這23名村民為當地退捕漁民,籤約之前未就業,通過鄉鎮面向退捕漁民公開徵集崗位後,他們踴躍報名應聘,公示期滿後,今天終於「籤約」正式上崗並實現就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妥善解決禁捕後漁民的生計」重要指示精神,餘江區人社局根據中央、省、市區關於長江禁捕和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同農業農村部門對接,全力做好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安置工作,努力實現退捕漁民就業創業有門道,長遠生計有保障。

今年以來,區人社局相繼制定或參與制定《鷹潭市餘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餘江區退捕漁民就業保障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鷹潭市餘江區退捕漁民就業保障工作實施細則》、《餘江區退捕漁民養老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餘江區退捕漁民一村一策實施方案》等文件,為做好全區退捕漁民轉產安置提供政策保障。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通過實施就業指導、就業推薦、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各類就業幫扶措施,全區902名退捕漁民中,除213名退出勞動力市場人員外,實際納入就業幫扶退捕漁民共689名,通過就業幫扶已就業686人,就業率達99%。

餘江就業 掌上餘江

相關焦點

  • 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長江流域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農業農村部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最新進展,目前漁民漁船退捕已基本完成。為了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17—2020年連續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長江禁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幹流、2個大型通江湖泊和7條重要支流的退捕工作也全面展開。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
  • 禁漁退捕後江蘇三大湖區不少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 瀘溪縣武溪鎮禁漁退捕集中銷毀漁船
    2020年9月23日上午,由瀘溪縣畜牧局、武溪鎮政府共同組成聯合執法隊伍在劉家灘村沅江河畔對該鎮近期禁漁退捕工作過程中上岸的83艘專業漁船以及收繳的115艘「三無」漁船進行為期3天的集中銷毀工作。自開展禁漁補工作以來,武溪鎮開展全面禁捕工作,通過進村入戶對全鎮漁民進行摸底,核對宣傳禁捕退捕有關政策,先後與208名漁船船主籤訂了禁漁退捕協議,並將所有漁船進行集中回收封存。對涉及漁船漁民按照「專業漁船足額評估、「三無」漁船等比例評估」的原則進行補償外,還給予漁民過渡期生活補助、就業幫扶和社保補助等多方面優惠措施和獎勵。
  • 11.1萬艘、23.1萬人!長江流域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謝藝觀)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江「十年禁漁」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15日,農業農村部就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舉行發布會。
  •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汪亞)農業農村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發布會透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沿江10省(區、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
  • 2578個崗位給退捕漁民「送上門」
    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招聘會現場,來自黃石市、縣、鎮的31家企業共提供了2578個優質就業崗位。截至22日,達成就業意向200餘人。陽新縣龍港鎮的漁民積極配合政府的禁漁政策,放棄捕魚,開始上岸生活。本次招聘會以「集中攻堅穩就業,精準服務保民生」為宗旨,分為龍港、星潭兩個會場進行。在招聘會現場,來自黃石市、縣、鎮的31家企業共提供適合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車工、品檢、普工等2578個優質就業崗位。
  • 七裡河區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原標題:七裡河區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為了加強基層公共事務管理和社區服務工作,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七裡河區蘭通廠、武威路社區等單位現面向社會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 長江禁捕十年:重慶江津區捕魚人變「護漁人」
    王婷婷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3日電(王婷婷)在重慶江津區油溪鎮江岸邊一艘廢棄的巡邏艇已光榮「退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疾馳而過的新「裝備」,它以輕便快速的「身姿」,讓非法捕撈的「獵捕者」難以逃脫。而駕駛這艘新巡邏艇的程永彬正是第一批退捕上岸的打漁人,如他今早已化身為「護漁人」。
  • 太湖退捕:「禁」「退」有道方能年年有魚
    告別水宿煙雨、槳聲燈影,蘇州工業園區最後一批太湖漁民退捕上岸。 徐斌攝本報記者 趙徵南 通訊員 童樂太湖漁火,延續千年,已至「拐點」。以往,每年此時的開捕季,太湖沿岸1萬多名漁民跟隨5370艘漁船在非保護區內作業。伴隨著陣陣氣焊的切割聲,日前,湖州市南太湖新區濱湖街道第一艘退捕漁船開始拆解。
  • 改變「船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退捕漁民」上岸了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近兩年,重慶漁民陸續「退捕上岸」。漁民「上岸」,改變的不僅是生活和工作方式,還有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退捕漁民」上岸後,如何更好地轉產就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漁民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但她對合川區人力社保局公益性兜底就業崗位還是很滿意,家住得近,也很方便,還可以早早起來鍛鍊身體。退捕轉產漁民劉光明則因好廚藝而出名。劉光明所經營的魚莊,在前往合川區大石街道的路上。魚莊是前幾年開的,退捕轉產後,劉光明用退捕漁民補償費擴大了店面規模,還重新進行了裝修。
  • 長江禁捕,漁民的生活怎麼樣了
    2020年1月1日起,一場為了「生命長江」永葆青春、永續發展的長跑啟幕——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十年禁捕。目前禁捕的進展如何?漁民的生活是如何安置的?記者近日在安徽和江西進行了一線調查。退捕如何退:收船網,兜社保,解隱憂初秋,位於安徽馬鞍山長江沿岸的薛家窪生態園,空氣清新,綠草茵茵。
  • 渠縣退捕漁民和大學畢業生精準找崗位
    渠縣精準對接企業,搭建供需平臺,舉行專場現場招聘會,提供3000餘個就業崗位,讓渠江退捕漁民和大學畢業生精準找崗位。一大早,王武宣便趕到渠縣萬興廣場的專場招聘會現場,希望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從16歲起,王武宣就一直在渠江靠捕魚謀生。保護長江魚類資源,渠縣漁船全部退捕上岸。
  • 陽新新聞:龍港鎮退捕漁民迎來2578個就業崗位
    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據悉,從今年1月1日0時起,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將用十年時間涵養長江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 瀘州合江退捕漁民:從「水上漂」到「腳踏實地」
    「老師,再教下嫁接,咋個劈接、咋個插皮……」在退捕漁民技能培訓(果樹嫁接)專班上,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退捕漁民封紅軍說道,「我家栽了十多畝桂圓、荔枝,專業老師講的是有道理。」31名退捕漁民學員認真聽著,現場有問有答氣氛活躍。
  • 蘭州七裡河區面向社會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原標題:蘭州七裡河區面向社會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為了加強基層公共事務管理和社區服務工作,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現面向社會招聘23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
  • 安順市平壩區召開減船退捕、漁船拆解現場會
    8月3日,平壩區公安局、人社局、水務局、畜牧服務中心等部門到樂平鎮斯拉河村渡口召開減船退捕、漁船拆解現場會。 這次漁船拆解現場會,得到了漁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現場集中拆解了大部分漁船。
  • 安化縣東坪鎮用「組合拳」打贏禁捕退捕「攻堅戰」
    新湖南客戶端10月21日訊(通訊員 鄧鴻瑤)安化縣東坪鎮紮實推進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鎮共收繳銷毀漁網(具)2000餘件,集中歸集封存漁網(具)4000餘件,勸阻違規垂釣行為200多起,共摸排清查「三無船舶」230艘,其中,已集中拆解132艘,標識標牌經縣禁捕退捕辦批准保留的應急船舶23艘,其他均已歸集管理到位。
  • 陽新縣龍港鎮退捕漁民迎來2578個就業崗位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成炫樂 李錦威)11月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據了解,此次招聘會以「集中攻堅穩就業,精準服務保民生」為宗旨,分為龍港、星潭兩個會場進行。
  • 手工藝培訓助力 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手工藝培訓助力 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2020-12-16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桃江馬跡塘鎮:漁民上岸自發當宣傳員 助力政府禁捕退捕工作
    桃江馬跡塘鎮:漁民上岸自發當宣傳員 助力政府禁捕退捕工作 2020/10/